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列国史志

德国简史——红色导师的青年时光

历史大观园 列国史志 2020-06-28 23:48:18 0

1818年~1848年

关键词:《莱茵报》事件

今天,来到英国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你会在公墓的东侧看到一座长方形的墓碑。墓碑上有一座巨大的头像,虬髯丛生,双眼凝视着远方,仿佛一头沉思中的雄狮。而在墓碑的正面则镌刻着这样的话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不错,这座墓碑下沉睡的就是“红色导师”——卡尔·马克思。

少年时光

德国简史——红色导师的青年时光

波恩大学

现在的波恩大学已经成为德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它设有50多个专业,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哲学专业,不知道这是否受到了马克思的影响。

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出生在德国的特里尔城。马克思的父亲是特里尔高等法院的首席律师,母亲则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他们的悉心关爱下,马克思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1830年,12岁的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读书。他的希腊文和拉丁文很好,这种语言方面的天赋一直伴随了他的一生。1835年,马克思从中学毕业时,望子成龙的父亲已经为他规划好了人生,马克思被送进了波恩大学学习法律。此时波恩大学的学习氛围并不太好,过多的富家子弟让学校里流行着奢侈的风气。深受影响的马克思花费无度,欠下了不少债务,还因为醉酒喧哗而被学校关了禁闭。为了能让马克思有个好的学习环境,父亲为马克思办理了转学手续。1836年10月,马克思转到了柏林大学读书。

柏林大学成立于1810年,他的创办者是普鲁士的教育大臣威廉·冯·洪堡(他被称为“德国现代教育之父”)。这所大学里最大的支出是科学研究,其次是教授的工资,最后才是校舍建设和其他开支,“为科学而生活”是这所大学的风气。马克思来到柏林大学后,被学校内的人文主义气息吸引,打算转修哲学专业,这个决定直接影响了他的后半生。当时,柏林大学的著名教授、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已经去世5年了,但他的思想仍然在这所大学中有着深刻的烙印。马克思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黑格尔的著作,并很快加入了大学中的“青年黑格尔派”。这是一群大学生、教授和评论家构成的组织,他们追求民主政治,坚持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在“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中,马克思的热情、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以至于马克思毕业后,不少学弟还从旁人的口中探寻着马克思当年的英姿,其中就包括马克思后来的挚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41年,马克思从柏林大学毕业,他的毕业论文获得了空前的好评,学校破例免除了马克思其他科目的考试,授予他哲学博士学位。

《莱茵报》事件

毕业后不久,23岁的马克思开始为倾向民主的《莱茵报》撰写稿件。马克思犀利的文笔和独到的见解为报纸增色不少。1842年10月,报纸的股东们聘任马克思为主编。马克思上任后,《莱茵报》刊登了大量关心百姓疾苦、宣传民主政治的文章,报纸的销量直线上升,订阅量从800多份飙升到了3400份,《莱茵报》的影响力正在向整个普鲁士扩展。

德国简史——红色导师的青年时光

马克思像

为了挽救《莱茵报》,马克思一个人承担起报纸的全部政治责任,写了退出编辑部的声明。然而普鲁士当局仍然坚持查封了报纸。

尽管马克思已经很讲究斗争的方法,但政府的打压还是在1843年降临了,起因是普鲁士国内发生的“盗窃林木事件”。当时,普鲁士的摩塞尔河两岸有大片无主的森林和草地,这里一向是当地农民和牧民砍柴放牧的地方。可一些贵族却将这些土地霸占,宣称农民拿走一草一木都属于“盗窃行为”,而这个诬蔑还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出于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一个出版者的良心,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了名为《关于摩塞尔河地区农民状况的调查》的文章,强烈抨击了政府的做法。《莱茵报》倾向于农民的观点让政府恼羞成怒,1843年1月19日,普鲁士内阁会议通过决议,查封“影响极坏”的《莱茵报》。3月17日,《莱茵报》用红色油墨印刷出版了最后一期。在这期报纸上,马克思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新的战斗在彼岸等待着我们,在战斗中我们会遇到新的战友。”几个月后,马克思辗转来到巴黎这个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在这个新的战场上,马克思写下了著名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提出了依靠工人阶级推翻剥削制度,建立平等社会的思想。不久,马克思在巴黎也等来了“新的战友”,新的斗争开始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lgsz/1585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