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启蒙

隋唐新传——聚后宫皇子情义重 画旗亭诗人比高低

历史大观园 历史启蒙 2020-07-07 16:31:37 0


李隆基二十八岁当了皇帝,年号“开元”。由于他死后的庙号是“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所以史书上便称他为“玄宗”。又因庙号中有个“明”字,又称为“明皇”。

李隆基是睿宗的第三个儿子。大哥李宪,又名成器,武后曾立他为皇太孙。后来中宗即位,改封为宋王。李隆基讨平了韦后和安乐公主,使父亲睿宗即位。睿宗在确立东宫皇储时有些为难,如果按常规来讲,李成器不但年长,而且是嫡子,并做过太孙;但李隆基却在建立王朝中立了大功,所以睿宗迟迟决定不下来。李成器看出父亲的心事,便主动上表请辞,说:“皇储是天下公器,太平时自然以嫡子为先,但国难时则应以有功者居首,这是为了社稷安定的缘故。如果付授不当,便会使海内失望。因此儿臣冒死恳辞,并请陛下立三弟为皇嗣,以从天心人愿。”他还亲自去见父亲,流着泪诚恳地让位。睿宗很感动。大臣们也认为李成器过于忠厚老实,不如李隆基能干。于是睿宗终于决定立李隆基为太子,不久又逊位给他。

睿宗有六个儿子,最小的李隆悌幼年夭亡,其余兄弟五人是在危难中长大的,因此彼此维护,十分友爱。李隆基还有个堂兄叫李守礼,是故去的太子李贤的儿子。李贤被贬住巴州时,李守礼留在宫中,备受祖母武则天的折磨,动不动就要杖责一顿,打得皮开肉绽,遍体伤痕。李隆基弟兄非常同情他,偷偷给他送衣食,并加以安慰鼓励。

现在李隆基做了皇帝,他不忘兄弟的情谊,更感激大哥的让位之德,便在皇宫外面建了五座王府,让两个哥哥、两个弟弟和从兄李守礼居住,因此,人们便称之为“五王府”。那时李成器封宋王,老二李成业为申王,老四李范为岐王,老五李业为薛王,李守礼为豳王。李隆基把他们全都留在京中,弟兄们经常在一起欢聚。每天早上,玄宗上朝的时候,这五王便在侧门朝见,弟兄们互相问候。玄宗下朝之后,他们在宫禁之中不再论君臣的大礼,而是跟家人一样无拘无束地相处。他们一起用餐,一起讲论诗赋,一起下棋博弈。有时候还要击球、斗鸡。再不就是来个丝竹乐大合奏,有的吹笛子,有的弹琵琶,有的吹笙,玄宗本人对音乐就是个行家里手。宫里玩腻了,他们就带上一小队“万骑”,跑到郊外去行围打猎。他们并骑站在龙首原上,俯瞰着彩带般的渭水,映着金碧辉煌的皇家宫院,不禁豪情满怀,引吭高歌。

有一天。玄宗让四弟李范去找堂兄哥李守礼,准备出城游猎。李范回来说:“守礼说午后要下雨,今天别出去了。”玄宗看看天色,万里无云,哪儿有落雨的征兆?便问:“他怎么知道的?”岐王说:“守礼哥小时候常常挨祖母的打,身上有许多伤疤。天好时伤疤没有感觉;一到要变天气,他的伤疤便要胀痛,所以他能预知阴晴。”玄宗让弟弟把李守礼找来,脱下衣服一看,胸背和屁股上的疤痕累累,玄宗用手抚摸着,不禁流下泪来。

有一次老五李业病了。玄宗正在朝堂上议事,一个上午的时间竟打发太监去探问了十次。下朝后又跑到薛王府,亲自给弟弟煎药。这时一股风吹来,炭火燎着了玄宗的胡须,左右急忙来救,玄宗却说:“但愿薛王饮了这杯药病就好了,我烧一点儿胡须何足惜呢!”

李成器等人也很识大体,一个个都安分守己,尤其是大哥李成器,对朝廷上的事一字不问,绝口不谈,在外面也不滥交朋友,以免造成不好的影响。后来大臣们认为“五王”常居宫中不合体制,玄宗只好分派他们出任外州刺史。但还是常常让他们把州事托付给州长史和司马,宣他们进京来聚会。

玄宗的内部宗亲和睦安定,而在外廷之中,也注意选用贤臣。他重用姚崇和宋璟为宰相。这两个人十分干练。把国事处理得井井有条。人们把他俩跟太宗时的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相比,说“前有房、杜,后有姚、宋”。把玄宗开元这二十多年比同于太宗“贞观之治”的时期,称之为“开元之治”。

姚崇字元之,曾在武后和睿宗时期两度当过宰相。玄宗即位,他当时任同州(今陕西大荔)刺史。玄宗准备任他为相,他却提出“十事”让皇帝表态,不然不肯奉诏。

姚崇问:“自从‘垂拱’(武后年号)以来,朝廷以严峻的刑法管理天下;臣请求以仁恕为圣政之首,可以吗?”玄宗回答:“这正是朕有望于公的。”问:“朝廷在青海败师,时时总想报复。臣请求三十年不求边功,可以吗?”答:“可以。”问:“自太后临朝以来,喉舌重任常常出于阉人(指太监)之口。臣请求以后中官不干预公事,可以吗?”答:“这件事朕考虑已久了。”问:“武氏诸亲窃据权要,继之以韦庶人(指韦后,因她被杀后废为庶人)、安乐、太平两公主用事,班序混杂。臣请求以后皇亲戚属不再任台、省官,可以吗?”答:“这是朕的素志。”问:“过去一些佞臣,触犯刑律,皆因得宠而免予处分。臣请求今后刑法一视同仁,可以吗?”答:“对这种事朕也切齿痛恨。”问:“过去一些豪家戚里,向皇家贡献财物以取媚,一些公卿和地方镇守也学样,臣请求租赋之外,一律杜塞。可以吗?”答:“朕愿意这样做。”问:“太后造福先寺,中宗造圣善寺,上皇造金仙观、玉真观,费资百万,劳民伤财。臣请求今后不再建僧寺道观,可以吗?”答:“朕每次见到这些庙宇,心里就不安,怎么会再建造呢?”问:“先朝轻视大臣,有时横加凌侮。臣请求陛下对大臣相待以礼,可以吗?”答:“本来就该这样,有何不可?”问:“自燕钦融直言被害,从此谏臣箝口。臣请求凡是官员,都可以触龙鳞、犯忌讳,可以吗?”答:“朕不但能容之,还能行之。”问:“汉朝时吕禄、王莽等外戚乱天下,而我朝更甚;臣请求陛下书之史册,把不许外戚专权作为万代的法准。可以吗?”玄宗默然许久,沉痛地说:“这件事真是令人刻骨难忘的呀!”于是姚崇再拜舞蹈,三呼“万岁”。旁边听的人也感动得流泪。

有一次,姚崇为几个低级官员晋级的事去请示玄宗。他连奏了三次,玄宗却仰视殿顶,不答理他。姚崇只好退出。玄宗的近侍太监高力士说:“陛下新总万机,宰臣来奏事,应该当面表示可否,不理人家好吗?”玄宗说:“朕任命元之任宰相,如果有国家大事,自当来奏闻与朕共议;像郎吏这样官吏的升迁,他决定就行了,为什么还要麻烦朕呢!”高力士把这话告诉了姚崇。姚崇很高兴,也很感动。

开元三年,山东地区蝗虫成灾,许多地方的庄稼受害。但农民迷信,认为飞蝗乃是“天虫”,不但不敢捕杀,反在田边地头设祭,焚香膜拜,求他们离去,结果蝗虫越来越多。州县官员报到朝廷,姚崇派御史任捕蝗使,分头到各地领着农民杀蝗。御史们教百姓在田旁挖掘长壕,里边装上柴杖,等蝗群遮天蔽日飞来时,处处举火。一时田间烈焰腾空,飞蝗扑入火中,便被烧死。但汴州(今河南开封)刺史倪若水,是个腐儒,他不肯接待御史,反上表说:“消除天灾应以仁德为之,当初刘聪(十六国时期的汉国国君)就除蝗不成而为害更甚。”姚崇给他写信说:“你说要以仁德救灾,是要对害虫讲仁德。有人还说,有德的守臣,蝗虫不入其境。请问你境内有蝗虫没有?如果坐视害虫食苗,忍而不救,那么由此而造成灾年,不知作刺史的该不该负责任?”倪若水怕负责任,只好派出官吏领着农民捕蝗,结果光汴州一个州就得蝗十四万石,大大减轻了灾害。

玄宗有姚崇、宋璟这样的大臣替他管理国家,他就可以腾出充裕的时间来从事他爱好的音乐歌舞了。以前,公家乐工属于太常守。玄宗就在梨园(宫中一处种植了许多梨树的园子)里另招募了三百名乐工,亲自指导他们歌舞演奏,称之为“皇帝梨园子弟”。玄宗的确是个好的导演,他还善于击羯(jié结)鼓,有时也参加演出。但在舞台上其他演员很为难,因为他是皇帝,却又扮成别的角色,不知该怎么称呼他。玄宗便说:“你们就叫我老郎吧!”从此,“老郎神”竟成了皇帝的艺名。

玄宗还在宜春院聚集了一批宫女,教她们唱歌。有一个叫许和子的姑娘,歌声高亢优美,唱得格外出色。有一次,玄宗在勤政楼设宴,让朝中的大小官员都参加,结果来了一千人。官员们一边吃酒一边欣赏舞台上表演的鱼龙百戏。但有的官员们不愿看,就在下面嘁嘁喳喳谈起话来,人多嘈杂,闹闹嚷嚷,秩序很乱。玄宗在楼上很不高兴,打算停止宴会。高力士说:“不如把许和子找来,她一唱歌场上就肃静了。”玄宗便命许和子来歌唱,并让名乐手李谟替她吹笛伴奏。许和子出来了,站在楼口伴随着李谟的笛音高唱起来。会场上立刻肃静无声,只有许姑娘那高亢优美的歌声在楼前的广场上回荡。突然“乓”地一响,原来许和子的歌声太高,伴奏的李谟竟把笛子吹裂了。

由于宫廷的提倡,音乐歌舞在民间也大为流行,许多地方出现了民间的歌舞团体和平民音乐家。那时科举制度很重诗赋,文人们为了进入仕途,纷纷学习写诗,掀起了唐朝诗歌发展的高潮。而一些优秀的诗篇也便被歌手们编成曲子到处演唱。反过来也使这些好诗得以流传。

有一天,在长安街上一家卖酒的旗亭里来了三位客人。他们坐下后,要买酒菜,互相一问,却谁也没有带钱。他们尴尬地大笑,站起身要走。掌柜的认识他们:其中年长的名叫王之涣,其次一位叫王昌龄,最年轻的叫高适,都是有名的诗人。掌柜的知道他们仕途不得意,囊中羞涩,便答应给他们赊账,三人这才重新坐下。酒菜上来,三人边饮边谈。不久,旗亭中又来了几个衣饰华贵的客人,还带来几名歌女。王昌龄猜歌女们一定要唱曲,便对王之涣和高适说:“我们弟兄三人,平时分不出高低,今天便凭这些歌女唱曲来比一下,唱谁的诗多谁便算老大,如何?”王之涣和高适都点头同意。一会儿,果然有一个歌女站起来唱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是王昌龄的《闺怨》。王昌龄高兴地用筷子在壁上画了一道。接着第二个歌女站起来,她唱的是高适的《别董大》: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原来董大是一位有名的琴师,跟高适认识。有一次路遇,高适听说董大要离开长安,想给他饯行,却又身边无钱,只好写诗送他。那情景却又跟今天“无酒钱”的场面十分相似,三人不禁互相看看,笑了起来。高适拿起筷子,也在壁上画了一道。

第三个歌女唱的又是王昌龄的一首诗。王昌龄画完道后对王之涣说:“老兄一首还没有呢,今天怕当不成老大了。”王之涣不慌不忙地指着歌女中一个长得最美的姑娘说:“等到她唱的时候,如果不唱我的诗,我就一辈子不跟你们比。但她若是唱我的诗,你们可就要拜我为老师啰!”王昌龄和高适笑着应诺。

轮到那个最美的歌女唱了,她轻轻启唇,唱了一首绝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果然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之涣得意地问王昌龄和高适:“怎样?”一句话未了,那歌女竟又唱了王之涣的一首《宴词》,接着便唱出了王之涣的那首著名的《凉州词》(诗文见第二十三回),博得旗亭中所有客人的一片喝彩声。王之涣在连画三道之后,也情不自禁地跟王昌龄、高适一同大笑起来。

掌柜的告诉歌女,这三位便是他们所唱的诗歌的作者。歌女们高兴地过来见礼,说:“真是有眼不识神仙。”——这便是传说中的“旗亭画壁”的故事。

还有一个关于诗歌的有名传说:长芦(今河北沧州)民间有一个叫何满子的歌女,她因犯罪要被处死,临死前在刑场上唱了一首歌,自述身世,表示悲愤,题目就叫《何满子》。可惜的是这首歌如今已经失传。不过在当时流传还是很广的。大约在何满子死后一百年,唐朝的皇帝是文宗李昂。他宫中有一个姓孟的才人。孟才人远离家乡,深居宫中二十年,郁郁不得志。有一次她在皇帝跟前唱《何满子》的时候,触景伤情,感怀难平,唱完后便倒地不起。文宗叫御医诊断,御医说,孟才人的肠子已经断了。因此人们便把《何满子》这首歌又叫《断肠词》。后来诗人张祜曾写诗吊祭孟才人,诗的题目叫《宫词》: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因为张祜这首诗非常朴素、含蓄,寥寥二十字,便道出了宫女们的辛酸,讲出了宫女们的心里话,传入宫中后,曾为宫女们广泛传唱。和张祜同时的诗人杜牧非常欣赏这首诗,写一首诗赠给张祜,其中就有“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的句子。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m/2047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