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西汉中期统一中国南方地区之作战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6-05 17:26:56 0


一、中国南方地区之概况

秦始皇并灭六国之后,虽然也派出大军向中国之南方、东南、西南地区进军,统一了一些地区,并建立了相应的政权机构,但很不稳固。秦末和楚汉相争时期,有些地区即叛离了中央,南中国的东南和西南地区,先后出现了几个越族部族割据政权。其中有南越(今广东、广西等地区)、闽越(今福建地区)、东瓯(今浙江地区)。刘邦建立西汉政权之初,由于忙于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和恢复战争的创伤,无力南下,只好对这些地区的部族政权采取妥协政策,“剖符通使”。

今中国的云南、贵州、四川一带地区,当时有许多少数民族,被统称为“西南夷”。这些都族到了西汉中期,发展仍很不平衡,有的进入了阶级社会,有的还仍然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其中绝大多数部族,严格地说,并未形成真正的国家。它们的情况,本书在第一章中已作了概述,其大致分布是,在今贵州省之遵义、桐梓一带地区为夜郎国;在今云南昆明一带地区为滇国;云南大理一带有昆明部落,在今四川西昌附近地区为邛都,西昌以西地区有巂;四川汉源一带地区属都,四川汶川、茂汶县一带为冉,四川天全一带地区为徙部落;在今甘肃成县一带为白马部落,这些都是居于以上地区较大的国家和部落。除此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小部族和小部落、散居于上述地区。

二、统一闽越地区之作战经过

秦始皇统一岭南地区后,设置了郡县。秦末农民起义战争中,闽越首领无诸率军与东瓯首领摇率领的东瓯部族均参加了反秦战争。楚汉战争期间,他们又投向刘邦,战胜了项羽。因而,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封无诸为闽越王,定都于东冶(今福建福州地区);封摇为东海王,定都于东瓯(今浙江温州地区)。

汉景帝时期,东瓯追随吴国,参与了七王之乱。吴越联军战败,吴王刘濞逃匿于东瓯,被东瓯诱杀于丹徙。刘濞之子驹逃至闽越,游说闽越出兵进攻东瓯,以报其杀父之仇。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秋七月,闽越出兵包围了东瓯,东瓯紧急向西汉求救。汉武帝问太尉田的意见,田说:“越人相攻击,固其常,不足以烦中国往救也”。庄助坚决反对田的意见,认为小国危急而不救,“又何以子万国乎。”汉武帝同意庄助的主张,遂遣中大夫庄助持节发会稽兵,由海上往救,进击闽越。庄助持节至会稽后,会稽太守等以庄助未带兵符为由,想拒绝发兵。庄助立即将会稽一司马斩首,并重申了汉武帝的旨意,会稽太守才同意发兵。闽越王闻汉兵来攻,未等汉军到达,即撤兵而归,汉军也随之罢兵。后来,东瓯向汉朝廷请求将其吏民迁居于长江、淮河之间地区,这样,东瓯便从此安定下来。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秋,八月,闽越王郢发兵进攻南越,南越向西汉王朝告急,汉武帝遂命大行王恢、大农令韩安国率军出会稽,前往救援。闽越王郢率兵抗拒汉军,闽越王弟余善与其相宗族商议认为:汉军强大,兵多将广,这次前来,我们不能抗击,即是我们侥幸取胜,汉大军会源源而来,一定能灭亡我们,不如杀了郢,回报朝廷,朝廷必然罢兵,可以保证国家不致灭亡。众人一致赞同,于是,斩杀了闽越王郢,将郢之首级交大行王恢,大行驰报汉武帝,武帝诏命王恢等撤军。汉武帝封原闽越王无诸之孙丑为越繇王,后又封余善为东越王。

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丞相吕嘉起兵叛汉,余善暗中勾结吕嘉,并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公开叛乱,自立为武帝,遂即以驺力为吞汉将军,进袭白沙、武林、梅岭等地,杀汉三校尉,一时间气焰十分嚣张。汉军大司农张成、故山州侯齿,屯兵不进,不敢进击余善军。于是,汉武帝遣横海将军韩说率军出豫章,从海上出兵进袭;以楼船将军杨仆率军出武林,中尉王温舒率军出梅岭;越侯为戈船;下濑将军出如邪、白沙。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冬,汉军攻入东越,余善使徇北将军守武林,击败楼船将军数校尉,杀长史。楼船军士卒钱圹终古斩杀了徇北将军。

故越衍侯吴阳原居住在汉,余善叛乱后,汉命其返东越,劝说余善,余善不听。横海将军率军至东越时,吴阳也率领其邑700人向余善军进攻。越繇王居股等,起而杀了余善,余善的叛乱遂被平定。

汉武帝为表彰平定余善有功将士,封居股为东成侯,食邑万户;封吴阳为卵石侯;封横海将军韩说为按道侯,其余有功将校皆得到封赏。

三、统一南越地区之作战

一、南越地区之变迁

原秦代南海郡尉赵佗,乘秦朝灭亡和楚汉战争之机,割据南海、桂林、象郡自称南越武王,统辖今广东、广西及现越南之北部地区,纵横数千里。汉高祖刘邦当政期间,曾安抚统一了这一地区。吕后当政时期,赵佗又自立为南越武帝,这是吕后五年(公元前183年)的事。

汉文帝即位后,为招抚赵佗,做了许多工作,派人修茸赵佗老家真定的祖坟,并以专人看守,岁时奉祀。“召其从昆弟,尊官厚赐宠之。”然后,即遣曾在汉高祖刘邦时期出使南越的陆贾为太中大夫,前往南越劝说赵佗放弃帝号,臣服于汉。赵佗遂放弃了帝位,改称南越王。

赵佗于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死去,其孙赵胡为南越王。当闽越王郢率兵进袭南越时,赵胡即上书汉武帝说:“两越皆为藩臣,不应当举兵互相攻击,现闽越兴兵向臣进攻,我不敢擅自兴兵回击,等候天子的诏命。”汉武帝兴兵平定了闽越王郢后,便派严助去南越告知赵胡,赵胡表示万分感激,遂以太子婴齐入汉为质。赵胡并想亲自去京师朝见汉武帝。后来,由于南越诸大臣都反对赵胡亲自去汉,怕有去无还,因此,赵胡称病未去汉。赵胡死后,汉让太子婴齐即回归南越,继承了南越王位。婴齐即位后,即上书汉武帝,请求立樱氏女为后,以樱氏所生之子兴为太子。婴齐死后,太子兴便即了南越王位。

二、统一南越的策略

氏在未嫁婴齐为妻前,常与霸陵安国人少季通奸。汉武帝便想利用少季与氏之关系,派少季前往南越,劝说王太后和子兴继续臣服于汉,并以卫尉路博德率兵屯于桂阳,以助少季入越之威。

少季到达南越后,经数次劝说,南越王子兴及王太后均同意内附于汉,商议已定,即上书汉武帝,南越愿意内附,三岁一朝贡。汉武帝当即应允,赐丞相吕嘉相印,及内史、中尉、太傅印,其余官吏由南越王自行任免。南越王子兴、王太后命令为其准备入朝京师的行装。

南越相吕嘉,曾为南越三世王之丞相,其宗族势力极为强大,70多人为重要官吏,儿女也多与王室有姻亲关系,越人多亲信和依附于吕嘉,威望在越王子兴之上。当子兴同意内附汉朝,向汉武帝上书时,吕嘉数次劝说子兴不要内附,子兴不听。这样,吕嘉遂起叛心,数度称病不会见汉朝使者。越王子兴和王太后怕吕嘉发动叛乱,想借汉使者的权威,诱杀吕嘉。于是,设宴请汉使者、吕嘉、众大臣赴宴。宴席间,太后首先发难,责问吕嘉,借以激怒使者说:“南越内属,国之利也,而相君若不便者,何也?”吕嘉赴宴之前,已命其弟率兵守候于王宫之外。这时,吕嘉见形势不妙,遂即离席而去,汉使者未敢发令诛杀吕嘉。王太后怒,欲下令徒杀吕嘉,越王手兴劝止了太后,吕嘉终于脱身回府,遂决计与大臣阴谋作乱叛汉。但吕嘉知道南越王子兴不愿意杀他,等待几个月迟迟没有起兵。王太后想独自杀吕嘉,吕嘉防范甚严,没有机会,故双方形成僵局。

汉武帝得知这种僵持局面后,考虑到南越王、王太后势力微弱,使者又怯懦无能,但毕竟王和王太后已同意附汉,只有一个吕嘉为乱,用不着兴师动众前去征讨。便欲派庄参率领2000人马出使南越,用意欲在于为王和王太后助威,并借以威吓吕嘉。但庄参却回奏武帝说:“以好往,数人足矣;以武往,二千人无足以为也。”汉武帝见庄参托词不去,而罢参。故济北相壮士韩千秋挺身而出,激昂慷慨地说:“以区区之越,又有王、太后应,独相吕嘉为害,愿得勇士二百人,必斩嘉以报。”于是,汉武帝遂命韩千秋与王太后弟乐率2000人前去南越。

三、统一南越的前哨战

韩千秋和乐率兵进入越境后,吕嘉即开始起兵反叛,公开发布声讨南越王太后的檄文,随即与其弟率兵攻杀了南越王子兴和王太后以及汉使者,立婴齐越族妻子所生之子赵建德为新南越王。

韩千秋等率军攻破南越数小邑,吕嘉即命沿途供给汉军食物,放其南下。韩千秋军直奔番禺(今广东广州)而来,待韩千秋等行至距番禺40里时,吕嘉军突然包围了韩千秋军,并将韩千秋军歼灭。

汉武帝得知韩千秋等被吕嘉杀害后,遂下诏说:“韩千秋虽无成功,亦军锋之冠。”遂封韩千秋子延年为成安侯。因乐之姐为王太后,极力主张内附于汉,封乐之子广德为龙亢侯。汉武帝于是决心“令罪人及江淮以南楼船十万师往讨之。”汉武帝统一南越之战,即将展开。

四、汉军统一南越地区作战序列

统帅伏波将军路博德

楼船将军杨仆

归义越侯二人(均为南越降将)

驰义侯遗(为越降将)

总兵力10万人

五、汉军南越双方作战策划

汉军向南越进军时,正是汉武帝对匈奴作战节节胜利,并想进一步威逼匈奴降伏之时。此时,汉武帝统一中国北方地区的战略宏图正在顺利实现之中。因而,汉对南越的作战,也充分显示了汉武帝欲一举统一南越地区的坚强决心,故以四路大军会攻南越。

以卫尉路博德率主力,兵出桂阳(今广东连县地区),下汇水;

以主爵都尉杨仆兵出豫章(今江西南昌地区),下横浦;越归义侯率军出塞陵(今湖南零陵),同时下漓水,兵至苍梧(今广西梧州);

命驰义侯遗以巴蜀罪人为军,并发夜郎兵,沿柯江进发,与路博德军会师番禺。

这样,汉军就由东北、北面、西北三个方向,利用今湘江、赣江、漓水、西江等水道向番禺进击,造成了强大的多路攻势。

南越相吕嘉得知汉军进袭的消息,以为汉军会以陆路进入越境,故只对今湖南、广西、江西与广东交界的一些山岭关隘加强了防守兵力,欲阻止汉军由陆路的进袭。

六、汉统一南越地区的作战经过

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汉王朝下令各路大军开始出动。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楼船将军杨仆所率之军,首先攻克了寻狭(今广东韶关曲江至番禺以北地区),楼船将军所率之数万人,齐集番禺之北,等待伏波将军路博德的到达。

路博德军一部由罪人编成,而且路途遥远,其先头只有1000多人与楼船将军杨仆军会师,两军会师后,随即向番禺攻击前进,迅速进至番禺城下。

此时,南越王赵建德和丞相吕嘉见汉军势众,无力阻挡,便退据城内,闭城坚守。楼船将军杨仆所率之军,从东南面包围了番禺,伏波将军路博德军也陆续到达,从西北面包围了番禺城,准备对番禺发动攻击。黄昏之后,杨仆军首先击败越守军,纵火烧城。路博德军在围攻番禺的同时,即派人招降吕嘉军。越军素闻伏波将军路博德的成名,黄昏之时,又不知路博德军多少,更不敢顽抗,纷纷投降汉军,天尚未明,城中的越军皆向汉军降服。吕嘉与赵建德等知道不是汉军的对手,趁夜暗率数百人乘船逃入海中。

路博德经询问南越贵人,得知了吕嘉等人的下落,立即派人追捕,南越校尉司马苏弘,引汉军抓获南越王赵建德,南越之郎官引汉军抓获了吕嘉。

苍梧王赵光与吕嘉关系很好,吕嘉反叛时,苍梧王也是依靠的力量之一。当苍梧王等得知汉军向越进军的消息后,即自行归降汉朝。与此同时,揭阳令史定、桂林监居翁等也归降于汉。居翁并派使者转告瓯骆(今越南北部地区)降汉,瓯骆遂也内属。

至此,汉统一南越地区的作战,遂宣告结束。

七、汉统一南越后的措施

苍梧王赵光因主动降汉,被封为随桃侯;揭阳令史定被封为安道侯,桂林监居翁被封为湘城侯,楼船将军杨仆封将果侯。

汉王朝为彻底根除南越地区重新出现割据局面的基础,将南越地区划分为九个郡,分设郡守加以治理,这九个郡是:

南海郡(郡治在番禺,今广东大部分地区);郁林郡(郡治在布山,今广西桂平西);合浦郡(郡治在合浦,今广西合浦境);珠崖郡(郡治在都,今海南琼山东南);苍梧郡(郡治在广信,今广西梧州);儋耳郡(郡治在今海南儋县境);交趾郡(郡治在今越南河内西);九真郡(郡治在今越南清化附近);日南郡(郡治在越南广治北)。

四、汉统一西南地区之作战

西南地区,历来居住的众多少数民族被称为西南夷,其散居的地区主要为今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及南部,云南、贵州一带。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战国时期,楚国将军庄率军沿沅水向西略地,庄长途跋涉经夜郎至滇池,庄发现滇池附近土地平坦、肥沃,遂征服了当地的土著氏族,欲派人归报楚王。但不巧正值秦军向黔中地区进军,归路被秦军截断,庄便带领全军留居于滇地,做了滇国之王。

西汉王朝建立后,巴蜀一带地区的商人与西南地区的商人互相通商换物,西南地区出产的马、牦牛等,常常运至巴蜀,巴蜀的铁制器具和其他商品也不断输入西南地区。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大行王恢率军进击东越时,番阳令唐蒙因告知南越汉军进击东越的消息时,发现了南越地区有蜀地出产的枸酱,进而探明从巴蜀经西南夷地区可以到达南越。因之,他后来向武帝提出了发夜郎兵,沿柯江迂回南越的建议。汉武帝采纳了唐蒙的建议,命唐蒙为中郎将,率领千余人,并以1万多人驾辎重车辆,满载食物礼品,从巴蜀关进至夜郎。唐蒙见了夜郎侯多同,赐以厚礼,告之汉王朝的强大富饶,夜郎侯及其周围小国遂臣服于汉。不久,汉在巴蜀以南设立了犍为郡(今四川宜宾西南),随即发巴蜀士卒修筑自棘道通向柯江的山路。后来,武帝再派司马相如深入至邛、、冉咙一些部族居住区,在那里设置了10余个县,任命一都尉镇抚。后因进入这些地区的道路不通,一些夷族部落数度反叛,汉派兵征伐,士卒病死者众多。汉武帝为集中兵力对付匈奴,遂不再出兵西南夷。

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发夜郎兵,配合伏波将军路博德军会攻南越时,且兰(今贵州贵阳附近)君怕国内兵被汉征调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于是,汉军便以中郎将郭昌、卫广率击南越之军八校尉进击且兰,斩杀且兰吏民数万人,平定了南夷,将该地区设为柯郡(郡治在今贵州黄平附近)。汉军在平定且兰后,随即转兵进攻邛、等部族,斩杀了邛君、侯。夜郎侯、冉皆惊恐,夜郎侯遂入朝称臣,被封为夜郎王。这样汉王朝便以邛都为越巂郡(郡治在今四川雅安南),冉为汶山郡(郡治在今四川茂汶北),白马为武都郡(郡治在今甘肃成县境)。

汉灭上述诸夷后,汉武帝随即命王然于出使滇国,命滇王臣服于汉。滇王与其东北之劳深、靡莫均为同姓之国,因而,联合起来拒绝降汉。劳深、靡莫还数次侵犯汉使者和吏卒,气焰很盛。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发巴蜀兵首先击灭了劳深、靡莫两国,接着兵临滇都,滇王才举国臣服,被封为滇王,汉遂将滇地改为益州郡(郡治在今云南晋宁)。

至此,整个西南夷地区遂告统一,实现了汉武帝统一西南地区的战略意图。

西汉中期统一中国南方地区作战评述

中国南方广大地区,包括东南、南越、西南夷所散居的今云、贵、川、甘南一带,虽然远在战国时期和秦代,有些已被中央政权所统一,但这种统一远远没有巩固,处于若即若离、时附时叛的状态,严重地阻碍了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众多的少数兄弟民族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的狭小天地。

汉武帝以他坚毅果敢的战略决心和统一中国的雄才大略,终于使南中国的广大地区归于一统,为中华民族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的形成与发展,立下了不朽的伟大历史功勋。

汉武帝统一西南夷和北征匈奴统一中国北方,以及进兵西域的一连串作战行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汉武帝因此而成为我国历史上倍受后人尊敬的英武刚毅、奋进不息的一代雄君。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如果说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是摧枯拉朽、推动社会前进的伟大动力;那么,对封建社会时期帝王将相领导的国家统一战争,也应理所当然的看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可是后世一些史学家,特别是一些文人墨客,却若明若暗地指责汉武帝“穷兵赎武”。显然,这对汉武帝推行的统一战争,远非是公正的结论。任何一位具有战略头脑的人都清楚,进行规模如此巨大的统一战争,不付出相当高昂的社会代价,无论如何是不行的。应当说,中国秋海棠叶形的领土疆域的线条,是在汉武帝时期才勾划出了相当一部分轮廓。看到这个最根本之点,不能不使人们对汉武帝这位伟大历史人物,油然而生敬意。

class="calibre_8149">

西汉后期对兄弟民族的战争

西汉后期对兄弟民族的战争,可上推至昭帝,下延至西汉末年,主要仍为对匈奴部族之作战,其次则为对西域和西南夷地区的战争。这些战争是西汉王朝统一中国的继续,西汉在这些战争中皆采取战略进攻的方针,积极主动,连战连胜。其经历的主要战役如下:

汉袭击匈奴战略纵深的大决战此战役发生于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正月至四月,历时3个月。匈奴正值壶衍单于当政时期,汉以骑兵16万,联合乌孙5万骑兵,向匈奴纵深进击,未遇匈奴主力,汉军无功而归,乌孙斩获匈奴军3.9万多人。

汉平定羌族部落叛乱的作战发生在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四月。汉军统帅赵充国,在统率大军与先零羌等反动首领发动的叛乱作战中,通过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手段,胜利地平定了诸羌的叛乱。

匈汉郅支战役发生于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冬。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统率4万骑兵,分南北两路向郅支单于盘踞的郅支城进攻,一举将北匈奴郅支单于部消灭。

汉征乌桓之作战汉以度辽将军范明友,率军2万,欲进击匈奴军。但匈奴军先已逃走,范明友便转兵进击乌桓,将乌桓军击破。

汉征龟兹之战发生于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夏,汉长罗侯常惠,调集西域诸国之军5万人,进攻龟兹,龟兹王惧,亲见常惠谢罪臣服,常惠遂罢兵。

汉征车师、焉耆之作战发生于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和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夏。汉征车师先后经两次作战,使车师臣服,但后来又为匈奴所占。新莽天凤二年至三年(公元15至16年),派五威将军王骏,率军攻焉耆,汉军被焉耆军歼灭。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4760.html

上一篇:西汉中期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