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开元盛世——两只老虎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15 22:39:20 0

安禄山崛起

开元二十七年,名将张守珪意外落马,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在张守珪之后,他一手提拔的安禄山迅速崛起,其升迁速度让人瞠目结舌,完全可以写一本职场教科书——《安禄山教你如何往上爬》。说起来,安禄山的方法很简单,两个字——巴结。可能是因为年轻时当过互市牙郎的缘故,安禄山练就了察颜观色的本事,处事圆滑,为人讨巧,精于谄媚,见人说人话,见妖说妖话,见了人妖就说人妖话。久而久之,凡是跟他接触过的人,都说他的好话。这也是一种本事。在处理好群众关系的同时,安禄山又搞起了重点突破。于是,每逢李隆基的左右侍从到安禄山的防区,他都会拿出十二分的热情招待,热情招待之余,还会送上让人眼晕、无法拒绝的贿赂。这样一来,安禄山便做足了人情。在别人看来,这些左右侍从不过是一群奴才。而在安禄山看来,这些人却是他的贵人,因为他们离皇帝最近。想接近领导,就必须从接近领导身边的人入手,安禄山总结道。

得到安禄山好处的人回到长安后,更是为他打起了广告,其“优秀事迹”,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一来二去,安禄山就在李隆基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不久,又一个大人物从长安而来,名叫张利贞,时任御史中丞,同时兼任河北巡查特使。安禄山知道这是一条大鱼——御史台的二号人物,一句话可能顶别人一万句!如果这个人能帮自己美言几句,效果一定立竿见影。于是,安禄山下了血本,他不仅用贿赂砸晕了张利贞,同时也用贿赂砸晕了张利贞的手下,此时的他就是一个散财童子,不断地往外塞钱。安禄山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回到长安,张利贞果然把安禄山的“优秀品质”报告给了李隆基。正是这次报告,给安禄山插上了梦想的翅膀。开元二十九年八月十七日,李隆基委任安禄山为营州都督,兼任平卢军使,同时兼任契丹、奚、渤海、黑水靺鞨四府经略使。此时的安禄山与节度使还有一步之遥。在这之后,安禄山加大了投入力度,让每个从长安来的使节都乐得合不陇嘴。投桃报李,心情大好的使节回到长安后,便继续给安禄山造势。一年下来,安禄山光辉灿烂的形象便在李隆基心目中扎了根。李隆基决定重用这位“好同志”,他想让安禄山当节度使。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现有的节度使岗位已经满员,该把安禄山往哪放呢?李隆基灵机一动,孙悟空变戏法一般地就变出了一个岗位:把安禄山所在的平卢军从幽州分出来,再将其升级为战区,事情迎刃而解。这样,安禄山就成为第一任平卢节度使,跃上了人生的关键台阶。出任平卢节度使后,安禄山并不就此止步,他想要的还有很多。他把目标锁定范阳节度使。范阳由原来的幽州改名而来,是全国最大的战区,兵力达到九万一千四百人。而安禄山所在的平卢战区兵力只有三万七千五百人,仅仅相当于范阳的三分之一。如何才能把范阳节度使弄到手呢?安禄山再次开动脑筋。

久在官场的他知道,范阳节度使是全国最重要的位置,仅靠送礼是不够的,要想拿到这个职位就必须打动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李隆基。如何才能打动李隆基呢?安禄山自有妙计。公元743年,安禄山入朝晋见,这次晋见让李隆基欢喜不已。写到这里,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李隆基会对安禄山这个胡人充满好感,莫非他们前世有缘?不是前世有缘,而是因为开元二十二年的那次刀下留人。当时,宰相张九龄力主杀掉安禄山,而李隆基考虑到安禄山是个人才,就硬是留了下来。这次刀下留人让安禄山大难不死,也就此开始了与李隆基一生的“缘分”。古往今来,中国的一些领导都有一种微妙的心理,我将其称为“老母鸡心理”。何为老母鸡心理?就是把自己当成老母鸡,把自己看重的下属当成小鸡。老母鸡对小鸡呵护有加,而这些老领导也同样对老下属呵护有加,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鸡犬升天”现象:老领导高升,老下属也随之高升,二者的关系,如同捆绑式火箭。究其原因,是因为领导对自己的眼光充满了自信。因此,一旦认定某个下属,就会始终不遗余力地提拔,尽管有时的提拔并不完全符合原则。李隆基也是如此,他不断地提拔安禄山,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眼光独到,慧眼识珠。再者,李隆基不是一般皇帝,他是一个骨子里有着浪漫基因的皇帝,凡是这样的皇帝,一般不按常理出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儿媳升级为贵妃,就可见一斑。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做出什么出格的事都是可以理解的。安禄山入朝之后,李隆基给了他一个特别权限:随时进出皇宫,朕的大门时刻为你敞开。安禄山大喜过望,忙不迭地谢主隆恩。谢完恩后,安禄山说:“去年营州发生了虫灾,虫子在田地里啃食青苗,臣就焚香祷告。如果臣居心不良,事君不忠,就让虫子啃噬臣的心;如果臣没有辜负神灵,那么请求上天把虫子赶走。臣刚祈祷完,就有一群鸟从北方飞来,一会儿工夫就把虫子吃光了。臣恳请陛下恩准,将这件事写进国史。”但凡智商正常的人都能听出安禄山话语里的荒谬:哪有那么巧,刚祈祷完鸟就来了,难道鸟是你们家自己养的?

李隆基智商正常,他也知道安禄山满嘴跑火车,但此时的他实在是太喜爱安禄山了,即便知道这是在说谎,他也觉得这谎说得很可爱。情人眼里出西施,李隆基眼里出安禄山。安禄山谎话说完,李隆基当即批准,于是安禄山“祷告驱虫”就被写进了国史,一直流传到了现在。“虫子事件”为安禄山打响了第一炮,不久,他又开了第二炮。他把炮口对准了一件荒唐的考试舞弊案。当时,宰相李林甫兼任吏部尚书,由于他本身是宰相,业务非常繁忙,因此吏部的很多工作就由吏部侍郎宋瑶和苗晋卿负责,这一年的候补官员选拔考试也是由这两人主持的。这次考试出了乱子。参加这次选拔考试的候补官员数以万计,他们都已经具备了做官资格,参加这次考试就是为了更早获得一个职位。考试的录取比例非常低,数万人参考,而最终的录取名额只有六十四人,录取比例与现代的公务员考试有一拼。原本以成绩说话,大家都认赌服输,然而考试结束一公布榜单,考生傻眼了:名列榜首的,居然是御史中丞张倚之子张奭!众人不服气的原因,一是因为张奭“官二代”的身份,二是据他们所知,张奭几乎目不识丁,大字都不认得几个,会不会写自己名字里那个“奭”字都很难说。这一下,就炸了锅。吏部侍郎宋瑶和苗晋卿眼看群情激昂,只能心里叫苦,当初他们只知道张倚正受李隆基恩宠,想借此机会拍一下他的马屁,没想到用力过猛,引起了公愤。宋瑶和苗晋卿试图把这件事压下去,千万不能让李隆基知道。李隆基起初并不知道,但却被安禄山知道了。他意识到这是自己的机会,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于是安禄山颠颠地就将此事给捅了出去,李隆基大吃一惊:自己委任的吏部侍郎,居然干出这样以权谋私的事情,看来必须要查一查了。李隆基查案的方式很特别,他没有直接调查宋瑶和苗晋卿,而是把六十四个被录取的考生都召了进来,他亲自对他们进行考试。发完试卷,其余六十三个考生开始答题,唯独榜首张奭在低着头发呆。整整一天过去了,张奭的考卷比他的脸都白——他居然一个字都没写!哪怕把自己的名字写上也好啊!白卷英雄就此诞生。从此张奭有了一个响亮的绰号——曳白,翻译过来,就是“拉白屎”。不久,参与舞弊的官员都遭到严惩:马屁拍马腿上的宋瑶被贬为武当太守;苗晋卿被贬为安康太守;被拍马屁的御史中丞张倚被贬为淮阳太守;连陪同担任考官的礼部郎中也被贬到了岭南。所有的人都是失败者,只有安禄山一个人胜出。经过“虫子事件”、“舞弊事件”,李隆基对安禄山更加刮目相看:这个安禄山不仅有军事才能,而且忠心可嘉,这样的人一定要重用。一年后,安禄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公元744年三月五日,李隆基发布了一纸诏书,将范阳节度使裴宽调回长安,出任户部尚书。让裴宽出任户部尚书,其实是为了给安禄山腾位置。紧接着,李隆基又下了一道诏书:由安禄山兼任范阳节度使,同时保留平卢节度使一职。安禄山梦想成真了。此时,安禄山手握范阳、平卢两镇,手中的兵力达到了十二万八千九百人,占到了唐朝边境兵力的四分之一。如果说,李隆基让安禄山出任平卢节度使,是给安禄山这只老虎插上了一只翅膀的话,那么现在他又给这只老虎插上了又一只大翅膀。醉心于自己慧眼识珠的李隆基丝毫没有意识到,眼前的这只老虎,插上翅膀是会飞的。李隆基的错觉还在继续,因为他的身边布满了一群为安禄山说好话的人。礼部尚书席建侯时任河北擢升罢黜特使,对安禄山交口称赞。在他的口中,安禄山就是公平正直的化身。与此同时,宰相李林甫、前范阳节度使裴宽也顺着席建侯的话头,对安禄山称赞不已。

难道他们都看到了安禄山的能力?不是。他们三人看到的东西并不一致:席建侯看到的是安禄山的贿赂,因此他帮安禄山说话;李林甫看到了李隆基对安禄山的宠爱,因此他顺杆爬;前范阳节度使裴宽既看到了安禄山的八面玲珑,也看到了李隆基对安禄山的宠爱,因此他也帮安禄山说话。三人可以成虎,三人就此成就了安禄山。从此,安禄山的恩宠稳如泰山,不可动摇。因为所有的人都说他好。这是金钱的力量,也是白内障的力量。

李林甫掌权

李隆基注定是可悲的,因为他在罢免张九龄后就开始养老虎,一养就是两只:一只老虎在边塞,名字叫安禄山;一只老虎在长安,名字叫李林甫。正是这两只老虎,让李隆基的开元盛世走上了茫茫未知的歧途。相比于安禄山,李林甫这只老虎更加凶猛。接替张九龄出任第一宰相后,李林甫就下定决心,绝不走张九龄的老路,绝不干直言进谏的傻事。不仅自己不能干,也不准别人干。上任伊始,李林甫召集所有有权利上谏的官员开了个会。在这个会上,李林甫与各位官员推心置腹:如今明主在上,群臣迎合圣意还来不及,还需要多说什么废话呢?诸位难道没看见那些仪仗马吗?那些马吃的可是相当于三品官员俸禄的草料,待遇不可谓不高,可是如果在参加仪仗时乱叫,立刻就会被赶走,永远失去当仪仗马的资格,真到那时,悔之晚矣!与会官员,面面相觑,他们知道李林甫这是在借马说事儿,言下之意,是让他们从此闭口不言,装聋作哑。

大多数官员保持了沉默,他们知道,他们的大腿还没有李林甫的胳膊粗。经过这次会议,直言上谏的现象基本绝迹。不过凡事总有例外,左补阙杜琎就是。杜琎没有听从李林甫的建议,他执著地给李隆基上了一封奏疏,针对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放在以前,这种事情司空见惯,而放在李林甫开会之后,性质就严重了。李林甫决定给杜琎点颜色看看。杜琎上完奏疏的第二天,效果立现:他的品级由从七品升为了从六品。品级升了,杜琎却沮丧起来,他知道这是李林甫针对自己,给自己来了个明升暗降。杜琎本来是从七品的左补阙,现在李林甫把他升为从六品的下邽县令,表面上看杜琎是升官了,其实相当于被贬,因为那个时代京官比地方官的含金量高多了。杜琎被“明升暗降”之后,朝中直言上谏的风气几乎绝迹,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李林甫。人注定是复杂的,官员同样也是复杂的。中国历史习惯用忠臣和奸臣来区分大臣,其实这个方法并不科学,因为过于一刀切,过于脸谱化了。细读历史就会发现,忠臣和奸臣都是历史的组成部分,而且并没有纯粹的奸臣和忠臣。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忠臣不等于能臣,历史上的很多忠臣其实是庸臣,不干事;奸臣也不等于庸臣,历史上的很多奸臣其实本身是能臣,很能干事。是不是有些矛盾?历史本身就是这么矛盾。具体到李林甫,历史一直给他戴着奸臣的帽子,我也把他叫做奸臣,但不可否认,这个奸臣也是能臣,是个能干事的人。我们可以提出两个名词:一个叫人格,一个姑且叫做官格。古往今来的仕途中人,都是人格和官格的复合载体,有的人人格很高,官格却很低,有的人人格很低,但官格却很高。正应了那句话:好人不一定是好官,好官不一定是好人。李林甫呢?严格说来,他基本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算个准好官,而人品就不会说了:小人一个。就是这么一个小人,出任宰相不久就遇上了天大的好事。开元二十五年七月,大理少卿徐峤给李隆基上了一道奏疏,上面这样写道:今年全国处以死刑的犯人总共五十八人,人数之低为历年之最。大理寺监狱向来有杀气重的说法,鸟雀都不在大理寺附近栖息。今年不一样了,已经有鸟雀在大理寺的树上筑巢了。徐峤之后,其他官员纷纷行动起来,既然有徐峤“抛砖”,众人赶紧“引玉”:这说明陛下治国有方,全国已经达到几乎没有刑罚的盛世了,可喜可贺。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看着文武百官的奏章,李隆基心花怒放,一直以来,他知道国家正在蒸蒸日上,但没有想到现在已经到了几乎不用刑罚的盛世了,确实值得庆贺。高兴之余,李隆基体现了高风亮节:这不是朕的功劳,而是宰相的功劳!李隆基这一谦虚,李林甫和牛仙客的好事就来了。开元二十五年七月八日,李林甫被封为晋国公,牛仙客被封为邠国公。具有对比意义的是,前任宰相张九龄不过被封为始兴县伯,跟李林甫的晋国公差着级呢!人比人得死!以晋国公为起点,李林甫上下其手,试图用自己的两只手捂住李隆基的眼睛。在这个过程中,三位官员不知不觉掉进了李林甫的圈套。第一个掉进去的是兵部侍郎卢绚,不过纯属意外。一天,李隆基前往勤政务本楼欣赏音乐,为了保持安静,便命人把门帘放了下来。兵部侍郎卢绚原本知道李隆基在勤政务本楼欣赏音乐,然而等他骑马路过时,看见门帘已经放了下来,便以为皇上已经起驾回宫了。于是卢绚便没有下马,只是垂下马鞭,拽着缰绳,缓缓地走了过去。马背上的卢绚风采卓然、气度不凡,引起了李隆基的注意,一直目送他离开了自己的视野。

这时李隆基感叹了一句:“卢绚真是渊博厚重啊!”李隆基心里顿时起了重用卢绚的念头。看得出,这时的李隆基以貌取人。李隆基的一举一动被左右看在了眼里,而这些左右都收了李林甫好处,他们就是李林甫的第三只眼。听说李隆基想重用卢绚,李林甫有些着急,他知道此时的李隆基不按常理出牌,说不定一重用就会把卢绚推上宰相之位,那样一来,自己就多了一个对手了。不行,不能让卢绚得到重用。眼睛一转,李林甫有了主意。李林甫找来卢绚的儿子,对他说:“令尊素有德望,而今交州(越南河内)、广州正缺刺史,皇上想让令尊出任,你看这事可不可行?如果令尊以路途遥远为借口拒绝的话,恐怕会被贬;我倒有一个办法,不如让令尊主动要求担任太子宾客或者太子詹事,到时在洛阳上班,也是不错的位置,你看怎么样?”卢绚听了儿子的传话,顿时慌了:交州、广州与长安相隔数千里,除非被贬,不然谁愿意去那里?还是退而求其次吧,当个太子宾客、太子詹事也行。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一切尽在李林甫的控制之中。不过,李林甫还不着急,他不想一下就把卢绚从兵部侍郎送上太子宾客的冷板凳上,那样动作就过于明显了。李林甫先把卢绚委任为华州刺史,做个过渡。不久,李林甫又以卢绚有病在身,不能主持工作为由,将他调离华州,然后委任为了太子詹事。一番闪转腾挪,卢绚掉进了李林甫挖好的坑里,从此再没有被重用的机会。卢绚之后,李林甫的老冤家严挺之也掉进了坑里。严挺之被坑,起因还是李隆基意图重用。一天,李隆基突然想起了严挺之,便问李林甫:“严挺之现在什么地方?这个人值得重用。”李林甫一听:不好,千万不能让这个老冤家回来。于是,李林甫故技重施,按照对付卢绚的套路照方抓药。这一回李林甫找的是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李林甫对他说:“皇上对尊兄很看重,应该尽快安排尊兄与皇上见一面,说不定马上就能重用。我看就让尊兄自称患有中风,恳请回长安就医,这样不就能跟皇上见面了吗?”严损之和严挺之都是实在人,他们以为李林甫是一片好心。严挺之随后按着李林甫的建议,上了一道“请求到京城就医”的奏疏。正是这道奏疏,让他一下掉进了坑里。李林甫拿到奏疏,不无伤感地对李隆基说:“哎,严挺之已经衰老中风了,应该给他安排一个清闲的官职,以方便他求医养病。”李隆基闻言,感叹不已:岁月不饶人啊!不久,严挺之被任命为太子詹事,提前进入了养老生涯。值得一提的是,严挺之为人有情有义,对朋友生死如一,他的不少故交先他而去,严挺之便厚待他们的家人。在他的一生之中,先后抚恤了数十名故交的孤女。在这些孤女成年后,他又自己出钱,把她们嫁到合适的人家。或许,有情有义也是一种基因,严挺之的儿子严武也继承了父亲的优点:当全社会都把杜甫当成丧家犬时,是他给了杜甫无私的帮助,杜甫草堂就是他帮助盖的。严挺之之后,又一位老资格官员掉进了李林甫的套里,这个人就是称姚崇为“救时宰相”的齐澣。齐澣被李林甫算计,是因为他的资历和威望。李林甫担心李隆基有朝一日会重用齐澣,索性一步到位把他委任为了太子少詹事。太子少詹事是闲职,一旦到了这个职位,离退休也就不远了,李隆基是不会重用一个快退休之人的。经过一系列的上下其手,李林甫基本将朝政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他的搭档牛仙客则扮演着与卢怀慎、苏珽一样的角色:领导点头我点头,领导画圈我画圈。这是李林甫努力的结果,也是李林甫想要的结果,不过好景不长。几年后,挑战不期而至,李林甫意识到,以前的自己太温柔了,以后,自己必须狠一点!再狠一点!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750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