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十六国风云——双星闪耀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3 10:46:43 0


国家得意,有人失意

和苻坚不同,他的对手前燕皇帝慕容俊则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对外扩张上。

他的目标是南平东晋,西灭前秦,一统中华!

当然,在这之前,他还有很多的事要做。

尽管他已经攻占了邺城,灭掉了冉魏政权,但中原大地上依然还有密集如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大大小小无数割据势力,其中较大的有3支:

一是盘踞在鲁口(今河北饶阳)自称安国王的原后赵幽州刺史王午;

二是占据广固(今山东青州)自称齐王的段龛;

三是前面提到的并州的张平。

除此以外,还有濮阳(今河南濮阳)的李历、东燕(今河南延津)的高昌、乐陵(今山东乐陵)的朱秃、平原(今山东平原)的杜能、清河(今河北清河)的丁娆、上党(今山西长治)的冯鸯……

这些人有的是原后赵将领,有的是地方豪强,在后赵末年的乱世里他们先后趁势而起,各据州郡,称雄一方。

正如吃小虾小螺比吃大鱼大肉更麻烦一样,对付这些地方势力显然比之前对付冉魏还要更加费时费力。

按照先近后远的原则,慕容俊首先对付的是占据河北腹地鲁口的王午。

在击败冉闵后不久,他就派慕容恪率军讨伐王午。

然而,还没等前燕大军赶到,王午已被部将秦兴刺杀,接着原后赵征虏将军吕护又杀了秦兴,依然自称安国王。

公元354年3月,慕容恪攻克鲁口,吕护仓皇出逃,在逃到野王(今河南沁阳)时被前燕军追上,只好投降。

解决了鲁口这个心腹之患后,慕容俊又命慕容评等人率军向南继续推进。

在前燕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朱秃、杜能、丁娆等地方军阀都不敢顽抗,纷纷纳土归降。

在一片大好的形势下,慕容俊大封功臣,其中慕容恪被封为大司马、太原王,慕容评为司徒、上庸王,慕容垂为吴王。

接下来,慕容俊又把进攻矛头指向了青州的段龛。

段龛是段部鲜卑末任首领段辽的侄子,其父段兰在段部灭亡后受石虎委任统领段部余众,段兰死后段龛继任,后来天下大乱,他乘机率部南下,占领了广固,自称齐王。

公元355年11月,慕容俊派慕容恪率军南下,攻打青州。

段龛率军迎击,却被打得大败,只好退守广固。

诸将请求马上攻城。

但慕容恪却不同意:用兵之道,有时宜急,有时宜缓。如果敌我双方势均力敌,且敌方又有强援,为避免腹背受敌,则攻之不可不急。但若是我强敌弱,且敌方又孤立无援,则可围而不打,时间长了自可不战而胜。如今段龛据守坚城,未有离心,如果我们全军出动,全力进攻,几天后应该也可以打下来,但这样我军的伤亡一定会很大。自从南下中原以来,我军士卒们就没得到过一天休息,每念及此,我就夜不能寐,怎么忍心让他们这样去送死呢?重要的是把城攻下来,不必追求成功的速度!

听了这番话,众将都十分佩服:非所及也!

随后,慕容恪下令在城外深沟高垒,把广固城团团包围,连一只苍蝇也不让飞进去。

几个月后,在前燕军的严密封锁下,城内开始支持不住了——由于粮食断绝,甚至发生了人相食的惨剧。

本着“与其饿死,不如战死”的原则,段龛被迫率全部主力出城突围。

然而,慕容恪早有准备,在城外重兵布防,还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

在冲击了无数次、丢下了无数具尸体后,段龛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插翅难逃,只好灰溜溜地向城内返回。

没想到慕容恪居然在城门附近布下了伏兵,切断了段龛的归路。

段龛拼死冲杀,总算杀回了城内,但其部众却大多被歼。

这下段龛终于彻底失去了信心,只好自缚出降。

平定段龛后,慕容恪又率部继续进军,向黄河以南发展。

这一带在后赵灭亡后大多主动归降了东晋,但来得容易的,往往去得也容易,很快,梁(今河南开封)、宋(今河南商丘)、汝(今河南上蔡)、颖(今河南禹州)、谯(今安徽亳州)、沛(今江苏沛县)等大片土地都落入了前燕之手。

公元357年11月,志得意满的慕容俊把国都从蓟城(今北京)南迁到了位于中原腹地的后赵旧都邺城(今河北临漳)。

在随后的几个月内,他又命慕容评、慕舆根等人率部平定了上党的冯鸯和并州的张平,基本扫清了中原全境。

不过,在这几年前燕帝国形势一片大好的大背景下,有一个人却非常失意。

他就是吴王慕容垂。

虽然他是慕容部入关的首倡者,在南下的初期也立下了大功,但慕容俊对他却一直很不信任,在局势稍稍稳定之后,就夺去了慕容垂的领兵权,仅让其担任了黄门侍郎这一闲职。

后来在慕容恪、慕容军等人的强烈建议下,慕容垂才被重新起用,被任命为安东将军、北冀州刺史,镇守常山(今河北正定),不久,又被改任为侍中、录留台事,镇守旧都龙城(今辽宁朝阳)。

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是学霸,到哪里成绩都不会差。

在龙城,慕容垂政绩颇佳,很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慕容俊听说后,对他更不放心了,便又匆匆将其召回到了自己身边。

之后没过多久,就发生了所谓的巫蛊案。

此案的主角是慕容垂的妻子段氏。

段氏是段部鲜卑首领段末柸的女儿,她出身贵族,才貌双全,性情高傲,对各方面都不如她的皇后可足浑氏有些不大看得起。

凭借女人特有的敏感,可足浑氏也感觉到了,对段氏非常不满。

在古代这种人治社会,只要领导对人有意见,往往就会有体察上意的马屁精出现。

中常侍涅皓上书诬告,指控段氏和慕容垂的亲信下属高弼相勾结,用巫蛊术诅咒皇帝和皇后!

慕容俊立即下令将段氏和高弼下狱,交给廷尉审问。

有时候,指桑为的是骂槐;有时候,围城为的是打援;这次抓段氏,显然为的是慕容垂!

廷尉要求段氏和高弼说出幕后指使人。

两人坚决不承认存在巫蛊这回事,更没有供出慕容垂。

廷尉早就得到了可足浑氏的授意,当然不会就此罢休——既然你这么硬气,那我就给你来个石板上摔乌龟,看看谁能硬得过谁!

接下来自然是大刑伺候。

出乎廷尉意料的是,两人竟还是不肯屈服!

他们的态度就像钢铁,越是捶打越是强硬;但他们的身体毕竟不是钢铁,怎么可能经受得起如此的摧残?

很快,一向文弱的段氏就被打得体无完肤,奄奄一息。

得知自己最心爱的女人受到如此非人的折磨,慕容垂忍不住心如刀绞。

他知道这些人的目标是自己,便托人给段氏带信,让她不要再这样硬撑下去了:人都有一死,何必忍受这样的痛苦,他们想让你招什么,你就满足他们吧。

显然,慕容垂此时已经萌生了死意——他要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爱人的平安!

而段氏的想法也和他是一样的——为了保护爱人,她宁可牺牲自己!

因此,她给慕容垂回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我并不是不怕死,但如果要我迎合那些恶人而自诬,上对不起祖宗,下连累大王你,这样的事,我绝不会干!

段氏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她宁死不屈,惨死在了狱中。

慕容垂也因此得以幸存。

他是一个重情的男人,他永远不会忘记段氏为他所做的一切。

他对段氏所生的两个儿子慕容令和慕容宝关爱有加,后来在建立后燕后,他力排众议,坚持立才识平庸的慕容宝为太子,最重要的因素也许就是为了纪念段氏。

之后他娶了段氏的妹妹(姑且称为小段氏吧)为继室——只是因为她无论是外表还是性格都和段氏十分相像。

这当然是皇后可足浑氏不愿见到的。

她强行将小段氏废黜,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慕容垂。

对这个仇人之妹,慕容垂十分冷淡。

是的,段氏虽然死了,但在他的心中,永远都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可足浑氏虽然在他身边,但在他的心中,却根本没有任何位置。

这一点,慕容俊和可足浑氏当然不会看不出来,对他更加不满。

恪如春风般温暖

不过,慕容俊并没有马上就对慕容垂怎么样,因为他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干。

公元358年12月,慕容俊下令在全国各州郡检校人口,要求每户只留一个男丁,其余全部征为士兵,打算征集150万军队,在来年春天在邺城集结,随后推进到洛阳,再分兵西进南下,一举平定东晋和前秦,统一整个中国。

一向稳健的慕容俊何以做出这样疯狂的举措?

我个人猜测,也许这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他的前半生实在是太过顺利,一直顺风顺水,几乎就没遭到过什么挫折——就像汽车如果没有受到一定的摩擦力必然会打滑一样,人的一生如果没有受到一定的挫折,也难免会有失控的时候。

毫无疑问,慕容俊这种荒唐的做法很难得到推行。

有人上书说:百姓穷困已极,这样的征兵,自古未有,恐怕会酿成民变。

慕容俊并不是那种认死理的人,看了这个表文,自己也觉得这种做法有点过了,便将其改为“三五发兵”——从5个男丁中征3个为兵,同时还大大放宽了征调的期限,改为在次年冬天集结。

然而,还没有等到那一天,慕容俊就病倒了,且病势日渐沉重。

他开始担心起继承人的问题。

他的脑海里一直在单曲循环着一句话:要是慕容晔还在,就好了。

慕容晔是他的嫡长子,也是前太子,向来以贤明著称,可惜3年前就英年早逝了。后来他只好改立皇后可足浑氏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慕容十六国风云——双星闪耀,不过慕容十六国风云——双星闪耀此时刚满10岁,自理大小便也许勉强可以做到,但要治理国家,他怎么可能胜任?

经过反复思考后,慕容俊把四弟慕容恪叫到了身边:我的病恐怕是好不了了,如今秦、晋二寇未除,国家多难,景茂(慕容十六国风云——双星闪耀的字)年幼,我想效仿春秋时的宋宣公,将社稷交给你。

慕容恪连忙拒绝:太子虽然年龄不大,但天性聪明,将来定能担当大任,我慕容恪是什么人,怎么可以扰乱国家的正统呢?

慕容俊当即表现出大怒的样子:你我兄弟之间,还说这样的套话干什么!

慕容恪无比真诚地说道:陛下如果认为我的能力足以承担天下重任,我怎么就不能用它来辅佐少主呢?

听了这句话,仿佛漂泊的小船回到了安静的港湾,慕容俊彻底放心了:你能当周公,我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公元360年正月20日,慕容俊强撑着病体,在邺城举行阅兵式,检阅了已经集结好的军队。

当天晚上,病情突然加重,他自知不免,连忙遣人召大司马慕容恪、司空阳鹜、司徒慕容评、领军将军慕舆根四人入宫,受遗诏辅政。

第二天,慕容俊就离开了人世,时年42岁。

太子慕容十六国风云——双星闪耀随即继位,按照父亲的遗命,他封四叔慕容恪为太宰、录尚书事,总揽朝政;叔祖慕容评为太傅,辅助慕容恪;阳鹜和慕舆根两人则分别被封为太保和太师。

这个四驾马车的政治模式刚一启动就掉了链子。

问题出在老将慕舆根身上。

慕舆根的资历很深,早在慕容皝时代,他就曾在守棘城、灭宇文等几次关键战役中表现极为突出,慕容俊上位后南下中原,他也立下了不少战功。

对现在的地位,他很不满意。

在他看来,慕容恪倒还罢了,慕容评才识平庸,阳鹜是个文人,这两个人凭什么居于自己之上?

于是,他偷偷找到了慕容恪,直言不讳地说:如今皇帝年幼,太后干政,殿下您应该考虑自保,防止西晋杨骏的那一幕重演。况且大燕国之所以能平定天下,都是殿下您的功劳。兄亡弟及,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殿下您应该废掉当今皇帝,自己登上帝位,这才是我大燕国的无穷福分啊。

慕舆根自认为算盘打得非常清楚——如果慕容恪当了皇帝,自己就有拥立之功,当然可以跃居群臣之首了。

然而,他错了。

他和慕容恪是反义词般的两类人——他性格强横,而慕容恪性情温和;他是个野心家,而慕容恪只想做个忠臣;他做事为达目的不顾底线,而慕容恪从来都是把底线看得比底裤还重要——绝不可能脱下。

他根本不了解慕容恪的内心。

听了慕舆根的话,慕容恪的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对慕舆根严词痛斥:你是不是喝醉了?我和你一起接受先帝的遗诏辅政,你怎么能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

慕舆根碰了一鼻子灰,尴尬得恨不能找个地缝钻下去,可惜没有找到,只好谢罪告退。

唉,他毕竟只是一介武夫,不懂“事可以做绝,话不能说绝”“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之类的道理——如果他不要把话说得这样直白,比如只是委婉地试探一下,那么多少还有点回旋的余地,现在倒好,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事后,慕容恪把慕舆根的话悄悄告诉了吴王慕容垂。

慕容垂劝他马上下手,除掉慕舆根,否则,这颗老鼠屎很可能会毁掉整锅粥!

但慕容恪考虑到国家新遭大丧,在这个时候诛杀辅政大臣会对政局的稳定不利,便没有接受慕容垂的建议。

而慕舆根却再一次误判了慕容恪——他认为慕容恪肯定不可能放过自己,如今他已被逼上绝路,只能铤而走险,拼死一搏!

他向太后可足浑氏和皇帝慕容十六国风云——双星闪耀密报,说太宰慕容恪和太傅慕容评图谋不轨,请求让他率禁军诛杀二人。

听说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可足浑氏顿时惊得一身冷汗,两眼发黑,三魂出窍,四肢无力,五脏俱焚,六神无主,本来配置就很低端运转很不流畅的大脑一下就死机了——彻底失去了思考能力,她当即蠢血上涌,就想要答应慕舆根。

而小皇帝慕容十六国风云——双星闪耀虽然年幼,但智商却比他母亲要强不少,并没有被这个拙劣的谎言所蒙骗。

他毫不客气地对慕舆根说:太宰和太傅都是我的骨肉至亲,又是先帝亲自选择的托孤大臣,应该不会干这样的事。倒是太师你的动机非常值得怀疑。

见计划又一次破产,慕舆根顿时如初试云雨的年轻人一般方寸大乱——又向可足浑氏建议把国都迁回龙城。

毫无疑问,他的意图是借此制造混乱,自己好从中牟利。

一般来说,一心作死的人总是会如愿的。

慕容恪知道慕舆根这样下去迟早会酿成大乱,便和慕容评两人联名上书揭露慕舆根的种种罪状,随后将慕舆根及其家人、党羽全部诛杀。

新君刚一即位就杀了辅政大臣和一大批人,一时间,前燕朝中人人自危,人心惶惶。

而慕容恪却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举止如常,神色自若,每次出入宫廷都只带一个随从。

有人劝他,说如今局势不稳,应多带些护卫,以保障自己的安全。

但慕容恪却不同意:本来现在人们心里就惶恐不安,我如果这么弄得如临大敌,岂不是更加重了紧张的气氛!

就像车头的动作可以很快扭转整辆火车的前进方向一样,作为此时前燕事实上的领袖,慕容恪淡定从容的表现也很快改变了其他人的心态。

是啊,天塌下来,有慕容恪顶着,他都不担心,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前燕的形势很快就安定下来了。

慕容恪也正式开始了他的执政生涯。

他虽然总揽大权,但从不独断专行,而是选贤任能,博采众议,任何大小事项都要征求慕容评和朝中大臣的意见。

他性情宽容,即使官员犯了错,也不公开责罚,最多只是给他们调换一个同级的岗位,以此表示批评,当时人都以此作为自己的耻辱,不敢轻易触犯他的禁令。有人犯了错误,往往会自责说:难道又想让太宰调动你的工作了吗?

慕容恪不仅在国内深得人心,在国际上名声也很大。

据说在慕容俊死后,东晋朝廷内一片欢腾,很多人都以为中原可以光复了,但深知慕容恪才能的桓温却给他们泼了一盘冷水:别做梦了,慕容恪尚在,我们的忧患还大着呢。

桓温的判断显然是对的。

在慕容恪执政时期,东晋根本不可能收复失地,只能是不断丧师失地。

慕容恪和慕容垂两人联手,先是从东晋拿下了许昌、汝南(今河南汝南)、陈郡(今河南淮阳),后来又一举攻取了洛阳、渑池(今河南渑池)等地,威震天下。

前燕帝国进入了它的鼎盛期。

假如把东晋和前秦分别比作战国七雄中的楚国和秦国,那么此时前燕的国土面积相当于战国七雄中的齐、燕、韩、赵、魏五国之和!

尽管如此,慕容恪却丝毫不敢懈怠。

因为他知道,前燕的主要竞争对手前秦现在也在强势崛起!

猛如秋风扫落叶

前秦的壮大,最主要的功臣无疑是王猛。

王猛的做法和慕容恪截然不同。

如果说慕容恪的执政风格像春风拂面一样温和,那么王猛的风格就如秋风扫落叶一样刚猛。

苻坚刚即位的时候,王猛的职务是中书侍郎,虽然参与机密,但毕竟不掌握实权,只能算是个配角。

而王猛这个人,天生就是要当主角的。

作为前秦帝国的总导演,苻坚很快就给他创造了这个机会。

公元357年底,苻坚巡视尚书省,发现桌子上有未经处理的文件,便以此为借口,罢免了原先的尚书左丞,让王猛取而代之。

尚书省主管全国政令的执行,地位十分重要,其最高长官是尚书令,其次是左右尚书仆射,再次才是像王猛这样的尚书左、右丞。

不过,王猛向来勇于任事,敢作敢为,凭借苻坚的信任和支持,他一上任就大刀阔斧地做出了很多重大改革,俨然成了尚书省的主宰。

一个既无尺寸之功又无任何资历的汉人居然这样一步登天,获得了如此大的权力,无疑会引起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氐人旧臣的不满。

当然,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即使是在现在的企业,如果一个人既不是领导的亲戚,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文凭,又没有在大公司做过的经历,还没有为本公司做过任何贡献,而仅仅靠走上层路线,凭借最高领导的青睐,就一下子成了公司的最高层管理人员,恐怕也是会有很多人不服的。

特进(仅次于三公的荣誉官职)樊世就是其中的一个。

此人出身于氐人豪强,在苻健平定关中的过程中建功甚多,是前秦开国元勋之一,被封为姑臧侯。

樊世是个直肠子,肚子里藏不住话,对他来说,有话憋着不说比有尿憋着不排还要难受,所以他当着很多人的面,直言不讳地对王猛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强烈不满:我们当初与先帝一起创业,现在却不能参与决策,而你没有半点功劳,怎么敢这样专权?我们辛辛苦苦耕种,你倒来坐享其成!

没想到王猛根本就不给他一点面子,冷冷地说:我不但要让你耕种,我还要让你帮我做饭呢!

樊世的火爆脾气就像鞭炮一样一点就着,听了这句话,他当时就气炸了,暴跳如雷地怒吼道:我一定要杀了你,把你的脑袋挂在长安城门示众,否则我誓不为人!

王猛将此事告知了苻坚。

苻坚知道王猛和以樊世为代表的氐人勋贵之间的矛盾已经白热化,两者仿佛生石灰和水一般根本无法共存——稍一接触就会爆!

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拉偏架,帮王猛撑腰。

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要振兴前秦,他现在需要的是王猛这样胸怀韬略的奇才,而不是像樊世这样倚老卖老、无法无天的大老粗。

他掷地有声地说:我一定会帮你把这个老氐除掉,然后百官才会听你的话!

机会很快就来了。

这一天,在朝堂上,樊世和王猛又因某个问题发生了争执。

王猛故意用语言不断刺激樊世——就像斗牛士用红布不断挑逗斗牛一样,尽管不带一个脏字,但却极为阴损毒辣,就算涵养再深的人听了都忍不住要火,何况是樊世这样头脑简单的粗人?

很快,樊世就被挑逗得像斗牛一样狂怒不已,竟然当众挥拳就要对王猛动手。

左右连忙把他拉开,但早已失去理智的樊世还是不依不饶,破口大骂,脏话连篇。

苻坚见时机差不多了,便把桌子一拍,下令将大闹朝堂的樊世拉出去斩首。

樊世死后,其他的氐人豪强都愤愤不平,纷纷扬言要给王猛好看。

苻坚闻之大怒,把这些人统统叫过来教训了一顿,有的还挨了板子。

之后,那些氐人豪强都闭了嘴,但内心却依然很不爽。

苻坚也知道他们的想法,便一方面继续给王猛加官晋爵,加封其为侍中、中书令兼京兆尹(首都长安最高行政长官),一方面又给他找了个得力的帮手——有“万人敌”之称的大将邓羌。

邓羌不仅战功赫赫,威望极高,而且为人正直,嫉恶如仇,由他来协助王猛,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邓羌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国家最高监察官),配合王猛一起整肃京城法纪,震慑氐人豪强。

双猛合璧,不法豪强顿时失去了容身之地。

首先被拿来祭刀的是一只真正的大老虎——国舅强德。

强德是前秦开国皇帝苻健的小舅子,强太后之弟,他仗着权势,经常抢人财物,欺男霸女,是长安一霸。

百姓对他深恶痛绝,却一直敢怒不敢言,而之前的官员鉴于他的深厚背景,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没看到。

不过,王猛的眼睛仿佛自带“抠图”软件——只看得到本人,看不到任何背景。

再强大的背景,在他眼里都完全隐形!

刚上任京兆尹没几天,王猛就下令拘捕强德,将其扔进了监狱。

在他看来,强德恶贯满盈,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强德身份特殊,不杀不足以儆效尤。

考虑到强德毕竟是皇亲国戚,他便给苻坚写了封奏章说明情况,随后没等批复,就将强德就地正法。

接到奏报后,苻坚大惊,连忙派使者前去赦免强德——毕竟是自己的亲戚,训诫一下就可以了,没必要赶尽杀绝。

然而,使者除非是乘时空穿梭机穿越回去,否则,即使是坐火箭去也来不及了。

因为,早在苻坚看到奏章的时候,强德就已经横尸街头了!

在处死强德后,王猛又和邓羌通力合作,如疾风暴雨般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仅仅数十天的时间,就把20多个作恶多端的王公贵族和地方豪强送上了黄泉路!

一时间,朝野大震。

上至百官,下至百姓,人人慑服,社会风气大为好转。贪腐的收敛了,偷盗的收手了,流氓们绝迹了,骗子们绝种了……

路不拾遗的久违景象又再一次出现在了三秦大地!

苻坚由衷地感叹道:我现在才体会到法律的威严和天子的尊贵!

公元359年10月,苻坚加封王猛为吏部尚书、太子詹事(东宫总管),一个月后,又晋封他为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领骑都尉、统领禁军,之前的官职也一并保留。

这样一来,王猛不仅身兼中书(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尚书左仆射)三省要职,执掌了几乎所有朝政大权,而且在军界也有了极高的地位!

当时王猛不过35岁,出山不过两年多,这样的升迁速度,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而这当然也引起了某些人的妒忌。

明着和王猛作对当然没人敢了,他们只好暗中诋毁王猛。

苻坚听说后,立即将他们治罪,贬职的贬职,废黜的废黜……

从此,再也没人敢对王猛说三道四了。

而王猛自己也觉得权位太重,多次上书请求辞让。

但苻坚却坚决不许。

他一直坚持“两个凡是”的原则——凡是对王猛有利的,他必然全力支持;凡是对王猛不利的,他必然全力打压。

他相信王猛一定能胜任这些职务,一定能治理好前秦,对此他从不怀疑,就像他从不怀疑太阳一定是从东方升起一样。

就这样,在苻坚的放手任用下,王猛如虎入林,如龙入海,如学霸漫游题海,如梅西驰骋绿茵,游刃有余,大展长才。

数年之内,前秦就出现了大治的局面,按照史书的说法就是:内外之官,率皆称职;田畴修辟,仓库充实,盗贼屏息。——朝廷内外的官吏,人人称职;农田得以修整,荒地得以开垦,仓库丰盈充实,盗贼几乎消失。

前秦国势日强,国库满盈,国力大增。

十六国第一名将

此时的中国北方,两强并立,东西对峙。

西边的前秦有王猛励精图治,东面的前燕则由慕容恪掌控大局,两人均是不世出的奇才,两国的实力都不可小觑。

在世界杯赛场上,两支旗鼓相当的高水平球队在对阵时往往都比较谨慎,谁都不会轻易发起进攻;前秦和前燕两国也是这样,尽管双方都有击败对手、一统北方的志向,但他们谁都不敢轻举妄动,都在耐心地等待着机会。

转折点发生在公元367年。

这年4月,前燕的顶梁柱——太宰慕容恪得了重病,卧床不起,他自知不免,不得不开始安排自己的身后事。

他向皇帝慕容十六国风云——双星闪耀举荐五弟慕容垂为自己的继承人:吴王的将相之才十倍于我,先帝只是因为长幼次序才让我位居其上,我死之后,希望陛下能把朝政交给他管理。

与此同时,他还找到了慕容十六国风云——双星闪耀的庶兄慕容臧,苦口婆心地说:如今南有晋国,西有强秦,天下并不安定。大司马一职统领全国兵马,地位非常重要,我死之后,按照亲疏关系,这个职务很可能落到你或者你弟弟慕容冲身上,你们虽然聪明,但毕竟年纪太小,又没经历过战事。吴王慕容垂天纵英才,谋略盖世,你们如能把大司马一职让给他,则我大燕一定可以统一天下。你们千万别贪图一时的小利,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同样的话,他还告知了太傅慕容评。

5月,慕容恪的病势日趋沉重,慕容十六国风云——双星闪耀前去探望。

慕容恪用尽自己的最后一点力气,再次叮嘱他:吴王文武兼备,是当今的管仲、萧何,陛下如能对他委以重任,则国家可保平安,否则,秦、晋两国一定会对我们不利。

说完,慕容恪就离开了人世,享年47岁。

慕容恪的一生几乎是完美的。

战场上,他破后赵,灭冉闵,擒段龛,身经百战,未尝败绩,是著名的常胜将军,被后人称为“十六国第一名将”(陈寅恪语);

在政坛,他甘为周公,尽心竭力辅佐幼主,高风亮节,虚怀若谷,鞠躬尽瘁,任劳任怨,把前燕帝国推上了巅峰。

无论是品德还是魅力,无论是文才还是武略,无论是内政还是军事,无论是能力还是业绩,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无论是德智体美劳还是温良恭俭让,他似乎360度无死角,每一样都是那么的出类拔萃。

他治军以宽厚著称,史载其“不事威严,专用恩信”——他麾下的军队看上去纪律并不严明,但战斗力却极其强悍,仿佛武林中的绝顶高手,动作看上去稀松平常,实际上却力达千钧!

宽厚,是慕容恪最突出的优点之一。

但这可能也是他唯一的瑕疵。

因为太宽厚,他有时往往不能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

比如他曾想让李绩为尚书左仆射,但因为慕容十六国风云——双星闪耀不同意,他只好作罢。

这次对慕容垂的推荐也是这样。

他没有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利用手中的权力把慕容垂直接强行推上大司马的位子,而只是不厌其烦地向皇帝建议。

不过,建议这种东西,有点相当于现在电视里放的广告——你可以听,也可以不听;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

慕容十六国风云——双星闪耀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听。

他如今已经18岁了,是个成年人了,不想再弄个厉害的叔叔来管着自己,加上其母可足浑氏和慕容垂向来关系不佳,因此慕容垂不但没有能得到重用,还被退居了二线——只是被封了个侍中、仪同三司这样的闲职。

接任大司马的,是慕容十六国风云——双星闪耀的弟弟——年仅9岁的慕容冲。

朝政大权则掌握在了太傅慕容评的手里。

慕容恪去世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苻坚那里,苻坚大喜,马上就有了伐燕之意。

没想到前秦的内部在此时却出了大乱子!

此次动乱的主角,是苻生的3个弟弟晋公苻柳(苻健第八子)、魏公苻廋(苻健第十子)、燕公苻武(苻健第十一子)和苻坚的弟弟赵公苻双,加上两年前因谋反被诛的苻生另一个弟弟淮南公苻幼(苻健幼子),故史称“五公之乱”。

当初苻坚在诛杀苻生后自立为帝,苻生的这几个弟弟当然是不服气的。

不过,再怎么不服气,他们也只能无奈地咽下这口气。

毕竟那时大局已定,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煮成熟饭的生米不可能再变成生米,烤成面包的面粉不可能回到面粉,控制了局面的苻坚当然也不可能再把位子让给他们!

尽管之后苻坚对他们还不错,但他们的内心却始终都不甘心——我父亲苻健创下的基业,凭什么我们不能继承,而要让你这个侄子占了便宜!这不是鸠占鹊巢是什么?总有一天,我们要把失去的一切都夺回来!

心动的次数多了,早晚会转化为行动。

率先行动的是汝南公苻腾(苻健第七子)

公元364年,他起兵谋反,事败被诛。

当时王猛就劝苻坚说: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苻生的兄弟现在还有5人,应趁早把他们全部除掉,否则,他们必然会作乱!

但苻坚并未听从。

公元365年9月,苻坚到朔方(治所今内蒙古磴口一带)去安抚“胡人”部落,淮南公苻幼觉得有机可乘,便率军造反,攻打长安,并秘密联系了时任并州牧的晋公苻柳和时任秦州刺史的赵公苻双,让他们出兵响应。

苻柳的行为倒是不难理解,但苻双是苻坚的同母弟,就算侥幸成功了,皇位也必然是落入苻生那几个弟弟囊中,他能有什么好处?

我连抽了15根烟还是无法得出答案,只能说苻双的大脑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也许是糨糊也许是豆腐,总之肯定不是正常的脑细胞。

比起苻双,苻幼的水平似乎也高不了多少——还没等苻柳等人来得及行动,他就被前秦卫大将军李威擒斩了。

苻坚回京后,很快就掌握了苻柳、苻双与苻幼通谋的证据。

但他向来宽宏大量,因此并未处理两人,只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不过,苻坚对他们好心,他们却以为是苻坚好欺,两人根本不思悔改,仅仅才过了两年,就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这次,他们还串连了时任洛州刺史的魏公苻廋(sōu)和时任雍州刺史的燕公苻武。

没想到苻坚在苻柳等人的身边早已安插了眼线,很快4人的密谋就传到了苻坚耳朵里。

苻坚决定征召4人入朝。

苻柳等人当然不愿离开自己经营已久的根据地,便决定立即动手。

公元367年10月,苻柳据蒲坂(今山西永济),苻双占上邽(今甘肃天水),苻廋在陕城(今河南三门峡),苻武于安定(今甘肃泾川),4方齐叛,声势浩大,约定共伐长安,推翻苻坚。

苻坚遇到了执政以来最大的危机。

开始的时候,他还试图要和平解决,便派使者对4人说:我对你们一直都不错,你们何苦要反呢?现在我决定停止对你们的征召。如果你们就此罢兵,各安其位,我保证对你们一切如故,绝不追究。

同时他还让他们咬梨为信。

公元368年正月,苻坚派后将军杨成世、左将军毛嵩率军西征,分别讨伐上邽的苻双、安定的苻武,辅国将军王猛、建节将军邓羌攻打蒲坂的苻柳,前将军杨安、广武将军张蚝则负责征讨陕城的苻廋。

其具体的战略是,在东线采取守势,命王猛、杨安等人在离城30里处坚壁不战,等杨成世等人在西线平定苻双、苻武后再合兵一处,共同对付苻柳、苻廋。

苻坚的这个部署初看上去似乎令人难以理解。

为什么王猛、邓羌、张蚝、杨安等一流大将全都放在了主守的东线,而在主攻的西线,却只有杨成世、毛嵩这样的二流将领?

不过,只要结合当时前秦所处的“国际环境”,这一切就很容易明白了。

因为东线紧邻前燕这个强敌,苻坚生怕前燕会趁机攻打自己!

事实证明,苻坚的担心不无道理。

在得知苻坚出兵的消息后,陕城的苻廋就立即遣使投降了前燕,并请求发兵救援!

这对前燕来说,无疑是个绝佳的机会!

范阳王慕容德(慕容俊幼弟)非常激动,连忙上书朝廷:这是我们平定关中的天赐良机,机会只有一次,就是现在这次。一统中华,正在此时!

其他很多大臣也都有这样的想法,纷纷要求救援苻廋,再顺势攻打前秦。

不过,在专制社会,很多时候话语权是掌握在少数人甚至一个人手里的。

此时前燕的话语权就由太傅慕容评把持。

慕容评是慕容廆的幼子,现任皇帝慕容十六国风云——双星闪耀的叔祖父,是当时前燕宗室中辈分最高的人物,在南下中原的过程中,他颇受慕容俊重用,立下了不少战功。慕容十六国风云——双星闪耀即位的时候,他和慕容恪、阳鹜、慕舆根一起受命辅政,如今其余3人都已过世,作为唯一的辅政大臣,他顺理成章地主掌了朝政。

慕容评是个没多大野心的人——这也是他之所以深受慕容俊信任的重要原因,如今年纪大了更是如此。

他信奉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对向来注重生活享受的他来说,“一统中华”远不如“牡丹花下”更有吸引力。

因此他坚决不同意出兵:秦是个大国,如今虽然遭到了困难,但要灭掉它谈何容易!如今主上虽然圣明,但未必比得上先帝;我们这些人的才能,又比不上太宰慕容恪。能保境安民就算不错了,平定秦国这事不是我们能干得了的!

就这样,他没发一兵一卒去救苻廋。

这让前燕国内的很多有识之士非常失望。

吴王慕容垂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和时任司空的好友皇甫真聚会时,他忧心忡忡地说:依我看,秦国必然会成为我们的大患。主上年纪尚小,而太傅的见识气度,岂能和苻坚、王猛相比?

皇甫真也有同感:是啊,这个我也知道。可是我们的话不被朝廷采用,又能奈何!

是啊,他们现在都是有职无权,不过是朝廷中的一个摆设。

胸中有才,施展无处;脚下有路,报国无门,他们就是再有办法,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就在慕容垂痛心不已的同时,苻坚却感到欢欣鼓舞。

他最担心的事没有发生,从此他自然可以从容平叛了。

在西线,杨成世、毛嵩初战不利,苻坚又派大将吕光等人前去增援,经过数月苦战,终于收复安定、上邽,擒斩苻双、苻武。

而在东线的蒲坂,苻柳多次出城挑战,王猛始终闭营不战。

苻柳知道这样拖下去对己不利,便留儿子守城,自己率主力西进,想乘虚偷袭长安。

然而王猛早就料到了他这一手,派邓羌在半途伏击,大败苻柳。

苻柳只好狼狈退军,没想到在撤退途中又遭到了王猛军的截击,几乎全军覆没,只剩数百人逃回蒲坂。

苻柳实力大损,不久就城陷被杀。

随后,王猛督率前秦各路大军合力进攻陕城的苻廋。

公元368年12月,王猛攻占陕城,苻廋兵败被俘,在送到长安后被苻坚赐死。

前秦的内乱至此全部平定。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127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