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开元盛世——口蜜腹剑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5 22:39:29 0

两裴相争

在杨国忠崛起的同时,朝廷里唱主角的依然是李林甫,而为其搭班子唱戏的配角,则是走马灯般地换。天宝元年七月二十九日,侍中牛仙客病逝,享年六十七岁。正如张九龄所言,小吏出身的牛仙客确实没有宰相之才,在他与李林甫搭班子的岁月里,他跟卢怀慎、苏珽的作用一样:陪同第一宰相署名;除此之外,便是查看相关规定,如果规定可以办那就办,如果规定不可以办,那就不办。总之,做该做的事,负该负的责任。在牛仙客之后,一位皇族成员顶替了他的位置。新侍中叫李适之,地地道道的皇族。原本李适之是有希望当皇帝的,只可惜他的祖父没有把握住机会。李适之的祖父是李承乾,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如果李承乾把握住机会承继大统,那么做为孙子的李适之是很有当皇帝的可能的。可惜,当皇帝的机会被李承乾丧失了。虽然李适之没有沾到祖父和父亲的光,但祖父和父亲却沾了他的光。成年后的李适之进入仕途,凭借自己的努力不断升迁。开元二十四年,他当上了御史大夫,在任上,他开始不断为祖父辩护。经过李适之的不懈努力,李隆基起了恻隐之心:毕竟李承乾和李泰的争宠已经过去了九十多年,此时再争论孰是孰非已经没有了意义,不如做一个顺水人情。于是,李隆基追赠李承乾为恒山愍王,李适之的父亲李象为越州都督、郇国公,同时恩准将李承乾的灵柩运回长安,陪葬于太宗李世民的昭陵。这样,客死他乡的李承乾,终于在八十多年后回到了长安,而这一切,都多亏了他的孙子李适之。在御史大夫之后,李适之又先后做过幽州节度使、刑部尚书。天宝元年,随着牛仙客的病逝,李适之出任侍中,成了大唐王朝的宰相。这时的宰相班子有点意思:从皇族的辈分论,李林甫是李隆基的堂叔,李适之则是李隆基的堂哥,大唐王朝的最高权力就集中在这叔侄三人之手,真正做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合作初期,李适之和李林甫的关系尚可,毕竟是皇族叔侄,打断骨头连着筋。此时,李林甫并没有太在意李适之,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另外一个人的身上。在他看来,这个人很有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这个被李林甫猜忌的人叫裴宽,曾任幽州节度使,也曾经与李林甫一起称赞过安禄山,现在担任户部尚书。裴宽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年轻时的裴宽性格开朗,思维敏捷,擅长骑射、弹棋、投壶,而且略有文采。不过跟很多年轻人一样,仕途刚起步的裴宽一开始并没有得到上司的垂青,直到一次机会意外降临。一天,润州刺史韦诜登楼闲游,忽然看到花园中有一块地方明显鼓起了一个土包,似乎有人在里面埋了什么东西。韦诜有些好奇,便问手下这是谁干的?属下忙去调查,这一查就查到了参军裴宽的头上。于是韦诜便把裴宽召来,盘问缘由。裴宽不慌不忙地说:“我向来不想沾染贿赂的名声,刚才有人送给我一些鹿肉,送完转身就走,我追都追不上。我不敢欺天,也不敢欺骗自己,所以我索性把这些鹿肉埋到了花园里。”

韦诜听完,顿时对眼前这个青年刮目相看:年纪轻轻,竟然有这样的见识和作为,他日不可限量。韦诜当即把裴宽委任为按察判官,同时又给了他一个意外惊喜:从此之后,你就是我的女婿了!裴宽又惊又喜,他早知道刺史在为自己的女儿寻觅女婿,没想到这等好事居然落在了自己头上。裴宽离去之后,韦诜回家对妻子说:“咱们总说要找个好女婿,今天总算让我找到了!”妻子将信将疑:这个好女婿会长成什么样呢?第二天,韦诜和妻子召集族人一起去看新女婿,这一看,就爆发了一阵哄笑。原来,裴宽品级比较低,穿的是八九品官员的绿色官袍,又因为他的身材又瘦又长,所以刚一进门,族人们便笑了起来,并马上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碧鹳雀”。众人笑过之后,韦诜坦然道:“疼爱女儿,就应该给她找一个贤德之人,而不是以貌取人。”在韦诜的坚持下,“碧鹳雀”裴宽迎娶了自己的女儿。韦诜的判断没有错。在此之后,裴宽开始平步青云,于此同时,他还保持着良好的声名。在他出任蒲州刺史时,发生了一件奇事。蒲州持续大旱,一直无雨,但等裴宽接任蒲州刺史后,奇迹发生了:刚一入蒲州境,天空突然就下起了雨,因此当地百姓感叹,一定是新来的刺史仁德,为蒲州带来了久违的甘霖。果然同老百姓想的那样,裴宽在蒲州刺史任上刚正不阿、尽职尽责,人民安居乐业。其后数年,裴宽的仕途越走越宽,一直做到幽州节度使,随后又升任为了户部尚书。正是在户部尚书任上,裴宽引起了李林甫的猜忌。身为第一宰相的李林甫,将自己视为独一无二的领跑者,他不能容忍后进官员威胁自己的地位,更不想眼睁睁看着后来者超越自己,于是,他瞪大双眼,随时准备将有威胁的后来者踢出局,这其中就包括裴宽。

不久,李林甫得到了一个消息,顿时坐立不安。原来,幽州节度使安禄山手下的部将在入朝晋见李隆基时,提到了裴宽,夸赞他当年在幽州执政时深得民心,至今当地的汉人和胡人还无比的怀念。李隆基听后,赞赏不已,言谈间有重用裴宽之意。李林甫反复琢磨这则消息,一琢磨便琢磨出一身冷汗。以裴宽的资历和能力,当户部尚书恐怕只是一个过渡,如果李隆基想要重用,很有可能将他送上宰相之位。而且这并非没有前例,首任幽州节度使薛讷就当过宰相,而裴宽的前任李适之现在也是宰相。如此看来,裴宽出任宰相不无可能。李林甫越想越怕,越怕越想,他又想起裴宽与李适之关系不错,如果裴宽真的当上了宰相,一旦二人联手,自己这个第一宰相可就难当了。不行,绝不能让裴宽当上宰相。这天夜里,李林甫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中,他的宰相之位受到冲击,一个皮肤白皙留有胡须的官员对他步步紧逼,将他逼得无路可走。噩梦醒来,李林甫出了一身冷汗,回想梦的内容,却怎么也想不起逼迫他的那位官员长相如何,只模糊记得,那人皮肤白皙而且留有胡须。按照这个特征,李林甫在文武百官中搜索了一圈,最终锁定了一个人——裴宽!对,就是他,皮肤白皙,留着胡须!其实,这就是李林甫在冤枉裴宽了,因为此时朝中还有一个人符合这个特征,正是这个人最终将他逼得无路可走。此人名叫杨国忠。一门心思对付裴宽的李林甫开始行动,不过他不准备亲自出马,这是他一向的原则。他决定找一个猫爪,替自己把裴宽拉下马。领导对付下属的方法一般是挑动群众斗群众,李林甫深谙此法,具体说来就是挑动尚书斗尚书——以刑部尚书斗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名叫裴敦复,户部尚书便是裴宽。裴敦复原是河南尹(洛阳特别市市长),不久前因为剿灭海盗有功,被擢升为了刑部尚书。而就在裴敦复青云直上的同时,他却不知不觉中成了李林甫的猫爪。

因为李林甫抓住了他的软肋——谎报军功。原来,在裴敦复剿灭海盗之后,李隆基非常赞赏,便令其上报有功人员的名单,他要进行奖赏。这样一来,朝中诸多官员便动起了脑筋,他们知道裴敦复这个“有功名单”弹性很大,可以做一点文章。于是,裴敦复一下子就成了红人,很多官员找他说情,求他将自己的亲信列入“有功人员名单”,借此得到提升。碍于情面,裴敦复便答应了部分官员的请求,将很多原本与剿灭海盗无关的人也列进了名单。裴敦复的所作所为被裴宽看在眼里,身为户部尚书同时兼任御史大夫的他决定上书弹劾,于是便秘密写了一封奏疏呈送给了李隆基。裴宽以为这件事情只有他和李隆基知道,没想到李林甫手眼通天,很快也知道了消息。李林甫决定利用这难得的机会,挑动裴敦复斗裴宽。过了不久,李林甫神秘兮兮地对裴敦复说:“裴宽已经把你秘密弹劾了,你还不知道吧!”裴敦复一听,顿时跳了起来:“他怎么能这样啊?他还塞给我几个人的名字,让我列进有功人员名单呢。”李林甫不动声色,一字一句地说道:“如今之计,你必须火速上奏,千万不能落在裴宽的后面。”裴敦复点了点头,内中充满了对李林甫的感激,以为这是为他好。然而,裴敦复转念一想:自己有错在先,如果上疏反咬一口,胜算又有几何呢?还是观察一段时间,再做打算吧。没过不久,裴敦复坐不住了,因为裴宽抓了他的两个手下。实际上,裴宽抓裴敦复的手下并非出于私心,也不是针对谎报军功一事,而是这两个手下恰好有别的事儿犯在了他手里,这才将其收押进了御史台。事情就怕凑巧,已成惊弓之鸟的裴敦复将两件事联系到一起,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裴宽不仅弹劾自己,而且还要拿自己的手下开刀。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裴敦复的反击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弹劾裴宽,不过不是自己亲自出马,而是请杨玉环的一位姐姐友情客串一下。当然,杨姐姐不是免费客串,她的收费很高:黄金五百两!有了五百两黄金打底,加上杨姐姐的三寸翻飞之舌,裴敦复马上成了有理方,裴宽反倒成了身带污点的理亏方,两裴相争,态势一下子被逆转了。结果,裴敦复安然无恙,裴宽被贬为睢阳太守,卷铺盖离开了长安。反击得手的裴敦复不免有些得意,脸上露出快意的笑,不过几个月后,他就笑不出来了。天宝四载四月十八日,裴敦复被委任为岭南五府经略使,从此上班地点由长安变更为了广州。裴敦复这时才意识到,自己上了李林甫的当,白白当了他的猫爪,现在也要被他赶出长安了。裴敦复不甘心就这样离开,他还想活动一番,争取让李隆基取消这次任命。一个月后,裴敦复看到了活动的结果:广州不用去了。去淄川(山东淄博市)郡当太守吧。这不是裴敦复努力的结果,而是李林甫努力的结果,他给裴敦复定的罪名是“逗留拖延,拒不到职”。这下,裴敦复连岭南五府经略使也当不成了,只能去淄川当太守了。两裴相争,两败俱伤。

一箭N雕

这次拿人当枪使,只是李林甫初试锋芒而已。不久,他又翻动手腕,一支箭同时瞄准了N只雕。这被瞄上的第一只雕,就是他的宰相搭档李适之。扳倒裴宽之后,李林甫觉得李适之越来越碍眼:此人没有牛仙客的恭顺,相反还有争权的举动,这样的搭档必须尽快扳倒,不然后患无穷。这一次,李林甫改变了策略,他不再挑动尚书斗尚书,而是转而利用起了酷吏。在李林甫的栽培下,两名全新的酷吏登上历史舞台:一名叫做吉温,一名叫做罗希奭。罗希奭有无酷吏的家族传统,史无明载。不过吉温倒是有着显著的家族遗传基因,他的叔叔吉顼就是武则天时期非常得宠的酷吏之一。吉温的仕途起步并不顺利,一度他还被李隆基盖上了永不重用的黑戳。当年吉温担任新丰县丞,太子文学薛嶷觉得他是个人才,便把他引荐给李隆基。没想到这次难得的引荐,吉温却遭遇了开门黑。李隆基第一眼看见吉温,印象便非常不好,于是对薛嶷说:“这个人居心不良,朕不用这样的人!”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李隆基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他一语道破了吉温的致命缺陷,也就此为吉温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不过,吉温并不灰心,他决心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便开始发狠,并成功转型成为一名酷吏。从此之后,吉温冷酷无情,无论谁落到他的手里,不死也要脱层皮,就连李林甫的亲信“伏猎侍郎”萧炅有一次因事犯在了他手里,也被整了个半死不活。如果不是李林甫力保,萧炅能否看到第二天的太阳都是一个未知数。这个世界总是冤家路窄,数年后,萧炅和吉温又碰面了,不过这次碰面有点微妙。此时的萧炅正出任京兆尹,吉温出任万年县丞,在隶属关系上,萧炅是吉温的顶头上司,如果萧炅要报当年之仇,吉温便在劫难逃。吉温的大脑高速运转起来,他想到了一个人,他决定在这个人家里打一个时间差。这天,吉温早早地来到了高力士家里,两人关系不错,于是你一句我一句地便寒暄了半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寒暄的同时,吉温在等一个人来。这个人就是萧炅。按照惯例,出任京兆尹的官员上任之后,都会到高力士家里拜访,以示尊重。吉温就是要在这次拜访上做文章。不出吉温所料,没过一会儿,萧炅来了。吉温的时间差要奏效了。一见萧炅到来,吉温做出回避姿态,这时高力士说话了:“吉七(吉温在家中排行老七)不必回避。”然后高力士给萧炅介绍说:“吉温也是我的老朋友,大家都不必见外。”吉温要的就是这句话。

经过这次“巧遇”,萧炅对吉温恭敬起来,丝毫不敢有公报私仇的念头。吉温也乖巧,他对萧炅说:“以前我不敢怠慢国家法律,所以对大人的审问有些严厉。从今以后,我忠心跟随大人,愿效犬马之劳。”话说开了,萧炅心中的疙瘩也就解开了,从此不但没追究以前的过节,反而将吉温委任为了京兆府法曹(司法官)。不久,李林甫开始整肃异己,萧炅就将吉温当做法宝推荐了过去。在吉温之后,罗希奭也加了进来,成为李林甫的哼哈二将。只要李林甫令旗一挥,两人随即出动,准保让对方逃无可逃。渐渐地,两人有了名气,人称“罗钳吉网”。现在,李林甫将“罗钳吉网”指向了李适之。当时李适之兼任兵部尚书,前中书令张说的儿子张垍任兵部侍郎。李林甫对这二人都非常厌恶,便决定对他们来一个“敲山震虎”。山很快敲响了:有人举报兵部主管人事的官员徇私舞弊。不用问,举报人受李林甫指使。接到举报的李隆基下令京兆尹萧炅与御史大夫一起调查,这一调查就将兵部六十多名官员打入网中。几天过去了,案件却没有丝毫进展。李林甫知道,该让吉温出场了。狠人一出场,就给六十多名兵部官员送上一场真人秀——免费的。吉温让这六十多人站到院外,然后到后厅提审了两名与此案无关的重刑犯。这帮兵部的官员面面相觑,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会儿的功夫,传来了阵阵的惨叫声。在后厅,吉温正在体罚重刑犯,一会儿用杖打,一会儿用石头压。两名重刑犯熬不住,便连声惨叫,此起彼伏,十分瘆人。过了一会儿,吉温从后厅出来,再看兵部的六十多名官员,一个个面无血色。没等吉温开口,这帮官员们倒先开口了:“只要能保住命,我们什么罪都认!”很快,六十多人的口供完美出炉,再看六十多人的身上,半点用刑的痕迹都没有。既然没有用刑,那口供就是真的!

结案!不久,李隆基下诏,将兵部负责人事的侍郎以及郎中斥责一番,然后又给予赦免。表面看,这次风波与李适之无关,然而,作为身兼兵部尚书的宰相,兵部出了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置身事外呢?先斥责,后赦免,看似风波就这样过去,李适之也毫发无伤,但这只是李林甫的开头,敲山震虎而已,先震慑一番,再慢慢收拾。接下来,李林甫将矛头对准了一个熟人,这个人最近有些碍眼。熟人名叫韦坚,时任陕郡太守、江淮租庸转运使(江淮物资调运总监),原本与李林甫非常亲密。李林甫的舅舅是姜皎,而韦坚的妻子正是姜皎的女儿。从姜皎那边论,韦坚得喊李林甫一声“表哥”。除了与李林甫沾亲带故,韦坚与太子李亨、薛王李业全都沾亲带故。韦坚的姐姐是薛王李业的王妃,韦坚的妹妹则是太子李亨的太子妃,这样他就与皇族有了两层姻亲关系。刚开始,已经发迹的李林甫对韦坚还有所提携,毕竟他是自己的表妹夫。随着韦坚节节攀升,李林甫与他也越来越疏远,甚至产生反感。因为韦坚太出风头了。天宝二年,韦坚干了一件大事:他将浐水(灞水支流)导引到了皇家园林东面的望春楼下,生生造出了一个人工湖。这个湖是做什么用的呢?主要是用来停泊江淮来的物资运送船。利用这些船,韦坚玩出了花样。他把这些船按照郡名进行编号,在对应的船上堆满该郡出产的特产,然后一字排开。几十个郡,对应几十条献宝船,不知不觉中,韦坚已经导演了一场江淮特产博览会,以此作为向李隆基的献礼。与此同时,韦坚还有一个压轴大戏。只见他一个手势,陕县县尉崔成甫登场,身穿锦缎背心、绿绸裤子,半裸一只胳膊,头戴红色头巾,在第一条船的船头上开唱:

得宝弘农野,弘农得宝耶!

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

三郎当殿坐,看唱《得宝歌》。

崔成甫一边唱,一百多身穿盛装的歌女在一边和,顿时形成环绕立体声的效果。乍看起来,《得宝歌》歌词很一般,其实不然,这里面可是有着深层的政治意义哩。一点一点地来解释吧。首先,“得宝弘农”,指的是天宝元年的一件大事。当时有人奏报李隆基说,他亲眼看见了玄元皇帝老子。老子告诉此人,在陕州桃林县古关令尹喜宅藏着一道宝符。于是李隆基便派人按图索骥,果然找到了宝符。李隆基欢喜不已,以为这是上天与自己心有灵犀:自己刚把年号改为天宝,上天就降下宝符,这是盛世才有的祥瑞。“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这是给韦坚唱赞歌:水潭是韦坚主导开凿的,扬州的铜器也是韦坚调运的。几句歌词组合到一起,就成了为李隆基歌功颂德,顺便为韦坚表功。歌声才罢,韦坚跪地献上各地进贡的绸缎。与此同时,一百多个盛着各种水果的牙盘送了上来,敬请李隆基品尝。在歌声、小船、绸缎、牙盘的烘托下,李隆基的心情好到了极点,顿时起了重用韦坚之意。不久,李隆基下令,擢升韦坚为左散骑常侍(从三品)。天宝三载正月,李隆基又命韦坚兼任御史大夫(正三品),重用的痕迹已经非常明显。这时,韦坚与李林甫的关系走到了临界点:李林甫担心韦坚继续上升成为宰相,韦坚则担心李林甫破坏自己的好事,两相猜忌,曾经的亲密关系便跌落到冰点。天宝三载九月,李林甫抢先出招。经过李林甫的“努力”,韦坚由陕郡太守、江淮租庸转运使、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升任刑部尚书,同时罢免江淮租庸转运使等职务。表面看起来,韦坚升了,因为刑部尚书位置更加重要。

然而韦坚却高兴不起来:刑部尚书虽是高官,但想出彩很难;而原来担任的江淮租庸转运使却是肥缺,既容易出彩,又容易捞到个人实惠,给个尚书都不换。现在这一切都成为过去,韦坚的职位被新人接替,而韦坚只能去当看似恩宠的刑部尚书。接替韦坚的人叫杨慎矜,祖上也是名人。谁?隋炀帝杨广!杨慎矜是隋炀帝杨广的玄孙,是杨广硕果仅存的一脉。多亏杨慎矜的祖父杨政道在江都兵变时躲藏的地方好,这才逃过了一劫。杨政道躲藏的地方最安全——娘肚子里。杨政道是杨广次子杨暕的遗腹子,后来经过几番劫难才随萧皇后返回长安。所幸李世民对他们一家还不错,还让杨政道步入了仕途。杨政道的仕途乏善可陈,他的儿子杨崇礼却干出了名堂。在太府卿(宫廷库藏部部长)任上,杨崇礼显示出自己的理财才能,深得李隆基的信任,这一信任就让他发挥了很多年余热,直到九十岁才彻底退休。在杨崇礼之后,李隆基陆续起用了他的三个儿子。杨慎矜因为具有理财能力,便被李隆基委以相应的官职。后来杨慎矜看出李林甫一手遮天,便表示了顺服。因此在韦坚“明升暗降”之后,李林甫便让他接替了韦坚的职位。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一切都在李林甫的掌握之中,不过他还在瞄准,他要一箭射落N只雕。

丝丝入扣

如果要在李隆基任命的所有宰相中找一个弄权高手,李林甫称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相比之下,姚崇、张说算是玩弄手段的高手,但跟李林甫相比,还差得远。姚崇、张说顶多借力打力,李林甫则更进一步,直接挖坑。天宝四载,李林甫给李适之挖了一个坑,坑上的诱饵是华山的金矿。李林甫故弄玄虚地对李适之说:“华山有金矿,如果开采的话可以使国家富强,可惜到现在皇上还不知道。”李适之一听便来了精神,他以为这是李林甫向自己示好,存心把功劳让给自己,却没想到,这是李林甫挖的一个坑。过了几天,李适之便把华山有金矿的事情向李隆基奏报,并且建议大力开采。李隆基听后,便向李林甫求证。李林甫缓缓开口:“臣早就知道华山有金矿,但是绝不能开采。华山是陛下的本命山,王气所在,不能开凿,所以臣一直不敢提这件事!”李林甫搬出了“本命山”的说法,李适之一下就掉进了坑里。李隆基大为不悦,转向李适之说道:“以后奏事,应该先跟李林甫商量,不要轻易上奏!”仅此一坑,李适之就彻底失去了李隆基的信任,罢相也只是时间问题了。从此之后,李适之索性不再管事,有时间就跟韦坚一起聚会,原本他们就是朋友,现在一个失去皇帝信任,一个失去实权,两个失意的男人同病相怜。但两人的同病相怜,并没有引发李林甫的同情,相反,他更加恼火:这两个人居然凑到了一起,将来有机会一定要把他们一起收拾掉,最好连太子也一起收拾掉!众所周知,太子李亨并非李林甫拥立,因此他们注定是两条心:有你没我,有我没你。李林甫一直在寻找机会,在整肃韦坚和李适之的同时,他想把李亨一勺烩了。不过,到现在为止,扳倒韦坚和太子的机会并不成熟,得找一个机会催熟。李林甫瞄准了一个人,这个人与太子李亨关系亲密,更关键的是,现在这个人的身份非常敏感。被李林甫瞄上的人叫皇甫惟明,在前面有过出场,当年正是在他的建议下,唐与吐蕃达成互不侵犯的和平条约,边境安定了七年。后来皇甫惟明由忠王咨询官出任陇右节度使,在节度使任上屡立战功。天宝五载,李隆基给他的肩上又加了一副担子:兼任河西节度使。正巧,皇甫惟明回长安向李隆基汇报战果,这次汇报让李林甫抓住了机会。皇甫惟明回长安后,李林甫收到消息:皇甫惟明私下弹劾自己,并建议李隆基加以防范。

这个消息让李林甫暴跳如雷,他意识到必须马上撒开大网,尽快将皇甫惟明、韦坚、太子李亨一网打尽。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林甫终于在皇甫惟明和韦坚的身上找到了破绽。正月十五夜,太子李亨出游,与自己的大舅哥韦坚见了面。如果仅仅是李亨与韦坚见面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韦坚与李亨见完面后,又与皇甫惟明见了一面。这下就说不清楚了。受李林甫指使,杨慎矜首先上了一道奏疏:韦坚身为皇亲国戚,不应与边防将领交往。这是李林甫发出的第一发炮弹。紧接着李林甫亲自上阵,发出了第二发重磅炸弹:韦坚与皇甫惟明密谋,意图拥立太子提前登基!还有比这更重磅的炸弹吗?韦坚与皇甫惟明就此被打入大狱,负责审问他们的是杨慎矜、御史中丞王、京兆府法曹吉温,这些人有个共同特点:都是李林甫的人。按照李林甫的本意,他准备借此机会将韦坚和皇甫惟明一并除掉,顺便再把火烧到太子身上。然而,尽管李隆基也怀疑韦坚与皇甫惟明有密谋,但他不想闹得天下皆知。如果大肆处罚韦坚和皇甫惟明,最终就会牵连到太子,毕竟他们都与太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连续。六十一岁的李隆基不想再折腾了,他不想把太子牵连进去,索性授意李林甫:大事化小,低调处理。天宝五载正月二十一日,韦坚和皇甫惟明等来了处理结果:韦坚贪得无厌,不断要求升官,由刑部尚书贬为缙云(浙江省丽水市)太守;皇甫惟明离间皇帝与大臣的关系,贬为播川(贵州遵义)太守。葫芦僧断葫芦案。韦坚、皇甫惟明被贬之后,李适之的宰相也当不下去了,虽然李隆基没有赶他下台,但他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皇上的信任,再待下去也没有意义了,不如早点知趣离开。天宝五载四月,李适之上疏李隆基,恳请辞去宰相职务,改任闲散官职。

四月八日,李隆基批准,免去李适之宰相职务,改任太子少保。当了四年宰相,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败下阵来,李适之心有不甘,但又无能为力,他知道自己不是李林甫的对手,单论权术,自己是业余初段,李林甫则是超九段高手。不久,李适之深刻体会了一个成语:人走茶凉。他的儿子卫尉少卿李霅在家中请客,请柬发出去不少,然而到请客这天,别说人了,连条狗都没来。在李适之之后,门下侍郎、崇玄馆大学士陈希烈被擢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接替李适之与李林甫搭档。事实证明,陈希烈正是李林甫想找的人,因为面对李林甫,他只会说一个字:是!多好的班子成员。以往惯例,宰相一般下午一点半才下班回家,现在李林甫建议李隆基:天下太平无事,宰相不必拖到一点半下班,建议改为上午十点下班。李隆基表示同意,从此李林甫宰相上午十点下班,随后便返回自己家中,军国大事从此不在宰相的政事堂决定,而改在李林甫的家中决定。秘书们要做的事很简单,只需要把文件送到李林甫的家里,待签署完意见后,再回政事堂找陈希烈补一个签名。这才是李林甫想要的生活。惬意的生活过了几个月,李林甫又迎来了更加惬意的事。韦坚一家自乱阵脚。将作少匠(建设部副部长)韦兰、兵部员外郎(国防部军政司副司长)韦芝都是韦坚的弟弟,韦坚被贬之后,他们开始为韦坚辩护。可能是太急于辩白,结果自乱阵脚,居然在辩解奏疏中引用了太子李亨的话。如果不引用李亨的话,或许韦坚还能迎来转机,这一引用,等于引火上身,因为这正好触及到了李隆基最反感的地方:太子与大臣勾连。李隆基雷霆大怒,韦坚的处境更加艰难,太子李亨也陷入泥潭。为了自证清白,李亨拿出了壮士断腕的精神,上疏恳求与太子妃韦氏离婚!这必定不是李亨的真实意思,但为了摆脱嫌疑,只能出此下策,先脱了干系再说。

李隆基批准了离婚请求,从此李亨与韦家再无关联,所有的问题韦家只能自己扛。天宝五载七月二十六日,韦坚又被贬了,由缙云太守贬为江夏别驾。与此同时,那两个病急乱投医的弟弟也被贬往岭南。人在仕途,就如同攀登雪山,上山时费尽心力,未必能爬多高,而一旦不注意,脚底踩空,就会急速下坠,迅速将登山成绩清零,有的甚至直落谷底。韦坚会滑到哪里呢?他奔向了谷底。不久,李林甫又把韦坚、李适之等人捆绑到一起,然后重重地往谷底摔了去。理由是韦坚和李适之等人结为朋党。这个指控非常致命。伴随着这个指控,韦坚连江夏别驾也做不成了,被永久流放临封郡(广东封开县)。李适之的太子少保也做不成了,被贬为宜春太守。之前被李林甫打压的裴宽也被捆绑进来,被贬为了安陆别驾。前前后后,因为韦坚被捆绑连坐的达到数十人,连薛王李业的儿子李琄也被贬为夷陵别驾,薛王妃(韦坚的姐姐)跟随李琄前往夷陵安置。这会是最后结果吗?还早!

痛下杀手

天宝五载,对于太子李亨而言,注定流年不利。太子妃韦氏一家刚出完事,太子良娣杜氏家又出事了。杜氏的父亲叫杜有邻,此时正担任太子赞善大夫(太子宫参议官)。杜有邻除了杜氏这个女儿外,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左骁卫兵曹(管理兵籍的官员)柳,正是这个人,将一家拖入了深渊。不知出于什么缘故,柳与杜有邻的关系非常恶劣,两人水火不容。久而久之,柳的眼中已经没有了老丈人,有的只是仇敌。柳决定,将杜有邻推向深渊,然后踩着他的身体升官发财。

不久,柳举报:杜有邻妄称有神秘预言,与太子李亨交往,指摘当今皇帝。聪明人各有各的聪明,愚蠢人各有各的愚蠢。如果柳只是指控杜有邻,或许还有升官发财的机会,而他却捎带上了太子李亨,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六十一岁的李隆基并非绝对信任李亨,但他不能容忍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往李亨身上泼脏水:这是让李亨难堪,同时也是让自己难堪!他已经因为听信谗言逼死了三个儿子,现在每次听到别人往他儿子身上泼脏水,他就会条件反射,想起那三个冤死的骨肉。柳栽了,杜有邻也栽了,此时的李隆基除了护着自己的儿子,其他人在他眼中都可以消失。天宝五载十二月二十七日,柳、杜有邻被乱棍打死,李隆基这个葫芦僧又断了一起葫芦案:如果柳举报属实,那么乱棍打死的应该是杜有邻;如果柳举报不属实,那么乱棍打死的应该是柳;现在柳和杜有邻都被打死了,举报到底属不属实呢?如此看来,六十一岁的李隆基已经成了一个糊涂法官,居然判决原告和被告同时败诉,太有才了!葫芦判决之后,太子李亨又断了一次腕,他把太子良娣废为庶人,赶出了太子宫。幸亏那时实行一夫多妻。时间走到天宝六载,葫芦判决的效应还在扩大,一举突破了杜有邻和柳的范畴,牵连到北海太守李邕、淄川太守裴敦复。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柳的口供!李林甫指使酷吏吉温用柳的口供做成了一条食物链。这条链是这样形成的。当年,柳结交广泛,众多朋友中有一位就是淄川太守裴敦复。裴敦复又把柳介绍给了北海太守李邕,李邕又把柳介绍给著作郎王曾,这样大家都成了朋友。柳下狱之后,被吉温屈打成招,在口供中牵连出王曾,就此,一条食物链形成了:柳——王曾——李邕——裴敦复。由柳发端,到裴敦复结束。因为柳一次不成功的举报,食物链上的四个人殊途同归,统统被乱棍打死:可怜李邕一代名士,只因为交错朋友,便落得如此结局;可怜裴敦复曾经贵为刑部尚书,只因为柳的口供,便如此凄惨谢幕。这一切都是李林甫幕后指使,为的是让裴敦复永远闭上嘴。只要裴敦复闭上嘴,就没有人知道李林甫曾经做过手脚,曾经挑动“尚书斗尚书”。现在裴敦复永远闭上了嘴,李林甫却不准备收手,顺着裴敦复这条藤,他决定继续深入下去。在这条藤上,还有裴宽,还有李适之,还有韦坚,还有皇甫惟明,只有让这些人都消失,李林甫才能高枕无忧。

不久,李林甫上疏李隆基:被贬的官员对朝廷有怨言,不如将他们全部诛杀!但凡一个智商正常的皇帝,都不会同意这样的建议,但此时的李隆基已经六十二岁了,早已意兴阑珊,无意朝政,他不是不知道李林甫在公报私仇,但是他不想深入追究,他已经累了。奏疏被批准了,李林甫的屠刀举了起来。被李林甫派出执行这项艰巨任务的是酷吏罗希奭,他的任务就是送所有贬官上路。接到任命,罗希奭从北海郡(山东青州)出发前往岭南,沿途经过地方,所有贬官一律诛杀。远在宜春郡(江西宜春)的李适之看到了罗希奭的行程表,他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没等罗希奭到达,李适之便饮药而死了。并非所有贬官都像李适之一样就死,安陆别驾裴宽就是一个顽强求生的人。罗希奭为了将裴宽逼死,特意绕道进了安陆。按照前几个郡的经验,往往罗希奭一入境,闻风而动的贬官便自我了断了。然而等到罗希奭见到裴宽时,裴宽却还是活生生的。只听“扑通”一声,裴宽就跪了下来,恳请罗希奭放自己一条生路。不知是罗希奭良心发现(按说不会),还是李林甫最终决定放裴宽一马,反正在裴宽跪下之后,罗希奭再没有逼迫,而是转身离开了安陆,裴宽就此躲过一劫。其他地方的贬官就没有裴宽的运气了,韦坚、皇甫惟明纷纷被诛杀,全部倒在李林甫的算计之中。至此,李林甫完成了一箭N雕。在这支箭上,他射死了韦坚,射死了皇甫惟明,射死了李适之,射伤了太子李亨,同时射怕了皮肤白皙、留有胡须的裴宽。在中国的成语故事中,“一箭双雕”非常有名,成语典故的主角便是长孙无忌的父亲长孙昇。如果长孙昇再生,遇到李林甫,恐怕也要自愧不如,虽然他能一箭双雕,但毕竟只能一下两个,而李林甫,一下N个!

野无遗贤

整肃完韦坚、皇甫惟明、李适之,李林甫长长出了一口气。然而,李隆基的一纸诏书,又让他紧张了起来。在诏书中,李隆基宣布要大规模延揽人才,凡是具有一门学问的人就可以报名参加,由皇帝亲自面试录用。李林甫反复看着诏书,他意识到这背后潜藏着危机:如果这些应考的考生口无遮拦,当着皇帝的面控诉自己,那么自己就会非常被动。得想个办法阻止皇帝与这些考生直接见面。随后,李林甫对李隆基说:“这些应考的考生多数出身卑贱,言语粗俗,恐怕到时会用粗鄙的语言污染圣听。不如令各郡太守以及各县县令先加以考察,选拔优秀的推荐到尚书省,由御史中丞主持考试,择优录取其中的佼佼者。”李隆基一想,李林甫说的不无道理,便同意了这一建议。不久,佼佼者从全国各地脱颖而出,齐聚长安,期待通过考试进入仕途。然而等到开考时,考生们全傻眼了:本来说的是有一门学问就可以录用,结果考察他们的还是常规项目——诗、赋、论。虽然这些东西对于常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而言不算难题,但对于这些具有一门学问的特殊人才而言,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考试的结果出来了,一举创造了世界考试史的纪录:全军覆没。就此李林甫给李隆基上了一道奏疏: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在您的英明领导下,野无遗贤!“野无遗贤”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已经都被朝廷网罗到帐下了,民间没有一个有才华的人被遗漏!真的野无遗贤吗?不是。杜甫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参加了这次考试。可惜,李林甫已经定下了“野无遗贤”的基调,于是像杜甫这样不世出的诗人,也没能通过那场苛刻的考试。这一切只是因为李林甫的私心作祟。到此时,李林甫的真面目暴露于全天下,所有人都知道,如今的第一宰相是一个孤独的领跑者,他不能容忍别人超越、并排,甚至追赶。尽管他表面上对每个人都非常友好,对那些有文学才能的人更是尊重,每每交谈,嘴里恨不得吐出蜂蜜,然而这一切都是表象,在他嘴吐蜂蜜的同时,心里却横着一把剑。口有蜜,腹有剑。“口蜜腹剑”四个字由此而来!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750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