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讲历史—— 匈奴的崛起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13 13:07:00 0

北方游牧民族,尤其是匈奴开始成为中国的问题,大约是在战国的中期。为了避免他们的侵扰,当时的北方诸国纷纷修筑城墙,予以防堵。这些城墙,后来被秦始皇有规划地连接起来,而成了万里长城。

这些城墙的存在,说明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匈奴已经对中国产生了较大的压力。而之前的匈奴向东向南的迁移,既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也不是出于匈奴部族的主观选择,而是中亚草原游牧民族的连环迁徙,这可能是经历了上百年的过程。意思是说,要探索匈奴出现在中国边界上的原因,仅是考察公元前3世纪河套、蒙古戈壁沙漠这一带的草原气候变化,恐怕是不够的。其中的原因,还有可能更在此处的几百公里之外,且在此时的几十或上百年之前。

放眼整个中亚草原的周边,中国算是相对较晚才感受到游牧民族的压力的。自从公元前8000年左右发明骑射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游牧民族都拥有明显高于农耕民族的武力,他们对草原周边分界线附近的农耕民族都形成了高度的威胁。由于戈壁沙漠构成了跨越的阻碍,所以相对而言,中国受到游牧民族的冲击的时间没那么早。

虽然《史记》《汉书》里都有“匈奴列传”,但农耕民族的文字记载,很难真正地捕捉到游牧民族的来历和变化等。从中,我们勉强能得到的信息是,匈奴之所以坐大,进而取得了足够的实力跨越戈壁沙漠,这主要源自他们形成了与之前不一样的政治组织。一般来讲,游牧民族的政治组织是以部落为单位的,个别部落的人口必然不多,力量必然不大。而匈奴建立的新的政治组织,就是将越来越多的部落连成越来越庞大的联盟组织。

这样的发展可能需要几百年的时间,在中国历史的秦汉之际,匈奴有效地成长为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的部落联合体。也就是说,他们具有“三十余万”能够弯弓射箭的军事力量。三十余万当然是中原王朝的夸大之词,以强调匈奴威胁的严重程度。但可以确定的是,在组织规模上,匈奴是过去中亚草原仅见的庞然大物。

靠结盟部落提供的集中资源,匈奴跨过了戈壁沙漠,接触到了南方最主要的农耕区域之一。于是,在原来的游牧生产形态之上,他们就增加了一项经济来源,那就是以武力劫掠农产。两千多年前的农业生产虽然还很简单,许多农业技术也尚未被开发出来,但和游牧生产形态相比,农业生产形态毕竟稳定多了,农耕民族在生计上对天时、气候的依赖,远低于游牧民族的。

最重要的是,农业生产拥有规律性的生产周期,比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且年复一年均如此循环,很少有例外。这样的生产形态也就给了游牧民族现成的策略和简单的时间表,他们只需要在夏末开始进行部落联盟动员,初秋出发,就会刚好在农业收成时进入农耕地带,也就能带走许多农产。

一段时间之后,匈奴的经济结构微妙地改变了。夏天之前逐水草而居,四处游牧,照顾牲口,这仍然是他们的主要活动。但从夏末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就转为向农耕民族进行劫掠,以劫掠所得来补充、增益游牧资源。如此,他们就形成了半游牧半掠夺的混合经济。

秦汉之际,匈奴对中国的劫掠问题越来越严重,其结构性的因素就是匈奴的二元混合经济形态已经形成,他们对每年秋季的劫掠所得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依赖。也就是说,他们不可能停止劫掠,也越来越难离开中国北方的边境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377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