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列国史志

耶路撒冷史——劳合·乔治、贝尔福和魏茨曼

历史大观园 列国史志 2020-06-30 14:09:07 0

当艾伦比集结七万五千名步兵、一万七千名骑兵和少量的新坦克时,英国外交大臣亚瑟·贝尔福正和出生于俄国、名叫哈伊姆·魏茨曼(Chaim Weizmann)的科学家协商一项新政策。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一个穿梭于白厅、出入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的办公室、高谈古代以色列和《圣经》的俄国移民,在设法使一项政策赢得大英帝国支持。这项政策像君士坦丁或萨拉丁曾经做出的决定一样,将彻底改变耶路撒冷,并深刻地影响今天的中东。

贝尔福和魏茨曼早在十年前就见过,但谈不上有什么关系。因为红润的脸颊和修长的四肢,贝尔福被人昵称为“颓废派”和“漂亮的范尼”,又因为担任爱尔兰首席大臣时的冷酷,他也被称作“血腥贝尔福”。他是苏格兰商人和英格兰贵族的后裔——母亲是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担任首相的索尔兹伯里侯爵罗伯特·塞西尔的妹妹。贝尔福曾陪同舅舅和迪斯累利出席1878年的柏林会议。可是当他于1902年继承索尔兹伯里爵位后,有人见了他就语带讽刺地说:“鲍伯是你舅舅啊!”既是哲学家、蹩脚诗人,又是激情网球手的贝尔福是个从未婚娶的纨绔的浪漫主义者,还是成天将“无所谓而且根本无关紧要”挂在嘴边的轻浮的即兴诗人。大卫·劳合·乔治尖刻而谨慎地评价说,历史将像“记住手帕上的芳香一样”铭记贝尔福。事实上,就与魏茨曼非同一般的关系以及那份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宣言来说,他确实是最值得铭记的人。

魏茨曼则来自完全不同的家庭。他出生于平斯克附近的犹太小村庄,父亲是木材商。他从孩提时代起就拥护犹太复国主义,后来先后逃往德国和瑞士学习科学,三十岁时移居曼彻斯特,并在大学教授化学。

魏茨曼“既放荡不羁又富有贵族气息,既德高望重又爱冷嘲热讽,充满着俄国知识分子刻薄和自嘲的才智”。他“天生就是个贵族,与国王和首相打成一片”,还设法赢得了丘吉尔、劳伦斯和杜鲁门等人的尊敬。他的妻子维拉是沙皇军队中为数不多的犹太军官的女儿,她把大多数俄国犹太人看作卑贱粗俗的人,喜欢与英国贵族交往,并确保她的“小哈伊姆”穿得像爱德华时代的绅士。魏茨曼,这个热情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不仅痛恨沙皇俄国,也鄙视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犹太人,他很像“养尊处优的列宁”,并时常被误认成后者。他是一个“很有才气的演说家”,一口流利的英语夹杂着俄国口音,还拥有“结合着猫科动物般致命的攻击性、火热的激情和远见卓识的近乎女性的魅力”。

1906年,伊顿公学的老校友和平斯克犹太人毕业生首次见面。他们的谈话短暂但令人难忘。“我记得贝尔福以通常的姿势坐着,跷着腿,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贝尔福于1903年担任首相,曾向犹太复国主义者提出乌干达方案,但此时已失去权力。魏茨曼担心他的漠不关心只是“一种掩饰”,所以解释说,如果摩西听到乌干达方案,“肯定会再次摔碎那两块石板”。[1]贝尔福显然感到迷惑不解。

“贝尔福先生,假如我给你的是巴黎,而不是伦敦,你愿意要吗?”

“魏茨曼博士,可我们已经拥有伦敦啦。”

“那倒是,不过在伦敦还是一片沼泽时,我们就有耶路撒冷了。”

“像你这么认为的犹太人多吗?”

“我道出了成千上万犹太人的心声。”

贝尔福甚感钦佩,但又补充说:“很有趣,我遇到的犹太人可不都如此。”

魏茨曼知道大多数英国犹太贵族都嘲笑犹太复国主义,他回答道:“贝尔福先生,那是因为您没有遇到真正的犹太人。”

这次谈话没有任何结果,却让魏茨曼遇到了第一个帝国政治家。贝尔福已大选败北,随后赋闲数年。其间,魏茨曼在与贝尔福见面后不久首次拜访了耶路撒冷,并发起一场在耶路撒冷建立希伯来大学的活动。巴勒斯坦充满活力的犹太复国主义农场震撼了他,但耶路撒冷却是“一座依靠施舍而生存的城市、一个悲惨的贫民区”。在那里,“我们没有一处像样的建筑——除了犹太人,全世界的人在耶路撒冷都有立足之处。耶路撒冷使我沮丧,夜幕降临之前,我离开了这座城市”。魏茨曼回到曼彻斯特,成为著名的化学家,并和编辑C. P.斯科特成为朋友,斯科特是《曼彻斯特卫报》的所有者,也是一个类似于《圣经》先知的亲犹太复国主义者。“好吧,魏茨曼博士,”斯科特说,“告诉我你想让我为你做什么。”这时是1914年。

大战之初,魏茨曼被“干脆利索、令人着迷、富有魅力且精力充沛的”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招入海军部。丘吉尔说:“哦,魏茨曼博士,我们需要三万吨丙酮。”此时魏茨曼已经研制出生产丙酮的新配方,这种溶剂用于制造无烟炸药。丘吉尔问道:“你能制造吗?”那时的魏茨曼不仅能够,而且已经制造出这种溶剂了。

数月后的1914年12月,C. P.斯科特邀请魏茨曼、时任财政大臣劳合·乔治以及他的同僚赫伯特·塞缪尔共进早餐。魏茨曼注意到,为了掩饰过分的严肃,大臣们都用轻浮的幽默方式讨论战争,不过“我非常羞怯,并忍受着被压抑的兴奋”。魏茨曼吃惊地发现这些政治家都很同情犹太复国主义。劳合·乔治承认:“当魏茨曼博士讨论巴勒斯坦时,对我来说,他一直提到的地名比西线上的那些还亲切。”并且他愿意将魏茨曼引荐给贝尔福——但劳合·乔治并未意识到他们其实已经见过面。魏茨曼一直提防着塞缪尔——他不仅是与罗斯柴尔德家族和蒙蒂菲奥里家族有关系的英国犹太银行家后裔,还是首位进入英国内阁的虔诚的犹太人——直到他透露正在拟定一份关于犹太人回归的备忘录,魏茨曼才释然。

1915年1月,塞缪尔向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递交了他的备忘录。“这份备忘录已经在分散各地的一千两百万人中引起轰动,”塞缪尔写道,“人们普遍同情这种恢复希伯来人家园的想法。”阿斯奎斯嘲笑犹太人这种“可以集体返回”的想法,并讥笑他们是“一个多么引人瞩目的群体”。至于塞缪尔,阿斯奎斯说他的备忘录“读起来像一本新版的《坦克雷德》,[2]我对他的建议不感兴趣,但有一幅奇怪的插图表述了迪斯累利喜欢的格言‘种族就是一切’,正是这幅奇怪的插图使条理清晰、善于思考的赫伯特·塞缪尔采取了这种非理性的做法”。阿斯奎斯吃惊地发现:“说来也奇怪,这个提案的唯一反对者正是劳合·乔治,他并未谴责犹太人,却认为这种令人震怒之举将使得‘不可知论和无神论的’法国占领圣城。”阿斯奎斯认为劳合·乔治关于耶路撒冷应归英国所有的主张是正确的,但他对犹太人的态度却是错误的。

劳合·乔治,这个蓝眼睛的威尔士浸礼会小学校长的儿子和轻率的好色之徒,因一头蓬乱的白色长发看起来更像艺术家而不是政治家。他非常关注犹太人,作为一名律师,他早在十年前就代理了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案件。劳合·乔治是激进的改革家、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主义者、公爵们的迫害者以及雄辩的演说家和天生的表演家。他宣称:“我在学校里学到的犹太人的历史,比关于我自己家乡的都多。”大战一爆发,他就变成了精力充沛的战争大臣和浪漫的帝国主义者,深受希腊古典作品和《圣经》的影响。

劳合·乔治再次将魏茨曼引荐给贝尔福。贝尔福匆匆写道:“魏茨曼无须介绍。我还记得我们1906年的谈话。”他用“好吧,您还没有改变太多”来问候这个犹太复国主义者,接着又用沉着、近乎伤感的语调说:“您知道,当枪声匿迹时,您可能就会得到你们的耶路撒冷,这是您正为之奋斗的一项伟大事业。您还需要不断地来找我。”他们开始定期会面,夜里一边绕着白厅散步,一边讨论着一个犹太家园将如何在命运的转折下,在符合历史的正义与英国的权力影响下运行。

科学和犹太复国主义此时也更为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为贝尔福正担任海军大臣,而劳合·乔治则担任军需大臣,此二人最关心魏茨曼研制炸药的工作。魏茨曼发现自己与世界上最强大帝国的头面人物“扯上了错综复杂的私人关系”。这促使他仔细思考他卑微的出身:“我,哈伊姆·魏茨曼,一个来自乡村的犹太人,白手起家,现在也不过是一所地方大学里的教授!”而对于那些贵族来说,魏茨曼则符合他们心目中的犹太人形象。“他就像一个《旧约》中的先知。”丘吉尔后来这样评价说,尽管他穿着大衣、戴着高帽。劳合·乔治在他的回忆录中轻描淡写地称,他感激魏茨曼在战争期间所做的工作,因此才支持犹太人。但事实是,犹太人在很早以前就得到了内阁强有力的支持。

《圣经》,关于耶路撒冷的经书,在其成书两千多年之后再次影响这座城市。“英国是个圣经国家,”魏茨曼写道,“那些毕业于古老学校的英国政治家笃信宗教。他们理解“回归”正在成为现实,这迎合了他们的传统和信仰。”和美国一样,“英格兰也是阅读和思考《圣经》的国度,”劳合·乔治的一位助手注意到,“英国犹太人是唯一一个渴望返回他们古老家园的群体。”他把这种渴望当作一种“不可否认的本能愿望”。

在他们对犹太人的态度中,有些东西隐藏得更深:英国领导人天生同情俄国犹太人的悲惨命运,这种情怀在战争期间由于沙皇压迫俄国犹太人而进一步强化。欧洲的上流社会目眩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等犹太富豪那难以置信的财富、异族的权力和富丽堂皇的宅邸。然而他们也因此而困惑,因为他们无法确定犹太人是由受迫害的圣经英雄组成的高贵的种族:是大卫王和马加比的后裔,还是包藏祸心、精于算计、长着鹰钩鼻且拥有超能力的霍比特人。在种族优越论泛滥的年代,贝尔福确信犹太人是“自公元前5世纪希腊时代之后最有天赋的种族”。丘吉尔也认为他们是“最令人惊叹和富有天赋的种族”,但又称他们是“上帝和恶魔特选的神秘和不可思议的种族”。劳合·乔治私下批评赫伯特·塞缪尔具有“他的种族最糟糕的典型特征”。但三个人都是真正的亲犹主义者。魏茨曼深知种族主义者的阴谋论和基督教希伯来主义之间只一线之隔:“我们痛恨反犹主义,也痛恨亲犹主义。两者都是可耻的。”

在政治活动中,时机决定一切。1916年12月,阿斯奎斯政府倒台。劳合·乔治继任首相,并任命贝尔福为外交大臣。劳合·乔治被描述为“自查塔姆伯爵之后最伟大的战争领袖”,而且他和贝尔福会用尽一切手段赢得战争。在这场持久的、可怕的对德战争的关键时刻,他们对犹太人的独特态度和1917年特殊的客观环境结合起来。劳合·乔治和贝尔福确信:英国要取胜,犹太复国主义是必要的。


[1]指摩西得到上帝赐予的两块石板后,下山见到犹太人祭拜异教神明,气得将石块摔碎的故事。——译注

[2]在迪斯累利著名的小说《坦克雷德》中,一个公爵的儿子旅行到耶路撒冷,在那儿,一个犹太人富有远见地说道:“英国人将占有这座城市,他们将管理它。”劳合·乔治的任务是赢得这场战争,其他的一切对他而言都是次要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lgsz/1650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