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王安石——群体上访事件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8 10:06:05 0


01 范仲淹的女婿

按当代人的理解,神宗、王安石君臣等人制定、颁行的免役法应该是向那些应该服役现在却免役的人家收取一定费用。

出钱的不出力,出力的不出钱天公地道!

哪知道免役法甫一推出,就在地方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一千余年来,人们对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早已经是习以为常。免役法与清朝雍正年间推行的官绅一体纳粮仿佛,遇到阻挠也是应有之义。让官绅士大夫和‘泥腿子’们一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显然,这是有辱斯文。

这让士大夫们情何以堪!

这次从中作梗的是枢密使文彥博与枢密副使冯京,充当急先锋的人却是任东明县令的贾蕃。

贾蕃虽只是京畿之地的一个县令,却身份特殊:这厮既是范仲淹的女婿,又是枢密使文彥博的门生。

文彥博与司马光一样,也是名垂后世的神童。少年司马光砸缸救人,而文彥博也不遑多让。文彥博小时候和一群儿童击球,无巧不成书,球掉进了树洞里。当其他孩子大眼瞪小眼,束手无策的时候,文彥博取来水浇灌树洞,球随着水慢慢浮了上来。

仁宗朝之时,文彥博就曾出任宰相之职。到神宗继位时候,文彥博已经是名满天下的三朝老臣。熙宁四年时任枢密使之职,成为军界执牛耳者。

三月时候,神宗在资政殿召见二府大臣,‘出陕西转运使司奏庆州军乱示之’。对于边防不固、内外交困令神宗深以为忧。

文彥博趁机抨击新法道:“朝廷施为务合人心,以静重为先。凡事当兼采众论,不宜有所偏。陛下即位以来,厉精求治,而人情未安,盖更张之过也。祖宗以来,法制未必皆不可行,但有废坠不举之处耳。”

见文彥博率先发难,冯京也壮起胆在一旁儿添油加醋道:“府界既淤田,又修差役,行保甲,人极劳弊。”

当着王安石等变法派大臣,神宗皇帝必须要态度鲜明的支持新法。听文彥博和冯京二人这样讲,赵官家立即据理力驳道:“淤田于百姓有何患?若比令内臣拔麦苗,观其如何,乃取得淤田上,视之如细面。然见一寺僧言:旧有田不可种,去岁以淤田故,遂得麦。兼询访邻近百姓,亦皆以免役为喜。盖虽令出钱而复其身役,无追咱刑责之虞,人自情愿故也。”

冯京低了头不敢吭声,文彥博挺身回道:“保甲法制用五家为保,犹之可也。今乃五百家为大一保,则其劳扰可知。”

见神宗犹疑不定,文彥博继续进言道:“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

见文彥博又绕回到改革的是与非之争,神宗不得不申明:“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

神宗说完上述言语,笃定的望了这个老臣一眼,看他如何应对。改革是利国利民之事,如果文彥博再表示反对,那么就是自寻无趣了。哪知道文彥博没有丝毫犹豫,振振有辞地脱口而出:“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也百姓治天下也。”

许多的事是做的说不得,说的做不得。政治尤其如此。虽然这个理由确实是冠冕堂皇,但事情是你知、我知,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最好是不要戳破的为妙。而文彥博这时不知作何想,居然口不择言地说出了所有反对变法者的不敢讲的心声。

事实确实如此,神宗无法辩驳。

文彥博的一句话将神宗噎的哑口无言,年青的天子面上青红不定,怔忡在龙榻上沉默片刻,无助地向王安石等人望去。

在一边忍耐了许久的王安石终于忍无可忍,接过文彥博话头反驳道:“法制具在,则财用宜足,中国宜强。今皆不然,未可谓之法制具在也。”

见王安石终于开口说话,文彥博不咸不淡地回了一句道:“务要人推行耳。”

言外之意在攻击王安石变法所用的人都不是合适的人选。

02 坑你没商量

王安石如何会听不懂文彥博语含讥讽?立即反唇相讥道:“若务要人推行,则须搜举材者,而纠罢软偷惰不奉法令之人除去之。如此,则人心岂能无不悦?”虽然免役新法制定的初衷是希望减轻农民沉重的劳役负担,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出现了‘惟务敛之多而行之竣,至天下不尽晓朝廷之意,将以为率其剩者而官取之’的弊端。为了体现政绩,一些地方官想办法增收创收,将原来规定无须纳钱的免役户也一律交钱。个别地方百姓胳膊扭不过大腿,居然出现了‘杀牛卖肉、伐桑卖薪’凑钱的极端事例。

一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来做,就会出现迥异的结果。

熙宁四年五月的一天,开封士民惊讶的发现,无数的农民包围了王安石的府第,北宋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群体上访事件发生了。

免役新法在京畿东明县开始试行之时,明文规定:‘乡户自四等以下勿输(役钱)’。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许多的官员并不是每天琢磨着如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是想方设法的使坏、下绊子干扰新法的实施。

东明县令贾蕃就是这样一个人,原因无它,做为文彥博的门生必须与座主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

宋承五代遗制,将乡村主户分为五等。其中一、二、三等为上户,二、三户也称为中户,四等、五等为下户。如何划分户等虽然有法律具体条文规定,但法律是死的、执法的人却是活的。在东明县地方,知县贾蕃自然是我的地盘我作主,对国家法律自有他的解释权。免役钱本来是针对上等户而设,既然不愿意服役,那么退而求其次,拿出钱来交给政府,再由政府统筹‘募民代役’;为了保护四等、五等户的利益,下等户无须交纳役钱。

贾蕃对募役新法从内心厌憎,但在神宗、王安石的眼皮底下耍花枪是需要绝大勇气的。那么多的高官因为反对新法而遭贬谪的殷鉴不远,他不敢也不愿意螳臂挡车。

如何既避免与王安石变法派官员发生正面冲突,又可以制造事端、破坏新法的推行?

在不知谋杀了多少的脑细胞之后,自以为得计的他终于想出了应对之策——表面上贾蕃大张旗鼓的宣传免役新法,暗地里却在户等的划分上作起了文章。在他的唆使下,手下人有意将原本是下等户中的四等户提为三等中户。这样一来,本来无需交钱的下户就要额外的负担一笔不菲的支出。

这不但是坑爹、还是坑妈的无耻行径!

那些本来无需交纳役钱的下户们还没有体会到国家出台新政带来的喜悦,就从幸福的峰顶跌落在失望与愤怒的深渊。村民不服,前往县衙申诉,却被告之本县无权受理此案!

见治下的百姓已然群情激愤,贾蕃趁机火上浇油,一脸无辜的告诉所有人:做为县令,面对朝堂上的政令,自己是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这样做,不过是在忠实的执行领导精神。而这个领导,就是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大人!

03 被致富

贾蕃有意将事情说成正是出自王安石的授意,自己不过是代人受过,奉命行事而已。百姓如何会知道其中竟然会有如此多的猫腻,熊熊怒火终于找到了宣泄的渠道,大家很快做出决定,去找王安石讨个说法!

黎明前的黑暗笼罩在平坦的官道上。一千余名、数百四等户携儿挈女汇成了愤怒的海洋拥入京城,北宋史上最大的集体维权活动爆发。

这些人很快就找到了王安石的宅邸,并且把府门围的水泄不通。当王安石一身朝服,正要出门之际。被眼前黑压压的人群唬的不轻。此前,从未有类似事情发生。上访民众因求告无门而直接找到宰相府上,实在是太过‘耸人听闻’。

让国务总理大臣处理寻常百姓的差役小事?万幸的是,这些村民没有遭遇到‘黑保安’与‘黑监狱’的联合执法!

见到王安石,所有的人拦于马前哭诉于地,声泪俱下的控诉户等划分的不合理,不期而至的‘被致富’成了他们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问明情由之后,王安石气愤填膺。面对突发事件,他开始了危机公关——王安石向上访的群众保证:国家律令,岂容亵渎?如果事情确实是如大家所说,一定要还大家一个公道!政府会查清所有人的真实户等,不会让大家在出了力之后再出钱。王安石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国家宰辅重臣说出这样信誓旦旦的话来,上访的百姓不敢不相信。他们满怀希望的回到家中静候处理结果。

我们的人民是全世界最好的人民,一千年是,一千年后仍然是!一千年前有的官吏是混账王八,现在这种情形仍然持续存在。

等村民散去之后,王安石立即派出开封府提点刑狱赵子几彻查此事。事情很快真相大白,贾蕃不但不按保甲新法推行,而且故意制造事端,终于无法收拾酿成此次群体事件的发生。

事情终于水落石出,王安石立即责成有关部门从重、从快、从严处理此事。当相关人员去找贾蕃质询的时候,惊讶的发现这位县太爷居然人间蒸发了。事后方知,贾蕃并不是畏罪弃官潜逃,而是因为此事平步青云,从东明县令任上离开了是非之地奔赴京城在进奏院履新了。

进奏院职事由文彥博及其党羽控制,在这种时候将贾蕃调入进奏院。此举,明显是在阻挠新法的推行,帮助贾蕃躲避惩处。(如果说文彥博与此事没有一点儿瓜葛的话,也只有外交部发言人相信这种鬼话了。)

为顺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必须要杀一儆百、严惩有意制造事端者。王安石向神宗建议道:“知东明县贾蕃者,范仲淹女婿,好附流俗,非上所建立。近枢密院选差勾当进奏院。去年,进奏院妄以朝廷事报四方,令四方疑懈于奉行法令。今使勾当,宜得平实者,如蕃殆不可用。”

开封作为首善之区,天子的耳目遍布城中。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冲击一国宰辅之臣府第的大事。神宗在第一时间就得知了此次突发事件的始末,震怒之下,他当即表示要穷纠责任人贾蕃。(上以为然,因令究东明事。——《续资治通鉴长编》)

东明事件,给了反对派口实。也提醒神宗和王安石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必须要做好善后处理工作。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神宗令人穷究此事,这才知道贾蕃不但蓄谋破坏免役新法,而且有意阻挠保甲法的实施。贾蕃曲解保甲法,令当地百姓‘皆不知当时之法’。造成当地人民对新法因不了解而有了抵触心理,使改革之事在东明县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为了使得新法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顺利推行,王安石趁机将暗中支持贾蕃、酿成‘东明事件’的幕后人御史中丞杨绘、御史刘挚一并清理出了朝堂。

贾蕃有意将水搅浑,意在令新法在试行的阶段就搁浅、触礁,其居心可谓恶毒之极。范仲淹倘若泉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想?

‘东明事件’也为神宗与王安石敲响了警钟,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在新法实施过程中再次发生,神宗发旨颁行天下——如敢将四等以下户升于三等,致人披诉,其当官职吏并从违制,不以赦降原免!

贾蕃的拙劣表演只能是自食其果,相反却使得不甚成熟的新法从此日臻完善。

‘东明事件’也成了一个标志性政治事件,表明了熙宁年间发生的变法派、保守派之间的斗争渐趋复杂化、隐蔽化,纯洁改革官员的队伍也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熙宁五年时候,政治眼光敏锐的王安石高瞻远瞩,他觉察出了正在轰轰烈烈展开的变法运动中存在着严重不足。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44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