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讲历史—— 司马迁的志愿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13 13:07:46 0

这就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源头,其中包含深刻的父子感情,还有强烈的家世传统给予他的使命感。

作为太史,司马谈的核心工作就是将国家大事和朝廷的典章制度记录下来。汉武帝一朝最重要的大事,也可以说是汉朝建立以来最重要的大事,如果从典礼象征西汉一朝接续周朝的意义看,甚至是千年以来最重要的事,那就是汉武帝到泰山进行封禅之礼。

而身为太史的人竟然不能亲历,这是司马谈无法释怀的大挫败,他将这样的情绪传达给儿子,转化为要求儿子不仅要继续担任太史,而且要将太史的传统职责发挥到极致,也就是将古往今来的大事都详细地、明确地记载下来,以追模《春秋》的精神。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于明堂,诸神受纪。”意思是,司马谈死了三年后,司马迁继任为太史令。西汉有世袭的侯王,却没有世袭的官职,司马谈死了,他的儿子就接着当太史令,这并不是必然。这是父亲的遗命,是司马迁靠努力与坚持才实现的。

当上太史令,就可以读到朝廷里收藏的各种文献资料。在这个时候,朝廷的资料和外面流传的、能看到的还有很大的差距。因为秦朝焚书时,一般流传的书很快就被大批地毁损,但是朝廷里的书不受影响,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了。

汉武帝改元为太初,就是因为这一年建立了新的历法,即太初历,这好像四季天时都重新开始了,也相应地给人一种新天新地的普遍刺激。

在这样的气氛下,司马迁立下了明确的志愿:“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攘焉!”

司马迁的志愿核心就表现在太史公这三个字上。他的自我认知,不是朝廷给他的官职太史令,而是一个更高的历史与文化的角色太史公,他立意要做对得起这个名号的事。他引用父亲的话说:“周公死后约五百年而有孔子,孔子死后到现在又差不多是五百年,该要有人继承这个传统并予以弘扬光大了。怎么做呢?以《诗》《书》《礼》《乐》为基础,继承《春秋》记载,并将《易》好好整理和解释。”最后,他再次确认:“就是这样!就是这样!这就是我决心承担的使命!”

司马迁引用的“先人有言”那几句话的意思是,要全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传统的王官学和儒学。但其中有一个问题: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不是明确地批判儒家的知识太过庞杂,“博而寡要”,会使人耗费太多的时间和心力吗?他不是清楚地倾向于赞同道家“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的原则吗?

如果这话真的是司马谈说的,那么他的重点应该是放在“正《易》传”和“继《春秋》”上吧?因为前者符合他“受易于杨何”的学问背景,后者则直接关系到太史的职掌。事实上,他的儿子司马迁注意的焦点,更集中在“继《春秋》”这件事上。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379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