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启蒙

隋唐新传——沉香亭“谪仙”赋新作 古吹台“三贤”吊禹王

历史大观园 历史启蒙 2020-07-07 16:31:42 0


就在杨玉环册立为贵妃的那一年——天宝四年,唐代两个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在兖州(今山东兖州)分手了。

那还是前一年秋天,他们在洛阳相遇。李白那年已经四十四岁了,杜甫比他小十一岁。他们互相闻名已久,自是一见如故。而同行的又有诗人高适。高适已不是“旗亭画壁”时那么年轻,也已经四十一岁了,唯有他的贫穷潦倒依然如故,为了喝酒,把棉袍也当给店主人了。

李白由于贺知章的推荐,一曲《乌夜啼》被玄宗皇帝赏识,下诏宣他进京。那还是三年前——即天宝元年的事。李白满怀抱负,要作一番事业。一听宣召,便欣然就道。他在诗里曾写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到长安后,玄宗很高兴地接见他。但并没让他做朝廷某一部门的官员,只任命他当了翰林供奉。这个官职是玄宗时才设立的,任务是在宫中应制。“应制”又叫“应诏”。由于玄宗喜欢文艺,他选一些擅长作诗的人成立了一个翰林院。闲来无事,他便把他们召入宫中,出个题目叫他们作诗,这就是“应制”。皇帝让你咏梅花,你写牡丹就不成。这些御用文人,写诗只是为了应景,遵命而作,这就是翰林供奉的职务。可以想象得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好诗来的。

贺知章曾经把李白尊崇为“谪仙人”,他终究与众不同,就是应制之作也有好诗写出来。比如有一天,兴庆宫沉香亭畔牡丹花开了。玄宗、杨玉环由高力士和杨国忠陪着,在亭子里赏花。牡丹花开得十分艳丽,映衬着杨玉环的桃腮粉面。玄宗看得十分高兴,便吩咐把李白宣来,要他写诗。恰巧李白这天跟他的一些诗酒朋友如贺知章、张旭等人在酒楼饮酒,已经喝得醉醺醺的了。听内侍来宣召,不得不去。他踉踉跄跄步入沉香亭,给皇帝和娘娘行过礼。玄宗看他那醉态可掬(jū驹)的模样,不禁好笑,便叫着李白的字说:“太白,你且坐下。今天牡丹盛开,你替朕写一首牡丹诗。”李白谢了座,在太监搬来的一个锦墩上坐下来。一边望着亭外一圃圃颜色缤纷,竞相开放的牡丹花,一边构思。忽然一阵风来,送来浓烈的香气,那是从杨玉环的身上传出来的。李白斜眼一看,那名义上还是女道士的杨娘娘,果然生得花容月貌,真可以说是绝代佳人。他想起不久前曾有幸目睹杨玉环的舞姿。那是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由一些著名的乐师奏曲,玄宗亲自击羯鼓。那看起来似乎有些丰腴的杨玉环,穿上白纱制成的舞衣,扮成仙女,随着乐曲旋转起伏,舞步竟是那样轻盈,像一朵白云在飘来飘去。于是李白的第一句诗便有了:“云想衣裳花想容”。

锦墩有些矮,李白坐在墩上,双脚便伸了出来。玄宗在上面看到李白的两只靴子,不但很旧了,有的地方竟开了绽,便随口问道:“太白,你的靴子怎么破成那样?”李白羞红了脸,连忙站起来回答:“臣有一双新靴,是专为进宫时穿的。今天来得仓促,未曾换上。”一句话说得在座的人都笑起来。玄宗忍着笑问:“朕给你的俸禄呢?难道连双靴子也买不起吗?”李白说:“俸禄都让臣买酒喝了。”玄宗抚着胡须,点点头,说:“朕记得你在《将进酒》中的诗句:‘钟鼓馔(zhuàn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你还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怪不得你要穿破靴子了。哈哈哈!”皇帝高兴地大笑起来。李白只好尴尬地陪着笑。

玄宗扭头对高力士说:“你去拿一双新朝靴来,让太白换上。”高力士答应着去了,不一会儿,便提来一双新靴子,递给李白。李白接了,先向皇帝道谢,然后坐在锦墩上脱旧靴。古代的靴子都有个高腰,脱起来费劲儿,更加李白酒后无力,脱了几次也未脱下。他见高力士还站在旁边,便把脚一伸,对高力士说:“帮我脱下来!”

高力士是内侍省的主官,挂着右监门卫将军的官衔。玄宗不理朝政,高力士事实上就是皇帝的代表,像李林甫、安禄山、王、杨国忠等人都要巴结他。而一个小小的翰林供奉竟敢支使他脱靴,这简直是对他的侮辱。但当时李白酒气熏人,也不知是真醉还是假醉,高力士在皇帝面前又不好发作,只好忍着气替李白把两只靴子脱下来。

李白穿上新靴,站起来走到几案前,见案上铺着锦笺,墨池里墨已研好,一支精致的御笔放在旁边。李白脱下笔帽,在墨池里泼了几下,发现墨汁有点儿稀淡。见杨国忠正站在案旁看他写字,便随口吩咐道:“把墨再研浓一点儿!”

杨国忠当时官阶不高,是度支员外郎(度支是户部的一个司,负责全国的财政收支),官阶仅有六品。但他掌握着财政实权,又是杨玉环的堂兄,能说会道,很会看皇帝的眼色行事。皇帝用钱要找他,因此,他常常随侍在皇帝身边,其实当时也已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了。而今天,李白竟让他研墨,这实在是奇耻大辱。但他也跟高力士一样,暂时忍着,拿起御墨研了起来。

李白把笔蘸得饱饱的,在锦笺上龙飞凤舞,写下了那三首著名的《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云一般的衣裳,花一般的容颜),

春风拂槛露华浓(春风拂槛,牡丹花上露珠灿灿)。

若非群玉山头见(若不是曾在群玉山头见过),

会向瑶台月下逢(也将会在瑶台的月下晤面)。

一枝红艳露凝香(红花上露珠儿凝着清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仿佛襄王为思念神女而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请问汉家宫阙谁能相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可怜那赵飞燕也还要倚靠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名花牡丹和倾国美人两两相映),

长得君王带笑看(看得君王脸上长挂着笑容)。

解释春风无限恨(愁恨都将像春风一样消释),

沉香亭北倚阑干(沉香亭北倚着阑干品评)。

李白一边写,杨玉环在一边读。等李白放下笔,杨玉环立刻把锦笺捧起来,呈给皇帝。她对李白的这三首诗非常满意。因为这诗写了花,也写了她,不是吗?“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这一联句使她多么陶醉啊!李白用“倾国”一词来夸耀她的美貌,使她欣喜不已。

李白退出去了,杨玉环也回宫了,玄宗和高力士、杨国忠还坐在沉香亭里。玄宗对高力士说:“李白的确有才学,朕想派他一个官职,一时想不起干什么合适。”扭头问杨国忠:“你看让他到户部怎样?”

高力士微微一笑,说:“李学士的诗实在做得好,可是他‘但愿长醉不复醒’,那样地好酒贪杯,做起官来不会误事吗?”杨国忠也在一旁说:“李学士的《将进酒》诗里还说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户部里用了这种挥霍大方的官员,国库可就危险了。”玄宗想想方才李白的醉态,也不由地随口说:“这人才学是不错,但却是一副穷相。”

杨玉环对《清平调》倒是爱不释手,时常拿出来吟唱。有一天让高力士看见了。高力士阴恻恻地一笑,问她:“娘娘,‘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句怎么讲啊?”杨玉环得意地说:“那是用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来跟我比呢!可怜她只能倚仗穿上新妆,才有点儿像我。”高力士说:“娘娘知道赵皇后的下场吗?成帝归天之后,平帝即位,把她废为庶人,赵飞燕后来就自杀了。李白拿赵飞燕来跟娘娘比,娘娘不觉得丧气吗?”杨玉环一听,立刻柳眉倒竖,把李白写诗的锦笺扯得粉碎。说不得这个心胸狭隘的女人也要在皇帝面前说上李白的几句坏话。

李白哪里知道这些!他得罪了权贵,纯属出于无意,因为他性格狂放,跟他交往的人也大都是不拘形迹的文士墨客。那时在长安他最要好的朋友有七个,连同他在内被人称作“饮中八仙”,其中就有汝阳王李琎和曾做过宰相的李适之。跟这样的王公和大臣相处,李白也从不低三下四,而是平等相待,因此,他让太监帮他脱靴,员外郎帮他研墨,似乎不值得大惊小怪。他记得“饮中八仙”之一的被人称为“张颠”的张旭,有一次饮得酩酊大醉,狂喊奔走了一气之后,大叫:“快些研墨伺候!”那还是汝阳王李琎亲自替他研的墨呢!张旭写了几幅草书,汝阳王还要跟朋友们争抢……但李白忘了,李琎也好,李适之也好,他们跟李白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然可以忘却贵贱,脱略形迹。但高力士和杨国忠这种势利场中的人物,一向受人尊敬惯了,李白那样待他,他们又哪里能容得呢?只说他几句坏话,不给他更重的报复,李白还算是便宜的哩!

李白在冷衙门里待着,等着候补官职快要两年了,却依然是个翰林供奉。他有些心灰意懒了,初来长安时的那种想大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已经消磨殆尽。当初向皇帝推荐他的贺知章,已经以八十六岁高龄,告老回到家乡做了道士,把自己的家宅改成道院千秋观,还给他寄一首诗《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李白见了这首诗,不禁悠然神往,想起家乡中的妻子儿女,再想想自己的寂寞岁月,他已经感觉到皇帝是不会重用他的了,他这个“翰林供奉”跟那些“梨园子弟”们统统一样,不过是帝王贵族们的帮闲罢了。于是他把这种心情用诗表达出来。诗写好后是要给人看的,他便用了个《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作题目,呈献给另一个学术机构集贤院的学士们。

集贤院的负责人叫张洎(jì忌),是位驸马,玄宗的女儿齐国公主的女婿。他庸碌无才,平时对李白就很嫉妒。收到李白的这首诗,便去送给皇帝看,说李白身在魏阙,心在江湖。说他诗里向往的是“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或时清风来,闲倚檐下啸。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说这才是李白的真正的志愿。

这首诗的末两句是两个典故:“严光桐庐溪”指的是东汉功臣严光严子陵,他帮助刘秀打天下,功成后不肯做官,归隐于家乡富春山的桐庐溪。“谢客临海峤”中的谢客指的是南朝宋时诗人谢灵运。他小时候寄养于外家,族人名他为“客儿”,因称“谢客”。他喜欢游览,写了许多山水诗,其中有一首《登临海峤》,便是他游历临海(今浙江临海)的一座山时所写(峤qiáo乔,尖而高的山)。张洎用这两句诗来证明,李白是不安于朝的。玄宗对李白已没好感,又加上杨玉环时常在耳边唠叨,说李白的谗言,便赏赐给李白一笔钱,打发他离开长安了。李白也察觉是有人在算计他,曾在诗里说:“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但他觉得手里有了一笔钱,正可以趁此到各地去游览,也还算因祸得福。于是他打点行装,东行出了潼关,来到洛阳,在这里遇到了杜甫和高适。

那时已是天宝三年秋末,天气一天天冷起来。李白见高适还没穿棉衣,便问他一句。高适随口说:“跟店主人换酒喝了。”李白找到店主人,把高适的棉袍赎了回来。两人虽是初识,但都是性情中人,因此,高适接过便穿,“谢”字也没说一个。李白更是不曾放在心上。

李白、杜甫、高适三人在洛阳游览了龙门石窟,看了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以来近三百年历朝营造的几万座佛像,特别是那些“飞天”女神,她们栖身在石窟的洞壁上,千姿百态,制画精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儿还有前朝宰相褚遂良手写的“伊阙佛龛之碑”,原来已被推倒了,玄宗即位之后又竖了起来。

他们还去看了白马寺。这座庙在洛阳城东北二十里,当初李密瓦岗军和李世民唐军围洛阳时,两次以这儿作围城军的帅营,因而曾被战火焚毁了一部分,如今早已修葺如新。

隋唐新传——沉香亭“谪仙”赋新作 古吹台“三贤”吊禹王

在洛阳逛够了,他们联袂(mèi妹)东下,首先经过杜甫的故里巩县(今河南巩县)南窑湾,稍事逗留,便又奔向汴州(今河南开封)的古吹台。据传说这是晋国名乐师师旷奏乐的地方。他们有时到汴州的酒楼狂饮,有时便到古吹台高歌。古吹台边有一座禹王庙,据说大禹治水时曾在这儿住过,后人便建庙纪念他。李白等三人常去庙里凭吊,缅怀大禹治水的功绩。但他们却不曾想到,在他们成了历史人物之后,后人又在这儿建立了一座三贤祠,里面供着的便是李白、杜甫和高适的塑像——今天,你来凭吊古人;待到他日,后人又来凭吊你——这好像也是一种颇有诗意的历史规律。

后来高适跟他们分手了,他要到楚地(今湖北省)去看朋友。李白和杜甫便一同来到齐州(今山东济南)。李白在这儿,领受了紫极宫(即祀奉老君的玄元皇帝庙)高天师的道箓(lù录,道教的秘文),算是做了个不出家的道教信徒。杜甫却去拜访前北海(今山东潍坊)太守李邕。李邕这时已年近七十,告老致仕。他们是在洛阳相识的。李邕善书法,文章也写得好,跟杜甫是忘年之交。这次齐州重逢,一老一小,结伴游历,逛遍了历下七十二泉。至于大明湖中的历下亭,更是他俩常去饮酒做诗、观赏荷花的地方。杜甫曾写下一首《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记下他俩的友谊。

夏天过了,杜甫辞了李邕,南下兖州跟李白会合。李白是在这之前回到兖州的,他这时的住家便在兖州西南不远的任城(今山东济宁)。两个人在秋日里重逢,又度过一段携手同游的岁月,友情自然更加增进。不久,李白打算重游江东;而杜甫也准备西去长安,想在京师谋求个一官半职,因为他已经过了三十岁,却还一事无成哩!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m/2047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