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评论

标榜仁孝却不许大臣葬父

历史大观园 历史评论 2020-05-28 15:24:54 0


1

康熙帝标榜仁孝治天下,却在晚年干了一件不许大臣尽孝的傻事。

康熙六十年三月十九日,左都御史朱轼收到父亲亡故的讣闻,不知所措。因为前一日为康熙帝六十八岁寿诞,满朝文武正在庆贺万寿圣节。

群臣为了将万寿节办得热闹点,联名要为康熙弄一个尊号。康熙说:“加上尊号,乃相沿旧习,不过将字面上下转换,以欺不学之君耳。本朝家法,惟以爱民为事,不以景星、庆云、芝草、甘露为瑞,亦无封禅改元之举。现今西陲用兵,兵久暴露,民苦转输。朕方修省经营之不暇,何贺之有?”(《清史稿·世祖本纪三》)

皇十四子、大将军王胤祯统帅驻防新疆、甘肃和青海等省的八旗、绿营十多万人马,讨伐攻打西藏的准噶尔蒙古大汗策妄阿拉布坦,已一年有余,此时正准备乘胜追击,直捣策妄阿拉布坦的巢穴伊犁。但因运输困难,迟迟不能发起总攻。

大臣们要上尊号,也是为了反哺君父的孝道。康熙说过:“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奉养也,惟持善心,行合道路,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斯可谓真孝者矣。”(《庭训格言》)皇帝要大家对父母尽孝,群臣也得为君父尽孝。

康熙帝驳了群臣的谀颂,称自己是爱民皇帝,不是不学之君,心里还是喜滋滋的。

朱轼的丁忧疏,拖到十天后才报给吏部。左都御史的老爹过世,吏部尚书安慰完几句节哀的话,赶紧向内阁请示,建议按制度让朱大人解任丁忧。

内阁票拟,按吏部的意见办。大家满以为康熙帝会批准,因为他曾强调:“人孰无祖父母、父母,为子孙皆当尽孝,何分贵贱?朕孝治天下,思以表率臣民,垂则后裔。”(《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三十三)但没想到康熙帝迟迟不下朱批,也不在朝会上表态,直到四月初五日,内阁才传出话来:奉上谕,著朱轼在京守制。

康熙推崇朱熹学说,朱轼为程朱学派的重要代表,对皇上不准他回家守孝、安葬父亲,非常苦闷。他秉承“皇权专制加道德教化”为政治主张和为官之道,出任潜江知县时,便认为教民易俗莫如圣谕十六条,强调教育的重要,办书院崇尚儒学。

无故被皇帝夺情,无疑损害了他坚守儒家孝道的礼教观念。他忧急如焚,病倒,日益加重。他在初九日、十九日又两次上疏请求终制,通过通政司送到内阁,但内阁不再上报康熙帝,坚持最初旨意,将报告打回,不许他赴江西老家奔丧。

朱轼想了另一个办法:请求赴军前效力,想以置身险境换得机会绕道回家葬父。嵩祝、马齐等内阁大学士,怕触犯天颜,不顺水推舟,带话给朱轼说:要从军投效,可以,但要写专门的报告。皇帝要你在任守制,就是不许回家尽孝!

康熙帝不许朱轼尽人子礼,还给忧愤成疾、日渐加重的朱轼下旨:山西、陕西发生旱灾,朝廷发放五十万公款,你去山西赈灾。

朱轼是从基层走上来的官员,清正廉洁,关心民生,临危受命,强忍着丧父之痛去山西劝粜给赈。他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富户、绅士捐献粮钱,救济灾民。他还组织劳力整治漕河水道,停收米船课税,以利粮食流通,责任地方官设厂医治患病灾民。他疏请山西建立社仓以备荒歉;大兴水利,引泉灌田,民受其利。

刚把山西的事情处理好,康熙帝又送来谕旨,要朱轼赶赴陕西会同审查川陕总督年羹尧参劾的西安知府徐容、凤翔知府甘文煊亏空银米案。康熙六十一年二月,已查清陕西亏空案的朱轼再次上疏,请假葬父,才被批准回籍。

父死一年未葬,孝子不能尽孝所致。这让理学名臣朱轼强忍剧痛,不无悲哀。而导致他有违伦常的巨痛,却是宣扬孝道的康熙帝强悍促成的。内阁不敢请奏,有责任。康熙帝逼朱轼夺情,貌似重用其才,但他摆布大臣的孝道,又不失为一个强化满人习俗而不惜破坏汉官坚守的儒家孝道的“不学之君”。

2

朱轼是康熙三十三年进士,历任潜江知县、刑部郎中、陕西学政、奉天府尹、浙江巡抚、左都御史等,有着长达十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也在中央部门多个职位历练过,并做过几年封疆大吏,颇有政绩,很有大局观念和掌控能力。

他在潜江,下车伊始,即下免粍之令,以民为本,正供之外无丝毫多取。他关心民生,对于营田水利各节,筹划举措,事必躬亲。他在浙江督修海塘,多所创造,采用木柜法作堤基,从而堤塘坚固,潮患免除,民则安之,故人言“朱轼所修不塌”。他治官严明,对于懒政无为、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给予严厉的打击。

他做过一年通政使,熟悉联系内阁的通政使司“掌受天下奏章,校阅送阁、稽其程限,而按其违失,有不如式者劾论之”(《历代职官表》卷二十一),清楚上疏的程序而按制度办事。康熙帝赏识他,但与内阁合起手来,让他成为孝子不得。

康熙帝不松口,让朱父暂厝一年不得葬。这让忠诚的朱轼伤透了心!就连他请几天假回去处理丧事,都不给。康熙晚年的非理性强横,就连掌“议天下之政”“赞理机务,表率百僚”(《历代职官表》卷二)的内阁,也不敢质疑。文渊阁大学士兼经筵讲官王掞,见皇上已老,太子被废,想趁着康熙过万寿的开心劲,建议复储,陶彝等十二位御史也疏请建储,康熙怒斥王掞植党虚荣,下令将年近八旬的王掞和诸御史发配西北军前效力。王掞老迈,其子奕清代往,为父赎罪。

王掞被罚,朝野惶惶。内阁忧虑事态扩大,于是帮助康熙剥夺了朱轼的伦常权利。

3

雍正帝上台后,进一步对朱轼委以重任,安排他总裁修撰圣祖实录,赐府第及千两白银。雍正元年正月,朱轼入值南书房,并给诸皇子当师傅,两月后加吏部尚书、太子太保,晋太子太傅,此后三任会试正考官。三年,朱轼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跻身相位。六年,朱轼以病请求解任,不准。怡亲王允祥去世后,雍正帝命朱轼接手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并兼兵部尚书,署翰林院掌院学士。

朱轼给储君当师傅,雍正帝设席懋德殿,命弘历行拜师礼。

雍正帝改元,特地诏封朱母冷氏一品夫人,并给银二千两养老。朱母八十大寿,雍正帝送去了御书“淑范崇年”牌匾和“柏府清风贻令子,萱堂煦日庆遐龄”对联致贺,还赐银千两兼珍御上药、绢帛等。

这,似乎是替父还债。这,正是捡漏拉拢人心。

雍正四年二月,朱母病逝,朱轼正在外地视察水利。雍正帝下谕:“大学士朱轼之母冷氏,壶仪淑慎,训子成名。今闻在籍病故,深可轸恻。朕优礼大臣,推恩贤母,用颁异数,以示眷怀。著江西巡抚动支司库银两千两赏给。俟朱轼抵家,读文致祭一次。朱轼查勘水利事竣到京后,著驰驿回籍。”(《清史列传·朱轼传》)

虽说朱母是诰封一品,但让朝乾夕惕的皇帝花费心思地做出诸多安排,着实罕见。他不但没命正忙于水利大计的朱轼夺情,还令他回京后,走官道快点回家。

治河患、兴水利,是历代皇帝都十分重视的国家大计之一。雍正帝说:“朱轼事母至孝,今伊母病故,哀痛必切。但伊母年已八十余,禄养显扬,俱无余憾,正当节哀抑恸,护惜此身,为国家出力,尽忠正可以尽孝。著再赏银二千两,为伊奔丧回籍费用,守孝百日后,即来京办事。”

雍正体恤之至,完全不像康熙那般罔顾大臣的人伦常礼,而是显出格外体恤下属的人情味。或许是父丧的遗憾,让孝子朱轼大胆地请求终制,雍正帝没有刁难,而是批准解任,让他管理畿辅水利事务,给了他半年假。

朱轼推迟了一月回京,雍正帝又派学士何国宗、副都统永福“迎劳赐食”,还给朱轼下了一道特别的指示,即让他工作时,“素服终丧”(《清史稿·朱轼传》)。

雍正帝对朱轼非常重用,称“朝堂良佐”,也极尽宽容,不仅成就了他对长辈的孝道,而且感染了他对晚辈的仁爱之情。

雍正四年八九月间,被拘禁在宗人府的允禩、允禟,死于非命。他们都是同雍正争夺帝位的政敌,生事被定罪下狱后,允禩成了“塞思黑”,允禟改名“阿其那”。

他们死后,有大臣建议将他们的子女贬黜为奴。刚回京的朱轼,提出反对意见说:他们都是圣祖的孙辈,谁敢将其奴役?

雍正帝闻言,十分感动。“谅哉,古大臣不是过也!”(《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九)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xh/275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