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讲历史—— 新一波攻势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13 13:07:24 0

一段时间后,汉武帝下令让李广代替刚去世的石建担任郎中令;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李广又升任将军了。这次,他跟随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发,开始新一波对匈奴的进攻。卫青带领着大军从云中沿黄河北岸,到高阙,走了一条很长的进军路线。

几年前的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卫青就曾担负任务,出兵确保河南地,也就是黄河河套的这个区域。因为西汉在这里设立了朔方和五原两个郡,正式将这个区域纳入了统治的疆域中。稳固河南地的意义,在于保护关中,并在这个区域有效地阻挡匈奴南下,防止他们骚扰关中。过去,西汉不得不以和亲政策讨好匈奴,其中,一部分原因也就在于关中距匈奴太近,一旦有事,匈奴就会长驱直入,西汉却很难防御。

稳固了河南地,进一步保障了关中的安全后,汉武帝就可以再进一步,追求下一个战略目标。即他要将匈奴从河西地,也就是河套西方的这个区域赶走。匈奴如果无法在河西地立足,那他们就会向北迁徙,而北方是戈壁沙漠,其自然条件比河西地的差得多。如此,匈奴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就必将大幅削弱。

刚好在这段时间中,西汉的军官苏建和赵信在和匈奴的冲突中,投降了匈奴。凭借对西汉战略的了解,赵信劝匈奴单于将其王庭所在,向北搬到戈壁沙漠去。这是顺应西汉入据河南地的调整。西汉在河南地设郡,而有了驻军的基地后,也就反过来取得了可以不时出兵攻击匈奴的条件。此时,换作匈奴必须考虑,西汉军队一从河南地出来,就可能冲杀到匈奴单于王庭所在的威胁。

匈奴单于接受了赵信的建议,将王庭所在向北迁移。如此一来,整个匈奴组织的重心也随之北移,匈奴对河西地的控制也就随之松懈了。西汉军队在元朔六年出征,走了很远的路,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汉军要强行进入河西地。

在这场战事中,汉军大胜,好多人都立下了战功,他们回来后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甚至有封侯者。其中最重要的英雄,是年纪最轻的霍去病,他当年才十八岁。霍去病带领的先锋队,像箭头般快速地深入匈奴的地盘,这让匈奴来不及防备而大获全胜。霍去病就因这个成就,而获得了汉武帝的赏识与信赖等,他甚至动摇了卫青在汉武帝眼中的地位。

李广在这场战事中,担任的是后将军,他并没有取得什么了不起的成就。虽然论军功,在整个汉武帝朝和匈奴的争战中,李广的重要性远远比不上卫青和霍去病的。但在《史记》中,太史公给予李广更大的篇幅,因为在太史公的眼里,在西汉和匈奴的对峙冲突的过程中,李广才是最重要的人物。因为历史不仅要记录发生了什么事,更应该教我们认识人物,并从人物的身上体会人格的价值。

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太史公如此说明:“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作李将军列传。”也就是说,李广的成就,在于他做到了别人带兵时做不到的事情。这绝对不在于他杀了多少匈奴,也不在于他获得了多少功名利禄,还不在于他为西汉多攻占了多大的江山。在这些方面,不仅卫青、霍去病的成就比李广的高,随便数数都还有至少十个人排在李广的前面。无论如何,李广竟然能在生死战场中赢得部下真正的爱戴,并且始终具有鲜明的个性,这才是真正了不起的。

卫青和霍去病的军功再高,从历史的角度看,他们也都是附随在汉武帝的野心与规划下,没有自我独立的意义。李广和他们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他从头到尾都是他自己,不是汉武帝的附属品。他们乖乖地听话,执行汉武帝和朝廷交付的任务,有成功,也有失败。李广和他们一起打仗,却总是为了部下而战,为了自己而战,且有他自己的战法,有他自己的坚持。突显李广,将“李将军列传”放在叙述与匈奴相关的诸传之首,这清楚地展现出太史公的史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378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