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上古遗韵

王朝解读——纣王的最终下场

历史大观园 上古遗韵 2020-07-10 09:39:04 0


纣王的最终下场商王朝的覆灭是纣王自己亲手造成的,当他自焚于朝歌的时候,能有那么一点后悔吗?

古代铜器上天昭示纣王的灭亡商纣无道,天怒人怨,当时出现了许多奇怪的现象。

据说在故都亳,天上连接下了十日土;都城朝歌,有妇妖晚上出来作怪,有鬼在半夜里吟唱;在商朝各地,有女人变为男的,有天上下起血和肉块的,宽大的国道中还生出了荆棘。

这些怪现象,有的是把人当妖,有的是民众的讹传,其实反映了当时的人心惶惶。

好事者趁机造谣惑众,说城角上有一只麻雀生了一只乌鸦。

商纣听说此事,忙请人占卜。卜者为讨好纣,造出卜辞说:“凡以小生大者,国家必福,王名必盛。”商纣听后自喜,以为商朝将永保江山,天下将长治久安。

临阵倒戈就在商纣醉心享乐、梦想天下无事的时候,忽闻下属来报,周武王的军队已经沿着黄河向东进发,与周军同来的还有西北和西南的一些小国军队,不久便可到达商都。

商纣知道这次周军来者不善,马上集合所有的亲军、卫队迎战,又将王畿内从事各种劳役的奴隶集中起来,编为军队,发给武器,共得七十万人,同时再命人往东夷调集驻军前来支援。商纣的军队在朝歌南郊的牧野与周军相遇,双方短兵相接,展开激战。

商纣把奴隶军放在前面打先锋,把自己的亲军、卫队放在后面压阵。然而出乎纣的意料之外,前面的奴隶兵发起了倒戈,他们与周军一道向商纣的亲军、卫队杀来,一时势不可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前线倒戈”事件。商纣眼看大势已去,急忙驾车飞也似的逃跑,一口气逃回到朝歌宫廷。

让宝物陪自己灭亡纣在逃回来的路上,想起了一件往事,使他懊悔不已,那就是他没有听从臣下费仲的劝告。有一次,费仲对纣说:“西伯昌贤,百姓都拥戴他,诸侯都归附他,对这样的人,不诛必为后患。”纣回答说:“依你的话,西伯昌是个义主,怎么可以诛杀?”费仲又劝说道:“帽子虽然破旧,必戴于头;鞋子虽有五彩花纹,必踩在地。西伯昌是臣下,他修义而为人拥戴,不是要爬到君上的位置吗?他名为‘昌’,寓意是要必然昌盛啊!他最终要成为天下的忧患,不可不诛。况且君主诛杀臣下,有什么过错?”纣仍然觉得诛杀西伯昌没有道理,又说:“仁义,是君上劝勉臣下的,现在西伯昌好义,怎么可以诛杀呢?”后来,西伯昌因故而被纣囚禁,费仲再次劝说把他杀掉,但是西伯昌的下属送来许多美女、财宝、骏马,纣大喜之下,又把西伯昌放掉了。现在,真是万分悔恨,当时如果听从费仲的话把西伯昌杀掉,怎会落得今天如此悲惨的下场。

纣想到周军马上就会追来,再也无路可逃,便来到专门储藏财宝的鹿台,看到长期搜刮来的那么多宝玉、财物,他不愿这些财宝都落到周人手里,便走进一间秘室,称为“宣室”,里面藏着更贵重的宝物。纣把这些珍贵的宝玉、财物,都堆在自己四周,穿上宝玉镶嵌的衣服,然后放火焚烧起来,把自己与大量财宝付之一炬,同归于尽。骄横一世的商纣王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周武王的军队很快攻入商都,武王见纣已烧死在鹿台的宣室内,便用大斧砍掉纣的头,把它挂在一面大白旗上,枭首示众。同时,又在宫廷中找到了妲己这个祸国殃民的女人,还有商纣的两个宠妾。这三人得知商纣已自焚于宣室,周军即将攻入,自己也没有生望,都上吊自杀了。武王斩下这三个女人的头,悬挂在另一面小白旗上,与挂纣头的大白旗并列示众。商朝就在纣残暴无道的统治下宣告灭亡。

先祖的传奇故事关于周族的先祖,流传着许多有趣的传说。

踩巨人脚印而怀孕传说古代有一个叫“有邰氏”的部落,有邰氏有个女人叫姜螈,有一天,她和同伴到野外游玩,看见一个巨人的足迹。姜螈正当十八九岁青春萌动期,她想这样巨大的足迹,其人一定高大英俊,心中萌生爱慕之情。出于好奇,她把自己的脚踩到这巨人足迹上面,想看看这足迹究竟比自己的脚大多少。不料这一踩,姜嫄身上仿佛受到一股魔力冲击,腹中产生了怀孕的感觉,这奇异的感觉竟然是真的。经过十月怀胎,生下了一个男孩。

事情发生得如此蹊跷,部落里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不祥的孩子,应该把他抛弃掉。起初,姜嫄把孩子抛弃在街道里巷之中。当时街道里巷来往的大牲畜很多,姜嫄本想这个孩子会被牲口踩死。谁知成群而过的马、牛见了这个襁褓中的孩子,都绕道而行,避而不踩。过了好长时间,那孩子还是安静地在那里睡觉。姜嫄又把孩子放到山林中,想让野兽来把他咬死或吃掉。然而,山林中有很多人来砍柴,他们看到这孩子十分可爱,有的来引逗他,有的怕他冷,还给他盖了衣服。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仍然安全无恙。后来,姜嫄又想出了一个办法:何不把孩子抛弃到河渠中的冰上?当时正是寒冬腊月,北风呼啸,把孩子放到冰上,很快就会冻死。不料,孩子出现在冰上后,天空中许多大鸟一起飞下来用翅膀覆盖着孩子,使他不致受冻。孩子仍然没有受到丝毫损害。做母亲的毕竟疼爱自己的孩子,在这三番五次的折腾中,孩子如有神助。姜嫄就抱回孩子,决定抚养他长大。因为最初要抛弃掉,就给他取名叫“弃”。他就是周族的始祖。周族从弃开始,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壮大。

“好色”的太王周族传到公亶父手里,在他的带领下,周族在各方面都出现了新的气象。周人认为,周族的强大,以及最后可以推翻商朝而统治天下,就是公亶父奠定的基业。因此,后来周文王尊公亶父为“太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亶父娶了一位姓姜的女子作妃子。在公亶父被戎狄侵扰、悄悄离豳去了周原,又在周原领导人民建设家园的那些日子里,姜女始终陪伴着他,而公亶父感情也很专一。孟子赞扬说“太王好色”,这里所谓的好色,不是拈花惹草,而是说太王爱他的妃子,不搞三妻四妾。正是由于“太王好色”,爱他的一个妃子,与姜女朝夕相处,他才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领导民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和加强政权建设方面。太王为全族人树立了榜样。大家都一夫一妻,互相恩爱,白头偕老,这样,社会风气自然良好、和谐,不会出现贵族妻妾满堂,穷人娶不到妻子的现象。据孟子阐述,由于太王专爱其妃,不娶其他的妻妾,因而使“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后宫内没有强招来的民间女子在发出怨言,宫廷外边没有找不到妻子的丈夫独守空房。太王在男女问题上的这种高尚情操,受到百姓的衷心赞颂。

周王生于猪圈文王的母亲,是挚国国君的第二个女儿。挚国国君姓任,所以叫作“太任”。挚国是殷王朝东方的一个诸侯。太任嫁到西方的周国,路途遥远,很不容易,故迎娶的礼节十分隆重。她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性情端庄,德行高尚。在怀孕期间,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食邪味,说话不出傲言,晚上睡眠不侧身子,白天坐凳子不坐边上,站立不用一脚支撑。

太任深知母亲怀孕时的所思所感,对孩子一生十分重要:感于善则孩子性善,感于恶则孩子性恶。因此,太任白天听人讲道德高尚的人的故事,晚上请盲人乐师来诵读诗歌,陶冶情操。由于太任恪守胎教,腹中的孩子也很安详,一点不给母亲带来痛苦。当时,为了积累肥料,发展农业生产,大小便都在猪圈里,即使国君和夫人也不例外。一天晚上,太任梦见有一个高个子的男人对自己十分友善,第二天去猪圈小便时,就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取名昌的周文王。

文王长得一表人才。据说他有龙的容颜,虎的腰背,身高近两米。最特别的是,他身上长有四个乳房。有人解释,这是因为他生性仁爱的缘故:他在母亲腹中,母亲没有忧虑;保傅管理他的饮食起居,用不到操心;教师对他进行教育,不用反复叮咛;他服侍父王,从不使父王发怒。在家中,他对弟弟虢仲、虢叔也特别友爱,对两个儿子管叔和蔡叔更是慈惠。待到即位以后,文王任用四方的贤良,又与“二虢”即其弟虢仲、虢叔共商大计;他与贤士闳天分析天下形势,又与贤士南宫设定谋略;他与太史蔡公、原公畅谈古今,又到辛甲、尹佚处登门拜访。还有周公、召公、毕公、荣公等有才德的亲戚和大臣。因此,文王在位之时,百神安宁,万民顺和。

吕尚的坎坷生活姜太公前半生虽然为生计奔波,却是胸怀志,等待时机。

曾为赘婿吕尚本姓姜,遇到文王后被尊为太公,所以叫“姜太公”,又因其封国姓吕,取名叫尚,故也称“吕尚”。

吕尚原是吕国国君的后裔,由于子孙繁衍,年代久远,吕尚这一家族逐渐衰落,成为庶民,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他们家仅有东海边上的一间破旧茅草房,没有其他家业可以维持生活,因此,吕尚从小就在外流浪。

当他十几岁时,流浪到北面的齐国。为生活所迫,被一个老妇人招为夫婿,古代称为“赘婿”,是最被人看不起的。

吕尚当了赘婿,早起晚睡,做各种农活和家务,做得不好还要挨打受骂,最后还被赶了出来。

终日为生计奔波在齐国入赘遭逐,吕尚就想到中原地区殷王朝的都城附近谋生。他先是在棘津(即今河南延津县东北)贩卖食品,充当小贩;又自我推荐到大户人家去做帮工,干些杂活。有时,在旅店当一名迎客的“合人”(即招待员)。饥一顿,饱一顿,生活仍无着落,他又跑到黄河的另一个渡口孟津(即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去贩卖饮食。当时兵荒马乱,人民穷困,做小贩仍难以糊口。他于是决心到商朝都城朝歌去闯一闯。

在朝歌城内,吕尚开始继续当小贩,贩卖各种货物。他走遍大街小巷,进行叫卖,但是仍像在棘津时一样,收入微薄,难以维持生计。好在他身强力壮,又学过一点手艺,经过自我介绍,便在屠宰牲口的市场当了一名杀猪宰羊的屠夫。

初见西伯昌一天,听说任殷朝三公的西伯昌要来朝歌。吕尚早就知道西伯昌是周国的国君,为人讲仁义道德,善待有才能的贤士。因此,当西伯昌前来视察、走近他的摊位时,吕尚故意磨刀霍霍,发出屠宰的喊叫声。西伯昌见这位屠夫有些奇怪,便走到吕尚跟前,问他的情况。

吕尚如实回答,顺便还谈了当前的天下形势和治国的方针策略。吕尚的话虽然不多,但寓意深刻,一针见血,给西伯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伯昌觉得这位屠夫谈吐不凡,很想再深入谈谈,但市场上人多眼杂,他身为殷朝三公,不便细说,便匆匆告别。

在朝歌活动期间,吕尚开始涉足政界。他与归附文王的贤士散宜生、闳夭、南宫括等人多有来往。

散宜生等人发现吕尚的贤能,与他在一起饮酒畅叙,甚至欲拜吕尚为师。吕尚推辞不肯,四人遂约为朋友。

英雄无用武之地吕尚对于殷纣的统治曾经有过幻想。他一度到殷朝宫廷中做过事,见殷纣暴虐无道,觉得这个人不会有好下场,就悄悄离去。吕尚还到过许多诸侯国家,游说其国君,以求施展自己的才能,但都没有遇到赏识他的知音。后来,吕尚又到了良国(今江苏邳州市北)。吕尚游说良国国君,这位国君胸无大志,只知享乐,吕尚与他话不投机,拌了几句嘴便遭到斥逐。

良国离吕尚的老家不远。经过几十年的奔波、流浪,吕尚年岁已大,觉得自己再不能有所作为,便回到东海之滨的老家,收拾一下自己的茅草房,拿起农具,在附近开了一片地,准备在这里安度晚年。

伯昌被囚禁伯昌如同商汤一样被囚禁起来,难道是历史的一种轮回?

遭人陷害西伯昌视察朝歌市场回来,一直想着屠宰摊上屠夫吕尚的言谈。他觉得吕尚是个人才,想什么时候能把他请到周国去辅佐自己。这时,殷朝宫廷中发生了纣王对鬼侯和鄂侯的血腥屠杀事件。鬼侯、鄂侯和西伯昌一起被纣任命为殷朝的“三公”,鬼侯、鄂侯的被惨害,使西伯昌非常震惊。

西伯昌见纣如此暴虐,知道进谏没有好处,便只是暗中叹息。谁知这种表情被奸臣崇侯虎看见了,去向纣报告,挑唆说:“西伯昌行仁义而善计谋,诸侯都归向于他。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共事,终会遭到祸害。不如趁他还未成事早些杀了他。”纣听了崇侯虎的话,觉得有道理,便命人把西伯昌囚禁起来,关押在朝歌北面的羑里(今河南汤阴县北)。

演绎六十四卦商纣二十三年囚禁西伯昌,到二十九年才释放。西伯昌在羑里的监狱里,一呆就是七年。在这七年的时间里,西伯昌面对监狱的高墙,思念家乡的亲人,心中痛苦万分。尤其使他痛苦的是,振兴周族、歼灭商朝的理想还没有实现,却在监狱里浪费时光。如何度过这漫长的岁月,而又能给后人留下些值得纪念的东西呢?西伯昌一直在考虑。

这时,他想起了八卦。这八卦是古代伏羲氏发明的。用一长画和长画中断的二短画两种符号,三行组成一种图案,共得八种图案,分别代表天地,水火等八种自然现象。这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符号,为后来文字的创造奠定了基础。可是这八卦实在太简单了,于是,西伯昌将三行组成一图案,变成六行组成一图案。经过排列组合,共得六十四个图案,这六十四个图案就称作六十四卦。给每个卦取个卦名,就代表一种意思。这就是后人所说的伏羲氏作八卦,文王演绎为六十四卦的过程。

用美女、财宝赎身西伯昌被囚禁起来后,与西伯昌关系密切的散宜生、闳夭等贤士来找吕尚商量对策。吕尚认为给纣献些美女、财宝、珍奇异物,纣就会释放西伯昌。于是,散宜生等便去有莘国找来美女,到犬戎国求得毛色鲜艳的文马,还有黑色的豹、黄色的罴、青色的狐狸和白色的虎,同时又准备了黄金千镒、美玉百件、大贝百朋,通过宠臣费仲送到纣的面前。

纣见了这些美女、财物和珍奇怪兽,眉开眼笑地说:“这里任何一件物品,就足以释放西伯,何况有这么多呢!”

于是,纣就命令释放西伯,并赐给西伯昌弓箭、斧钺等武器,赐以在西部地区可以自行征伐的权利。纣还悄悄地告诉西伯:“是崇侯虎说了你坏话,我才这样做的。”西伯昌为使纣放心,就回答说:“父亲虽然无道,做儿子的敢不服侍父亲吗?君主虽然不施恩惠,做臣下的敢不侍奉君上吗?对君王怎么可以叛变呢?”殷纣听了,满心欢喜,认为西伯昌决不会犯上作乱。

制造假象,麻痹商纣为了进一步麻痹纣的思想,西伯昌回到周都后,他一方面到周国建立的商代祖先的庙中去祭祀,隆重地用了三头公羊和三头公猪作牺牲。他故意把这件事宣扬出去,说明自己对殷朝的忠诚。另一方面,他每隔一定时间,就到殷王那里朝贡一次,好让殷纣对他放松警惕。西伯昌表面上装作恭敬、忠诚,但内心自有他的谋划和打算。

吃掉自己的儿子为了生存,西伯昌不得以吃掉自己儿子的肉,怒火在他心中燃烧。

殷纣残忍卑劣,令人发指殷纣王在释放西伯昌回周都时,对西伯昌是否能效忠于自己还是不放心,因而提出要以西伯昌的长子伯邑考作为人质,抵押于殷。如果西伯昌要犯上作乱,或有不忠的行为,便以处死伯邑考来要挟。西伯昌不能违抗殷纣的命令,只得命自己的长子去侍候殷纣。伯邑考为人忠厚老实,来殷当了纣的车夫,为纣驾车,受着殷官吏的严格看管。一天,殷纣因为一点小事不顺心,竟把伯邑考处以烹刑,把他放在一口大锅中煮了,做成羹汤。残忍的殷纣竟还把羹汤拿到西伯昌那里,令他喝下,说:“圣人应当不吃他儿子的肉做的羹汤吧!”

西伯昌强忍悲痛,咬了咬牙,把汤喝下去。纣又耻笑说:“谁说西伯昌是圣者,吃他儿子的肉做的羹,还安然自得?”殷纣暴虐无道,烹死无辜的伯邑考,还要来污辱西伯昌的人格,其行为的残忍卑劣,真是令人发指!当时文王遭受如此奇耻大辱,他的心情如何悲愤是可想而知的。

父子两代的杀亲之仇文王的父亲季历,是被殷王文丁关在塞库的监牢里气愤而死的,实际上是被文丁所杀;现在长子又被殷王纣用极残忍的手段烹死。文王对于殷朝,有着父与子两代的杀亲之仇,可以想像,他的心中忍着多么大的伤痛啊!伯邑考死后不久,文王即立次子发为太子,决心报仇雪恨,世世代代与殷朝斗争下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姜太公钓鱼士为知己者死,又是一段君臣相谐的佳话。

吕尚奔周而来吕尚到中原地区,做生意挣不到多少钱,到殷王朝或一些诸侯国去做事,都是些暴虐无道或贪图享乐的君王,没有什么作为,所以他又回到老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他对天下的局势,仍念念不忘,总是在来往的人中打听。有一天,他听说西伯昌的国家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特别是对老人给予优厚的待遇。又听说西伯昌的父亲和长子都是被殷王逼死或杀死的,他自己也被囚禁于殷朝监狱达七年之久,决心要报仇雪耻,如今特别需要辅佐的人。吕尚经过反复思考,兴叹道:“何不归去乎!西伯昌善养老者,又礼待贤者。”于是,年近古稀的他,又背起行囊,经过几十天的长途跋涉,来到周国都城郊外的渭水边上。

在渭水边钓鱼察看动静吕尚觉得,直接去找西伯昌有些不便,他想在周都郊外先呆一段时间,了解一下周国的情况,再作进一步的打算。

吕尚先在渭水边的一间石室中住下,然后到一个泉水潭边去钓鱼。

渭水南边有一条磺溪水注入,这条磺溪水源自南山兹谷,山上有一股泉水从高处急流而下,叫做兹泉。泉水积成一个深潭,潭水清澈,水中有鱼在游动。

潭旁有高大的石壁,石壁后面是茂密的树林。在水潭边上有一块大的平石,吕尚就双膝跪在这平台上投竿钓鱼。

据说姜太公在渭水边兹泉潭的钓鱼之处,到南北朝时遗址犹存,那块大平石上还有他双膝跪过的痕迹。

日思夜想朝歌的屠夫再说西伯昌被释放归国后,一心要灭商复仇,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括等贤士都为他出谋划策。但西伯昌总觉得,这些贤士目光还不够远,气魄还不够大,脑子还不够活,策略也不够精,他多么需要一位智谋高超、能够独当一面、辅佐他迅速崛起的人啊!西伯昌日思夜想,忽然想起在朝歌屠宰市场上遇见过的那位屠夫吕尚,他身强体壮,看上去武艺高强,谈吐不凡,对天下形势分析精明。如果能把他请到周国来该有多好!可惜不知道他如今在哪里。

西伯昌有个习惯,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到外面去打猎。这一方面是为了活动活动身子,调剂调剂生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了解民情,搜求贤才。这一天,西伯出外打猎前想预测一下收获如何,就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显示说:这次打猎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而是“霸王之辅”。真有这样的事?西伯将信将疑。

一见如故西伯的打猎队伍兴致勃勃地出发了。当队伍行进到郊外的渭水边上时,看见兹泉潭边有一老翁正在垂钓。西伯昌走近一看,不禁大吃一惊这不是当年在朝歌市场上遇见的屠夫吕尚吗?他怎么会在这里钓鱼?吕尚听见背后熙熙攘攘,回过身去一看,也不禁一愣:来到面前的不就是西伯昌吗?两人一见如故,心情激动。他们畅谈分别后的经历以及当今的天下形势,谈得十分投机,围观的人也愈来愈多。最后西伯昌说:“我先君太公曾经预言:‘当有圣人来到周国,周国会因而兴盛起来。’你真是太公预言的那个人吗?我太公望你来,已经等得太久了。”西伯昌说过这话之后,就称吕尚为“太公”,号“望”。西伯昌请太公乘上马车,一起回到宫廷中去,立刻拜吕尚为“太师”,这是国中文武兼管的最高官职。

因为吕尚本姓姜,西伯称他为“太公”,所以吕尚从此以“姜太公”的称号闻名天下。姜太公钓鱼遇周文王,拜为太师,最终辅助文王、武王推翻商朝,取得天下。这段传奇的故事,成为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历史佳话。

怪梦王妃的一个梦,预示着周室大兴。

天要兴周亡殷宣称自己已经“受命”而称王的西伯昌,立志推翻殷朝,取而代之。他深知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的一项工作,就是要造舆论。当时造舆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利用人们对天帝、神灵的迷信,造出各种各样的新闻,证明天帝要兴盛周国,神灵要灭亡殷朝。这样,便会在人们的心目中造成一种观念,周兴殷亡是上天的意志,是不可抗拒的潮流和趋势。

据说当时周王昌的正妃太姒,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商朝的宫廷中一片荒凉,荆棘丛生,又梦见自己的儿子、太子发在周国宫廷院子中取了一棵梓树,种植在宫廷的大堂上,这棵梓树立刻迅速地长起来,化为松柏械柞等大树。

太姒醒来向文王报告做梦的经过。文王召来太子发在庙堂中进行占卜,结果得到大好的吉兆。

文王及太姒、太子一起在庙堂中参拜上天,这个吉梦明白地显示,皇天上帝已经把灭商的大命授给了周。文王嘱咐太姒和太子发:“谨慎,不要声张!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不召而万物自来。天已经不保佑殷朝而心向周国了。”

然而,过了几天,周都的大街小巷和附近的诸侯国内,都传开了周王妃太姒梦见商廷生棘和周廷生松,以及周王占卜获吉兆的消息。

麻雀衔丹书,赤鸟讲人话有一年深秋,又有一件奇异的事在各地传开。据说在甲子日那天,有一只赤色的麻雀衔了一张“丹书”,即红色的喜报飞到周都,将这张丹书放在周王昌的窗户上。周王叩首跪拜,接受了丹书。丹书上显赫地写着十个大字:“姬昌苍帝子,亡殷纣王者。”周王昌本姓姬,故称“姬昌”,丹书上说他是天帝的儿子,必将取代亡殷纣王的位置。这当然和太姒之梦一样,是预谋策划的又一个舆论。还有的传闻说,当时有一只赤色的鸟衔了一块宝玉,降到周国的岐山之阳,在祭土地神的社坛上开口讲话宣布:“天命周王,伐殷有国。河出绿图,地出乘黄。”所谓“绿图”,是天命帝王的符瑞;所谓“乘黄”,是因帝王德高而生出的一种能远走高飞的吉祥之兽。还有的传闻说,当时有“鹫鹫”鸟也就是凤凰在岐山上鸣叫,并且作了一首乐曲,叫做《武象》。这预示着周族即将兴起,许多神鸟代表天意来传达指令,报告消息,欢庆喜讯。

盟津观兵兵强马壮,已经敲响殷商灭亡的丧钟。

伐殷前的准备周文王去世后,由太子发即王位。他就是周武王。武王即位,首先加强辅佐力量。他对姜太公十分尊重,仍任以太师的官,他的名字叫尚,与父亲有深交,年龄也差不多,因此武王特别给太公加了一个尊号,叫“师尚父”。除了师尚父继续辅佐外,武王还起用亲弟周公、同姓亲属召公、毕公等,委以重要的职务,经常在武王身边出谋划策。

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把推翻殷朝的大业进行到底,武王即位后不改元,仍用文王受命的纪年。于是,武王即位后的第一年,即为八年。武王又把国都从津水西岸的丰邑迁到津水东岸的镐邑,称为“镐京”。这样,从周都出发攻伐殷朝的交通更加方便了。

“军事演习”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武王觉得周国的军事实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他与大臣们商议后,决定举行一次“观兵”,就是“军事演习”。观兵以前,武王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祈求天神和祖先保佑这次观兵的成功。接着,就率领大臣和军队,沿着渭水和黄河南岸的大道向东进发,不久到达黄河的一个渡口孟津(现今的河南孟津县东北)。

这次观兵,武王特地做了一个木制的文王灵牌,称为“木主”,载在军队中间的一辆战车上。这样,就仿佛是文王在率军出征。武王自称“太子发”,他在军中宣告:“这次是奉文王之命而出师征伐,我不敢自己专断独行。”仗着文王的威信,武王的胆子好像壮实了许多。他向司马、司徒、司空,还有许多受符节的有司发布命令说:“全体肃静,听我宣布军中的纪律。我不明事理,全靠先祖的有德之臣,我才得以受先王的功德而继承其位。现在举行‘军事演习’,大家要认真对待,就像真的上战场和敌人拼杀一样。特订立赏罚制度:勇往直前者有赏,畏缩不前者受罚,以保证这次演习的成功。”说完,命令军队发起进攻。

指挥鼓动,个个奋勇师尚父站在黄河渡口,左手拿一把大斧钺,右手拿着一面用牦牛尾做装饰的大旗,向众军士高呼:“有九个头的怪水兽苍兕在指挥着你们大家,与你们一起乘船划桨。哪一个不努力向前,掉在后面的要被斩首!”众军士奋力划桨,一艘艘船向对岸飞快驶去,在河中掀起了大浪。武王也乘着船,与众军士一起渡河。船到河中间,突然有一条白鱼跳进武王的船舱中。武王俯身拾起白鱼,对大家说:“殷人崇尚白色。这条白鱼跳入船中被我们捉住,这是殷朝快要灭亡的征兆!”众军士听后劲头更足,个个奋勇划桨。不一会,渡船全部抵达北岸。

渡河刚结束,忽然有一颗火星从天上掉下来,落到武王所住的屋上,仿佛祝贺这次演习的胜利。这颗火星又很快变为一只赤色的乌鸦,在天空盘旋几圈,鸣叫而去。据说,乌鸦是一种孝鸟,而周国崇尚赤色。因为武王孝顺父亲,载着文王的木主举行“军事演习”,故有赤鸟的出现。

揭开伐纣的序幕正当周军渡河完毕、庆祝演习成功的时候,忽然从孟津渡口的四面八方传来鼎沸的人声。原来,各诸侯国闻讯周武王来孟津举行“军事演习”,作伐纣的准备,大家都兴高采烈,纷纷响应,组织了军队前来助威。不约而同来孟津的诸侯竟有八百之多。武王见有这么多诸侯前来支援伐纣,情绪激动。他和诸侯们订立盟约,立誓在伐纣的战争中互相合作,集体行动。众诸侯群情振奋,欢声雷动。由于八百诸侯的联盟是在孟津形成的,大家便提议把孟津这个地名改成“盟津”。

在气氛热烈的盟会上,众诸侯都说:“现在就可以伐纣了。”武王认为,殷朝毕竟是一个大国,还有强大的实力,而且内部还有箕子、微子、王子比干等贤臣,不可轻举妄动。况且,这次军事行动出发前只定为演习,没有作好直攻殷都朝歌的准备,所以就对众诸侯说:“现在大规模伐纣的时机尚未成熟,大家暂且回去,分头积聚力量。时机一到,就可以一举把纣歼灭了。”经过武王说服,众诸侯才罢师归还。

周武王盟津观兵,虽然没有直接攻入商都,但它是一次成功的军事演习,它使周军熟悉了地形、试验了进攻能力、训练了作战本领,又起到了宣传动员、联合各地诸侯的作用。它是武王伐纣的一个序幕。

断则不疑武王出兵,一路都是不祥之兆,但武王毫不动摇。

太公横扫朽骨枯草武王伐纣,虽然得到各方诸侯的响应,但遇到的艰难险阻还是不少,可说是险象环生。武王依靠坚强的毅力和大臣的帮助,度过了一道道难关,谱写了一曲曲凯歌。

武王出兵前,照例叫太史进行占卜,看这次伐纣是吉是凶。占卜显示的兆象都是大凶。有些人犹豫起来,甚至主张暂停伐纣。正当庙堂中乱哄哄的时候,姜太公突然从人群中站出来说“殷纣剖比干心,囚禁箕子,以飞廉、费仲当政,伐他有什么不可?这些枯草,朽骨,怎么知道吉凶?”说罢挽起袖子一扫,将神案上的龟壳和蓍草全部摔落在地,并用脚把龟壳踩得粉碎。

武王一见太公这种勇气和精神,正合自己心意,马上传令三军,发兵启程。

史官疑冲太岁不利大军沿着渭水南的大道向东行进,行不多时,随军的史官又提出质疑,说今年的太岁神在寅,向东行进是迎太岁而上,冲犯太岁神会带来不利。原来古代用干支纪年,传说有太岁神监督。该年地支轮到什么,就说太岁神在什么位置。武王伐纣那年地支为寅,而寅正是东方的位置,故向东迎太岁行大事是触犯禁忌的。消息传开,在军士中又引起一阵骚乱。太公、周公等便向将士们宣传,征伐殷纣是上天的意志,太岁也要服从天帝的命令,只会帮助我们而不会损害我们。经过一番说服,将士们心中的疑团消散了,才继续东征。

狂风暴雨,山体滑坡大军来到盟津,准备渡河时,天空忽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陆地飞沙走石,河上掀起滔天巨浪,无法渡河。武王左手拿着青铜大斧钺,右手拿着用牦牛尾装饰的大旗,怒目而视,厉声大喝道:“我在这里指挥,天下有谁敢危害我的意志!”

说来也怪,武王这么一喝,天上乌云渐散,风势减弱下来,河上的波涛也慢慢平息。于是,军队从容不迫地渡过黄河,与各路诸侯会合。

大队人马到达今河南温县境内时,又遇上了大水。这里有一条黄河的支流,由于上游下大雨,河水猛涨,泛滥上岸。大军只好涉水而过,艰难行进。涉过大水后,大军折向东北行进到达怀城(今河南武陟西南)。大军经过怀城时,城墙因年久失修,忽然倒塌,差一点把军队压在城下。

武王命令绕道而行,急速前进,避开了这次灾难。大军继续向前,刚走到地处今河南辉县市东南的共头山下,偏偏又碰上山体滑坡,山上大量土方和泥石向下滚滑。幸亏躲避及时,军队才逃过灾难,大家的心中不免又是一阵震颤。

电闪雷鸣,骖马击死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快到殷都朝歌的时候,忽然又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大风把武王车上的旗杆折断,车盖掀翻,为武王驾车的一匹骖马也被震死。这时,军中又产生了一阵混乱。太公把折断的旗杆截短,重新加固;把掀翻的车盖改装成弧形,重新安上,另换一匹骖马。然后,笑着对将士们说:“天公知道我们是奉天之命来讨伐罪大恶极的殷纣的,所以派遣风神、雨神、雷神来迎接我们。风神给我们吹掉灰尘,雨神给我们洗涤甲兵,雷神给我们照光和击鼓,表示热烈欢迎。”几席话,又把大家逗乐了。这时,周公在旁擂起战鼓,将士们又迅速前进。

牧野之战周与商的决战拉开了,但是前线的倒戈使武王轻松获胜。

会合诸侯武王的伐纣大军在十二年二月甲子日的凌晨到达商都南郊的牧野,其他参加伐纣的诸侯军也都纷纷来到。这些诸侯军有庸(今湖北竹山县西)、蜀(今四川成都附近)、羌、掌(今重庆市巴南区)、微(今陕西眉县附近)、卢(今湖北宜城市西南)、彭(今湖北房县东)、濮(分布于今湖北中南部)等国族。牧野广场上,人声鼎沸,群情振奋。看着这样热烈的场面,武王不禁思绪万千。推翻商纣的统治是父王临终时一再的嘱托。现在,周兴殷亡的时刻马上就要到来,他怎能不激动万分!

设计惑敌太公到达殷都附近后,就设计给小孩吃一种丹药,使小孩浑身发红,并教他说“殷亡”二字。殷民见全身红色的小孩,以为天神下凡,听小孩口口声声说“殷亡”,就认定殷亡在即,这是天意。消息传开,殷民及军士惶恐不安,毫无斗志。

武王大军在行进的路上,曾遇到纣臣胶鬲。胶鬲是一位贤士,问及武王这次出征的目的和到达的日期。武王为了不使胶鬲在殷纣面前受到惩罚,告以实情。胶鬲迅速回到殷都,向纣汇报。殷纣匆忙调集亲军卫队,以及服劳役的奴隶,还通知附近与纣臭味相投的一些诸侯前来勤王,共征得军队七十万人(有的书上说是十七万人)。纣的军队也于甲子日的清晨在牧野的北面摆开长阵,准备与武王大军决一死战。

古代人物画像誓师大会黎明时刻,牧野南面的伐纣联军在武王主持下举行誓师大会。武王首先对各路来会的军队进行慰问。他亲切地高喊一声:“辛苦了,从西方远道而来的将士们!”接着就开始了他的誓师讲话。武王说:“我尊敬的友邦国君,诸位官员、将士,以及从西南、西北来会的各国勇士们,举起你们的戈,排好你们的盾,立好你们的矛,听我发布誓师命令。”全场肃静,武王高亢有力的声音,划破长空,在山谷中回荡。

武王接着说:“古人有言‘母鸡不应早晨啼叫,早晨母鸡啼叫,家业就要败落。’现在商王纣只听信妇人的话,对祖宗的祭祀不闻不问;对同宗长辈和兄弟,不加任用;却对四方逃亡的罪人崇敬、提拔、信任、使用,让他们做大夫卿士,残暴地对待百姓,为非作歹。现在我姬发,恭敬地执行天的惩罚。今天的战斗,行进要注意步调一致,刺杀中要注意动作协调。战士们!要像虎豹熊罴一样勇猛,战斗中也要注意不要杀掉敌军投降的人,可以要这些人为我们服役。勇敢地战斗吧!你们不努力作战,你们就会被杀戮!”

土崩瓦解天渐渐亮了,双方的阵势看得越来越清楚。武王先派师尚父带领一支小分队到商军队前挑战。师尚父勇冠三军,像老鹰般捕捉纣军中的散卒,纣众军士大惊失色。接着,武王再以虎贲勇士和战车猛烈冲杀。纣的军队虽然众多,但士气低落,无心战斗,武王的军队冲杀过来,充当纣军前锋的奴隶兵便调转方向,与武王军队一起向纣的后卫部队攻击。形势急转直下,不多时,纣的部队叛变的叛变,投降的投降。武王的战士勇猛异常,势如破竹,在一两个小时内,商纣的几十万大军已经全部土崩瓦解。

商纣眼看大势已去,连忙驾车逃回朝歌宫廷,走进鹿台的宣室,抱着一堆珍珠财宝,放火自焚而死。商周之间的牧野决战,以周武王率领的伐纣联军摧枯拉朽式的全面胜利和商纣王临时拼凑的抵御大军迅速崩溃,以及纣王本人的可耻自焚而告终。

武王入城贤君当朝,万民敬仰。

斩除群凶武王在牧野大胜商军,诸侯向武王礼拜,对征伐的迅速取胜表示祝贺,武王也向诸侯拱手作揖,对诸侯的大力相助表示感谢。接着,率领诸侯、大臣向朝歌而去。朝歌的百姓早已在一位叫“商容”的大臣指挥下,列队城门外大道的两旁,欢迎周军入城。武王让群臣告诉商朝百姓说:“上天降福于民!”殷民在道路两旁再拜磕头,武王也向群众挥手致意。

武王入城,来到宫廷和纣自杀的场所,见了纣的尸体,亲自射了三箭,并用轻剑触击,表示对商纣的深仇大恨。然后用斧钺斩下纣的头,挂在一面大白旗上。武王又到妲己和两个嬖妾上吊的地方,同样发射三箭,用轻剑触击,斩下她们的头颅,挂在一面小白旗上,与悬挂纣头的大白旗一起放到宫廷外示众。商纣的两个奸臣费仲、恶来,已经在战场上被周军擒杀。群凶斩除,人心大快!

第二天,武王命人洒扫朝歌的道路,修缮祭祀天地神灵的宗庙、社坛以及宫廷。到了祭祀的时刻,先由一队人举着九旒的旗作先导。由武王弟叔振铎推常车作威仪,周公拿着大斧、毕公拿着小斧夹辅武王随后行进,散宜生、太颠、闳夭诸大臣都执剑在旁保卫。进入社坛以后,毛叔郑捧着洁净的明水,康叔封撒布公明草,召公奉上币帛,师尚父牵着祭祀的牲口。大家在社坛前立定,太史尹佚就读策书祝文道:“殷的末孙纣,废弃先王明德,侮蔑神祗不祀,昏暴商邑百姓。他的罪行昭著,已经显闻于天皇上帝。”读罢祭文,武王再拜磕头,当众宣布:“周朝兴起,商朝灭亡。我受天命来治理天下。”武王的这句话,标志着周朝的建立,开始了包括西周、东周八百年的历史。

赢得民心武王来到大厅,见有美玉,便问:“这是谁的玉?”在旁的人回答:“是诸侯的玉。”武王即命归还给诸侯。天下的人听说此事,都赞叹说:“周王不贪财物,真是个廉洁的好君王啊!”武王又来到后宫,见有那么多妇女,便问:“这是谁家的妇女?”在旁的人回答:“都是商纣强迫诸侯进献的。”武王即下令把这些妇女归还给各诸侯。天下的人听说此事,又赞叹道:“周王不贪女色,真是个廉洁的好君王啊!”

归还美玉、美女后,武王继续做善后工作。他命召公去释放被纣囚禁的百姓;命南宫括散发鹿台的财宝、巨桥的粮食,赈济贫困的平民、奴隶;命闳夭加高比干墓上的土,叫做“封墓”,以示悼念。武王还做了一件特别的事,就是在商容住过的地方树起旌旗,表彰商容的闾里。

原来,商容是掌管朝廷祭祀、宴会等奏乐的乐官,有贤名,深受人民的崇敬。但纣嫌商容凡事都要按礼仪制度办,经常劝谏他的胡作非为,有碍他荒淫无耻的生活,就将商容罢官,逐出朝廷。商容被逐后,常跟一些下层人民在一起,想要组织力量伐纣,但又觉势单力薄,难以成事,就离开商都,潜伏于太行山一带。武王早就听说商容的遭遇,敬佩商容的义举,但不知他在哪里,就采取旌表商容闾里的做法,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殷民见武王如此,都欣喜地互相告慰说:“周武王真是个仁君啊!对于贤惠善良的人,死的还要封其墓,何况活着的呢!逃亡不在的还要旌表其闾里,何况仍在的呢!周王对于财物,已经聚敛的还要散发,怎么会再征收呢!对于女色,眼前拘还要归还其父母,怎么会再强取呢!”

邀商容出任“三公”

武王对于商纣的贤臣,都欢迎他们到周朝来任职。藏匿在民间的商纣长兄微子,得到武王伐纣胜利的消息,连夜赶来拜见武王,向武王请罪。武王欢迎他的到来,让他做一些对周朝政权有利的工作。原来是纣臣的胶鬲,他贤惠正直,没有做过压榨人民、残害忠良的事,武王也让他来继续任职。

旌表商容闾里后,有人来告诉武王说:“商容得悉周王伐纣的消息,早就从太行山回到商都。那天在城门外迎接你的殷民中,就有商容。”武王知道商容在朝歌,喜出望外,急忙叫人备车马,向商容的住处赶去。武王素来仰慕商容的品德和才能,想请他出来当周朝的三公。武王见到商容说明来意后,商容却推辞说:“我常与下层穷苦的人在一起,想要伐纣而又没有能力,这是愚蠢的表现;我对纣的行为不去劝谏而隐藏起来,这是没有勇气的表现。愚且无勇,不足以任三公之职。”武王再三劝说,商容固辞不受命。当时人听说此事,都赞扬道:“商容真是个能内省其德而不夸其才的人,是个君子啊!”武王也感叹说:“商容为人忠厚,不贪高官厚禄,真是个贤人!”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gyy/2153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