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开元盛世——贵妃醉酒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5 22:39:24 0

曾经沧海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七日,曾经红极一时的武惠妃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武惠妃从此一了百了,而李隆基却陷入了无尽的寂寞之中。李隆基感觉后宫空了。他找不到与自己心心相印的人。此时著名诗人元稹还没出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也没问世,但无论元稹出没出生,诗句问没问世,李隆基无法慰藉的心情与后世的元稹却是殊途同归。百无聊赖,李隆基只能在后宫的佳丽中勉强挑选一两个以慰藉自己空虚的心灵,生性浪漫的他,挑选佳丽的方法也很特别。每逢春天,李隆基都会在宫中举办宴席。与此同时,他会让参加海选的嫔妃们都插上娇艳的花朵,然后等待评委的评判。不一会儿,评委出现了。是一只粉色的蝴蝶。李隆基亲自放飞这只粉色的蝴蝶,然后目不转睛地看蝴蝶飞往何处,如果蝴蝶在哪枝花朵上落下了,那么佩戴此花的嫔妃就是赢家。获得的奖品是:侍寝!

这就是李隆基,一个浪漫的皇帝,连选择嫔妃侍寝都能玩出花样。相比之下,晋武帝司马炎就俗不可耐了。司马炎灭掉东吴之后,东吴的嫔妃也被他收入囊中,这样他的后宫就云集了晋、蜀、吴三国嫔妃,原来三个皇帝享用的嫔妃,现在归他一个人所有。没有女人苦恼,女人多了也苦恼,身处美女海洋的司马炎更加苦恼:美女太多,他都不知道该临幸哪一个了。苦恼过后,他想出了办法,决定将选择权下放。下放给了羊!每天,当司马炎想临幸美女时,就会坐上羊拉的小车在后宫游逛。如果羊在哪个宫门前停下徘徊不前,那么司马炎就走下羊车,今晚就下榻此宫。时间一长,嫔妃们琢磨出了门道,纷纷想出了对付羊的高招:有的在宫门口挂上鲜美的青草;有的则在宫门前洒上盐水,据说这样都能提高羊的回头率。要我说,吸引拉车公羊的方法很简单:养只母羊!回过头再来说李隆基的寂寞后宫。尽管李隆基想出了用粉色蝴蝶做评委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也不能老用,只能选在草长莺飞的春天,其他时节都用不上,一是蝴蝶和花不一定应景,二是重复多了便不浪漫了。李隆基还会想出新办法吗?他没想出来,只能看自己的心情,想起哪个算哪个。久而久之,后宫中流行起一种游戏:赌钱。由于李隆基没有特别钟情的妃子,因此被他临幸对每一个妃子而言,都是小概率事件,难度之大相当于中彩票。于是妃子们就在这上面做起了文章,她们凑在一起开始赌钱,规矩是这样的:每人拿出相同数额的钱,交给信得过的人保管。如果谁当晚得到临幸,那么这笔钱就归谁所有。赌钱的游戏流行了一段时间,妃子们参与得不亦乐乎,也算是寂寞生活中的一点寄托,一点点缀。平淡的生活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李隆基心中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就像经常喝的汤里忘记了放盐。虽然只是一点点。但差的就是那一点点。

神秘梅妃

在现有的文学作品里,提到杨贵妃就会提起另外一个女人——梅妃,因为她是在武惠妃去世后、杨贵妃进宫之前最受宠的嫔妃。梅妃是谁?她又是怎样一个女人?据《梅妃传》记载,梅妃名叫江采萍,福建莆田人,开元年间被选入宫中。她生性不喜铅华,唯爱淡妆雅服,崇尚自然明秀,擅长歌舞,同时擅长诗赋,因为酷爱梅花,李隆基戏称她为“梅精”,梅妃之名由此而来。原本在李隆基的后宫中,梅妃算是比较得宠的,然而随着杨贵妃的入宫,梅妃地位便一落千丈,往日恩宠一去不返,反而被迁到了上阳东宫,过上了残宫冷月的生活。据民间传说,有一次李隆基想起了梅妃,便派宦官把她召来,当晚宠幸。临近天明,忽然有侍从惊慌失措地进来报告:“贵妃来了!”李隆基顿时慌了,急忙将梅妃藏了起来。杨贵妃一进门便问:“梅精在哪里呢?请陛下叫她出来,今天我要跟她一同到温泉沐浴。”李隆基赶忙遮掩:“她不是早就被驱逐了吗?我到哪里叫她啊?”杨贵妃怒道:“桌上都是酒菜,床下还有女人的鞋,昨夜是什么人为陛下侍寝呢?”说完,杨贵妃便气呼呼地走了。这件事的后果是严重的,自此,李隆基再也不敢与梅妃接近了。不久,梅妃看到皇宫外不断有驿马走动,似乎是在往皇宫运送什么东西,便问左右:“是给我送梅花的吗?”左右支支吾吾,终于还是道破实情:“不是,那是来自岭南的荔枝,专门送给杨贵妃的。”梅妃的心跌落到了谷底。后来,备受煎熬的李隆基派人偷偷送了一斛珍珠给梅妃,令他没想到的是,梅妃拒绝了。梅妃不但拒绝,而且还让人给李隆基带了一首诗: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无珍珠慰寂寥。

李隆基看罢,感伤不已,便叫乐工谱成新曲,曲名叫做《一斛珠》,此后成了流行的宫廷名曲。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梅妃死于乱兵之手。李隆基重返长安后,找到了一幅梅妃的画像,他就在画像上题了一首诗: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后来,李隆基在温泉池畔梅树下找到了梅妃的尸首,伤感之后,便命人以嫔妃之礼将其安葬。好一番儿女情长。可惜都是编的。历史上的梅妃是否真的存在,史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论。不过多数人都认为梅妃并不存在,因为《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都没有相关记载。试想,一个能跟与杨贵妃争宠的女人,难道在正史中连个名字都留不下吗?后来,众人追根溯源,发现关于梅妃的传说,基本上都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梅妃传》又是什么人写的呢?相传作者是一个叫曹邺的唐朝人,但证据也不充分。至于《梅妃传》的抄录者,后人知之甚少,只知道此人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综合种种蛛丝马迹,鲁迅先生和郑振铎先生都认为:梅妃其实是不存在的。或许是因为李隆基太有名了,所以后人喜欢往他的身上编排。坦白地说,《梅妃传》编排得不错,很唯美,很传神,如同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因为过于精彩,有些时候甚至被当成了正史。其实,演义不等于正史,而正史必定不是演义。

贵妃出场

杨贵妃该出场了,不然就没有醉酒的机会了。

杨贵妃,名玉环,隋朝国子祭酒(国立大学校长)杨汪的四世孙。其父名叫杨玄琰,曾经担任过开元年间的蜀州司户。虽然杨玉环在天宝年间受尽了恩宠,但总体说来,她的前半生是比较苦的。杨玉环很小的时候,父亲杨玄琰便去世了,失去依托的她被叔叔杨玄珪收养。杨玄珪时任河南府士曹,在洛阳上班,因此杨玉环是在洛阳长大的。如果没有奇迹发生,杨玉环这种寄人篱下的女孩是很难有出头之日,毕竟她幼年丧父,而她的叔叔杨玄珪也只是河南府的一个小官。可能命运觉得之前对这个女孩太不公平了,因此杨玉环十五岁时,命运垂青,她幸运地成为了寿王李瑁的王妃。寿王李瑁是当时李隆基最宠爱的儿子,荣立太子的呼声非常高。杨玉环这个小门小户出身的女孩能嫁给他,算是天大的幸运了。据说,寿王李瑁是在一次婚礼上发现的杨玉环,从此一见钟情。经过他的不断央求,李隆基和武惠妃终于同意了这门亲事。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李瑁与杨玉环喜结连理。此时的李瑁做梦也想不到,仅仅在几年之后,他的王妃将成为父皇的贵妃。结婚之后,杨玉环与李瑁便开始了琴瑟和鸣的幸福日子,他们以为这次牵手会是一生一世。然而,随着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的离世,李瑁和杨玉环的婚姻生活开始潜伏危机,因为从那时起,李隆基开始四处寻找武惠妃的替代品。李瑁知道父皇在寻找,但是他没有往自己头上想。天下那么大,父亲又贵为皇帝,怎么可能盯上自己的儿媳呢?不可能!由于史书的隐晦,我们不知道李隆基从何时起盯上了自己的儿媳。我们只知道,开元二十三年杨玉环成了李隆基的儿媳,这一年两人有了第一次见面。有人说,李隆基与杨玉环第一次见面是在开元二十八年以后,其实是不对的。因为按照皇家礼仪,亲王的王妃结婚后是要拜见公婆的,这是有严格的礼仪规定的。杨玉环这个寿王妃,自然不会缺了这个礼数。因此早在开元二十三年,她就肯定见过李隆基。第一次见面时李隆基是否动了念头?史无明载。开元二十八年起,李隆基喜欢上了洗温泉,这一改变或许与杨玉环有关。关于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结合,史书是这样写的:

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见。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既进见,玄宗大悦。(《旧唐书》)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新唐书》)以上两条记载,《旧唐书》说的是假的,《新唐书》说的是真的。按照《旧唐书》的说法:李隆基召见杨玉环时,当时身为寿王妃的杨玉环穿着道士服,并且还有法号。那么据此推论,召见之前杨玉环就已经出家当道士了。这肯定是在胡扯了:杨玉环与李瑁琴瑟和鸣,出的哪门子家呢?相比而言,《新唐书》说的基本是实情:有人跟李隆基说,寿王妃杨玉环资质很好,值得纳入后宫。李隆基召见之后,对杨玉环一见倾心。为了掩人耳目,李隆基决定先做一个缓冲,便安排杨玉环“自愿”出家当道士,法号“太真”。也就是说,在李隆基倾心于杨玉环后,杨玉环才从寿王妃摇身一变变成了法号“太真”的女道士。严格说来,从寿王妃到女道士,也不是一瞬间完成,中间可能隔了将近一年。开元二十八年正月,李隆基前往骊山温泉。从这时起,杨玉环可能已经到了李隆基身边,此时她的身份还是寿王妃,而她陪伴的不再是她的丈夫,而是她的公公。开元二十九年正月初二(陈寅恪先生考证),李隆基向天下发布了《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圣人用心,方悟真宰。妇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此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宜度为女道士。李隆基的大体意思是说:正值他的生母窦太后忌辰,杨玉环愿意出家修道为窦太后祈福,特此批准,昭告天下。

话说得冠冕堂皇,事做得无比龌龊。这道敕书,说白了就是李隆基自说自话的一块遮羞布,同时也是“先上车后买票”策略中的补买车票。这一年李隆基五十六岁,杨玉环二十二岁,一段跨越三十四岁年龄差距的旷世畸恋,就此拉开了帷幕。

恩宠无双

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宁王李宪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享年六十二岁。对于大哥的去世,李隆基非常悲痛。悲痛的同时,他接到了一封奏疏,看完后,他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奏疏是寿王李瑁上的,他说,想为养父宁王李宪守孝三年。守孝三年,是儿子应尽的义务,然而寿王李瑁只是李宪的养子,按道理没有这个义务:如果能够守孝三年,那是孝心可嘉;如果不能,也无可厚非。偏偏李瑁提出了守孝三年!这是仁孝的表现,也是让李隆基难堪的表现。或许在经历了竞争太子失利、王妃被撬一系列打击之后,李瑁在心中已经宣判了作为父亲的李隆基死刑,只是他不能表现出来,只能用为养父守孝的方式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李隆基同意了,同时也非常恼火,因为这样一来,李瑁就将了他一军:想要跟杨玉环名正言顺,至少还得再等三年。三年之期从何而来?从李瑁的守孝三年而来。杨玉环之前是寿王妃,李隆基让她“自愿”出家,这样就成了李隆基的女人,而寿王妃的位置却空了出来,极其扎眼地空在了那里。当务之急,必须尽快把寿王妃的空缺补上,不然普天下都知道李隆基撬了自己的儿媳。李瑁守孝三年,三年内便无法娶妻,寿王妃的位置便会一直空缺,碍于最后的颜面,李隆基和杨玉环也只能跟着等。这三年中,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名分,有的只是见不得光的地下情。

这三年中,三个人都在煎熬:李瑁顶着父亲给的绿帽子煎熬;李隆基顶着扒灰的帽子煎熬;而杨玉环则在两个男人的夹缝中煎熬。在煎熬中,李隆基决定改元,决定从明年起,放弃已经使用了二十九年的“开元”年号,改元“天宝”。为什么要改为“天宝”,李隆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或许是因为使用开元的年号太长了,或许是出于道教养生的考虑,或许是帝国日益强盛取“物华天宝”的含义。总之,李隆基毅然决然地改了元,从此开元成为过去,天宝的时代开始了。改元之后,日子在一天天的煎熬中度过,虽然杨玉环已经能陪伴左右,但名分一直是最大的问题,名不正则言不顺,两人总有偷情的感觉。就这样熬啊熬,煎熬的三年终于过去了,李隆基和杨玉环迎来了曙光。守孝期过后不久,天宝四载七月二十六日,李隆基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为李瑁又娶了一位王妃。新王妃是左卫军郎将韦昭训的女儿,她就是杨玉环的替身。至于李瑁喜不喜欢这个替身,李隆基已经顾不上了。二十天后,他给了杨玉环梦寐以求的名分:贵妃,待遇与皇后相同。杨贵妃从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尽管杨贵妃和李隆基结合的方式有些荒诞,但事实证明,他们确实有缘,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共同爱好。李隆基生性浪漫,爱好广泛,通音律,懂歌舞,机智过人。杨玉环呢?她资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智算过人,每每与李隆基相处,总能迎合他的心思,即便武惠妃再生,也无法与她相提并论。如果武惠妃地下有知,或许还得暗暗庆幸自己早生了几年。说起李隆基的文艺才能,值得说道说道。早在公元690年,六岁的李隆基便有过一次赢得满堂喝彩的表演。当时他男扮女装,表演了一曲古代舞剧《长命西河女》,令武则天叫好不已,当场加以赏赐。长大后,李隆基的音乐才能与日俱增,甚至与同时代最有名的音乐家李龟年相比也不遑多让。李龟年擅长打羯鼓,他问李龟年:“你打断过多少羯鼓槌?”

李龟年回应说:“臣打断过五十根!”按照常理,打断五十根已经不少了。李隆基摇摇头,说:“才这么点?跟我差远了,我打断的鼓槌已经有三竖柜了!”数年后,李龟年向李隆基汇报:“臣打断的鼓槌已经有一竖柜了!”李隆基这才点点头,随即赏赐李龟年一枚精致的羯鼓槌。羯鼓不是中原本土的乐器,而是外来的,据说是羯族常用的乐器。它两面蒙皮,腰部细,用公羊皮做鼓皮,因此叫羯鼓。羯鼓发出的音主要是古时十二律中阳律第二律一度,龟兹、高昌、疏勒、天竺等地的居民都使用它来助兴。在李隆基看来,羯鼓是八音的领袖,其它乐器不可与之相比,他自己便创作了鼓曲《秋风高》,每逢秋高气爽,即奏此曲。值得一提的是,宰相宋璟也是羯鼓发烧友,而且很有心得。宋璟对李隆基说:“击鼓时,如果能够做到‘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便是击羯鼓的能手。”宋璟的意思是说:击鼓时头不能动,而手要下得急促,就像急雨一样,估计打断三竖柜鼓槌的李隆基应该已经到了这个境界。有事实为证。有一年,正逢二月初,李隆基心情大好,在小殿内庭准备举行宴会。此时宿雨初晴,景色明丽,柳树将要发芽,杏树将要开花,略显遗憾的是,都处于含苞待放的状态,离完美差了一点点。李隆基微微一笑,令高力士取来羯鼓,亲手演奏了一曲《春光好》。待演奏完毕,回头再看,柳树发芽,杏树开花。于是李隆基笑着对嫔妃们说道:“仅此一事,你们不叫我天公行吗?”后来李隆基的羯鼓便有了“催花鼓”的美誉。说完羯鼓,再来说戏曲。说起戏曲,李隆基与戏曲有着不解之缘,我们现在经常提起的“梨园行”,李隆基是名副其实的“梨园老祖”。梨园起初不过是皇家禁苑中与枣园、桑园等并存的一个普通果园,经过李隆基的改良,梨园有了特别含义。在李隆基主持下,三百余名具有音乐才能的子弟进入了梨园,他们在这里学习音乐和舞蹈。每次练习时,如果出现错误,李隆基都会第一时间指出,由此这三百余人便有了响亮的名头——皇帝梨园弟子。经过不断地发展,梨园渐渐壮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为一体的综合类“艺术院校”。李隆基亲自担任梨园的崔公(相当于现在的校长),他手下的教师队伍也是一流的:有杜甫赞不绝口的公孙大娘,有艺德高尚水准一流的雷海青,在这些人的共同努力下,梨园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成为行业的代名词。写到这里,该说说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珠联璧合了。李隆基会写诗,杨玉环同样不含糊,据说曾经做过轰动一时的《凉州》诗,可惜失传,湮没在历史云烟之中,目前《全唐诗》里倒是还收录着她的一首诗:赠张云容舞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在人人都是半个诗人的唐诗国度,这首诗的水平不算高,不过相比于今人,也算很有水准。虽然杨玉环的写诗水平在唐代并不入流,但她的舞蹈和音乐才能却是举世无双的,《霓裳羽衣曲》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套曲子,是李隆基的得意之作,但究竟是自己亲力亲为编排,还是仅仅在最后给予“领导意见”就无法考究了,总之,它堪称李隆基的最爱。《霓裳羽衣曲》阵容庞大,所需人员众多,不仅乐师众多,配曲歌唱的宫女便达到十人。全曲共十八章,分三大部,每部六曲,称为“散序六曲”、“中序六曲”、“终序六曲”。演出时,不仅乐器种类多,而且节拍非常复杂,对于舞者要求极高,即便这样,杨玉环一听就能领会其中的精髓,即兴便能配出堪称天衣无缝的舞蹈来。这样一来,杨玉环便与李隆基完美地结合到一起:杨玉环起舞,李隆基伴奏,无言的默契在配合中走向完美,从此他们都是对方人生的第一知己。除了舞蹈,杨玉环的音乐才能同样一流:她会演奏多种乐器,从西域引进的琵琶在她的手下演绎得出神入化,如果白居易有幸听到,估计《琵琶行》就得重写了。此外,杨玉环还擅长击磬。在她的敲击下,磬声“泠泠然”“多新声”,即使是专业击磬艺人,也无法与她相提并论。还有谁能跟杨玉环争宠呢?杨玉环彻底站稳了脚跟,李隆基的恩宠向她以及她的家族一股脑砸了过去,鸡犬升天的一幕在杨家隆重上演:首先是杨玉环那过世多年的父亲,他在去世多年后,被追赠太尉、齐国公,生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他身后全实现了;杨玉环的母亲被封为凉国夫人;杨玉环的三个有才貌的姐姐中,年长的一个称作大姨,封韩国夫人,次长的一个称作三姨,封为虢国夫人,最小的一个称作八姨,封为秦国夫人;杨玉环的叔叔杨玄珪也得到了李隆基的垂青,被擢升为光禄卿;与杨玉环同一个祖父的堂哥杨铦被擢升为鸿胪卿;另一个堂哥杨锜被擢升为侍御史,并且迎娶了李隆基和武惠妃的女儿太华公主。从此以后,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杨铦、杨锜成为大唐王朝最受恩宠的五家,同时他们五家也成了帝国最为热闹的五家,迎来送往,请托送礼,络绎不绝。这一切都是拜杨贵妃所赐。

第六人

在韩国夫人等五家成为帝国新宠的同时,遥远的蜀地传来一声叹息。发出叹息的人名叫杨钊,与杨玉环同一个曾祖父,也就是说,杨钊的爷爷与杨玉环的爷爷是亲兄弟。此时的杨钊徒有羡鱼之情。不过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将来会成为幸运的第六人。说起来,杨钊的前半生非常惨,关于他的身世有两个版本:版本一:他是杨家的血脉,武则天时期宠臣张易之是他的舅舅;版本二:他不是杨家的血脉,而是张易之的亲生儿子。

关于版本二的来龙去脉,容我慢慢道来。张易之受武则天恩宠时,武则天一般不让他回家,即使偶尔回家,也只能上楼居住。上楼之后,得要抽掉楼梯,防止别的女人接近。这样做,就保证了张易之只属于武则天一个人。时间一长,张易之的母亲担心起来,她怕如此下去,儿子将留不下自己的子嗣。思考再三,张易之的母亲多了一个心眼:半夜的时候,她便偷偷安排自己的婢女爬上楼与儿子幽会,以期留下个一儿半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易之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终于使婢女的肚子鼓了起来。十月怀胎之后,婢女生下一个男孩,就是杨钊。版本一和版本二,究竟哪个说的是真的,远隔千年的我们已经无法分清了,因为我们无法同时抓住杨钊和张易之做一下亲子鉴定。我们只知道,杨钊与张易之有血缘关系,要么是甥舅关系,要么是亲子关系。出身复杂的杨钊,在三十岁之前是一个不招人待见的人:他不仅喜欢饮酒,而且酷爱赌博,并成功地把很多熟人发展为了债主,然后欠债不还。时间一长,杨钊就成了丧家狗,在自己的家乡蒲州永乐县,几乎混不下去了。三十岁这年,杨钊决定换一种活法:他离开家乡来到蜀地从军,这一从军倒从出了一点名堂。几年下来,杨钊屯田成绩明显,按照相关条例,应该给予升迁。然而,杨钊的上司向来看他不顺眼,觉得他没有德行:让这样的人升官,也太没有天理了吧!不行,不能让他轻易升官。不久,这个上司找了一个由头,将杨钊狠狠抽了一顿鞭子——叫你没有德行。鞭子抽过,杨钊的官运却来了,他的上司还是将他委任为新都县尉,从此他便步入仕途。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新都县尉任上,杨钊依旧没有改掉好赌的习性,原本便不多的俸禄都被他赌光了。到县尉任期结束,他一文不名,连必要的生活费都没有了。

这时一位叫鲜于仲通的富商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有长远眼光的人,非常擅长做风险投资。在鲜于仲通看来,杨钊与杨玉环有着非常近的血缘关系,如果加以利用,一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鲜于仲通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把杨钊当成丧家狗,相反,他对杨钊青眼有加,在别人都给杨钊冷脸的同时,他给杨钊的却都是笑脸,伴随笑脸的还有一笔又一笔的经济资助。时间一长,连杨钊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而鲜于仲通依然如故。杨钊在心中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鲜于仲通。严格说来,在杨钊落魄的时候,他并非一无所有。因为在此期间,他还收获了一段畸形的爱情。这又是从来而来的呢?从杨玉环一家而来。杨钊落魄时,杨玉环一家也在经历磨难:杨玉环的父亲杨玄琰死在了蜀州司户任上,一家几乎陷入绝境。这时,杨钊这个远房堂哥便走进了杨玉环一家,他拿出自己少的可怜的钱,来尽力帮助这个破碎的家。久而久之,杨钊与杨玉环的二姐也就是后来的虢国夫人产生了感情,两人迅速跨越了堂兄妹的界限。这段畸形爱情,成了杨钊人生中的重要记忆,也为他后来的富贵埋下了伏笔。不过,此刻距离杨钊飞黄腾达还得几年,这之前,他最爱的还是赌钱,而且一赌便伤筋动骨。有一次,杨钊发了狠心,他把自己所有的钱财敛到一起,然后雄赳赳气昂昂地杀到了成都的一家赌场。经过一整天的“血战”,杨钊收获了最后的成果:两手空空。在这之后,杨钊继续着自己狼狈不堪的日子,数年后又当上了扶风县尉,不过还是不得志,他依然没有看到生活的曙光。困顿数年后,杨钊再次进入蜀地,想去再碰碰运气。二进蜀地的杨钊依然没有迎来转机,直到杨玉环成为贵妃。话再说回来,此时鲜于仲通的身份已不仅仅是一位富商,同时还是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的采访支使(机要秘书)。他读过书,颇有才智,因此章仇兼琼将他视为心腹。一天,章仇兼琼对鲜于仲通说:“如今我只是得到皇帝的信任,在朝廷中并没有可靠的内援,长此以往,恐怕会受到宰相李林甫的排挤。听说杨贵妃最近得宠,不过现在依附她的人还不多。你如果能帮我到长安跑一趟,结交一下杨贵妃的家人,我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听章仇兼琼说完,鲜于仲通诚恳地说:“我是蜀地人士,从没去过长安,如果真要去的话,恐怕不能成事反而败事。不过我可以为大人引荐一个人,相信他能完成大人交给的任务。”随后,鲜于仲通就把杨钊引荐给了章仇兼琼,杨钊咸鱼翻身的时刻随即到来。一见杨钊,章仇兼琼的第一印象不错。在他眼中,杨钊一表人才,言辞敏捷,可谓不可多得的人才,这样的人值得重用。章仇兼琼当场拍板,委任杨钊为自己的推官(总部法官)。不久,章仇兼琼交给杨钊一项任务:前往长安贡献春季的彩绸。临行前,章仇兼琼对杨钊说:“我在郫县放了一点小小不言的东西,权当你一天的口粮了,路过郫县时,你就带上吧!”杨钊不明所以,只能连连点头。到了郫县,杨钊看到了章仇兼琼所说的“一日之粮”:价值万贯的蜀地精美特产。杨钊一看便明白了,这不是给自己的“一日之粮”,而是给自己去长安的敲门砖。有价值万贯的蜀地特产做后盾,杨钊的腰杆挺了起来,他不再是不名一文的赌徒,而是手握万贯特产的送礼特使。到了长安,底气十足的杨钊跟三位堂妹接上了头。三位堂妹起初还拿老眼光看杨钊,然而等到他送上价值不菲的蜀地特产后,她们顿时刮目相看。杨钊倒不贪功,特意强调:“这是剑南节度使章仇大人所赠。”长安之行让杨钊赚足了面子,同时他的“爱情”也悄然回归。此时虢国夫人刚刚丧夫,杨钊的到来,正好补上了她心中的空缺,干柴烈火再次燃烧,熊熊火光照亮了杨钊的前程。得了好处的杨氏姐妹,便在李隆基面前不断称颂章仇兼琼,同时隆重推荐杨钊,理由是他擅长樗蒲。

所谓樗蒲,是当时非常盛行的赌博游戏,李隆基就是这项活动的发烧友。他一听说杨钊擅长樗蒲,便将其召进了宫中,很快便产生了好感。几次接触下来,杨钊给李隆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李隆基眼中,杨钊心细如发,每次牌局计算精准,分毫不差,数学功底非常深厚,于是他笑着说道:“真是一个度支郎中(相当于现代的会计司司长)的材料。”看来,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赌场同样能够培养人才。有了良好的印象打底,杨钊的好日子来了:先是被擢升为金吾兵曹参军、闲厩判官,后来一直被擢升为监察御史。在杨钊得到提升的同时,为他提供“一日之粮”的章仇兼琼也得到了回报,后来被擢升为了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正应了那句话:“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从此之后,杨钊渐渐汇入了杨家的主流之中,成为受李隆基恩宠的第六人。数年后,杨钊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一举超越了先前的五家,由第六人上升为第一人。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750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