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东晋的贵族制社会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5-21 15:22:03 0 张昌 石冰

张昌、石冰之乱

在西晋中央地区爆发八王之乱的前夜,流入甘肃至陕西一带的羌族、氐族等非汉民族出现了问题,其中的一人、氐族族长齐万年于296年发动叛乱。

这场叛乱于299年被镇压下去,然而由于该地区除了战乱之外,又遭连年饥馑的袭击,产生了大量流民。当时有个一路护送流民的蛮族人叫李特(廪君蛮),他率领这些流民进入四川,攻陷成都后自立为王。后来,其子李雄于304年即成都王之位,306年称帝,建立了五胡十六国之一的大成国(因此后改国号为汉,亦称为“成汉”)。

东晋的贵族制社会

35 王导(集古像赞)

为应对这一局势,西晋从湖北征派了军队入川,却遭民众抵制反抗。另外,当时因八王之乱而沦为难民的人群中,很多人选择南下,直奔当年粮食丰收、入川军队兵源地的湖北而来。

这时,蛮族人张昌(义阳蛮)宣扬将有圣人救世主出现在局势不稳的湖北地区,煽动民众发起叛乱。继陕西、甘肃、四川等地之后,长江中游的湖北也陷入大乱。张昌又将矛头指向湖北南边的湖南,乱象开始呈现出扩展到长江全域的趋势。

张昌的部下有一个叫石冰的人,他带领了一支别动队攻入长江下游的安徽和江苏一带。其结果,自孙吴政权灭亡后局势一直平稳的江南地区亦受动乱波及。江南统治阶层即当地豪族将这种动乱视为极大的威胁。

江南众豪族为了阻止这种流民之乱,推举顾秘、周玘为领导,联合西晋下级官吏出身、当时驻守江北的武将陈敏的军队,讨伐石冰,保住了眼下的安定。然而,随着八王之乱和五胡入侵,华北地区的混乱局势进一步恶化,当时为了躲避战乱的难民陆续逃往江南。总之,尽管石冰之乱被镇压下去,但是整个社会的难民潮却远未停息。

原本因讨伐石冰而立下大功的陈敏,看到中原地区的混乱局势,便希望在江南割据,于是谋求江南豪族的支持。然而,江南豪族看透了实力不足的陈敏而最终将其抛弃,他们与驻扎在寿春的周馥麾下的晋军里应外合,于307年将陈敏的军队剪灭。

此后不久,晋朝王族琅邪王司马睿被当时掌握西晋朝廷实权的东海王司马越授予安东将军和都督扬州诸军事的职务,相当于统率江南方面军的总司令。他带着出身华北第一贵族、琅邪的王导及少数随从,来到建邺(旧称建业,后改称建康)。

司马睿政权的建立

江南的各家豪族希望保持难民不断涌入的江南社会的稳定。然而,不依靠王朝权力能否独力阻止难民潮?对此他们感到有一丝的不安。就在这时,司马睿前来赴任了,他带着朝廷授予的统辖江南一带军务的都督扬州诸军事这一头衔,同时作为皇族司马氏中的一员,又兼具正统性。另一方面,司马睿亦听从王导的建议,为了控制江南地区需要借助当地豪族的势力。

略经周折,两者结成了联盟,江南豪族扶植草创的司马睿政权,并在江南豪族首领顾荣的带领下,致力于提高司马睿政权的权威。然而,北方的危局日益紧迫,为避战乱而来到江南的人越来越多。

据史载,为了将这些南下逃难的人士笼络到司马睿政权下,司马睿的参谋王导发挥了罕见的能力,他鼓舞这些思乡悲叹的北来人士,向他们展示收复中原的大义。司马睿政权成功地收揽到这些北来人士,并获得他们的支持。

东晋的贵族制社会

36 玄武湖 据说因为南朝宋文帝时黑龙在这里现身,故名玄武湖,是建康北部的名胜(参看图39)

就这样,王导为司马睿政权的确立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此过程中,王导采用了亲北的方针,任命北来人士充当司马睿将军府的要职。然而,这种政策无异于辜负了江南豪族对司马睿政权的期待。不过司马睿政权与江南豪族的结合原本就并非稳如磐石。在我们理解当时江南的状况时,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在江南豪族中,既有读书人辈出的吴、会稽等地的名族,也有江南其他地方的新兴豪族,两者存在鲜明的区别。另外,在人数日渐增多的北来人士中,也包括不少在西晋时期已跻身于江南豪族上层的贵族。王导巧妙地利用江南豪族社会所存在的这一“弱点”,成功将他们分化,牢牢地控制着政权运转的主导权。

平定石冰、陈敏叛乱,为司马睿政权的创建立下大功的阳羡豪族周玘,眼见着逃亡而来的中原人士渐占上风而本地人屈居下首,感到愤慨,他在病逝前说了一句“杀死我的人正是中原来的人”,便一命呜呼。其子周勰遵从父亲遗命,发动叛乱。

倘若此时江南豪族能够实现大团结,大概会对此后江南政权的格局本身产生重大影响。然而,事实上即便是江南数一数二的大豪族周氏一族也无法展示出紧密的团结,因此在王导的政治力量面前,这次叛乱轻易就被镇压了。

东晋的贵族制社会

37 东晋系图

在这种政局形成的过程中,北来的贵族所带来的先进文化对身为乡土人士的江南豪族产生了极大的威力。王导厚待吴、会稽等地名人辈出的世家人物,任命他们为九品中正制度下的郡中正,通过他们使中原的价值观在当地贯彻,力图基于这种价值观构建以中原为中心的秩序,使之凌驾在当地秩序之上。随后,这种等级秩序在成功分化江南豪族、收揽北来人士、建设东晋贵族制国家的过程中,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随着江南政权的发展,司马睿在当地渐孚众望。继洛阳政权崩溃、怀帝愍帝死去,司马睿于317年接受了在北方抵抗胡族的晋朝诸将、鲜卑的段部和慕容部等的推戴,即皇帝位(东晋元帝)。

不稳定的政权

如前所述,当时四川地区有李特等人割据,逃离四川的民众很多流亡到湖南湖北。有的流民为反抗在湖南湖北不断受到的压迫,发动起义。在镇压这次动乱的将领中有一个叫杜弢的人,他同情起义民众的苦衷,转而支持他们,结果这次起义发展为席卷湖南零陵至武昌等大片区域的大暴乱。

当时,司马睿手下掌握军权的是王导的从兄王敦,他凭借其部下、江南出身的将军陶侃、周访之力,平定了这场动乱。然而,自此以后,王敦的势力发展成连朝廷都不得不重视的潜在威胁,乃至有人私下传播“王与马(王与司马两氏),共天下”的话语。

东晋的贵族制社会

38 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帝陵出土文物 1972年,在南京鼓楼岗南麓的北大楼发现了东晋帝陵的遗物。出土的文物包括产于东罗马的玻璃杯、青磁等,照片为同时出土的金冠饰物。据推测,这座陵墓建于323—342年间

这时元帝出手应对这种局面,他重用刘隗、刁协等大臣,力图据此加强皇帝权力,压制王氏的势力,就连建国功臣王导也遭到疏远。

当时镇守武昌的王敦看到事态如此演变,勃然大怒。他打着除掉刘隗、刁协的旗号,沿长江而下,攻打建康防御要冲石头城。官兵大败,元帝被迫遣使告诉王敦说:“快快撤兵,否则我就回琅邪,你来当皇帝!”刘隗在紧要关头逃之夭夭,刁协被擒,而被王敦打败的元帝不久驾崩(322年)。

元帝之后由其长子司马绍即位(明帝)。明帝有“勇决”之誉,受到王敦一派的厌恶。明帝即位后朝廷与王敦之间关系再度紧张。

东晋的贵族制社会

图四 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宋摹本)绢本——这里所载的《洛神赋图》是被称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位伟大画家的顾恺之(参见卷末“主要人物略传”)的杰作,取材于曹操之子曹植的《洛神赋》,被视为中国古典文学名篇之一。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文学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其子曹丕、曹植也深受影响,文学才华出众。后来成为魏文帝的曹丕曾说道:“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声称文学的价值堪比治国宏业。《洛神赋》是一部痴情悲恋的诗篇,曹植以流经魏朝首都洛阳的洛水为背景,描写了与洛水女神之间既难以割舍、又无法实现的爱恋。也有人认为,曹植爱慕的女子被其兄长曹丕所夺,这篇赋正是曹植因悲恋而作。(辽宁省博物馆藏)

东晋的贵族制社会

图五 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宋摹本)绢本——这里所载的《洛神赋图》是被称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位伟大画家的顾恺之(参见卷末“主要人物略传”)的杰作,取材于曹操之子曹植的《洛神赋》,被视为中国古典文学名篇之一。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文学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其子曹丕、曹植也深受影响,文学才华出众。后来成为魏文帝的曹丕曾说道:“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声称文学的价值堪比治国宏业。《洛神赋》是一部痴情悲恋的诗篇,曹植以流经魏朝首都洛阳的洛水为背景,描写了与洛水女神之间既难以割舍、又无法实现的爱恋。也有人认为,曹植爱慕的女子被其兄长曹丕所夺,这篇赋正是曹植因悲恋而作。(辽宁省博物馆藏)

这时人们对王敦部下诸将的粗暴举止极为不满,就连协助明帝辅政的王导也害怕王敦的坏名声会给王氏一门招来祸端。另外,朝廷吸取了此前战败的教训,为防止五胡入侵,派遣勇将祖逖镇守朝廷北方的淮水流域。此时又命令祖约、苏峻等人回防建康,与王敦决战。幸运的是,战局进行中王敦突然病死,朝廷勉强渡过困难局面,王敦的同伙全被诛杀殆尽(324年)。

东晋的贵族制社会

39 建康图

苏峻之乱

然而,明帝于次年(325年)驾崩,王导、庾亮、温峤等接受遗诏辅佐幼主司马衍(成帝)。庾亮原是明帝东宫时期的侍讲,后来其妹成了明帝的皇后,深得明帝宠任。由于存在这层关系,庾亮在幼主成帝即位后,以外戚的身份专制朝政。然而,庾亮施政推行的是严刑峻法,与王导的宽和政策大相径庭,结果大失人心。

在这个过程中,因平定王敦之乱而立下功劳的苏峻和祖约等人也对庾亮的施政渐感不满。庾亮以意欲侮辱朝廷为名解除了苏峻的兵权,调他到朝廷做官,而用自己的弟弟顶替其军职。因此,苏峻最终拉上祖约,举起了反旗。这便是327年的苏峻之乱。

当时,在历阳(今安徽和县)的苏峻渡过长江,一举逼近建康,并大肆烧杀抢掠。据史书记载,这时苏峻大军列阵于建康东面的蒋山(钟山),命令百官搬运物品至此,还裸剥士女,人们只得用破席子、茅草等勉强遮挡身体,而连蔽身之物都没有的就只好坐在地上用土覆盖,沦落至此,悲惨之声充斥内外。

此前庾亮为防不测事态发生而派遣温峤镇守江州,苏峻之乱爆发,庾亮便突破建康攻防的战线,投奔温峤,同时联合在平定杜弢之乱中立下大功、时任荆州刺史的陶侃一起讨伐苏峻。另外,时任徐州刺史、下邺地区流民集团的领袖郗鉴也前来助阵,陶侃方面一下子便在战局中取得了有利地位,在建康西郊的要冲石头城的攻防战中获胜,将苏峻斩于阵中,成功地平定叛乱(329年)。

叛乱初平,朝廷舍弃荒废的建康而迁都他处的议论又起。议论的人分成两派,一派主张迁都江西的豫章(今南昌),另一派则主张迁都浙江的会稽(今绍兴)。此时,王导指出建康乃帝王之都,不应该舍弃而迁到原本为蛮夷之地的豫章或会稽,打消了众人迁都的念头。

当时假若决意迁都到豫章或会稽,江南地区恐怕会一分为二,便无力阻挡北方强大势力的入侵了。甚至还可以说,此后南北朝时期也可能不会出现了。

以建康为中心、平衡东西的势力,在此基础上王导探索着江南政权的存立之策。其敏锐的眼神,准确地看清楚了需要作出哪些努力才能维持政权的结构稳定。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151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