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启蒙

隋唐新传——浅水原刘文静败绩 折墌城薛仁杲投降

历史大观园 历史启蒙 2020-07-07 16:30:58 0


长安城里,皇帝李渊(他死后庙号高祖,史书上便以“唐高祖”来称呼他)正遇着盘踞陇右(今甘肃一带)的薛举、薛仁杲(ɡǎo搞)父子的挑战。

薛举原是金城郡(今甘肃兰州)的富豪,做过金城校尉。还在李渊晋阳起兵以前,他就占据金城拥兵反隋了。嗣后他陆续攻占了陇西(今甘肃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平(今青海乐都)等地。他在上邽建都,自称“秦帝”,成了西北方面的一个王朝。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六月,李渊建唐刚刚一个月,薛举亲自率领大军来争夺泾州(今甘肃泾川)。李渊派次子秦王李世民为大元帅,纳言刘文静为元帅府长史,吏部侍郎殷开山为行军司马,率八总管五万大军前往抵御。

秦、唐两军相遇于高墌(zhī只,今陕西长武县以北)。李世民认为秦军后方遥远,军粮补给比较困难,因此秦军的战术肯定要打速决战。而唐军则正相反,身后就是本土基地,用不着为给养担心,最好是打持久战。所以李世民深沟高垒,关门避战,任凭秦兵在营外怎样挑战,就是不出。

双方对峙了几天,不料李世民突然患了疟疾,忽寒忽热,实在支持不住,只好退到豳(bīn宾)州(今陕西彬县)疗养,把前线军事的指挥交给长史刘文静代理。他临走的时候嘱咐刘文静和殷开山说:“薛举大军深入,粮少兵疲,利在速战。我们只要坚守住,时间一长,他们的斗志便松懈了,那时我们再来反攻。此期间任凭薛军怎样挑战,千万不要应战。”但那时唐军新定关中,连打胜仗,将士们普遍存在着骄傲情绪。而刘文静和殷开山对当时的军事形势和双方兵力的优劣心中无数,结果当秦军又来骂阵的时候,终于忍耐不住,答应了将士们请战的要求,率军在长武城西南的浅水原布阵,与秦军展开战斗。

唐军布成方阵,前后照应,跟秦军主力在一望无边的草原上厮杀。陇右是牧区,养了许多良马,所以秦军中骑兵占了优势。不过唐军斗志正旺,大将刘弘基、李安远等骁勇异常,不断把秦军将领杀下马来。眼看着秦军就要支撑不住,突然号角“呜呜”响起,一支几千骑兵的秦军直扑唐军的阵后。刘文静赶忙分师抵御。然而骑兵速度快,霎时间便冲入唐军阵中。只听得喊杀声、马蹄声、兵刃碰击声和受伤士兵的哀号声响成一片。唐军阵势大乱,刘弘基和李安远都在混战中受伤被俘。刘文静和殷开山只好指挥残兵且战且走,结果这一仗,唐军的兵力损失了六成,可以说是自兴师以来最惨重的一次失败。李世民无力反攻,只好带病回到长安去请罪。刘文静和殷开山也受到了革职的处分。

到了八月,薛举又派遣儿子薛仁杲进攻宁州(今甘肃宁县),想乘胜直捣长安,全部占领关中。高祖李渊仍派李世民率兵御敌。这时薛举得病暴死,薛仁杲继位为秦帝,屯居在折墌城(今甘肃泾川东北)。李世民则率唐军仍然在高墌扎寨。李世民吸取了上次战败的教训,坚壁不出,任薛仁杲怎样挑战,李世民一概不理。秦军多次进攻,唐军深沟高垒,严密防守,秦军始终未能得手。

唐军中有些将领沉不住气,接二连三地向李世民请战,李世民不肯答应。有些老将背后议论,说这位秦王究竟年轻,打一次败仗就把胆子吓小了。李世民知道后只是微微一笑,全不在意。日子一天天过去,草原上的茂草也由青变黄,渐渐地枯萎了。两军在这里竟对峙了六十天。

秦军后方离得远,军粮运输不及时,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军心不免动摇;再加上薛仁杲轻狂自负,对那些跟他父亲一同起兵的老将们毫不尊重,一味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动不动就叱责辱骂,结果大将牟君才、梁胡郎先后率领所部向李世民投降。李世民认为反攻的时机到了。他仍然选择浅水原为战场,先派行军总管梁实领一支五千人的小部队在浅水原扎营。

折墌城里的薛仁杲得到消息,立即派大将宗罗睺(hóu侯)率大军赶来,想先把这支小部队吃掉。梁实却仍然采用老办法,扎住营寨,坚守不出。秦军连续攻打了几天,唐军虽然有一些伤亡,但秦军初来时的那股锐气却也慢慢耗去不少。接着,唐军开来了援军,领兵的是右武侯大将军庞玉。宗罗睺这次不等唐军扎营,便亲自领兵来攻,两军在浅水原上激战。那边的梁实也从营寨里杀了出来。宗罗睺两面受攻,有些手忙脚乱。突然,仿佛从天边滚来一阵惊雷,马蹄声震得草原也在颤动,原来是李世民率领他在太原亲自训练的精骑两千人杀奔过来了。后面则是几万人的唐军大队,漫山遍野都是唐军的旗帜。李世民带着精骑几十人首先冲入秦军当中。他身穿亮银铠甲,胯下一匹白龙马,手舞钢枪,就像一朵白云一样在秦军阵中杀进杀出。宗罗睺遭到猝然袭击,乱了阵脚,指挥也不灵了,急忙带领残卒向折墌城败退。

李世民集合了唐军队伍,命令由庞玉统帅大军,随后赶赴折墌城,他自己则仍然率领那两千精骑,乘胜追击。他的舅舅、大将窦轨拉住他的马缰说:“宗罗睺虽然败退,但薛仁杲还占据着坚城,你只带两千人去追击,孤军深入,太危险了,还是跟大军一齐去吧!”李世民笑笑说:“舅舅放心,我心中有数。现在形势就像劈竹子一样,不可失去势头。”说着便率领两千骑兵,直向折墌城奔去。

事前,李世民从牟君才的降兵中找到几个熟悉地形的当地人,追击时便由他们带路,从小道绕到折墌城南的泾水岸边,切断了宗罗睺的归路。等到宗罗睺率领残军赶到泾水时,只见唐军骑兵已沿河边列成阵势,当先一员白甲白马的年轻将军跃马横枪,威风凛凛,正是唐军主帅李世民。秦军这时已经毫无斗志,没人敢上前去跟李世民交战,竟呐喊一声四外逃散了。

到了晚间,唐军主力赶到,全军渡过泾水,把折墌城团团围住。守城的秦军士兵纷纷出城投降。薛仁杲一看大势已去,第二天率领剩下的一万多将士也投降了。李世民进城受降。接着又派人去接收了薛家父子原先控制的郡县,陇右地区划入了唐朝的版图。这个地区的平定,使唐王朝的后方安全得到了保证。

一切善后处理完毕,唐朝大军凯旋。来到豳州,见从长安赶来代表皇帝劳军的李密正在城外迎接。

原来李密北邙山之战一败涂地,只好来投李渊。那时他还有兵马两万。在入关途中,不断有李渊派出的使者赶来迎接慰问。李密心头稍稍平定,对左右说:“我的事业虽然无成,但对山东的百姓总有些好处。如今这些地方也将划归朝廷,我们还是功劳不小的,不会受到亏待吧!”待到抵达长安,李渊表面上对他果然不错,封他为邢国公,口口声声称他为兄弟,还把表妹独孤氏嫁给他。但却夺去了他的兵权,也不给他重要的职务,只让他做光禄卿。光禄寺是负责邦国宴会膳食的衙门,而且光禄卿的品位只是“从三品”,这对一个自负有雄才大略的李密来说,简直是一种羞辱。这次,又派他带了御酒,赶到豳州劳军来了。

李世民早已久仰李密的大名,对他来迎劳表示感谢。劳军宴会摆在州署大堂,全军重要将领参加;其余将士也都分到了酒食。宴会上李世民中间坐了,两边分别是皇帝的代表李密和世民的舅舅窦轨。依次是庞玉、梁实等大将以及秦军降将牟君才等。李世民那年才二十岁,青年得志,神采飞扬;李密却已经三十七岁了,由于心情抑郁,显得越发黑瘦。对比之下,李密不免有些自惭形秽了。

隋唐新传——浅水原刘文静败绩 折墌城薛仁杲投降

之战,前秦苻坚九十万大军,一旦溃退,‘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一样,宗罗睺哪里还敢陷阵呢!出征的秦军溃散,守城的也便丧胆,薛仁杲就只好投降了。”窦轨在一旁笑着说:“当年苻坚叫‘秦’,如今薛家父子也叫‘秦’,名号一样,下场也相同,也算是天缘凑巧吧!”在座的将领们听了一齐哄笑起来。

李密默默点头,对李世民的分析非常折服。又联想起自己,北邙山一战,难道不也走的是苻坚的覆辙吗?想到这里不由得悔恨不已。

这时军乐声忽然一变,角声响亮,鼓声阵阵,急骤激昂,恰如千军万马在草原上奔驰厮杀;接着一队勇士跳了进来,每人左手执盾,右手挥刀,表演了丰富多姿的舞蹈。原来这是将士们自编的大舞,称为《秦王破阵乐》,表演的正是浅水原大战的故事。李密目睹这样的场面,对李世民不禁又增加了一层佩服。

李密随大军回到长安,光禄寺奉旨大设庆功宴,这又是光禄寺卿李密的事情,琐琐碎碎,忙了个不可开交。当初李渊在晋阳时,写信跟李密联合,李密以盟主自居。如今主客易势,李密懊恼透了,对王伯当说:“想不到如今竟落到这个地步!”王伯当冷眼旁观,很为李密不平。

那时魏征也随李密来到长安。他给高祖李渊上书,说山东地区虽然大部归了王世充,但徐世仍然坚守在黎阳,不肯降服,应该设法招抚。李渊便封魏征为秘书丞(负责经籍图书的秘书省官员),让他带着自己亲笔写的诏书去招降徐世。徐世也有投唐的意思,见到魏征带来的诏书,便和长史郭孝恪(kè客)商议。徐世说:“这里的民众土地当初都归魏公李密所有。如果我们直接献给唐帝,那是自以为功来邀取富贵,我耻于做这种事。”郭孝恪问:“那么你想怎么办?”徐世说:“我们把黎阳所辖郡县的土地、人口以及全军的兵马数造册送给魏公,让他自己去献吧!”于是郭孝恪带着图册来到长安,交给李密。

李渊听说徐世的使者来了,却不来上表十分奇怪。后来李密带着郭孝恪来见,郭孝恪讲了徐世的意思,李渊大加赞赏,立即封徐世为英国公,任命为黎州(即黎阳)总管,并赐姓为“李”。封建王朝总是把皇帝的姓氏看得很尊贵,赐予跟皇帝一样的姓乃是一种殊荣。李渊又封郭孝恪为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不过当时宋州不在黎阳徐世的辖区,这是预先封官,目的是要他们去开辟地盘。同时还命令,虎牢关以东地区新得的州县不必由朝廷选派地方官,由徐世和郭孝恪自行任命。

徐世绕了一个弯儿,大得皇帝赏识,下文书中再提到他时,便该称他为李世了(有的史书为了避讳李世民的“世”字,称他为李)。但那交图册的李密,却没得到丝毫好处。李密甚至怀疑,世来这一手,是不是有意邀宠,而出自己的丑呢?

李密不甘屈辱,决心离开长安。他去见皇帝,说:“臣虚蒙荣宠,安坐京师,无可报效。听说山东臣旧时的麾下大多对王世充不服。臣请往山东去收抚他们。那时凭借国威,平定世充想也不难。”李渊同意了。并答应李密的请求,让贾闰甫和王伯当做他的助手。

李密又匆匆地走了,他这次来长安,住的时间不到两个月。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m/2046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