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西汉中期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6-05 17:24:46 0


与匈奴争夺西域地区之作战汉武帝时期,为斩断匈奴的右臂,统一我国的西域地区,与匈奴奴隶主集团支持的分裂势力作了长期斗争,为此,也于西域地区进行了一些大小规模不等的战争。

一、西汉时期西域的概况

西域地区诸国的情况,本书在第一章中已做了梗概的叙述。西域的三十六国,后又分为五十多国,大小不一,国力强弱相差悬殊,其中大国拥有人口几十万人,兵甲达数万。小的只有几百人,拥兵也只有百人左右。这些国家的大致分布:在今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至天山以北地区的有乌孙、东西且弥、单桓、蒲类、卑陆、乌贪訾离、车师后国、车师后城长国、蒲类后国等国家,在天山以南至昆仓山以北,塔里木盆地周边的有疏勒、焉誉、龟兹、捐毒、姑墨、温宿、尉犁、乌垒、渠犁、山国、危须、车师、莎车、尉头、且末、小宛、鄯善、羌、精绝、蒲犁、依耐、皮山、乌、无雷、于阗、弥、渠勒、戎卢等国家。

从玉门关至西域,有两条主要通道:一条经过鄯善(楼兰),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至莎车地区,称为南道,沿南道过了葱岭,可达中亚地区的大月氏、安息等国;一条经过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向西到疏勒,叫做北道,沿北道越葱岭,可至大宛、康居、奄蔡等国。因而西域地区的国家,又以南道和北道而分为南道诸国和北道诸国。北道诸国分布于今塔里木河以北地区,其中较大的国家为焉耆(今新疆焉耆地区)、龟兹(今新疆库车地区)、车师(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等;南道诸国分布于今昆仑山以北和塔里木盆地南沿之间,其中较大的国家有楼兰(今新疆罗布泊以西地区)、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莎车(今新疆莎车地区)、无雷(大部在今克什米尔地区)。

西域诸国的军队,几乎全部是骑兵,长于骑射,勇猛善战。匈奴在冒顿单于当政时期,也就是公元前二世纪初,冒顿派兵征服了西域诸国。匈奴为长期霸占和统治西域地区,于北道的焉誉、危须、尉犁地区,设立了僮仆都尉,逼迫西域诸国交纳赋税,供养军队,使西域诸国成为其向西汉王朝进攻的战略基地,这无疑对西汉王朝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二、西汉中期通使西域的斗争

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从匈奴人中获悉,于今甘肃敦煌、祁连山地区生活的大月氏部族,在遭到匈奴进攻后,被迫背井离乡向西方迁移。但月氏人时刻欲向匈奴进击,以夺回他们的家园,然而由于力量不足,一直未敢行动。汉为消灭匈奴势力,斩断匈奴右臂,汉武帝便派了张骞出使西域,前往大月氏国,以便与大月氏结成联盟,前后夹击匈奴在河西一带的右部部落。张骞受命出使后,不幸在途中被匈奴抓获,被匈奴扣押了十多年。后来,张骞利用机会逃脱,越过了葱岭,先后到达了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锡尔河上游一带地区)、康居(今锡尔河下游及其以北地区),最后终于到了大月氏(今阿姆河中游,主要地区在阿富汗境内)。这里本是大夏国的故地,大月氏当初迁移至此地时,即定居于大夏国。这时大月氏王已为匈奴所杀,由大月氏王夫人当政,生活安定,百姓富裕,因而,无心再东返与匈奴作战。张骞只得返回,途中又被匈奴抓获,一年之后才逃回长安。这样,汉武帝第一次通使西域,欲联合西域的力量向匈奴进攻的战略企图便未能实现。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匈漠北战役后,匈奴单于虽然率部向漠北远去,但却仍能依靠西域诸国的力量,阻止西汉王朝统一中国西方、北方和西北方。这时张骞向汉武帝建议再次出使西域,联络乌孙国,以击败匈奴右部势力。

乌孙本来与大月氏同在敦煌、祁连山一带地区居住,汉文帝时期,大月氏被匈奴击败后,第一次西迁时,即迁居于塞地(今伊克塞湖至新疆伊宁、温泉、精河一带地区),塞王所部被迫南迁。后来乌孙昆莫击破大月氏,大月氏再西迁至大夏(今阿富汗)地区,乌孙便定居于塞地,乌孙此时已有12万户,63万多人,过着随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而,张骞向汉武帝建议说:“乌孙很思念故地,又非常喜爱汉财物,如若这个时候我们派人携带重礼,前往联络乌孙,让他们迁回东方定居,并以汉公主嫁给乌孙昆莫,结为兄弟之邦,则昆莫必定听从汉朝的指挥,这样就可以真正斩断匈奴右臂”。汉武帝同意了张骞的建议,张骞为中郎将,率领300人,牛羊数万,金币丝绸巨万,前往西域。

张骞到达西域进至乌孙,不巧乌孙内乱,不想东迁,联络乌孙东迁的目的遂未达到。但张骞借出使乌孙的时机,派出他的副使,访问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促进了汉王朝与这些国家的联系,从此,天山南北便成为汉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

三、汉攻鄯善(楼兰)、姑师(车师)之战

姑师(即车师)位于今准噶尔盆地的东边缘。今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准噶尔盆地,是一个水草丰茂的游牧地区,从东方进入盆地的通道,由车师控制着。郑善国,原名楼兰,国都在泥城,离阳关1600里,全国有14100多人,胜兵2900多人。由于楼兰、姑师等国处于汉通大宛等国之要道上,汉使者经常过楼兰、姑师等国,引起这些国家的厌烦,楼兰便出兵攻劫了汉使者王恢等,并多次充当匈奴人的耳目,给匈奴军提供袭击汉军的情报。汉使者因而向汉武帝进言说,楼兰兵弱易击,于是汉武帝命从骠侯赵破奴率领属国兵及郡兵数万击姑师。王恢因数次为楼兰所苦,汉武帝便命王恢为赵破奴军的副将。王恢率轻骑700,先攻入楼兰国泥城,接着赵破奴军击破姑师。汉武帝遂封赵破奴为浞野侯,王恢为浩侯。汉随即修建亭障至玉门关,自此,楼兰臣服于汉。

匈奴得知楼兰臣服于汉的消息后,非常气愤,也发兵击楼兰。楼兰王无奈,只好让一个儿子去匈奴为质,一个儿子入汉朝为质。后来,当贰师将军李广利进击大宛回军时,匈奴欲截击李广利军,见李广利兵威正盛而作罢,但却派人命楼兰王将汉军后卫部队截住。当时汉军正任文率军屯卫玉门关,专门负责保障李广利军后卫的安全,任文从抓获的匈奴俘虏中得知了楼兰王受领匈奴截击李广利军后卫的任务,便上报了汉武帝,武帝因而命任文回师时顺路捕获楼兰王。楼兰王向汉诉苦说:“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汉王朝体谅小国的处境,放回了楼兰王。

汉武帝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因在汉为人质的楼兰王之子犯法,受宫刑,而不能返国就王位,楼兰改他人为王,不久又死去。匈奴得知消息,便抢先把楼兰王派入匈奴为质的儿子送回楼兰,继承了王位。自此,楼兰便倒向了匈奴,并数度劫杀汉朝的使者。

四、西汉进击大宛国之战

大宛国有30万人,胜兵6万,它北与康居、南与大月氏相接。大宛拥有别邑70余城,出产善(良)马,相传这些马皆为汗血马。

最初汉派使者携带千金及财物,以换取大宛的善马。宛王觉得汉距大宛很远,不可能发兵攻打大宛,不但不给善马,还以汉使者侮辱宛王,而杀了汉使。于是汉武帝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6000骑兵及郡国数万人,前往大宛以兵威取良马。李广利军路过沿途一些小国时,各国皆闭城坚守,不供应汉军饮食。于是,贰师军只好过一城打一城,凡打下城邑者,均可获得食物,有的城坚兵众,攻击数日不下,只得引军而走。李广利军至郁成城,只剩几千人,士卒饥饿疲惫,攻不下该城,伤亡惨重。李广利与左右商议说,一个小小的郁成城都攻克不了,何况大宛的王都,恐怕更难攻打了,不如引军回国。这样,李广利遂率军而归。李广利军来去共经两年之久,士卒仅剩了十分之一二。李广利到达敦煌后,派使者向汉武帝请示说:“去大宛太远,沿途食物奇缺,士兵们不怕作战,最怕挨饿。而且我人马太少,请暂且罢兵,待调拨大军以后,再去攻打大宛。”汉武帝听后大怒,派使者急至玉门关,下诏说:“军有敢入,斩之。”李广利惊恐,只好屯兵敦煌。

汉王朝认为,汉既出兵攻大宛小国,尚不能下,那么西域诸国就会更加轻视汉了,这样,大宛就绝对不会给我善马。因而,必须再次伐宛。

于是,汉武帝决定:赦免一些囚徒从军、发恶少年及郡骑兵共6万人。

此外,加上大量自愿随军去大宛的人,共计约10万之众,驱赶牛10万头、马3万匹,浩浩荡荡出敦煌向西进发。

贰师将军李广利所率之军,兵威势众,沿途所过之小国,莫不开城相迎,供给汉军食用。行至轮台(今新疆轮台),轮台守军闭门不出,李广利命令部队攻轮台城,数日攻克,尽屠全城。自此再往西行,无人敢于抗拒,顺利进至大宛国。汉军先头部队3万人进入大宛境后,大宛军迎击汉军,被李广利军击败,宛军退保宛城。随之,李广利欲进击郁成城。但由于上次在郁成城作战的失利,深知郁成城城坚难攻,这次假如再行攻打该城,难免又遭顿挫,一旦贻误战机,大宛国又会施展阴谋诡计,陷汉军于不利的境地。于是,李广利军决定舍弃郁成城而不顾,大军直发宛都贵山城(约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纳曼干附近地区)。

李广利军进抵贵山城后,因见当地水源奇缺,遂截断贵山城之水源,以大军将贵山城团团包围,攻城40多天未克。这时,大宛贵人见汉军军威正盛,攻城益猛,怕城破被杀,便互相密议说:“汉所以派大军攻宛,完全是宛王毋寡惹的祸,他拒绝给汉善马,杀掠汉使者。我们只要杀掉宛王,给汉善马,汉军就会解围。如果汉军仍不解围,我们再决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也未为晚。”宛贵人都赞同这个意见,于是杀掉宛王。

这时,贵山城的外城已被汉军攻破,汉军正拥入攻内城。宛贵人将军煎靡被汉军捕获,然后又放其归城。煎靡入城后和贵人们商议说,汉军所以攻宛,目的在于擒杀宛王毋寡。现在,我们将毋寡人头送至汉营,并与汉贰师将军讲明:“如果汉军停止攻城,我尽出善马,任汉军挑选,并供给汉军食用。假如汉军不答应,我尽杀善马,而且康居国的救兵即将到来,那个时候,宛军在内,康居之军在外,内外夹攻汉军,汉军必定灭亡,请汉军决定去从。”

这时,康居的侦察人员看到汉军强盛,不敢向汉军进击。但宛京城中有汉人会打井,且城内食物充足。为此,李广利与部下将领商议说,我们来的目的,就是攻杀宛王,现宛已交出宛王之头,如果我们不答应他们解围的要求,他们就会继续坚守,当我们兵疲粮尽之时,康居军就会前来救宛,我们必被敌人攻破。于是,众将皆同意贰师将军的主张,遂停止攻宛。

大宛见汉军解围,即赶出善马,任汉军挑选,并供给汉军大量军食物资。汉军立过去与汉亲善的宛贵人味蔡为宛王,然后回师东归。

当初,在李广利率10万大军向西进发时,考虑到人数众多,沿途小国难以全部负担汉军的食用,便分数路前进。校尉王申生,故鸿胪壶充国等率千余人至郁成,该城守军拒绝供给汉军食物。这时,申生军已离大军200里,郁成守军侦知汉军兵少势孤,乘天刚拂晓,以3000兵马突袭王申生军,申生军全军覆灭,只剩数人逃至贰师将军营内。李广利遂命搜粟都尉上官桀率兵攻郁成,郁成被上官桀军攻破。郁成王逃往康居,桀追至康居。康居知道汉军已攻破大宛国,遂主动献出郁成王,上官桀命4骑士将其押往贰师将军本部,上骑士赵弟拔剑击斩了郁成王。

汉武帝对伐大宛的胜利,十分欣慰,虽然汉军由于一些将领侵暴士卒,使汉军遭到很大损失,但汉武帝不追究贰师之罪,反而下诏嘉奖伐宛之师。封李广利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封斩杀郁成王的赵弟为新侯,军正赵始成战功最多,封光禄大夫。上官桀率军追郁成王至康居,为少府,李哆献计献策有功,为上党太守,全军官吏为九卿者三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百余人,千石以下千余人。

五、汉匈争夺乌孙的斗争

当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到达乌孙后,见了乌孙昆莫,说明了来意。乌孙一方面由于自己内部有些动乱,国家一分为三;一方面由于其距汉遥远,不知汉朝之大小,加之它距匈奴又近,臣服匈奴已多年,其大臣皆不欲东迁。于是便奉送一些马匹,遣人陪张骞返国。使者返回向昆莫报告了汉之地广人多,繁荣强盛之情况后,乌孙才日益重视与汉朝的往来。

匈奴得知乌孙与汉通好,大怒,想发兵进击乌孙。乌孙怕遭匈奴攻击,于是又遣使向汉献马,并请求以汉公主为妻,汉武帝答应,随即于元封年间,遣江都王建之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乌孙昆莫立为右夫人,匈奴也嫁其女给昆莫为左夫人,乌孙国遂摇摆于汉匈两大国之间。

六、汉征车师之战

车师国分为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都尉国、车师后城长国。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以匈奴降将介和王为开陵侯,率领楼兰国兵击车师,匈奴以右贤王将数万骑前往救援,汉军不利,遂引军归。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命重合侯莽通率4万骑兵击匈奴,路经车师北,汉武帝又遣使率楼兰、尉犁、危须等6国兵进击车师,6国兵包围车师,车师王降服,车师国臣服于汉。

西汉中期与匈奴争夺西域地区作战评述

汉武帝时期与匈奴争夺西域地区之作战,既是斩断匈奴右臂,彻底孤立匈奴的战争,也是汉武帝统一中国西北地区战略宏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匈奴为了保住自己在西域地区的势力,千方百计地阻止汉王朝通西域的行动。但汉武帝以其深远的战略眼光和求中国统一的宏图大略,在与匈奴作战的同时,不断向西域地区通使、进击,堪称名垂千秋的重大历史功绩。

汉武帝对西域地区的基本战略与策略思想,是重点打击顽固势力,争取中间力量,恩威并加,交替运用。车师、楼兰等国与匈奴勾结最紧,汉武帝便屡次派兵征伐。大月氏、乌孙等国受匈奴的影响不大,便两次派张骞出使,游说诸国与汉通好,以断绝与匈奴的联系,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派兵攻伐大宛。这一战略和策略思想,无疑,是当时最恰当的政策。这使西汉王朝扬威西域远近诸国,为后世西域地区最终统一于中国中央政权之下,做了开创性的贡献。

张骞通西域不但具有重要军事战略意义,而且更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自从开通西域与汉王朝交流的途径之后,汉族人民的先进文化和经济方面的先进技术与生产经验,源源不断地传入西域及其以西的广大地区,同时西域地区的人民也把当地的文化、经济与生产技术的成果,传入中原地区。由于这样不断地交流,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中原和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张骞以他个人坚毅果敢、忠贞不渝的品德,两次完成了出使西域的使命,赢得了后世的敬仰。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475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