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启蒙

隋唐新传——悲切切苦吟《黄台曲》 气昂昂壮书《讨武檄》

历史大观园 历史启蒙 2020-07-07 16:31:27 0


武则天对自己的皇帝丈夫可以颐指气使,但别人欺负他可不行。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右相李义府依仗他拥立武则天的“功劳”,在典选中出卖官爵,大肆贪污受贿,弄得怨声载道。高宗听人说了,就从容地问他:“卿的儿子和女婿行为不谨慎,有人告他们,我替你掩盖过去了,你要告诫他们注意些才好。”李义府立刻脸红脖子粗,气呼呼地问:“谁告诉陛下的?”高宗说:“我告诉你就是了,你何必问是谁说的呢?”李义府不肯认错,竟大咧咧地径自走了。高宗很生气,告诉了武则天。李义府以为他是武则天的“功臣”,毫不在乎,一点儿也不收敛。武则天终于下令逮捕了李义府,由刑部尚书刘祥道会同御史台、大理寺的官员,三堂会审,将李义府和他的儿子、女婿俱都发配边远州郡。李义府忧愤发病,死于戍所。

武则天就是这样不讲情面,不要说李义府只有拥立她当皇后的一点儿功劳,就是她自己的儿子得罪了她也不行。她的原则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她的大儿子皇太子李弘仁孝谦谨,对父亲很尊重,对大臣们也能做到礼贤下士,很受官员们的拥护。那时武则天已自称“天后”,高宗也沾光当上了“天帝”。天后独霸朝纲,而太子有些事情看不惯,常常忤旨,这样就逐渐失去了天后的欢心。

有一天,太子李弘在宫中路上碰见两个女人,俱身体消瘦,面容憔悴。她俩看见太子来了,低着头闪在路旁。太子仔细一看,好容易才认出是他的两个姐姐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太子向姐姐行礼问好,公主们却惶惶地跑开了。原来这两位公主都是肖淑妃所生。肖淑妃死后,武则天把她的两个女儿幽禁宫中,不许她们出嫁。太子从宫监口中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去找父亲高宗。高宗也心疼这两个女儿,她们都已经年过三十了,老养在宫里又算什么?但他又怕武后怪罪,不敢做主。太子李弘拍拍胸膛,说:“这件事父皇降旨就行了,一切由儿臣来办!”当天,太子便找到上翊卫(禁军)未婚将领权毅和王遂古,把两个姐姐许给他们。一切都定当了,才去禀报武则天。武则天气得眼睛都红了,盯着她的这个大儿子看了半天。但婚事已经定出去了,无法再悔,只好简简单单地把两公主打发出宫了事。可是事隔不久,太子李弘却暴殂于东宫,患的什么病也不公布。于是人们理所当然地怀疑:可能是他母亲下的毒手吧!——这是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的事。

六月,立雍王李贤为皇太子。

那时高宗和武后常住东都洛阳,便叫太子在长安留守。朝廷的大事要报告武后,有些例行的公务便由太子处理。二十一岁的李贤挺能干,处理事情也很公正,朝臣们对他大加称颂。他还组织人注释了范晔的《后汉书》,献给高宗。高宗亲手写了诏书加以奖励,说他做的是正经事。

有一个叫明崇俨的人,自称会仙术,他把一粒瓜子埋到土里,很快就会出芽、生叶、长瓜,把瓜摘下来分给大家吃,汁味甘甜。他还会画符念咒,因此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封他为正议大夫(散官,正四品上)。李贤听说后,讪笑说:“这哪是什么仙术,不过是幻术罢了!”明崇俨听说后便去告诉武则天说,太子李贤的长相不好,乃是薄命,不堪继承大位。而英王李哲(原名李显,因跟他哥哥的名字“贤”同音,改名李哲。)长得跟太宗皇帝相似。还有相王李旦,也是福相。从他二人中选一人当太子,国祚才能长久。

武则天疑心很重,她见到李贤献给高宗的注释的《后汉书》,心想,他为什么不注释别的书,却偏偏选中这本呢?想来想去,悟出道理,原来后汉时期外戚专权,可能他这是一种“讽谏”吧!于是她也选了两本书赐给太子,一本是《孝子传》,一本是《少阳正范》。这后一本书是她组织“北门学士”们编写的。“少阳”是东宫的方位,而“正范”则指的是应该怎样做事。书里边标榜“忠孝”二字,但许多地方含沙射影,多所指责,李贤看了心中不安。不料有一天,那个会仙术的明崇俨夜间被人刺死了。这本来恰好可以证明“仙术”根本不灵,而武则天却认为这是太子派人干的,越发对李贤怀疑起来。李贤知道母亲对自己不满,又想到哥哥李弘无缘无故地死去,哪里还有什么心思上进?索性沉湎歌舞,追逐声色,过一天算一天吧!

有一次,武后的宫奴在东宫里竟搜出几百件旧甲仗,而宫奴赵道生又一口咬定明崇俨是太子李贤派他去杀的。这件案子的结论便是太子犯了谋反罪。

高宗是最喜爱他这个儿子的。他听到消息后,不顾病体虚弱,拄着拐杖去见武后,替儿子求情。武后反倒拿“大义灭亲”的大道理,把皇帝好一顿教训,非要杀了李贤不可。最后高宗竟苦苦哀求,武后这才开恩,将李贤免去死罪,废为庶人,幽禁起来,以后又押往巴州(今四川巴中)。东宫的官员,说不得也要有一些人受到牵连。武后还把从东宫搜出来的一堆破旧甲仗拿到洛阳的天津桥上公开焚毁,以表明她处理太子这件事是多么公正无私,大义灭亲。

李贤当了五年太子,就这么窝窝囊囊的忽然间变成了“庶人”。他在巴州住了四年,时时想念远在两千三百里外的父皇。他偶尔也从监守的人那里听到点儿京师的消息,知道他那五十六岁的父亲已经在一年前——即弘道元年(公元683年)的十二月逝世了,他的弟弟李哲继位做了皇帝。他万分悲痛,无法到陵前亲自哭拜吊祭,只能在后院插几根树枝作香,向东北方向拜了几拜,痛哭了一场。

不久又传来消息,他弟弟李哲(史书上称为中宗)只当了两个月皇帝,又被废掉了。不过遭遇比他强些,没作庶人,还有个庐陵王的称号。说起李哲被废的原因来,也不过为了一句气话。那时中宗李哲把他的王妃韦氏册为皇后,又想封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中书令裴炎不同意,李哲很生气,随口说:“我就是把天下送给韦玄贞又怎样?”裴炎去向天后报告,一句赌气话成了罪证,皇帝也就此下台。

下一个皇帝该轮到李贤最小的弟弟李旦了[史书上称为睿(ruì锐)宗]。奇怪的是这一朝的年号却不是皇帝的,而称之为“天后光宅元年”。据说李旦这个皇帝是住在别殿里的,根本不过问政事,一切朝政全由皇太后武则天独自处理,当然那珠帘也早已撤掉不用了。

李贤想想他兄弟四人的遭遇,有的死了,有的废了,有的作了傀儡,又谁知那个傀儡皇帝的下场又会怎样?而造成这一切恶果的不是别人,竟是他们的生身母亲!人们常说,人世间最崇高的爱是母爱,可他们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李贤忍不住愤懑,便写了一首《黄台曲》,以寄托自己的悲思和对小弟弟的怀念: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

他们三兄弟已经被“摘”了,他多么担心他的四弟再被母亲“四摘”而“抱蔓归”呀!

他这首诗写好后就随手扔掉了。过了些日子,一个叫丘神的左金吾将军来到巴州,把李贤领到一间小屋里,逼他自杀。李贤问为什么。丘神便把李贤手写的《黄台曲》拿出来给他看。李贤明白了,这是监守人员拾到了,报告给他的母亲。他长叹一声,接过丘神手里的宝剑,往脖子上一勒,倒在了血泊中。

这件事还有个“尾声”,那就是天后怪罪丘神,说只遣他去巴州责问,没让李贤自杀,于是把丘神贬为叠州刺史。同时恢复李贤的雍王称号,并在明福门致祭。举祭那天,武则天眼泪一串串落下来,似乎伤心到了极点。

然而丘神并没到叠州去,而是很快地又成了左金吾将军。至于庐陵王李哲,则被安置到房州(今湖北房县)居住。

上回书提到的徐敬业扬州兴兵,打的就是匡复庐陵王的旗号。

徐敬业是唐朝开国元勋徐世的孙子。徐世十七岁参加瓦岗寨义军,后来投到秦王李世民麾下,跟随太宗皇帝,屡屡建功,封为英国公赐姓李。高宗要立武则天为皇后,他的一句话起了很大的作用。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他八十六岁时病故。他的儿子李震嗣英国公的爵位,不久也死了,由李震的儿子李敬业袭爵英国公。

李敬业小时候追随祖父从军,素以勇敢著称,曾历任太仆少卿,眉州(今四川眉山)刺史。因有人告他贪赃,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司马。他不去上任,却跑到扬州闲居。那时扬州聚集了一些被贬的官员,大家聚在一起,发泄对武则天的仇恨。他们抨击这老太婆的专政,同情中宗和两个已故太子的遭遇,更为诸武用事而愤愤不平。那时武则天贬斥和杀害了不少李唐的亲王和贵族大臣,却把门第寒微的武家子侄封以高位。她的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更把持了朝政。李敬业等人终于决定起兵讨武。他们用计杀了扬州长史陈敬之,释放了狱中的囚犯,招募兵卒,设立了三府:一是匡复府,二是英公府,三是扬州大都督府。李敬业恢复原来的姓氏,称徐敬业,以英国公的身份兼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他又找到一个面貌很像雍王李贤的人奉为领袖,来号召民众参加讨武。

那篇著名的《讨武曌檄》便是骆宾王的杰作。檄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列举了武则天的罪恶,大意说:“那非法窃据帝位的武则天,本性并不和顺,出身也很低贱。以前曾做过太宗的低级宫嫔,借伺候皇帝更衣的机会入侍,后来又以淫秽扰乱东宫。偷偷隐瞒和兄弟的私情,暗中图谋得到高宗的宠幸。别的妃嫔一进宫就遭到她的嫉恨。她巧耍口舌暗进谗言,狐狸弄姿迷惑君主,终于窃踞了皇后的宝座,陷害君主干了禽兽般的勾当。再加上她心肠毒如蛇蝎,性情狠似豺狼,亲近奸邪,残害忠良,杀死姐姐和哥哥,毒害君主的母后,真是人神所共恨,天地所不容。甚至于包藏祸心,阴谋篡夺帝位。皇上的爱子被幽禁于冷宫,武家的贼族却委以重任……”

檄文的第二部分宣扬徐军的声势,说他们“铁骑成群结队,战车首尾相连。班马长嘶有如北风呼啸;剑气冲天可与南斗相平。悲愤呼号,能将山岳摧颓;怒声叱咤,可使风云变色。以这样的军队来对付敌人,什么敌人不能摧垮?以这样的军队来建立功业,什么功业不能建成?”

第三部分则是号召所有官员将领都来响应徐军,反对武则天。最后满怀信心地以“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来作结。

这篇檄文有理有据,气势磅礴,流传出去之后,人们不管是不是同情徐军,但对这篇檄文却大加赞赏。

檄文传到洛阳,武则天让内侍读给她听。内侍越读越心惊:如果她怒火发作,殃及池鱼,自己岂不要倒霉?于是内侍的声音发抖了,一边读一边偷看武则天的脸色。武则天看出他的心思,笑着说:“你怕什么?这又不是你写的!”内侍一听,这才放心大胆地读下去。

武则天听完之后,笑了笑,说:“文章写得真不错!知道这是谁写的吗?”内侍回答:“听说是一个叫骆宾王的人的手笔!”武则天说:“这么好的文才,却不在朝中,这就是宰相的过错啦!”

武则天召集朝臣,商量对策。宰相裴炎提出:“徐贼之所以能够蛊惑人心,以臣看来,主要是他抓住‘先帝的坟土还没干,幼小的孤苦皇子托给何人?”这两句。以臣愚见,太后春秋已高,何不退居后宫,安度晚年,而还政于皇帝。那时徐贼无所借口,便不攻自破了!”

武则天看了看裴炎,哼了两哼,不再理他。却派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率兵三十万,征讨扬州。同时削了徐敬业祖父徐世的官爵,掘毁他的坟墓。

徐敬业的几万人乃是临时召集的乌合之众,怎能抵住李孝逸率领的训练有素的三十万官军?连续几次战斗,徐军被击破。徐敬业企图东逃入海,被他的部下王那相杀死。至于那骆宾王,虽然武则天曾吩咐李孝逸,一定把他活捉住,但李孝逸到处查找,却一直没发现他的踪影。有人说他已经死于乱军之中;又有人说他出家当了和尚。是真是假?无法证实。不过从此却再也不见有骆宾王的作品问世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m/2047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