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汉匈速邪乌燕然山战役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6-05 17:24:43 0


一、汉匈双方的基本形势

汉军在余吾水南战役后,由于汉武帝多年来对兄弟民族的战争,国力日益下降,社会生产力已明显减退,经济上已难以再支持大规模的战争消耗。因而,汉在余吾水南战役结束后,再没有对匈奴发动进击,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汉之国力经过7年的短暂休养生息,稍有增强。

匈奴且侯单于,在余吾水南战役后一年,即汉武帝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死去。且侯有两个儿子,长子狐鹿姑任左贤王,次子任左大将。且侯死时,遗诏立左贤王为单于。但匈奴贵族集团却认为立左大将为单于较为合适,于是改立左大将。后来左大将坚持让位给左贤王,这样狐鹿姑才即了单于位。狐鹿姑单于即位,决心与汉继续作战,而且取得了很大胜利。

二、汉匈速邪乌燕然山战役的起因

匈奴狐鹿姑单于,当政6年多以后,也即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单于派兵进袭上谷、五原杀掠吏民。不久再次陆续进袭五原、酒泉,杀了两郡的都尉,气焰嚣张,咄咄逼人。

西汉王朝连遭匈奴进攻,边境地区受害很深,汉武帝遂决心调兵遣将与匈奴作战,欲将单于主力歼灭。

三、汉匈两军作战序列

汉军

贰师将军李广利

御史大夫商丘成

重合侯莽通

兵力14万人(其中骑兵为7万至8万人)

匈奴军

狐鹿姑单于

左贤王

卫律(匈奴之贵臣)

左大将

右大都尉

李陵

左呼知王

右呼知王

大将偃渠

兵力骑兵不少于10万人

四、汉匈两军作战策划

汉军此次战役的作战目的,虽无确切史料可考,但从汉军的几路大军编成来看,仍然是以寻求匈奴主力决战为目的。为此,汉武帝命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7万人(估计其中骑兵至少3万至4万人),从五原出发北进;御史大夫商丘成率兵3万(估计为骑兵、步兵混合编成),从西河出发;重合侯莽通统率4万骑兵,由酒泉地区向北进击。各路大军仍以李广利军为主力,莽通与商丘成军似为李广利军左右两翼的保障和迂回部队。

匈奴狐鹿姑单于听到汉军三路大军北进,仍然采用以往的作战策略,将其物资、辎重、家属老弱人等,迁往赵信城以北之郅居水北岸(今蒙古色楞格河)。匈奴左贤王也将其所部迁往余吾水(今蒙古土拉河)以北600至700百里,居于兜衔山一带地区。狐鹿姑单于亲自统帅精兵布阵于姑且水(今蒙古图音河)以西,等待汉军的到达,并乘汉军疲劳之际而攻之。

五、汉匈速邪乌燕然山战役作战经过

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三月初,汉各路大军开始出征。

御史大夫商丘成率军出塞后,向西北方向进发,寻求与匈奴军作战,但未发现敌军,引军而还。这时匈奴派大将和降将李陵率3万骑追汉军,追至浚稽山地区,双方交战9天,汉军英勇奋战,陷阵破敌,杀伤匈奴军甚众。战至蒲奴水(今蒙古翕金河),匈奴军更加支持不住,便率军退走。

重合侯莽通率4万多骑兵,出酒泉1000多里,大军进至天山以北地区,攻击匈奴右部,匈奴命大将偃渠与左右呼知王率2万骑兵准备向汉军突击,见汉军兵威势众,未敢行动,率军而还,重合侯一无所得。此时,汉武帝怕车师兵截击重合侯莽通军,便派陵侯成娩率领楼兰(今新疆鄯善东)、尉犁(今新疆尉犁)、危须(今新疆焉耆东北)等六国之兵,向车师面国进击,保障莽通军翼侧的安全,结果将车师包围击破,尽俘车师王及其吏民而归。

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7万大军出五原后,即向西北方向进军,匈奴命右大都尉与卫律率5000骑兵于夫羊句山峡阻击汉军。李广利则命属国将领率2000骑兵与其交战,匈奴兵败而逃,死伤数万人,汉军挥军追击,追至范夫人城(今蒙古南戈壁省达兰札达加德西),匈奴军皆逃匿,不敢抗拒汉军的进击。

这时,李广利妻子在长安因被控告有罪而遭监禁。李广利听此消息,甚为忧虑,想进一步北进,寻找匈奴主力作战,以求建立功勋而赎罪,于是挥军至郅居水(今蒙古色楞格河)流域一带地区。由于匈奴后方已远避郅居水以北,故李广利军未遇敌人的抵抗,李广利遂遣其护军率领2万骑兵渡过郅居水北进。这时匈奴左贤王、左大将统率2万骑兵迎击护军军,汉军与左贤王大战一天,斩杀了左大将。匈奴军死伤惨重。

李广利军长史与决眭都尉辉渠侯知道了李广利妻子被捕和李广利的心情,便商议说:“将军怀异心,欲危众求功,恐必败”。于是想把李广利抓起来。李广利知道这一消息后,立即斩了长史,从郅居水回军至速邪乌燕然山。匈奴了解到汉军在郅居水北岸经过与左贤王军激战,又转移至燕然山,汉军必定疲惫不堪,遂率军急速由姑且水西岸地区北返,两军相遇于燕然山地区。匈奴军以5万骑兵猛袭汉军,经激烈交战,双方都有很大伤亡。狐鹿姑单于怕李广利军退走,于是,便利用夜间,在李广利军的前方挖掘了一道数尺深的壕沟,然后集中兵力从汉军的背后猛冲汉军阵,李广利军被冲乱溃败,李广利遂投降了匈奴,全军覆没。

历经两个月的汉匈速邪乌燕然山战役,是汉武帝在位期间,与匈奴的最后一次大战,以汉军的失败而告终。

六、汉匈双方燕然山之战后的动态

汉武帝对燕然山战役的失败异常难过,痛心地说:“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连年的战争消耗,已使国力枯竭,民怨纷起,加之其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太子被冤杀等,于是便于征和四年下了一道罪已诏,诏书中说:“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为此,汉武帝再不派兵出征,并专门召集二千石以上的官吏,研究养马和巩固边防的政策等重大问题,还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以表明其与民休息、发展生产、富民强兵的意图。

匈奴对贰师将军李广利的投降十分欣喜,素知李广利是汉之大将,即以狐鹿姑单于女儿嫁与李广利为妻,不久,李广利便被匈奴杀死,这个降奴的生命便到此结束。

燕然山战役的胜利,使匈奴骄横之气顿起,匈奴狐鹿姑单于派遣使者至汉下书说:“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今欲与汉大关,取汉女为妻,岁给遗我蘖酒万石,稷米五千斛,杂缯万匹,它如故约,则边不相盗矣。”汉对匈奴这一傲慢态度和要求,断然拒绝。

汉匈燕然山战役评述

汉匈燕然山战役,是汉武帝当政期间,与匈奴的最后一次大战。汉以14万大军,败在匈奴手下,主力集团李广利军10万之众,全军覆灭,成为武帝对匈奴用兵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

燕然山之战的失败,与天山战役失败的原因几乎完全一致,形同天山战役失败教训的重现。它既标志着西汉国力的连续衰退和战争实力的下降;也又一次显示了西汉末期战略指挥上的失当,14万大军分路出击,未做周密的协调,力量分散,终于被匈奴击败。

这次战役实际上李广利是全军最高统帅,做为独当一面的战场最高决策者的指挥水平,将直接决定着战场上的胜败结局。从天山战役到燕然山战役,都充分证明了贰师将军李广利战役指挥上的低能。而这样一个缺乏统帅才能之辈,却每次都充当了对匈奴作战的主帅,这说明了汉武帝在失去了霍去病、卫青之后已无可用的征战之将,将才之匮乏,已到了捉襟见肘的程度。

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有感于汉武帝后期对匈奴作战的失利时写道:“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司马迁的连连叹惜,确实击中了汉武帝后期缺乏贤相良将的要害。

当然,燕然山战役的失利,并不标志着西汉王朝对匈奴战争的全面失败,更不说明在战略全局上西汉已处于劣势地位,相反,西汉王朝对匈奴战争终究是要取得胜利的。因为这是一场统一中国的进步战争,它顺应着历史发展的潮流,激励着吏民对匈奴作战的积极奋进英勇献身的精神,这是西汉对匈奴战争制胜最根本的因素。汉武帝在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的诏书中说:“今中国一统而北边未安,朕甚悼之。”这场统一中国北方地区的神圣战争,尽管消耗了西汉王朝巨大的人力、物力,加之燕然山战役李广利军的全军覆没,汉武帝受到强大的舆论压力,使西汉王朝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对匈奴的进击,并非统一战争的夭折。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4758.html

下一篇:西汉中期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