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启蒙

隋唐新传——应亲事公主难使者 婚大国赞普迎新娘

历史大观园 历史启蒙 2020-07-07 16:31:14 0


玄奘要回大唐,戒日王舍不得放他走。有个鸠摩罗王提议在他国内建一百所寺院,由玄奘来做总住持。但被玄奘婉言谢绝了。最后戒日王提了个要求,请玄奘在参加了五年一度的“无遮大会”以后再走。那时距下一届无遮大会的举行还有一年多。玄奘无法再拒绝,只好答应,就又在印度住了两年。

贞观十七年春天,玄奘辞了戒日王,带着他多年收集的佛经657部以及一些热带和亚热带的花草树木的种子,踏上了归途。戒日王送给他几只大象和马匹,还派出了护送的人员。大象驮着经卷,人们骑着马,按说应该比来时快多了,但他却走了差不多两年。原因是远近的人们早都听说了他的名字,所经之处的寺院纷纷请他讲经,就这样耽搁了时间。

贞观十八年秋天,玄奘来到于阗(tián田,今新疆和田)。由于他当初是私自出国的,不知现在回去能否得到朝廷的谅解。他在于阗暂住下来,给太宗写了道表文,陈述了自己出国的原因和经过,等候朝廷处理。他托商队把表章带往长安,呈给皇帝。太宗看了非常高兴,亲自写了敕文,吩咐玄奘“速来与朕相见”。又令燉煌(今甘肃敦煌)官司于流沙(指敦煌以西的白龙堆沙漠)迎接;鄯善(今新疆若羌)于沮沫(今新疆且末)迎接。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二十四日,玄奘回到长安,受到朝野僧俗的热烈欢迎。当时太宗住在东都洛阳,下诏让玄奘去洛阳跟他见面。太宗详细询问了玄奘周游各国的见闻,很感兴趣,让他记录下来,还要让他做官。玄奘不肯从政,只愿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太宗便让他住到长安的弘福寺里,一边翻译一边讲学。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为他母亲新建了一座慈恩寺,让玄奘去当寺主。以后李治又在寺内建了一座大雁塔,收藏玄奘带回的经卷。

玄奘遵照太宗的嘱咐,把他十七年来所亲自经历的一百一十国和听到的二十八国的山川形势、地理位置、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出产物品,包括一些神话传说等等,详细口述,由他的门徒记录下来,写成一部《大唐西域记》。全书十二卷,于贞观二十年写成。比如他记载瞿萨旦那国的蚕桑就是从中国传入的。在卷二的《印度总述》中,记载了印度的“族姓”制度,说全印度人分为四“流”,即婆罗门、刹帝利、吠奢、戍陀罗。事实上,这是印度的四个阶级。说他们“清浊殊流,姻媾不杂”。直到今天,印度还保留着“种姓”的残余,仍有被歧视的“贱民”存在。记载得最详细的还属他居住多年的摩揭陀国,光这一国便占了两卷的篇幅。其中《那烂陀僧伽蓝》(即那烂陀寺)记载得尤为详尽,连寺四周的景物都一一罗列。公元1197到1203年,这一带接连发生过两次战争,战火把那烂陀寺夷为平地,后人无法查考。1915年印度的考古工作者就是根据《大唐西域记》中《那烂陀伽蓝四周》这一章的记载,找到了那烂陀寺的遗址,进行发掘的。

那还是玄奘回长安不久,正在弘福寺里译经。有一天,玄奘在寺庙的院里散步,遇见本寺的知客僧法觉。玄奘想起在曲女城听戒日王说吐蕃国王松赞干布跟文成公主结婚的事,便向法觉打听。法觉笑道:“这事竟传到印度去了?说起来真还挺有意思,让我说给法师听听。”

原来吐蕃是藏族聚居的地方。藏王又称“赞普”,意为“雄强的男子”。松赞干布大约生于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他十三岁的时候,国内大贵族发动叛乱,他父亲老赞普论赞弄囊中毒身死。少年松赞干布依靠中小贵族和自由民的支持,用了三年时间,剿平了大贵族的叛乱,巩固了吐蕃王朝的统一。松赞干布是个文武全才,他不但精通骑射、击剑等武艺,还善于吟诗作歌,深得藏民的敬爱。他热心接受周围各族的先进文化,派贵族子弟到天竺留学。这些人回来以后,参考梵文和古和阗文制定了藏文字母,藏族从此有了文字。松赞干布还招募别族的学者、技工和医生到吐蕃来,为他效力。至于他最倾心的,自然还是生产、文化都比较先进的唐朝。贞观八年,松赞干布派一批使者,带了礼物到长安朝见太宗,表示聘问(古代国与国之间遣使访问)。太宗很高兴,很快就派遣行人(专门负责聘问的官员)冯德遐携带国书和礼物,随吐蕃使者一道去吐蕃答聘。

松赞干布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了唐使。在跟冯德遐的谈话,以及看到唐朝赠送给他的礼物后,他对汉族的经济和文化更加羡慕。贞观九年,他正式向唐朝的皇家求婚,但没得到允准。贞观十四年,松赞干布派他的宰相禄东赞到长安,再次提出婚姻的请求,并献给太宗一千两黄金和许多珍宝,这时,太宗认识到吐蕃是唐朝西境的重要力量,要保证西部疆域的安宁,跟吐蕃建立友好关系是很必要的,他准备答应松赞干布的请求。

太宗前后生了二十一个女儿,那时这些公主中有的年龄大些,已经出嫁;有的年纪还小;而几位适合结婚年龄的又不愿意到高寒的边远地区去吃苦。太宗很为难。有一次对他的族弟江夏王李道宗说:“吐蕃赞普来求婚,可是我那几个不懂事的小女子都不愿去。她们就不明白,有时一桩婚姻就顶得上十万雄兵呢!”李道宗说:“陛下指定一个,她还敢抗旨吗?”太宗说:“婚姻嫁娶,最好是自愿,否则,整天啼啼哭哭,反倒不好了。”

李道宗回府把跟皇帝的谈话对家人说了。他的女儿很识大体,问道:“既然这桩婚姻十分重要,女儿前去怎样?”她的话令父母大为吃惊。但女儿很欣赏太宗讲的“一桩婚姻顶得上十万雄兵”那句话,她觉得自己如果能够为唐蕃的友好和平作出贡献是很大的幸福。但她又怀疑,远僻地方的人是不是太粗俗?因此她要出三个难题,来使如果能够圆满地答上,她就愿意远嫁到吐蕃去。

李道宗去回明太宗。太宗大喜,立即封道宗的女儿为文成公主。道宗又去通知了禄东赞。禄东赞接受了挑战,准备应答公主提出的难题。

文成公主出的第一道题,是拿来一块内中有一道曲曲弯弯小孔的绿松石,要客人把一块绸带从孔中穿过去。石中的小孔不是正直的,而绸带又是软的,这若是像用线引针那样是无论如何穿不过的。禄东赞在馆驿的院子里走来走去,苦苦思索。无意间看到一只大蚂蚁,叼着一条虫子钻进石缝中,他受到启发,便让从人捉了一只最大的蚂蚁。第二天,他当着李道宗的面,把一根细丝线拴在蚂蚁腰上,将蚂蚁放进石孔的一端,在另一端放一点儿芳香的食物。蚂蚁闻到香味,便沿着孔道蜿蜒曲折地爬了过去,把丝线也带到另一边去了。这时禄东赞再把绸带跟丝线接好,轻轻一引,绸带顺利地穿过了石孔。

文成公主的第二道难题是拿来一根两端一样粗的木头,要禄东赞指出哪一端是根部,哪一端是梢部。对这道难题,禄东赞连想也没想,他让人把木头放进流水里,指着说:“在前边的一端是根部,因为根部紧密沉重,所以在水流中冲在前面。”

现在只剩下第三道难题了。这道题,是在广场上聚集了三百名美女,文成公主就在这三百人当中,要吐蕃使者辨认出来。

禄东赞在馆驿里已经住了好多天了,跟驿丞交上了朋友。他托驿丞拿金珠送给文成公主的侍女,打听到公主的形态和容貌。到解题那天,禄东赞在三百美女面前走来走去,只见这些年轻的姑娘们有的眉开眼笑,有的装腔作势,他知道这些人是觉得好玩,故意做出来的,都不是公主;只有一位仪态大方的姑娘,面容庄重,神态严肃,目光深沉,形态容貌也跟从侍女那儿打听到的一样,于是禄东赞就把彩箭插在这位姑娘的衣领上,领着她走出人丛。这时藏使团的所有人员都走了上来,围绕着公主一面甩着长袖跳舞一面唱歌。那歌词是禄东赞早先就写好的:

小臣有话禀,公主请细听:

欣欣我藏疆,到处结祥云。

巍巍藏王宫,诸宝所建成。

松赞干布王,菩萨所化身。

英俊又庄严,种姓甚高尊。

……

这是向公主介绍他们的藏王的。接着又唱起了赞美吐蕃国土的歌:

山中树木郁葱葱,大地满种五谷盈。

无边无界地殖生,遍地欣欣俱向荣。

五金宝藏齐繁兴,牛羊马匹日益增。

如此快乐和繁荣,藏疆全备可欢庆!

文成公主听了这悦耳动听的歌声,不但不觉得粗俗,反而认为十分可爱。她启开嘴唇微笑了,把衣领上的彩箭拔下来,交给父亲江夏王,表示她接受了吐蕃赞普的聘礼。

太宗为文成公主进藏作了妥善的安排。他先派将作监的官员带着工匠到吐谷浑(在今青海省内)边境修建一座行馆,让文成公主和随从人员在进藏前先在这儿休息一个阶段,以适应高原气候和藏族的生活习惯。又为文成公主准备了丰厚的嫁奁(lián连),包括一尊释迦牟尼佛像,珍宝珠玉做成的饰物,绣着狮子、凤凰、树木、花草的锦缎垫披,各类图书和作物的种子,以及日常生活用具,还派出了大批工匠。钦命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送亲特使,率三千名羽林军作警卫。贞观十五年正月,送亲队伍离开长安。长安城的居民纷纷赶往金光门外相送。大路两旁拥塞着几十万人,送行的行列排出二十里外。人们挥舞着香花和彩带,祝愿他们的“女儿”一路平安。

文成公主一行人西行来到行馆,在这里休息了三个月,转而向南进发。他们路过青海湖。这时正是暮春,湖上盘旋着各种各样的鸟儿,在送亲队伍的上空飞来飞去,好像也在跟公主告别。公主登上湖边的石山,翘首东望,热泪潸潸地流到腮边,她在想念慈祥的母亲,因为她知道,今生今世再也没有跟母亲见面的可能了。江夏王走过来,抚摸着女儿的头发,用目光鼓励着她。公主明白父亲的意思,她毅然地拭干眼泪,挥挥手要队伍继续前进。

隋唐新传——应亲事公主难使者 婚大国赞普迎新娘

队伍经过百南巴(今青海玉树县南),公主见这里土地平坦,河流纵横,但当地居民却不会种植别的庄稼,田里只有疏疏朗朗的青稞。公主便让随来的农工教给居民种植大麦和燕麦。又让石匠装置上水磨,教给居民利用水利的技术。公主在这儿住了二十天。她走了之后,当地居民在山上竖立了一尊公主的石刻像,作为对她的永久纪念。

在畜牧地区,汉族工匠教给居民从乳里提炼乳酪,制作酥油。在有一些地区,则教给人们栽桑养蚕……总而言之,公主在她的行途中,一路撒下了科技和友好的种子。

松赞干布听说公主进藏了,便率领军队亲自赶来迎接。他看到他娶的是一位仪态大方、俊爽娴雅的美丽的女子,高兴得连嘴也合不上了。而公主见这位英俊的藏王神采丰逸,却又异常剽悍,自然也暗暗心喜,松赞干布换上汉族王子的衣冠,以子婿礼拜见江夏王李道宗,然后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不久,李道宗便别了女儿、率领军队回朝复命去了。这边松赞干布陪着公主,慢慢向国都逻些(今西藏拉萨)进发。公主进城那天,逻些城里万人空巷,夹道欢迎大唐来的公主,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松赞干布见到这种情景,对来迎接的大臣们说:“我父祖没有通婚上国的,现在我得到大唐公主,实在是荣幸。应该为公主筑一座新城以夸示后代。”于是,他下令建筑一座完全仿照唐朝格局的宫室,让公主和她带来的侍女居住。以后又为她建造了小昭寺。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像供奉在大昭寺里。直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能够在大昭寺见到这尊佛像。

逻些城东南不远有个叫泽当的地方。这儿紧靠雅鲁藏布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松赞干布便在这里建一座新城,让公主定居。后来这儿以生产细氆氇(pǔlǔ普鲁)、花围裙而闻名远近,那纺织的技艺便是公主带来的织工传流下来的。

今天,在拉萨布达拉宫的宫殿墙壁上保存着蔚为壮观的两组壁画。一组记述着禄东赞运用智慧争取到文成公主下嫁吐蕃的故事。而另一组画,则说的是一位叫金城公主的姑娘像文成公主一样,嫁给藏王尺带珠丹的经过。尺带珠丹是松赞干布的五世孙;金城公主则是唐宗室雍王李守礼的女儿,唐中宗李显的养女。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正月,就像是七十年前文成公主下嫁一幕的重演,金城公主携带锦缯(zēnɡ增)数万匹和各种工匠,由左卫大将军杨炬护送,前往吐蕃跟尺带珠丹结婚。中宗率百官亲自送行到长安以西八十多里始平县的百顷泊,设帐摆宴饯行。还命群臣写诗留念。诗句有:“帝女出天津,和戎转罽(jì计,毛毡)轮。”“旋知偃兵革,长是汉家亲。”“戎王子婚礼,汉国舅家慈。”中宗还下诏改始平县为金城县(今陕西兴平),宿营地命名为怆别里。同时还特赦了县里的一切囚犯,免去这个县百姓赋税钱粮一年。

金城公主像文成公主一样,也在西藏地区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民间传说和历史古迹……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m/2046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