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清光辉

晚明变局——晚明:江南市镇的迅猛发展时代

历史大观园 明清光辉 2020-07-05 16:48:32 0

1. 苏州府与松江府的典型分析

明代的苏州府、松江府、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不仅是财赋重地,而且是农工商各业发达的经济重心。农家经营的商品化与市场化,需要有更高层次的市场与之相适应,这就给市镇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从发展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传统社会的经济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农业扩张式发展,即以扩大耕地面积来谋取发展;第二阶段是农业的商品化与专业化阶段,不再依赖外延式的发展,而是谋求内涵式的发展;第三阶段是工业化阶段。明代的江南已经超越了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并且向第三阶段迈进。市镇经济的蓬勃繁荣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试以苏州府和松江府为例稍加分析。

经济最发达的苏州府,据正德《姑苏志》记载,苏州府属各州县的市镇是十分稠密的。吴县有六镇一市,长洲县有三镇五市,昆山县有五镇四市,常熟县有五镇九市,吴江县有四镇三市,嘉定县有八镇九市,太仓州有四镇十市。如果把一个县的前后记载加以对比,那么这种迅猛发展之势显示得更加清楚。

先看吴江县。弘治《吴江县志》记载了四镇二市:平望镇、黎里镇、同里镇、震泽镇、县市、江南市。嘉靖《吴江县志》记载了四镇十市,也就是说,几十年间新增了八个市。四个镇依然是平望镇、黎里镇、同里镇、震泽镇;十个市除了原先的县市、江南市,新增了八斥市、双杨市、严墓市、檀丘市、梅堰市、盛泽市、新杭市、庉村市。到了清朝初年,新增了三个镇,所以在康熙《吴江县志》中是七镇十市:平望镇、黎里镇、同里镇、震泽镇、盛泽镇、芦墟镇、章练塘镇、县市、江南市、新杭市、八斥市、双杨市、严墓市、檀丘市、梅堰市、庉村市、黄溪市。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盛泽由一个村落升格为市,再由市升格为镇,一举成为吴江县以及邻近地区绫绸集散中心,最典型地显示了吴江县经济成长的轨迹。

再看嘉定县。正德年间有八镇九市,到了万历年间,增加到十七镇、三市、六行。值得注意的是,大批“市”由于规模巨大、地位重要,逐渐升格为“镇”,因此镇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多。具体情况如下:南翔镇、娄塘镇、新泾镇、罗店镇、月浦镇、外冈镇、广福镇、大场镇、真如镇、杨家行镇、江湾镇、清浦镇、徐家行镇、安亭镇、黄渡镇、纪王镇、葛隆镇、练祁市、钱门塘市、封家浜市、殷行市、陆家行、刘家行、吴家行、蒋家行、赵家行。正德年间的真如市、娄塘市、新泾市、广富市、纪王庙市,万历年间都升格为镇,此外还新增了月浦、外冈、杨家行、徐家行、葛隆等镇,其中一些大镇,如南翔镇、罗店镇成了与全国市场紧密联系的超地域市场。

常熟县市镇的发展也令人瞩目。正德年间有十四个市镇,到了嘉靖年间增加到二十二个市镇,即从原先的五镇九市,一变而为六镇十六市:福山镇、许浦镇、梅李镇、庆安镇、常熟镇、涂崧镇、杨尖市、河阳市、奚浦市、徐家市、唐市、李市、支塘市、归家市、双凤市、直塘市、李墓市、沙头市、甘草市、璜泾市、张家市、练塘市。由于嘉靖《常熟县志》把划归太仓州的一些原属常熟县的市镇也列入其中,因而实际增加的数量并没有那么多。不过市镇的规模确实有明显的拓展。例如福山镇,“居民可二千余家,中有甃衢,有通(州)、泰(州)、苏(州)、湖(州)商舶”;又如梅李镇,“居民可二千余家,中有甃衢,许浦未塞,有通、泰、苏、湖商舶”;再如支塘市,“居民可二千余家,有商舶”。

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苏州府的松江府,从正德《松江府志》可知,当时松江府两个县共有市镇四十四处,数量少于苏州府,但是松江府只有华亭、上海二县,而苏州府有七个州县,相比较而言,并不逊色于苏州府。松江府的华亭县有十六镇六市,上海县有十一镇十一市。其中一些较大的市镇已经相当繁荣,如乌泥泾镇、枫泾镇、朱泾镇、北七宝镇、三林镇都有发达的棉纺织业,共同构筑了松江府“绫布二物,衣被天下”的盛况。而依靠盐场繁荣起来的新场镇、下沙镇、周浦镇,在盐场衰退后,迅速转型,依然保持工商业兴旺的态势,尤其是新场镇,歌楼酒肆鳞次栉比,其繁华程度超过了上海县城,有“赛苏州”之誉。

据崇祯《松江府志》记载,明末时,松江府市镇增加到六十一个,其中华亭县增加了莘庄镇、龙华镇、陈家行市;而万历元年由华亭、上海二县析置的青浦县,除了上述二县划归的市镇外,新增了朱家角镇、沈巷镇、刘夏镇、北竿山镇、郏店镇、重固镇、艾祁镇、古塘镇、金家桥镇、杨扇镇、天兴庄镇、双塔镇(商榻镇)、王巷市、杜家角市。

新析置的青浦县,介于苏州府与松江府之间,市镇的发展最为可观,高潮在万历年间。这从万历《青浦县志》可以看得很清楚。最值得注意的是嘉靖、万历之际兴起的朱家角镇,一举成为青浦县最繁华最重要的市镇,所谓“商贾辏聚,贸易花布,为今巨镇”。与它形成网络的其他市镇,也生气蓬勃:双塔镇(商榻镇)是“商人往来苏松适中之地,至夕驻此停榻”,是一个人流、物流的枢纽;跨吴淞江两岸的黄渡镇,江北老街属于嘉定县,江南新街属于青浦县,正处在兴起阶段——“近来商贩颇盛”;先前已经见诸记载的金泽镇,则日趋兴旺发达,除了“市盛”(商业繁盛),“列肆又他镇所无”,“佛庐穷极壮丽”是它的一大特色。

2002年,台湾学者范毅军的论文《明中叶以来江南市镇的成长趋势与扩张性质》,对苏州府、松江府市镇的数量增长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根据他的统计,苏州府(七个州县)的市镇数量增长大体如下:

1550年以前            102

1551—1722年      128

1723—1861年      157

1862—1911年      264

1912—1949年      283

从上述统计中可以看到一个宏观的趋势:明代以来直至民国时代,苏州府市镇数量是在逐步增加的,后一个时间段都超过前一个时间段,即民国超过晚清,晚清超过清中叶,清中叶超过明末清初,明末清初超过明中叶以前。

松江府(七个县)的市镇数量增长也是如此:

1550年以前        59

1551—1722年      113

1723—1861年      167

1862—1911年      369

1912—1949年      352

上述两个统计数字清楚地表明,经济最发达的苏松二府的市镇,在明末清初、清中叶以及晚清,都有迅猛的增长,而尤以晚清最为突飞猛进,显然与通商口岸上海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2. 江南市镇的规模与结构

当然,仅仅关注数量的增长是不够的,如要再进一步,就必须关注江南市镇的规模与结构的变化。

人们通常说“市镇”,其实“市”与“镇”并非一个概念,“市”的规模比“镇”小得多。从嘉靖《吴江县志》提供的数据可以知道,“市”的居民大约在一百户至三百户之间,如盛泽市(一百户)、严墓市(二百余户)、八斥市(三百余户)、双杨市(三百余户);五百户至一千户的为数较少,如梅堰市(五百户)、新杭市(一千户)。但是有些“市”,规模虽小,经济地位却十分显赫。例如:吴县的月城市,号称“各省商贾所集之处”,“又有南北濠、上下塘,为市尤繁盛”。又如长洲县的枫桥市,“与阊门相属”,“为储积贩贸之所会归”,“为水陆孔道,贩贸所集,有豆米市”,是长江三角洲最大的粮食集散中心。再如长洲县的山塘市,“储积商贩亚于枫桥,而川广诸货骈集焉”,这就是著名的“虎丘山塘”,街长七里,故有“七里山塘”的美誉。

一般而言,“镇”的规模比“市”大多了,大致在一千户至数千户之间。据嘉靖《吴江县志》记载,黎里镇和同里镇,嘉靖年间居民二千余家,震泽镇居民一千家。据顺治《临平记》记载,明末的临平镇,“地不满十里,户不满万人”。某些特大型的镇,居民达到或超过一万户。潘尔夔《浔溪文献》说,南浔镇“市廛云屯栉比”,“阛阓鳞次,烟火万家,苕水留碧,舟航辐辏,虽吴兴之东都,实江浙之雄镇”。类似这样“烟火万家”的,还有乌青镇,康熙《乌青文献》说:“居民殆万家,又为乌程之巨镇……乃若乌镇一区,实为浙西垄断之所,商贾走集四方,市井数盈于万户。”

乌青镇堪称江南市镇中的巨无霸,号称“宛然府城气象”。康熙《乌青文献》 说:“地僻人稠,商贾四集,财赋所出甲于一郡……乌程、归安、桐乡、秀水、崇德、吴江等六县辐辏,四通八达之地……丛塔宫观周布森列,桥梁阛阓,不烦改拓,宛然府城气象。”乌青镇规模之宏大,经济之繁荣,可以和湖州府城、嘉兴府城相媲美,所以说“宛然府城气象”。嘉靖、万历时期,乌青镇充分发挥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商贾云集的有利因素,成为居民万户的特大型市镇,管辖它的乌程县、桐乡县的县城根本无法望其项背。乌镇纵七里横四里,青镇纵七里横二里,共有东西南北四个坊门:南昌门——青镇之南门,通杭州;澄江门——乌镇之北门,通苏州;朝宗门——青镇之东门,通嘉兴;通霅门——乌镇之西门,通湖州。康熙《乌青文献》解释道,虽无城垣,却有坊门,实际上是“以郡城规模名之”。

确实,乌青镇名义上是镇,其实无论规模与格局,都具备府城的架势,“巨丽甲他镇,市达广袤十八里”(当时湖州府城、嘉兴府城的周长不过十二里)。镇中街巷密布,万历《乌青镇志》记载,全镇除了东街、西街、龚庆坊、积善坊等四条大街,另外还有街巷五十八条。有些街巷颇具历史色彩,例如:波斯巷——在兴德桥西,旧名南瓦子,万历三年(1575)同知刘公辟为大街;北瓦子——在安利桥南,西通太平桥,原先是“妓馆戏剧上紧之处”;沈家巷——在金鼓桥西,北通沈侍郎百花庄;顾家巷——在通安桥北,乃顾尚书花园所在;庆和巷——在乌将军庙东,北至吴家浜,旧有楼;穿钱巷——在监镇衙前,临河有望佛桥。四座坊门以及密集的街道,完全具备了县城的条件,无怪乎万历年间当地人上书朝廷,请求在那里建立县治。但是一直到清末民国时代,它始终是一个镇而已。

兴起于南宋的南浔镇,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优势,很快成为与乌青镇并驾齐驱的特大型市镇。它是江南市镇中唯一有城墙建筑的,元末张士诚占据此地时,在镇四周修建城墙,周长一千多丈,高三丈,宽一丈。明朝建立后,皇帝下令拆毁南浔城墙,以其砖石修筑苏州城墙。但是城墙基址尚存,周长三里,成为南浔镇的古迹——“吊桥”、“城隍上”、“太尉城”。

拆城后,代之以四栅,建东西南北四栅,东栅、西栅皆有吊桥、城隍。南浔镇商业中心逐渐向北迁移,形成以通津桥为中心的“中市”,通津桥横跨运河(湖州府城至平望镇之间的运河),周围是繁华的商业区,自西而东的运河与自南而北的市河在通津桥附近相交,构成十字港,周围有通津桥、清风桥、明月桥相连,运河及南市河、北市河两岸是通衢大街。

据潘尔夔《浔溪文献》说,嘉靖、隆庆以来,南浔镇日趋兴旺,“阛阓鳞次,烟火万家”,进入了持续数百年的繁荣时期。正如万历时当地名人朱国桢所说:“(南)浔虽镇,一都会也。”它南北长七里,东西宽三里,每当蚕丝上市时,“客商云集,四民各司其业,彬彬然一大镇会”,与宋元时代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这一变化,集中体现在荻塘(东塘)的重修上。万历十六年至十七年(1588—1589),乌程知县重修了湖州府城至平望镇的运河塘岸,全长一百二十里,成为与运河平行的,从湖州通往苏州的陆路要道。万历三十六年(1608)政府当局用青石加固堤岸,尤其是南浔至平望一段,起到了驰道(国道)的作用。荻塘在南浔镇的一段,正好处于商业繁华的闹市——“市廛丛簇,夹岸骈阗”。

以上透过乌青镇与南浔镇两个例子,来显示江南市镇的繁荣,需要强调的是,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点”。发达的市镇网络,把各个市镇联成一体,发生密切的经济联系。例如盛泽镇,它的周边地区盛产丝绸,尤以吴绫久负盛名,它的集散地不是吴江县城而在盛泽镇。乾隆《吴江县志》说:“凡邑中所产,皆聚于盛泽镇,天下衣被多赖之,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来买者,摩肩连袂,如一都会焉。”这里所说的“凡邑中所产,皆聚于盛泽镇”云云,就是说周边市镇、乡村生产的丝绸都要向盛泽镇聚集,充分显示了市镇网络的功能。由于盛泽镇及其周边地区丝织业发达,本地所产蚕丝不能满足,镇上丝行大多向邻近市镇采购。沈云《盛湖杂录》说:“东则嘉善、平湖,西则新市、洲钱、石门、桐乡,南则王店、濮院、新篁、沈荡,北则溧阳、木渎,由丝行趸买,分售机户。”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市镇网络,是难以想象的。

南浔镇是湖丝的集散地,当地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湖丝遍天下”,另一句是“缫丝莫精于南浔人”。把这两者集中在一处的就是南浔镇,它的优势透过市镇网络尽显无遗。每当新丝上市,各地商贾纷纷前来收购,苏州、杭州的织造衙门也派员前来收货。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南浔镇及其周边地区精于缫丝,但蚕茧原料不足,需要透过市镇网络供应,于是形成这样的局面:南浔镇商人多前往嘉兴一带买茧,提供给缫丝者;而嘉兴的各个市镇的商人则运送蚕茧前来南浔出售。乌青镇也有类似情况。它与南浔镇比邻,也以出产湖丝而闻名。每当小满新丝上市时,各地的商人纷至沓来,大批收购,盛况空前。康熙《乌青文献》说:“各处大郡商客投行收买”,“平时则有震泽、盛泽、双林等镇各处机户零买经纬自织”,又有贩子“贸丝诣各镇卖于机户”。看得出来,乌青镇与震泽镇、盛泽镇、双林镇是构成紧密网络的。

朱泾镇、枫泾镇、吕巷市、杨巷市所构成的棉纺织市镇网络,则是另一种典型。朱泾镇是明清两代闻名全国的棉布集散地,所产标布尤为精良,镇中标行(经营标布的牙行)林立,估客云集。枫泾镇的大布、小布、棉花、棉纱,远近闻名,镇中布局(布行)遍布,局中雇佣的染匠、砑匠(踹匠)往来成群。枫泾镇是与朱泾镇齐名的棉纺织业中心,清初当地人如此描述这两个镇的盛况:“前明数百家布号,皆在松江枫泾、朱泾乐业。”在这两个镇上,居然有数百家经营棉布贸易的商号,足见其时的繁华。朱泾镇、枫泾镇与吕巷市、杨巷市构成的市镇网络,起到互补的作用:“杨巷市与吕巷、朱泾鳞次鼎分”。朱泾镇的铁锭、吕巷市的纺车,驰名于苏州、松江、嘉兴各地,号称“朱泾锭子吕巷车”。这种网络不仅限于邻近地区,而且是跨地区的。例如青浦县的金泽镇,以其精湛的工艺生产的锭子、纺车,吸引各市镇的商人、机户前来购买,据《金泽小志》说:“锭子以铁为之,车以绳竹为轮,夹两柱,中枢底横三木,偏左而昂其首,以著锭子,轮旋而纱成焉。到处同式,而金泽为工。东松郡(松江府),西吴江,南嘉善,北昆山、常熟,咸来购买。故‘金泽锭子谢家车’,方百里间习成谚语。”可见金泽镇的名牌产品,透过市镇网络,辐射范围可达百里方圆。

市镇的基础在四乡农村,与四乡农村的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家庭手工业的专业化,或者说早期工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各地的地理状况、产业结构有所不同,所以市镇普遍呈现出不同的专业化色彩。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来看,苏、松、杭、嘉、湖地区大体可以分为蚕桑区、棉作区、稻作区,有些地方或许会有所交叉,但三者之中必有一项为主。因此,丝绸业市镇、棉布业市镇、粮食业市镇就成为市镇的主要类型。此外,基于各地的特色产业,还分布着其他专业市镇,例如盐业市镇(周浦镇、新场镇)、榨油业市镇(石门镇)、笔业市镇(善琏镇)、冶业市镇(炉头镇、庉村市)、窑业市镇(干家窑镇、瓶窑镇)、渔业市镇(青村镇、沈港镇、福山镇)、编织业市镇(黄埭镇、唯亭镇、唐市镇)、竹木山货业市镇(埭溪镇、簰头镇)、刺绣业市镇(光福镇、下沙镇)、菸叶业市镇(屠甸镇)、制车业市镇(章练塘镇)、造船业市镇(织里镇)、海运业市镇(澉浦镇、乍浦镇、浏河镇)等。

以下专就丝绸业市镇与棉布业市镇,展开分析。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mqgh/1922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