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评论

汉人张玉书拜相二十年红旗不倒

历史大观园 历史评论 2020-05-28 15:27:24 0


1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满洲第一勇士”鳌拜成了阶下囚。年仅十六岁的康熙帝正式结束了四辅臣执政时代,开启了他长达五十三年的绝对权力岁月。即便他晚年精力衰疲,导致吏治废弛、皇子纷争,但最高权力还是牢牢地操控在他手中。

他强化自己读书的南书房,转化为皇帝办公室,选翰林文人入值。看似内廷词臣直庐,但初为文学侍从的中层干部,很快成为了帮助皇帝撰拟诏令谕旨、参预机务的政治要员。后来很多大学士,如张英,如陈廷敬,都是从南书房走出来的大佬。高士奇长期实职不过少詹事,却让曾威势一时的索额图、明珠吃了大亏。

康熙帝强化南书房,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并将内阁军政大权移入内廷,控制在手里。内阁赞襄机务,变成了承旨书谕,康熙帝明确表示大学士不得侵犯人主权力,以实现“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清圣祖实录》卷二百八十四)。无论巨细,他都要独裁。

康熙帝公开对首脑机构的大学士们说:“若等势重于四辅臣乎?我欲去之,则尽去之!”(李光地《榕村续语录》卷十四“本朝时事”)谁侵权,他便无情打击。

名曰告诫,不无警示,警示掌“议天下之政”(《历代职官表》)的内阁大臣,只是“佐君理事之人”,莫奢望臣权侵犯皇权,皇帝“以大权授人”(《康熙起居注》)。

康熙帝有宽仁的一面,也有冷酷的隐恶。索额图、明珠,曾是他极度信任的重臣,权倾朝野,不过昙花一现。他最爱的皇二子胤礽,前后做了近四十年的储君,一旦提前觊觎帝位,哪怕是风吹草动,就无法改变二度被废、拘禁幽死的政治命运。

他在南书房聚集了一帮汉臣,为他的政治意图修史。但他仍如四辅臣,旗帜鲜明地打出崇满抑汉的治国旗号,为满清政权争天下最正的大业造理论。

然,有一位汉人,在康熙一朝居官五十年,红旗不倒,还做了二十年的太平宰相。

2

此人便是张玉书,也是从南书房走出来的政治明星。《清史列传·张玉书传》说:“玉书二十岁登仕籍,蒙圣祖仁皇帝知遇之隆,凡五十年,殁年七十。”

张玉书是顺治十八年的进士及第。顺治帝死于正月,这场殿试则在康熙帝继位之后。他参加庶吉士学习,三年后通过御试(即散馆),授编修。此后,他在这个七品文职京官的位置上,坐了十二年。这算是一个奇迹。

他大器晚成,三十五岁开始升迁,做过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讲、左右庶子。他幸运地在四十岁前,以充日讲起居注官,被康熙发现,以进讲称旨,加詹事衔,还加了一级。“二十年,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二十一年十月,教习庶吉士。二十二年十二月,迁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清史列传·张玉书传》)

他坐了近二十年的冷板凳,终于在最后两年实现了“大跃进”,成为皇帝的新宠。

康熙帝打赢平藩大战,不少大臣奏请封禅志庆,却被张玉书等浇了一盆冷水。他们提出反对。康熙帝是清醒的,不但主动接受,且对张玉书们格外看重。

张父,前河南提学佥事张九征病逝,康熙特地派内阁学士王鸿绪代表皇帝,专赴张府祭奠茶酒。三年后,张玉书服孝期满,康熙帝将其擢升为刑部尚书。

人家服阕,往往官复原职。而张玉书被直接升了两级,进入了部院大臣序列。《清史稿·张玉书传》记载:“服阕,即家起刑部尚书,调兵部。”无疑,康熙对在家守孝的张玉书是很关注的,应该说他们之间有过深层次的互动。

复出不久的张玉书,带队前往江南,调查河道总督靳辅与安徽按察使于成龙关于治河的第二场争论案;以及御史郭琇弹劾靳辅九年治河无功,耗费巨大,与明珠结党营私,私分河银案。张玉书深入基层,多方取证,秉公陈奏,使靳辅治河功过得以澄清,为康熙帝保住了一个治河名臣。

接着,康熙帝责成他调查杭州驻防满洲士兵扰民案,经他核实,发现这是一起无中生有的虚报案。张玉书请旨,将渎职的浙江巡抚金鋐、布政使李之粹革职流放。

3

康熙帝对能干的张玉书很满意,遂于二十九年授他为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

康熙三十五年,圣祖御驾亲征准噶尔首领噶尔丹。张玉书扈从,参与帷幄。他参与了康熙帝制定以逸待劳、诱敌深入的战术,以最小的代价杀得噶尔丹落荒而逃。

大军班师,朝廷庆功,张玉书率王公以下文武百官进表上贺。次年,张玉书总裁编修《亲征平定朔漠方略》,记述康熙帝首次平定噶尔丹叛乱的始末。是书于康熙四十七年修成,温达领衔,玉书其次,实因温达为满人尚书新任文华殿大学士,位次居前。张玉书之后,才是陈廷敬与李光地。

康熙三十七年,张母染病,康熙帝手书《金刚经》五部以赠,并赐御食鹿尾。张母谢世,康熙帝复遣官赐祭,并御书“松荫堂”匾额。

第二年,康熙再次南巡,正在江苏丹徒老家守孝的张玉书,前去跪迎。康熙召其谈话,赏赐了不少财物。康熙前往明孝陵祭拜朱元璋,大书“治隆唐宋”四字,特命张玉书与两郡王将匾额奉安陵庙。

张玉书的孝期未满,康熙帝诏其回京,入阁办事。此后康熙帝南巡,张玉书皆扈从,被赏赐很多银子和物品。

康熙四十六年,河道总督张鹏翮请开溜淮套河。张玉书陪同康熙帝巡查工程。康熙看到计划开凿的河道上老百姓的坟墓极多,遂责备开河不当。张玉书建议采用明朝人白英提出的引汶水南北分流的办法,受到康熙赞赏。他又与康熙帝一起议定,疏通旧道,使其畅通,既节省开支,又方便商民。

三年后,张玉书以病乞休,康熙下旨慰留。第二年五月,张玉书随侍康熙巡幸热河,旧疾复发,医治无效,病逝于热河,终年七十岁。康熙诏令内务府监制棺椁,沿途拔夫护送回京。

康熙帝说:“张玉书耆旧老臣,久任机务,直亮清勤,倚任方殷。”(《清史列传·张玉书传》)并御制挽诗,亲书颁发,加赠太子太保,谥文贞。特命温达率翰林院官员、内务府总管前往吊唁,又遣皇三子诚亲王奠茶,赐白银千两为丧葬之用。

两年后,康熙帝再次下旨:“大学士张玉书久任机务,小心恪慎,懋著勤劳,朕追念难忘。伊惟有一子张逸少,著从优陞翰林院侍读学士,以示朕眷笃旧臣之意。”张逸少为甘肃秦州知州,康熙帝将服阕的他调入京师,升了两级。张逸少资质一般,治绩不高,但一直在康熙身边从事文职工作,《康熙字典》就有他一份功劳。

俗话说,人走茶凉。但张玉书死后多年,还被康熙的念旧眷顾,荫其子嗣,这是有原因的。《清史稿·张玉书传》说:“玉书谨慎廉洁,居政地二十年,远避权势,门无杂宾,从容密勿,为圣祖所亲任。自奉俭约,饮食服御,略如寒素。”

张玉书位高权重,却始终洁身自好、律己节俭,过着一个苦行僧的日子。

清人钱泳《履园丛话》卷一记载:刑部尚书徐乾学上朝要先吃上实心馒头五十个、黄雀五十只、鸡蛋五十个、酒十壶,这样下来,就能保证一天不饿。与他同朝为官的大学士张玉书“古貌清癯”,早餐山药两片,清水一杯,就能够一天不饿。

他们都是康熙帝身边的红人,两种人“竟日不饥”的摄取量不同,见证了他们居官处世的两种态度:徐乾学招摇纳贿,纵子妄为,屡遭都察院的御史们穷追猛打;而综观张玉书的政治人生,他是康熙朝极为罕见的、不见科道言官身影的清正之官,他除了有康熙的不断赏赐外,没有一个因犯法违纪的恩诏宽免。

他们身后荣辱更是两种命运,被革职的徐乾学,除了让康熙帝一声惋惜外,未得盖棺论定;久在中枢的张玉书,倍享殊荣,还被康熙帝一再追念,影响至今。

张玉书在宦海巨澜中急速前行,一帆风顺,体现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老话。《清史稿》说这一切,都源于“小心”二字。小心驶得万年船,为官更是技术活。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xh/275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