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评论

帝师熊赐履惨遭学生背叛

历史大观园 历史评论 2020-05-28 15:27:16 0


1

电视剧《于成龙》临近结尾却是高潮,两江总督于成龙怒斩江宁将军赫里。康熙帝说于成龙胆大包天,竟杀了皇帝的亲外甥,让朝中大臣陈廷敬捏了一把汗,就连于成龙自己也后怕不已。

但有一人很平静!他一语惊醒惶恐的于成龙:皇帝没有回复就是回复。

此人便是熊赐履。赫里是虚构的一品大员、皇亲国戚,但熊赐履却是真切切的朝廷重臣、康熙帝师。

熊氏,湖北孝感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入翰林院考试优等,由庶吉士授检讨,两年后出任顺天乡试副考官。

历史记住了熊赐履是一位理学名臣。康熙六年(1667年),他完成了人生第一部理学名作《闲道录》,向康熙进呈了在清初政治史上深具影响的《应诏万言疏》。

洋洋洒洒数万言,熊赐履敢对擅权自专的鳌拜说不!

他对尚未正式掌权的康熙帝报告,说内大臣鳌拜不能做“内臣者,外臣之表而也”(《清史列传·熊赐履传》),不整顿国家章程法度,纵容急功喜事之徒。

他指出,部院臣工大多缄默阿附鳌拜,托词为老成持重,其实尸位素餐不作为。

他怂恿康熙帝“申饬满、汉诸臣虚衷酌理,实心任事,化情面为肝胆,转推诿为担当”,要“汉官勿阿附满官,堂官勿偏任官司”。这,无疑是警告满朝文武不要以鳌拜为中心,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袒护懒政。

他强调:治国要领在于皇帝的治国理念,治国理念是政者处理各种重要事务的关键,是万事的起始。政府公务人员必须心正,心术不正是万万不能进入政府的。

这些胆大包天的话,虽不会句句致命,却也是招招诛心,在鳌拜集团崇满抑汉的疯狂时期,提出汉官独立、堂官自主,说到了正在同鳌拜争权的康熙帝心坎里。康熙皇帝正在为怎样壮大自己、削弱鳌拜,处心积虑,寻求合作。

于是,康熙帝重新祭起了貌似崇汉抑满的利器,对汉臣黄锡衮、王弘祚等给予重任,下令升熊赐履为秘书院侍读学士。

熊赐履受宠若惊,士为知己者死,再次上疏:“朝政积习未除,国计隐忧可虑。”

此时四辅臣,苏克萨哈被杀,索尼已死。康熙帝岳父之一遏必隆,是一个趋利附势的骑墙派,拍鳌拜马屁。鳌拜一家独大,威逼幼主。

法国来的传教士白晋曾说:“在康熙皇帝十五六岁的时候,也就是这些大臣辅政近十年之后,其中一位大臣(鳌拜)的势力开始膨胀起来。他把持了六部和议政王大臣会议,只手遮天,十分嚣张。大臣们都不敢与他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熊赐履虽只是弘文院侍读,人微言却不轻,直陈朝政得失,说天下人都在期待聪明睿智的皇帝,重用儒臣,推行教化,改变鳌拜独掌朝政以来连年的“灾异频仍,饥荒迭见”,气得鳌拜嗷嗷地叫,假传圣旨,诘问熊赐履什么是“积习隐忧”。

熊赐履答道:实现太平则不乱,保护国家则无危。

鳌拜下令,熊赐履不是如实弹劾,而是夸大其词,沽名钓誉,降二级调用。

鳌拜的命令遭遇康熙的上谕,皇帝还是老大,熊赐履被免除处分。

康熙不露声色,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练打架,以沉迷嬉乐麻痹鳌拜,又将鳌拜的亲信派出京城,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京师卫戍权。他大网张开,一鼓作气拿下鳌拜,然后命议政王大臣快速审讯,给鳌拜弄了三十条罪状。

皇家少壮派、康亲王杰书执行清算鳌拜行动,以熊赐履智斗鳌拜事,给鳌拜弄了一款大罪:鳌拜因熊赐履弹劾,阴谋报复。

熊赐履成为了康熙帝的重臣,政治地位迅速上升,先提升至国史院学士,继而任恢复内阁制的翰林院掌院学士。

康熙十二年,圣祖决定撤藩,熊赐履告诫撤藩必引起反叛。果然,“三藩之乱”爆发,熊赐履积极协助平叛,代拟《宣谕云贵等处官民敕》,宣布削除吴三桂平西王爵,要求云贵民众“各按职业,并不株连”,“其有能擒斩吴三桂头献军前者,即以其爵爵之。有能诛缚其下渠魁及以兵马、城池归命自效者,论功从优叙录,朕不食言”(《清圣祖实录》卷四十四),以收拢人心,孤立吴三桂叛乱势力。

继铲除鳌拜之后,熊赐履再次为康熙帝战吴三桂,打响诛心战。康熙帝下谕,熊老师素有才能,居官清慎,升为武英殿大学士。

康熙帝对熊老师是非常信任的,请他出任整理皇家档案的总裁官,负责编撰太祖、太宗圣训和孝经衍义,重修太宗实录。

2

清沿明拟票制,各处奏本送达内阁后,由阁员用墨笔预拟批答于浮票,再送呈皇帝朱批。

康熙十五年(1676年)六月,朝廷发生了一件拟票出错的嚼签案。主犯即熊赐履。

陕西总督哈占上报的抓获盗犯、引出渎职官员的报告,被误票“三法司核议具奏”,被人举报,康熙帝宽免处分。

某日,保和殿两大学士闲谈,杜立德对索额图说,此票原已拟签,有人舞弊改写。

索额图要查阅草签原件,杜立德说被人偷走。

于是,索额图联合中和殿大学士巴泰请旨,由吏部向内阁大学士、学士和中书等,严查拟票的改写偷窃舞弊案。吏部尚书明珠、郝惟讷报告,武英殿大学士熊赐履票拟错误,想诿过杜立德改写草签,后又偷走咀嚼而毁。

这还了得!票拟是阁员必须谨慎对待、不能出错的政治工作。一向谨慎的熊赐履错拟不说,还擅改诿过同僚,怕留把柄便销毁证据,失去了一个重臣该有的礼数。

康熙帝只能接受大臣们的建议,将熊赐履革职,送回江宁家居。故而,康熙二十年,于成龙奉命调任两江总督,正好遇到了熊前中堂被罢在家。

只是熊赐履生于前明大户人家,但乃父熊祚延在乡里组织团练守御农民军,耗资巨大,死于非命,其母以织布为生将他抚养成人,成了贫寒之家,加之他为官清廉,家里没有积蓄,在江宁也是几次搬家,过得很艰难。不料电视剧《于成龙》却给他安排了一个高门大户、亭台楼阁的奢华宅院,与史实严重不符。

他是前宰相不假,但日子苦却是真。康熙二十三年,圣祖南巡,见到奉命接驾的熊老师,“召对良久”,送了他一些御书和食物,给他写了一块“经义斋”的匾额。

四年后,康熙帝命熊赐履为礼部尚书,后任经筵讲官及武会试正考官、吏部尚书。不巧,熊赐履碰到了河道总督靳辅和另一位于成龙的水利大争论,被御史弹劾“窃道学虚名”不作为,险些被吏部降三级调用,直至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才重新入阁,为东阁大学士,总裁编撰《平定朔漠方略》和《明史》。

3

曾在康熙朝做过刑部尚书的王士祯在《池北偶谈》卷四中记载:“今上亲政后,选翰林官直讲禁中,先在弘德殿,后移于乾清宫。讲官始则熊赐履,继为史鹤龄、孙在丰、张英、徐元文、叶方霭、张玉书、汤斌、归允肃。”熊赐履是康熙朝最早直讲禁中的经筵讲官翰林官,他有心将康熙帝教育成合乎儒家理学的理想帝王,“上陈道德,下达民隐,上每虚己以听”(《清史稿·熊赐履传》)。

大学者熊赐履成了康熙帝满意的师傅。经筵制度被正式确立,康熙帝又以“经筵体严时暂,工夫切实在日讲”,令熊为起居注日讲官,进讲于弘德殿,恢复起居注制度。一批信奉儒学的官僚,获得了与皇帝接触交流的相对固定的合法机会。

熊赐履鼓励皇帝多读书,多读汉人的儒家典籍、理学理论。他指出教育皇帝是建国之本,“皇上生长深宫,春秋方富,正宜慎选左右,辅导圣躬,熏陶德性。又妙选天下英俊,使之陪侍读书。不徒然从事讲读之虚文,不徒然虚应经筵之故事,不以天气寒暑而有停辍,不以日夜晨夕而有间断”(《清史稿·熊赐履传》)。

先帝顺治亲政后,表现出崇汉抑满,导致满洲亲贵大不满。后来四辅臣秉承孝庄懿旨弄的顺治罪己诏,第一条写道:“朕自亲政以来,纪纲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漠烈,因循悠忽,苟且目前。且渐习汉俗,于淳朴旧制日有更张,以致国本未臻,民生未遂,是朕之罪一也。”第二条为:“满洲诸臣,或历世竭忠,或累年效力,宜加倚托,尽厥猷为。朕不能信任,有才莫展。且明季失国,多由偏用文臣,朕不以为戒,而委任汉官。即部院印信,问亦令汉官掌管,以致满臣无心任事,精力懈弛,是朕之罪一也。”这是公开向天下表明顺治帝未遵祖制渐染汉俗,重用汉官致使满臣无心任事。

冲龄继位的康熙,还未亲政时,对熊赐履的课很感兴趣,但权力掌握在四辅臣和太皇太后孝庄手中。四辅臣和议政王大臣,都是原来拼军功上来的武将变文臣,大多对汉儒文化不以为然。

孝庄虽喜欢汉学,但她骨子里偏爱满蒙文化。康熙五年九月,朝鲜使臣许积回国,向李朝显宗汇报。显宗问:“顺治好汉语,慕华制云,今则如何?”许积回答说:“闻其太后甚厌汉语。或有儿辈习汉俗者,则以为汉俗盛则胡运衰,辄加禁抑云矣。”(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如此可见,孝庄是不赞成顺治帝和康熙帝深入学习儒家文化的。

康熙帝是深受祖母孝庄深度影响的成熟的政治家,敬终如始,在康熙五十六年特地颁布一份长篇“面谕”,宣示“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直接影响到后继之君雍正、乾隆秉承所谓的圣祖遗训,标榜清朝得天下之正。

一生倚重汉臣张廷玉的雍正帝,在著名的《大义觉迷录》中说:“本朝之得天下,较之成汤之放桀、周武之伐纣王,更为名正言顺。”乾隆帝更是在序《世祖章皇帝实录》中说:“自古得天下之正,未之有比也。”

正不正,顺不顺,不是哪个皇帝说怎样就怎样。历史的评判,是唯一的标尺。清军入关之初,如果不是统治者主动接受汉儒文化礼制观念,如果不是汉儒士大夫们本着建功立业的心态愿意合作,那么清初未必能从全球经济危机中率先鼎盛。

作为从明朝走进清朝宫廷的儒士熊赐履,对康熙教学的,是掺杂了理学思想的儒家文化。以程朱理学为清廷布政施行教化的根本,影响了康熙帝尊重汉儒文化,却未改变他灵魂深处的崇满抑汉,坚守一个一切为政治统治服务的帝王心术。

康熙帝对熊赐履以年近古稀为理由请求退休,命令停职留薪,留在京师以备顾问。熊赐履死后,康熙帝赠太子太保,谥文端,还多次对吏部和内阁说,已故大学士熊赐履居官清正,学问优赡,让他很想念,不忘初心。

康熙帝不忘熊赐履的好处很多,如利用汉儒文化、理学思想成就帝王术,如为他与鳌拜、吴三桂政治博弈出谋划策,但忘记了如何消弭影响后世的满汉族群冲突与权力争斗。这是学生康熙帝的不足与背叛,也是老师熊赐履的不幸和悲哀。章太炎在《自述学术次第》中愤言:“自汤斌、二魏、熊赐履、张伯行之徒……诚谓媚于胡族,得登腆仕者,不足与于理学之林也。”

在强势的康熙帝面前,杰出的儒士熊赐履也是无可奈何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xh/275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