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启蒙

隋唐新传——韦皇后专权弑君主 李隆基率兵肃宫廷

历史大观园 历史启蒙 2020-07-07 16:31:34 0


武则天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弘聪明练达,通晓事理,但被母亲毒死。其余三个就都不像母亲,而像他们的父亲高宗了。尤其这位中宗李显,那个庸懦的劲头儿,似乎比高宗还厉害些。他被贬为庐陵王,居住房州时,怕他母亲害他,一听说朝中有使臣来到,便吓得要自杀。王妃韦氏劝他说:“不就是一个死吗,你忙什么呢?”李显事后对韦氏非常感激,竟许诺说:“将来一旦复位,你想做什么便做什么,我决不干涉。”

待到李显真的复位做了皇帝,自然要实践自己的诺言,不但把韦氏册为皇后,韦氏的族人也都入朝做了高官。那时“二张”虽然死了,但诸武的地位仍然未动,李显还顾念亲情,把他那个表兄武三思封为德静王、司空,将女儿安乐公主嫁给武崇训。

武三思通过儿媳安乐公主结识了宫中执掌制命的婕妤上官婉儿,和她私通,并把她引为同党。上官婉儿常常把宫中的事情偷着告诉武三思。武三思自己也常到宫中来。有时武三思和韦后玩双陆(一种棋类游戏,可以用来赌博),中宗皇帝竟坐在一旁替他们清点筹码。不久,武三思跟韦后也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而中宗有言在先,对韦后的事一概不闻不问。

武三思企图独揽朝政,但那时拥立中宗复位的宰相张柬之等人在位,武三思想除掉他们,就撺掇皇帝封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玄等五人为王,但却免去了他们的职务。从表面上看,这是对功臣的封赏,而实际上却是贬斥他们,夺了他们的权,使武三思一党可以专政。

有个叫宋之问的诗人,诗作得不错,却是个无耻之徒。以前投靠张易之,吹捧谄媚,当了少府监丞。张易之被诛后,他和弟弟宋之逊作为逆党,贬往岭南。他俩偷偷跑回来,藏到友人驸马都尉王同皎(就是在政变中扶太子李显上马的那个人)家里。王同皎对武三思和韦后的事很气愤。常常跟亲近的人议论。宋之问偷偷听到,就派他侄子宋昙去向武三思密告。武三思使人捏造王同皎要谋反的罪名,矫诏将他杀死。又乘机诬告张柬之等“五王”都参与了这件事,把他们五人贬为远方州郡的刺史,赶他们离开京师。过了些日子,又再贬为州司马(州郡的佐官),几个月的工夫,这些宰相一级的大臣,竟一贬再贬成了地方上的小吏。武三思还怕他们日后回来,仍然是个威胁,就偷偷让人在天津桥张贴揭露韦后丑行的榜文,激怒皇帝,却诬称是张柬之等派人贴的。这一次“五王”连小吏也做不成了,分别被发配到边远地区。最后,武三思为了斩草除根,竟派大理正周利用去将他们杀死了。武三思见大敌已去,便扬言说:“我不知道世上什么是善人,什么是恶人;我只知道我所善的便是善,我所恶的便是恶。”于是帮他害人的大理正周利用升为御史中丞;而卖友求荣的宋之问兄弟也都做了京官,封为朝散大夫。

宋之问又名少连,字延清。二十岁便考中进士,跟沈佺(quán全)期是齐名的诗人,也同样的无耻。但他俩在唐朝近体诗的开创上却有着一定的贡献。郑振铎先生说:“七言诗开始流行于唐初,至沈、宋更有所谓‘七言律’。‘七言律’的建立对于后来的影响是极大的。沈、宋的最伟大的成功便在于此。”下面试举沈佺期的“七言律”《独不见》一首为例:

卢家少妇郁金堂(卢家少妇的居室里郁金花香),

海燕双栖玳瑁梁(海燕双双栖息在玳瑁梁上)。

九月寒砧催木叶(深秋的捣衣声伴着西风落叶),

十年征戍忆辽阳(忆起丈夫十年前远征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白狼河北久已不来音信),

丹凤城南秋夜长(只守着长安城南这秋夜漫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任凭愁肠百结而不得相见),

更教明月照流黄(又那堪明月照着黄色的幔帐)!

沈佺期和宋之问都是张易之、张昌宗的走狗,写了许多吹捧“二张”的诗和一些没价值的应制诗。沈佺期被贬谪以后,又被召回,拜为起居郎(即记录皇帝《起居注》的官员),不久又和宋之问、杜审言(大诗人杜甫的祖父)等同做了修文馆学士。最后病卒于中书舍人任上。

宋之问却没当上中书舍人,尽管中宗当时也有这个打算。原来宋之问起初曾投靠过太平公主(高宗和武则天的女儿);后来见安乐公主(中宗和韦后的女儿)得势,他又转去向安乐公主献媚,因此为太平公主所嫉恨。当中宗打算升他为中书舍人的时候,太平公主讲了他的坏话,不但没捞着升官,反而贬为越州(今浙江绍兴)长史。玄宗李隆基即位以后,把他流配岭南,最后赐死桂州(今广西桂林)。

宋之问后期命运多舛(chuǎn喘),仕途坎坷,诗里那种歌功颂德、献媚取宠的词句没有了,而代之以真实感情的流露。如他流配途中写的《题大庾岭北驿》便是发自肺腑的作品:

阳月南飞雁(十月南飞的大雁),

传闻至此回(据说到此就要北回)。

我行殊未已(我的行程却没有终止),

何日复归来(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归来)。

江静潮初落(江水平静,浪潮始落去),

林昏瘴不开(树林间笼罩着一片瘴霭)。

明朝望乡处(明晨过岭时回望故乡),

应见陇头梅(但愿能见到陇头的红梅)。

宋之问有个外甥叫刘希夷,也是个进士。他曾写过一首歌行体诗,题目叫《代悲白头吟》。其中有个联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宋之问大为欣赏。那时刘希夷的这首诗刚写好不久,还没传出,宋之问就要刘希夷把这两句让给他,准备用到自己的诗里。刘希夷不干。宋之问恼了,就让仆人用装上泥土的袋子压在刘希夷头上,使刘希夷窒息而死。刘希夷死时才只有二十八岁。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是悲叹时光易逝的。虽然情调有些低沉,但也含有劝人惜阴的意思。作为一个青年人,能写出“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翁”这样的句子来,也很不简单。而且这首诗语言流利,音节铿锵,更难得的是通俗易懂。不过《唐诗三百首》和今人的一些“诗选”里都不见选入,因此,略费一些篇幅,把它录下来以飨读者: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人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旧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诗中说“宛转蛾眉能几时?”是指青春易逝,应该珍惜。但又有几人理会得?就拿安乐公主来说吧,她比她姐姐永泰公主(永泰郡主后追赠公主)幸运多了。永泰公主跟丈夫、弟弟说了“二张”几句闲话,就被祖母逼迫自杀。而安乐公主却依仗父母是皇帝、皇后,卖官鬻(yù玉)爵,肆意横行。什么屠夫小贩,只要交足了金钱,便可以弄个官当当。她家的豪奴也敢抢掠民间子女,霸占为奴婢,真是无法无天到了极点。

安乐公主是韦后最小的女儿。当初中宗被贬为庐陵王,安置到房州。韦后在路途中生下她,脱下衣服来做襁褓,因此起个小名叫“裹儿”。她长得又漂亮,又聪明,因此,中宗和韦后格外宠爱她,一些趋炎附势的官员对她也百般巴结。她想办什么事,需要皇帝下诏,她就自己把诏书写好,却将内容部分用手掩住,不给皇帝看,只让皇帝签署。昏庸的中宗竟然笑着从命。因此对安乐公主,无人敢惹。

那时朝廷已经在景龙元年迁回西都长安。中宗和韦后生的儿子李重润,十九岁时因议论“二张”被逼自杀了,皇家没有嫡子,只好立中宗的庶长子李重俊为皇太子。安乐公主觊觎帝位,竟缠着父亲要他废了太子,而立自己为皇太女,将来继皇帝位,学她祖母的样子,也来做做女皇。中宗虽然没答应,但也不加怪罪。安乐公主认为太子是她做女皇的障碍,便跟驸马左卫将军武崇训欺侮凌辱他,有时竟呼太子为“奴”。

太子李重俊忍无可忍,便跟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将军李思冲等起来反抗。他们领了三百多名羽林军,先杀向武三思的王府,把武三思和武崇训捉住,历数他们的罪恶,将他们一刀斩了。接着又杀进宫去,冲进肃章门,找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那时她们早已闻讯,跑到玄武门城楼上躲避。中宗和韦后也赶来了。中宗对楼下太子带的羽林军说:“你等本来是朕的宿卫将士,怎么跟李多祚造起反来?你们把反贼杀了,我自然赏你们富贵。”羽林军将士们听了立刻反戈,将李多祚、李思冲杀了。太子见事不好,带着亲侍跑出宫去,藏进终南山。但由于亲侍中有人出卖,终于被害。

驸马武崇训死了,安乐公主改嫁武延秀,依然像以前那样横行霸道。后来连宰相也出自她的门下,中书令宗楚客便是其中的一个。宗楚客是武则天堂姐的儿子,进士出身。他原来投靠武三思,做了兵部尚书。武三思死后,他又投入安乐公主门下,终于官居宰相。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有个叫郎岌的老百姓给皇帝上书,说韦后和宗楚客将为逆乱。韦后让皇帝把郎岌杖毙。又有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上表说:“皇后淫乱,干预国政。而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等人也图危害宗庙社稷。”中宗把燕钦融召来,当面询问。燕钦融慷慨直言,把韦后、安乐公主的丑事和不法勾当和盘讲出。中宗听了默然不语。宗楚客在一旁见了,怕燕钦融再说出他的事来,竟矫诏让侍卫把燕钦融投在殿廷的石阶上,折颈而死。中宗虽然不曾责备宗楚客,但面色很难看。宗楚客知道皇帝已经生了疑心,赶忙去报告了安乐公主。公主又和韦后商量。安乐公主建议,索性害死父亲,让韦后临朝,立她为皇太女,将来传位于她。韦后同意了,找来跟她私通的光禄少卿杨均,在中宗吃的饼里放了毒药。当年六月,中宗李显中毒死亡,卒年五十五岁。

韦后考虑到她这时便做女皇,时机还不成熟,便让后宫生的十六岁的温王李重茂做了傀儡皇帝,自己学她的婆婆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听政。韦氏宗族都封给重要职位,以把持朝廷政权。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婕妤和宗楚客等人认为相王李旦是他们最大的障碍,千方百计想把他除掉。

李旦的第三个儿子叫李隆基,封为临淄王,任职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即州长史),这时正在京师。有一部分羽林军称为“万骑”(太宗时称“百骑”,武则天时称“千骑”,中宗改为“万骑”,但这只是一种称呼,不是指一万人),由韦后的兄弟韦播做统领。韦播为人暴虐,常常殴击万骑将士,因而人人怨恨。万骑果毅(武官名)葛福顺、陈玄礼认识李隆基,去向他诉苦。李隆基鼓动他俩杀死诸韦,以整肃朝廷,他俩同意。李隆基又联络了刘幽求、钟绍京等人。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因为跟安乐公主不和,知道韦后等将不利于哥哥相王,也派她的儿子卫尉卿薛崇暕(jiǎn简)来告诉李隆基。于是这些人便准备发动一次宫廷政变。万骑果毅李仙凫对李隆基说:“这样的大事是不是应该先禀告相王?”李隆基回答说:“我等做这件事,为的是江山社稷,事成是相王的福分;事败了也不连累他。如果我等预先禀报了我父王,他依从了便是参与了危事;如果不依,岂不破坏了我等的大计?”大家听了都同意,决定自己干。

六月庚子那天晚上,天上的流星不断坠落,显得夜色更加浓暗。二更的时候,葛福顺率心腹万骑直入羽林营,把统领韦播、韦璃从床上拖起来,一剑刺死。葛福顺对惊起的万骑说:“韦后毒死先帝,危害社稷,我等今晚要把姓韦的全都宰了,拥立相王以安定天下。”在场的万骑将士俱都欣然听命。于是葛福顺等率这些将士去跟李隆基等会合。内苑总监(管理花木的官员)钟绍京也率领御苑花木工二百多人拿着斧锯等工具参加。葛福顺带兵攻玄德门,李仙凫攻白兽门,李隆基勒兵于玄武门外。一时皇宫内喊杀声震天。万骑军一面攻打城门一面喊:“杀韦后,立相王!”许多守门的羽林军听了,竟杀了将领,开门接应。顷刻,三座门都被攻破。皇宫中到处是羽林军,也分不清谁是造反的,谁是保卫的。

韦后在宫中闻警,知道大事不好,匆忙中披上衣服跑往飞骑营,想投她的弟弟飞骑营将领韦琼。还没跑进营门,营门便开了,飞骑将士蜂拥而出。一个小将看见韦后,顺手一刀,韦后的脑袋便掉了。小将捡起来送给李隆基请功。安乐公主那时还没睡,正在对着青铜镜晚妆描眉。听见外面吵嚷,刚要让宫监去查问,一伙军士拥进来,一刀砍下,安乐公主便躺到血泊之中了。驸马武延秀跑得快,竟逃到了肃章门外,但被守门的羽林军拦住,照样做了刀下之鬼。上官婉儿这时已升任昭容。她听宫人说是相王的儿子李隆基攻宫,便率领宫人秉烛出迎,拿一张诏书的底稿给李隆基看,说当初是她草拟诏书,立温王为帝,以相王辅政的,不过韦后不肯。她想拿这点儿没实现的“功劳”来表明心迹。可惜的是李隆基不买她的账,挥挥手,一个万骑将领的刀便向她砍去了。

天亮了,宫门、城门全都关闭,搜韦氏的余党。宗楚客化装成小贩,骑一匹青驴逃到通化门。守门的兵士揭下他的斗笠,说:“嗬!这不是尚书大老爷吗?”砍下他的脑袋挂在城门楼上。还有那些平索依仗韦氏势力的官员,一个个都被捉住杀死。至于韦氏宗族,更是满门被诛杀。可怜那些妇孺包括襁褓之中的小儿,全都死于非命。

过了两天,太平公主传少帝李重茂的敕命,让位于相王。李旦做了皇帝,仍以少帝为温王。这位睿宗也是第二次做皇帝了,第一次他只担了个空名,事实上是母亲武则天的傀儡。不过这次他这位皇帝有实权了,即位之初,就追复了故太子李重俊的位号,并为敬晖、张柬之、桓彦范、袁恕已、崔玄、王同皎、李多祚等人昭雪,恢复了他们的官爵。并立李隆基为皇太子。

不过这位武则天的小儿子李旦一点儿不像他的母亲,他并不留恋帝位。当初他哥哥庐陵王李显被召回时,他让位给哥哥。这次他做了真正掌权的皇帝,干了一年多却又够了。景云二年,睿宗降诏传位于太子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倒是他的妹妹太平公主野心不小,依仗哥哥的势力横行起来。朝中七个宰相,竟有五人出于她的门下。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李隆基降诏,迫使她自杀。直到这时,以武则天为首的包括她的丈夫、儿子、女儿、兄弟、侄子、媳妇、孙子和孙女们构成的一台纷纷扰扰的大戏剧才算落下了帷幕。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m/2047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