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简明正史——赵延寿 安重荣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7-23 11:39:08 0


赵延寿(?—948) 本姓刘,常山(今河北正定)人。父亲刘邧,长时间地做着县令,母亲种氏。

虽说出生于七品芝麻官的家庭,小延寿的生活还是有充分保障的。然这样的生活过到开平初年,却被沧州节度使刘守文的军队打破了,刘邧的任地被攻陷,小延寿和种氏为刘守文的偏将赵德钧所获。

小延寿姿貌妍柔,生得很漂亮,一种近似女性化的漂亮。他习过武,也读过一些书,能作诗,他的诗句“占得高原肥草地,夜深生火折林梢”,流传甚广。

赵德钧喜欢他,把他收为养子,从此改姓为赵。

刘守文兵败,赵德钧归附了刘守光,待了一阵,他见刘守光在自取败亡,潜逃出去,投奔了唐庄宗。在平定后梁时,他立了大功,先后被任命为沧、幽两州节度使,成了北方重要的封疆大吏。

赵延寿年长后,被唐明宗看中,将女儿兴平公主嫁给了他。做了驸马爷,他在仕途上春风得意了起来,在显要的位置上连续地跳跃着,直至官拜枢密使,兼徐州节度使。

养子做了驸马,且是高官,养父沾光,成了唐明宗倚重的大臣。赵德钧是个能人,他镇守幽州十几年,抗契丹,修水利,筑城池,有不少善政,把这个北方的重镇搞得颇有生气。唐明宗表彰他,封为北平王。

斗转星移,到了唐废帝之朝,石敬瑭起兵太原,在契丹大军的支援下,将前去征讨的朝廷大军反包围于晋安寨。主帅张敬达告急,唐废帝令朝将符彦饶、魏帅范延光、幽帅赵德钧三路兵迅速驰救;同时让赵延寿率军进驻上党,以为策应。

驰援的三路人马,数赵德钧实力最强,因此被授命为诸道行营都统,节制各路援军。然而,在这风云变幻之际,他看到了朝廷已日薄西山,借此机会转求自己的发展。他一连走了这样几个步骤:军过镇州(今河北正定),迫使镇州节度使华温琪领兵同行;逗留不进,要求朝廷同意他与范延光会合,以吃掉这支军队;奏请君主,授赵延寿为镇州节度使,以将镇州据为己有。

对赵德钧的乘机要挟,唐废帝大为恼火,相应作出了反响:指示范延光当心赵德钧的阴谋;拒绝把镇州交给赵延寿;命令赵德钧立即进军。他对左右说:“赵德钧父子索要镇州,若能击退契丹军,就是要我的位置,也甘心情愿。如以此挟君,只恐犬兔俱毙!”

要挟不了唐废帝,赵德钧盘算一阵,改变了作法,索性抛弃唐朝廷,拿出大量珍宝钱财,送给契丹主耶律德光,请求扶持他为中原皇帝。

耶律德光原已答应了石敬瑭,然见到耀眼的财物后,心动起来,准备重新考虑赵德钧。石敬瑭的心腹桑维翰得知消息,赶赴契丹大营,跪哭一整天,终于使耶律德光兑现了诺言。

援军不至,部将杨光远杀了主帅张敬达,以整个晋安寨投降了契丹。

晋安寨的覆败,使皇帝未当成的赵德钧失去了平衡的筹码,他茫然没方向,和赵延寿一起占取了潞州,作为临时落脚地。人心涣散,加上一路过来损失了不少人员,潞州难守,不得已,赵德钧父子出降了契丹。

两副铁链锁住了父子俩,被押往契丹国。

受尽契丹国母述律氏尖刻的数落、羞辱的赵德钧一年后死在了异乡。

为有效地控制汉人,耶律德光采取了以汉制汉的策略,起用了一大批愿意为契丹做事的汉人。有着深厚背景的赵延寿,得到了格外的重用,被授为幽州节度使,晋封燕王。

天福末年,晋政权和契丹交恶,耶律德光决定大举南征,要熟悉中原的赵延寿为前锋,引导契丹军先行深入,条件是待晋朝平定后,立他为中原皇帝。条件是诱人的,赵延寿欣然接受。他不遗余力,一路为契丹立下了汗马功劳。

晋军主力投降,耶律德光让赵延寿着龙凤赭袍,去营地慰抚降军,说:“汉儿兵士,皆为你有,你当亲自慰抚!”

来到降地,晋大将杜重威、李守贞率全体将士拜谒于马前。

耶律德光进入开封,见降军数万集聚在陈桥,恐怕有变,密谋全部加以坑杀,以绝后患。欲做中原皇帝的赵延寿,不愿让这将来可以为他所用的军队毁于一旦,速见耶律德光问道:“皇帝百战千征,方收得晋国,不知皇帝自己治理?还是为他人所取?”

耶律德光的脸立时变色,反问道:“你话太过分。朕以晋人负义,举国南征,五年相杀,方得中原,岂不自己为主,而为他人?你有何话,速奏朕来!”

“中原南有吴,西有蜀,边线长达数千里。将来皇帝归国,若吴、蜀二寇侵犯中原,不知这大千世界,叫什么兵马守御?假如不设防备,岂非为他人所取?”赵延寿为他分析道。

耶律德光说:“朕不知此事,那如何是好?”

赵延寿进一步说:“臣知上国兵马,不耐炎暑,沿吴、蜀之境,难以为用。不如对陈桥降卒进行整编,组成新军,以备边防。”

耶律德光说:“早年壶关、阳城二战,朕就曾要杀降卒,后却没下手,致使五年相杀。此时得手,如何能不翦除?”

赵延寿献策说:“使降军像以前那样仍置于河南,当然不可。臣请迁移,连同其家属,一起迁于镇、定、云、朔地区,每年轮番派出,在黄河外沿边防戍。此是上策!”

耶律德光终于被打动,同意了赵延寿的计策。

后来很多人说:陈桥降卒得免长平之祸,得力于赵延寿。

降卒虽然得以幸免,可很长的时间过去后,在开封建立了大辽国的耶律德光始终不提当初的诺言。赵延寿恐他食言,托人传话给他:请立自己为皇太子。耶律德光回话说:“我对燕王,没什么不舍得的,即使我的皮肉能给燕王用,也可割,何况他事!但我闻皇太子,须天子之子做,燕王岂得为之!”

为避免赵延寿过度失望,耶律德光关照对他大加恩典。翰林院奉旨起草任命文件,上面开列了一大串的头衔:中京留守、大丞相、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枢密使、燕王。耶律德光批阅文件,用笔勾去了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两职。

随着各地反契丹浪潮高涨,耶律德光在开封待不下去了,留了个看守政府,自己率政府和军队向本土北返。走到邢州(今河北邢台,契丹设为中京),他得病而亡。延寿以为契丹群龙无首,趁机以耶律德遗命的名义宣布自己为权知南朝军国事。

权知南朝军国事,意即管理中原的最高主宰。契丹军中的实力派首领永康王不买这个账,这个欲做南北二王的契丹王室成员,在众将领的拥戴下,设计发动了政变,以谋反的罪名,用铁链将赵延寿锁了起来。

被押入契丹本土,赵延寿像养父那样死在了异乡。

安重荣(?—942) 小名铁胡,朔州(今山西朔县)人。祖父安从义为后唐利州刺史,父亲安全为胜州刺史,又任振武军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

自身孔武有力,精于骑射,又借着父亲的影响,年轻的安重荣顺利地当上了振武巡边指挥使。这是一份不错的差使,可他做着做着,不知什么原故犯下了罪,且罪行不轻。主帅高行周要杀他,幸亏他的母亲到朝廷求情,权臣安重诲暗中保护,才让唐明宗下诏给赦免了。

石敬瑭起兵太原,受到后唐军队的重重围困,为解脱困境,他采取了分化瓦解敌方营垒的策略,派出使者张颖以节度使的头衔去游说安重荣,让这个骁将站到他的一边来。本对后唐有所不满的安重荣,看到朝廷败象已露,认为晋高祖有成大事的可能,遂答应了张颖的请求。可他的母亲、哥哥不同意,以为此事胜算的可能太小,要安重荣杀张颖,中止这灭族的行为。

安重荣想想母、兄的话也是,但又割舍不了节度使的诱惑,两难之间,他对母亲说,他要按照军人的风俗来决定取舍。他在百步之外立了两个箭的,分别祝誓:石敬瑭若能当上天子,他若能当上节度使,此两箭当中。他连发两箭,两箭皆中,母、兄改口同意了。

兆头大吉,安重荣把手下的千余骑兵拉到了太原。兵马虽不能算多,然是一支生力军,且是从敌营杀出来的生力军,从而对战场形势变化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晋高祖登位,兑现了诺言,拜安重荣为成德军节度使,驻节镇州。

当时的节度使,多是武人,凭着功勋瞎来一气,什么样的丑事、恶事、混账事都做得出来,做得公道尽失,百姓怨声载道,生不如死。安重荣也是武人,可他被授为封疆大吏后,却做得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他懂得点历史知识,那些吏员很难蒙骗他。治下不管是讼狱也好,赋税也罢,他都要亲自过问,且要问得个明明白白。

明镜高悬!境内民众额手以庆。

有对夫妇来告状,状告儿子不孝。安重荣拔出随身所佩之剑,交给男人,让他自己去杀死不孝之子。男人哭哭泣泣,说不忍这样做。一旁的妇人,大骂丈夫,夺过剑说让她来干。安重荣见状,问清她是继母,斥责之并将她赶出公堂。望着妇人远去的身影,他拿起弓,给了一箭。

恶妇暴死,人心大快。

声名雀起的安重荣,实是一个性格暴烈、意气用事之徒,一旦谁撞到他的气头上,往往招来严厉的责罚。部将贾章触犯了他,他不分青红皂白,一气之下给贾章定了个谋反罪。他见贾章的女儿尚小,欲开脱她。可小女孩要求和她的唯一的亲人父亲一起就死。他没多加考虑,竟将章氏父女一同绑赴了刑场。

此事发生后,老百姓在称赞章女孝烈的同时,改变了对安重荣的看法,说他太残酷,缺乏同情心。

小卒,军官,方面大员,安重荣的人生台阶跳得相当的快。然而,当他意识到唐废帝、晋高祖等人都是以节度使的身份成为天子的事实后,开始对自己的地位产生了不满,私下对人说:“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

做天子,得有机遇。安重荣认为他抓住了机遇,这个机遇就是:契丹对中原无限制地强夺豪取,而晋高祖却不知羞耻地安然当他的“儿皇帝”,民族矛盾已到了无法缓解的地步。他的计划是:打出为民讨寇的旗帜,逼迫晋高祖和契丹交战,然后趁他们关系恶化之际,相机行事。

他大力经营自己的根据地,招兵买马,增强军事实力;接纳被契丹和晋高祖赶得无路可走的吐谷浑部落,扩大政治军事同盟;谩骂或诛杀途经镇州的契丹使者,以期挑起两国争端。

契丹主大怒,要求晋高祖惩罚安重荣。

受屈辱至极的晋高祖,自有他的打算,欲利用安重荣,向契丹作些示威;还想到万不得已之日,可以此和契丹进行军事抗衡。由于这两个原因,晋高祖没对安重荣做什么处理。

安重荣见朝廷容忍他,索性上了奏表,请求对契丹予以宣战,他分析时势说:契丹贪得无厌,所有珍宝都被其掠去;汉人和各民族深遭其压迫,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反契丹的统一阵线已经形成,条件已经成熟,良机万万不可失去。

他把表缮写了多份,分送给各节度使。

接到安重荣的表,原先犹豫不定的晋高祖,在桑维翰的劝说下,改变了观望的态度,强调要坚持亲契丹的国策。他亲自带领大军来到河北邺都,传话给安重荣,要他转变反契丹立场,和中央保持一致,威胁他说:“你身为大臣,家有老母,万勿弃君与亲。我因契丹而立基业,你因我而取富贵,我不敢忘,你岂可忘!前时与契丹和亲,为的是天下大计。今我君临天下,你欲以一镇相抗,实力相差悬殊,你不要自取败辱。”

这样的话传了十次,可安重荣拒之不理。为防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窘境,他秘密和属于契丹的幽州节度使刘晞定了盟约,婉转地让这个盟友代他在契丹主面前解释解释。

晋朝君臣彼此剑拔弩张,而此时此地契丹主却未多说什么,他需要这种局面,需要晋君臣对抗,好削弱晋的国力,以加强他宗主的地位。

弄清契丹的意向,又探知朝中大将安从进也欲反,安重荣不再惧怕朝廷大军,他准备主动出击,以先下手为强。他的母亲又出来反对,他依样画葫芦,再次百步之外以箭射的,嘴中高叫:他若能为天子当中。箭还是中了,母亲又同意了。

天福六后(942),镇州连续发生大旱、蝗灾,安重荣驱动数万饥民,加上他的军队,以朝觐君主为名,向邺都浩浩荡荡地扑去。

晋高祖派大将杜重威统兵,前去迎战。

两军相遇于宗城破家堤,开战不久,镇将赵彦之因和安重荣有矛盾,引所部投降了对方。激战得正酣的安重荣听到这消息,乱了手脚,退入辎重队。杜重威麾军铺天盖地杀来,杀得镇军二万人全线溃退。时正值大寒,溃兵不是被迫杀,就是冻死饿死。

安重荣率十几骑逃还镇州,组织守军二万人抵抗。可人心已散,部将引官军入城,二万守军全部被杀。安重荣再退至内城,以吐谷浑数百骑负隅顽抗。杜重威以石压卵,攻破内城,生擒安重荣,斩首向晋高祖报捷。

晋高祖漆其首,送往契丹。

评:赵德钧、赵延寿父子,两代人连续做着皇帝梦,为了圆这皇帝梦,他们卖身投靠契丹,企图牺牲中原利益,来换取契丹的支持,但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先后送命于异乡。赵德钧不知中原是他的根本,以根本为赌注,和后唐赌,和契丹赌,和石敬瑭赌,结果赌得人财两空。赵延寿不知没实力就没一切,凭着一条光棍抓虚名,做虚事,坐虚位,最终落得一无所有。

安重荣是个从后唐投往后晋的将领。他像乱世很多的将领一样,只忠于自己,不会忠于其他任何一个人。然而,他还算有些良知,有些治理的能力,懂得百姓是他的根本,下了不少的力气,把镇州管理得颇有起色,受到了民众的赞誉。他反对晋高祖对契丹屈膝称臣,反感契丹对中原大肆掠夺,欲利用此形势,使自己圆一圆皇帝梦。但是,他低估了形势的复杂,低估了朝廷的力量,盲目相信命运,结果使自己做了刀下鬼。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2755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