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简明正史——玄奘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7-23 10:52:03 0


玄 奘(602—664) 本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他从小即喜读佛典,笃信佛理。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大理卿郑善果奉诏在洛阳剃度僧人,年仅十三岁的陈祎即欣然前往。郑善果见他年龄幼小,不肯为他削发。陈祎痛哭流涕,苦苦哀求,善果终为所动,破例地将他度以为僧,后得玄奘法号。从此,玄奘便潜心攻读佛典,修行佛法。不久,他又持钵云游,遍访名师。在十多年间,先后到达过今天的陕西、河南、四川、湖北、河北、山西等地,游历过无数名刹古寺,拜访过许多名僧高师,使他具备了深厚的佛学修教。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提高,使他对当时流行的汉文佛经产生了诸多疑问,又因为各家大师的诠释各执一词,互有抵牾,遂使他的疑虑愈益加深,产生了亲赴佛教圣地天竺去探求佛经真谛的强烈愿望。唐太宗贞观三年(629),玄奘毅然从长安西行,徒步登上了通往天竺的大道。一路上历经了缺粮、断水、边境盘查等种种艰难险阻,翻越了无数座高山峻岭,度过了一望无际的莽莽荒原,跋涉了人迹罕至的沙漠绿洲,承受了千辛万苦,经过三年多的辛勤旅程,终于到达了天竺最大的寺观——那烂陀寺,拜佛学造诣最深的戒贤法师为师,开始了夜以继日的习经生活。在长达五年的刻苦学习中,他不但精通了梵语,而且还通读了寺内所藏全部梵文经典,并融汇贯通了大乘佛教的全部义理。接着,他又遍游天竺,遍访名刹高僧,参谒佛迹,使他的佛学修养更加高深渊博,以致在整个天竺遐迩闻名。公元642年,羯若鞠阇国的戒日王在首都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境内之卡瑙季)专门为他举行了一次盛大的佛教法会。玄奘在这次大会上多次演讲佛经,诠释义理。讲论深刻细致,诠释精当准确,使众多的沙门听众获益匪浅,深受好评,大家一致公认他是全天竺最有权威的佛学大师之一。这次大会结束不久,玄奘产生了思乡之情。于是,他便辞别诸多高僧,打点好从天竺求得的数百部梵文佛经,启程归国。贞观十九年(645),玄奘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京师长安。长安僧俗各界听说玄奘将要入城的消息后,举城倾动,万人空巷,争先恐后地在沿路夹道欢迎,争睹法师风采,盛况空前。

回京不久,唐太宗也在宫中举行了隆重仪式,接见玄奘,并和他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促膝而谈。通过此次交谈,唐太宗不但感到玄奘风度高雅,学识渊博,而且举止不凡,品格高尚,不禁对他肃然起敬。当即下诏将玄奘安置在弘福寺内,专心译经,并命令宰相房玄龄和太子左庶子许敬宗挑选有学识的沙门五十多人,帮助玄奘抄录和整理他的译文。不久,太子李治为其母长孙皇后建造慈恩寺时,又在寺内兴建了一座气势宏伟的大雁塔,专门为玄奘保存和贮放从天竺带回的佛经,同时还建造了一座译经院。寺塔和庭院竣工以后,唐太宗又下令宫中乐队和京城诸寺的众多僧人,将玄奘和诸高僧隆重地迎至慈恩寺内。此后,玄奘便在该寺专心译经。不久,因为京城僧俗人众接踵前来礼谒,译经受到严重干扰,玄奘便奏请迁居僻静之处,高宗便将他安置在宜君山的故玉华宫中。玄奘先后共译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并编译《成唯识论》,创立了唯识宗派。

译经之余,玄奘还和弟子辨机一起撰写了关于他在西行取经途中的诸多见闻,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不朽名著《大唐西域记》。该书真实地记载了西域地区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和历史传闻,是研究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玄奘去世,葬于白鹿原,闻讯赶来送葬的士女多达数万人。

评:玄奘一生为探寻佛经经义,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取经,为发展唐朝的佛教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其精神可嘉可叹,其成就可歌可泣。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2753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