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十六国风云——淝水大崩溃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3 10:45:41 0


宰相风度数谢安

东晋朝廷面临着空前的压力。

谢安却依旧是不慌不忙,不急不躁,不紧不慢,依旧是该睡睡,该吃吃。

对于前秦的入侵,他的应对策略是任命尚书仆射谢石(谢安之弟)为征讨大都督,督率辅国将军谢琰(谢安之子)、西中郎将桓伊(此人虽然姓桓,但并非桓温近亲)等将领前去抵抗前秦军,冠军将军谢玄则率北府兵出任前锋。

晋军的总兵力约8万人,还不到前秦军总兵力的十分之一!

而这,已经是谢安所能拿出的全部本钱了。

当然,除了这8万人,东晋在长江中上游的荆州还有桓冲所部大约10万人,不过桓冲的部队此前刚经历了一次反击战,比较疲惫,而且他们要防备敌军从上游的攻击,根本无法抽出多少力量来支援谢安。

现在,只能靠这八万人来抵挡前秦倾国之兵的冲击了!

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一时间,建康城内一片惊恐。

谢玄心中也没有底,专门向谢安请示应对之策。

谢安只是淡淡地说:已经另有安排了。

说完就没有下文了。

这个答案相当于女人向男友逼婚时男人回答“我迟早会娶你的”一样——完全是句空话。

谢玄当然不会满意,可是他又不敢多问,只好找到了自己的好友张玄。

张玄是当时的名士,和谢玄齐名,有“南北二玄”之称。

谢玄请张玄帮忙,让他再去探探谢安的口风。

然而对这个问题,谢安依然没有给出任何实质性的答案,而是带着张玄和众多的亲朋好友一起驾车来到了他在山间的别墅。

这天他兴致极高,不仅棋瘾大发,而且赌瘾大发,当着众人的面与张玄下棋,赌注极大——是一套别墅。

谢安的棋术本来远不及张玄,但这个时候要张玄下棋简直就像要他在恶心呕吐的时候吃大餐——他哪有那个心思啊。

他心乱如麻,心不在焉,结果自然很快就输给了谢安。

赢棋之后的谢安心情不错,转头对自己的外甥羊昙说:我赢来的这套墅就送给你啦。

之后,谢安似乎感觉还未尽兴,又带着几个仆人出去游山玩水,一直到深夜才回——那种轻松,那种惬意,那种了无牵挂,仿佛一个写完了全部暑假作业的孩子!

张玄一无所获,只好悻悻地回去向谢玄复命。

谢玄也只能怀着忐忑的心情离开建康城,去了前线。

跟谢玄一样,心中不安的还有西路晋军的主帅荆州刺史桓冲。

他知道此时谢安面临的压力远比自己大,便派出3000精锐驰援京城。

谢安却坚决拒绝让荆州兵入城。

之所以这么做,除了他觉得这3000人对于目前的局势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想对外显示自己的胸有成竹。

他深知如今他是朝廷的主心骨,只有镇之以静,才能安定人心,使大家从容应敌。

他让人带信给桓冲说:朝廷早已安排妥当,兵马武器都不缺,这些部队,你还是自己留着守卫西边吧。

桓冲不由得叹息道:谢安这个人有宰相的雅量,却不懂军事。如今大敌当前,还游玩不止,派出去的将领大多是年少不经事之辈,兵力相差又这么悬殊,天下事自然可想而知。唉,看来我们都要穿上胡服了!

刘牢之洛涧建功

桓冲的想法当然是可以理解的。

在这个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和对手比实力悬殊又这么大,不绞尽脑汁想法子,反而游山玩水找乐子,这样的行为就像本身水平就一般的学生,在决定命运的考试之前,不认真复习反而沉迷游戏一样,怎么可能让人对他的前景会有信心?

战局的发展似乎也验证了这一点。

晋军从一开始就处在了十分不利的位置。

10月,苻融率军包围了淮南重镇寿阳(今安徽寿县),同时为了牵制桓冲,他又派慕容垂领兵3万西进,攻克了郧城(今湖北安陆)。

10月18日,苻融本人也轻松拿下了寿阳。

东晋大将胡彬奉谢石之命率5000水军沿淮河西进,前去增援寿阳,然而等他赶到时却发现寿阳城已经陷落,他连忙退兵,但哪里还跑得了?

无奈他只好退守硖石(今安徽凤台淮河边的硖石山,地势险要),前秦军将其团团围住。

苻融坐镇寿阳,一面下令猛攻硖石,一面派大将梁成率军5万东进,在洛涧(淮河支流,在今安徽淮南由南向北注入淮河)西岸驻防,以阻止晋军救援胡彬。

此时谢石率晋军主力也到了洛涧以东25里处,在那里他们得知前秦军已到了洛涧,因忌其势大,一时不敢轻进。

这可苦了困守硖石的胡彬,眼看粮食已尽,面临绝境,他只好写信向谢石求援,请求拉他一把。

没想到送信的使者被前秦军俘获,信落到了苻融的手里。

苻融从使者口中得知了晋军的兵力部署——晋军全部主力都已经到了洛涧以东,总兵力还不到8万人!

于是他马上派人向项城的苻坚汇报:贼少易俘,但惧其越逸,宜速进众军,掎禽贼帅——敌军人数不多,容易被击败,只是担心会被他们逃掉,请命令诸军迅速前进,活捉敌军主帅!

苻融的意图非常明显,他想趁着晋军主力尽出的机会,让苻坚率前秦大军一起过来,凭借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将晋军全歼在寿阳一带!

看了苻融的上表后,苻坚极为激动,建不世之功,赢万世之名,更待何时!

但我们知道,激动的反义词是冷静,换句话说,激动的时候人通常容易失去冷静,而失去冷静的时候人往往容易犯错——苻坚此时就犯了个致命的错误。

他似乎只看到了“贼少易俘”,忽略了苻融所说的“速进众军”,便没有集结大军,而是仅率8000轻骑兵,日夜兼程,赶到寿阳,与苻融会合。

正所谓:福无双至,错不单行。

接下来,苻坚又犯了个大错。

他觉得自己在兵力上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完全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便决定派人去晋军营中劝降。

这当然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他选择的人。

他派的是东晋降将朱序。

之前苻坚对朱序一直非常优待,显然他之所以派朱序去,是想用这个活生生的例子,证明自己对降将是多么的优待。

但朱序却用活生生的例子,证明了有时候对人无论多么好都不一定能得到那个人的心——就像我当年对我的初恋那样!

朱序这个负心人完全辜负了苻坚的信任,他不但没完成苻坚布置的任务,反而还为谢石等人出谋划策:如果秦军的百万大军全部到了前线,的确是难以匹敌。但现在他的主力还在后面,应该抓住机会迅速攻击他们,只要打败了他们的前锋部队,就可以重挫其士气,让其不战自溃!

但谢石还是有些犹豫。

好在在谢琰、谢玄等少壮派的劝说下,方案最终还是定了下来。

那就是主动进攻,争取速战速决!

而朱序则回到了前秦军中,继续潜伏在敌人的心脏里,准备相机行事。

计议已定,接下来自然就是执行了。

11月初的一个深夜,北府第一猛将刘牢之奉谢玄之命,率5000北府兵精锐开赴洛涧,准备对对岸的秦军梁成所部发动突袭。

梁成是苻坚的心腹爱将,出身于氐人豪门,其父梁平老是前秦开国元勋,曾辅佐苻坚发动政变推翻苻生,是苻坚上位的最大功臣之一。他本人也是战功赫赫,伐燕时曾在荥阳大败前燕主帅慕容臧,之后历任兖州刺史、荆州刺史等军地要职。

不愧为久经战阵的宿将,梁成的警惕性堪比超高精度雷达——晋军距离洛涧还有10里,就已经被他发现了。

他马上集结士兵,沿洛涧西岸列阵,严阵以待。

这样一来,晋军设想中的奇袭,显然是不可能了。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临阵哪能往后缩,刘牢之当机立断,命令强攻!

他带着这5000猛士,乘着夜色强渡洛涧(洛涧只是条小河,加上此时正是枯水期,应该是可以蹚过去的),向敌军发起了猛攻。

不管从哪个方面看,晋军似乎都居于绝对的劣势。

人数,前秦军是10比1;

地利,前秦军是占据了有利地形;

体力,前秦军是以逸待劳。

按照常理,晋军根本不可能成功。

但常理并不是真理。

在这个充满戏剧性的世界上,逆袭的事也时有发生:灰姑娘嫁给王子,屌丝迎娶白富美……

晋军这次也创造了奇迹!

看上去似乎稳操胜券的前秦军竟然被打得大败,主将梁成等10名将领被斩,士兵阵亡一万五千人,其余部众全部溃散!

交战的经过,由于史书记载得简略,小子我不得而知,只能凭直觉脑补这样的画面:

晋军的5000猛士,发着冲天的怒吼,迎着漫天的飞矢,迈着坚定的步伐,蹚着冰冷的河水,一往无前地向秦军的阵地猛冲过去!

这是多么气壮山河的一幕!

经过扩军后的前秦军里有大量的新兵,他们被晋军的气势所震慑,加上在黑夜中辨不清晋军有多少人,不免产生了恐慌之心,一时不知所措。

刘牢之遂趁机以擒贼擒王之策直冲梁成所在位置,一举斩杀梁成!

主将的死让前秦军彻底崩溃,原本的以少战多就这样变成了虎入羊群……

必须声明的是:以上的过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但结果肯定不是虚构的,那就是:

仅仅一夜之间,前秦名将梁成和他的5万雄兵就像人间蒸发一样的消失了!

与梁成等人一起消失的,还有前秦军队的信心。

晋军为什么战斗力会这么变态?

难道他们有三头六臂?

难道他们会七十二变?

仅仅一夜之间,畏敌的情绪就笼罩了前秦军所有人的心房,如初冬的雾霾一样无处不在,经久不散。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这次洛涧之战给前秦军造成的心理阴影,后来在淝水战场上,前秦军就没有那么容易会崩盘!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洛涧大捷后,谢石率晋军主力跟进,渡过洛涧,进逼淝水(淮河的一条支流,自南向北在寿阳城北注入淮河)。

前秦大将张蚝在淝水东岸阻击谢石,将其击退。

不久,谢玄、谢琰等人带着数万人赶到。

张蚝不敢再战,率部撤过淝水,回到寿阳。

之后,晋军继续前进,与前秦大军隔着淝水对峙。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一时间,寿阳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

寿阳,古称寿春,因避东晋简文帝生母郑阿春之讳而改名寿阳,地处淮河以南,淝水以西,是淮南一大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此时苻坚就在寿阳。

得知洛涧惨败的消息后,他与苻融一起登上了寿阳城楼,察看形势。

只见淝水对岸的晋军阵地,战马嘶鸣,旌旗飘扬,军容齐整,连绵不绝,一直延伸到八公山下。

八公山,地处寿阳城的东北,淝水东岸,相传因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在此地见过八个活神仙而得名。

苻坚手搭凉棚,远远望去,见八公山上草木旺盛,看上去隐隐约约似乎像有无数晋军——小子我个人猜测,大概是由于看书太多,苻坚可能近视比较严重,所以才会这样30米外雌雄难辨,50米外人树不分。

眼前的景象让苻坚吃惊不小,不由得脸色煞白,怅然若失地对苻融说道:这,这……这是劲敌啊,你之前怎么说容易对付呢?

从这里可以看出,苻坚对交战对手的情况几乎是一无所知,完全是在跟着感觉走,与现在某些学生在做选择题时“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长短不一要选B,参差不齐就选D”差不多。

《孙子兵法》中有个作战的重要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而苻坚却连这点都没做到,其军事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从史书记载来看,苻坚亲身参与过的战事仅有平姚襄、击张平、灭前燕等寥寥数次,但对姚襄时他只是个副将,打前燕时靠的是王猛,这两次他基本就是露了个脸,打了个酱油,他唯一的一次挂帅出征,是打张平的那次——但张平毕竟只是个反复无常的地方军阀,作为对手,成色显然是不太足的。

而苻融呢,这方面似乎还不如苻坚,虽然史载其“力敌百夫,善骑射击刺”,但他在此之前似乎从来就没打过仗,实战经验几乎是零。

就这样,两个军事门外汉到寿阳这么久,不仅没有弄明白敌方的军力部署,甚至连寿阳城外的地形也傻傻分不清楚——否则也不会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再次添砖加瓦,贡献出这么个“草木皆兵”的成语。

那么,此时淝水两岸双方真实的兵力情况到底是如何的呢?

先看前秦方面。

之前苻融出兵的时候,前秦军的前锋总兵力是25万,中途分兵给慕容垂3万,应该是只剩22万,但史书却记载之后到达颍口的时候,其兵力达到了30万——估计是中途有一些地方兵力的加入,再接下来又损失了梁成的5万人,而苻坚从项城过来时带来了8000骑兵,算起来前秦军大概是在二十五万八千人左右。

不过实际上有可能更多些。

因为史载淝水战后晋军缴获了苻坚所乘的云母车——苻坚来的时候日夜兼行,不太可能会带这种笨重的车辆,所以应该是后续部队带来的,但因为时间不长,后续部队来得不会很多,所以我个人估计前秦军参战的兵力大致是在二十五万八千人到三十万之间。

再看东晋方面。

原先晋军的总兵力是8万,但胡彬的5000人之前在硖石被围困很久,饥疲交加,即使现在已经解围,似乎也不太可能投入战场,加上晋军在之前的交战中可能会有少数伤亡,个人估计此时晋军投入的兵力应该是不到七万五千人吧。

这样看来,晋、秦双方的兵力对比大致应该在1:3.4到1:4之间。

众寡悬殊,形势严峻。

这点谢石等东晋将帅都十分清楚。

更严重的是,前秦军的后续部队还在源源不断地赶来!

毫无疑问,时间拖得越久,晋军兵力上的劣势就越是明显,取胜的难度就越大!

显然,对晋军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必须速战速决!

可是,由于张蚝等秦军将领在淝水西岸严阵以待,晋军根本无法渡河。

怎么办呢?

谢玄想了个办法。

他派出使者,给前秦军主帅苻融递了封书信。

信上是这么说的:君悬军深入,置阵逼水,此持久之计,岂欲战者乎?若小退师,令将士周旋,仆与君公缓辔而观之,不亦美乎!——苻君率大军深入我国境内,却紧贴着淝水列阵,这是持久之计,哪里像是要决战的样子?如果贵军能稍微后退一下,让我军将士渡河与贵军厮杀,我与苻君一起松下马的缰绳从容观看,不也是一件美事?

苻融把这封信交给了苻坚。

苻坚立即召集众将商议。

诸将大都反对后撤:我众敌寡,只要守住淝水不让晋军过河,我们就万无一失。

但苻坚却力排众议:我军只要稍微后退一点,等敌军渡河渡过一半时,再以铁骑攻击他们,没有不胜的道理!

而之前一向与苻坚唱反调的苻融这次居然也一反常态,破天荒地站在了哥哥一边:陛下说得对。敌军刚弃舟登岸,立足未稳之时,若遇到我军骑兵的正面冲杀,肯定是挡不住的。

苻氏兄弟的想法当然不能说是不对。

半渡而击,历来为古代兵家所推崇,也不乏成功战例。

但以往的成功,并不表示这次也一定能成功。

关键是要因地制宜,因势而变。

爱上一匹野马,可是家里没有草原,那怎么能行?

如果前秦军没这么多人,如果前秦军全都是训练有素的老兵,如果前秦军的指挥官是慕容垂那种久经战阵的名将……

那么,执行这种“收回来再打出去”的策略可以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前秦军的人数是那么的多——多达几十万;成分又是那么的杂——既有老兵,也有大量未经严格训练的新兵,既有氐人,更有大量汉人、鲜卑人、羌人、羯人、匈奴等不同文化背景的其他民族;指挥官又是缺乏实战经验的苻氏兄弟……

那么,结果可能就不好说了。

毕竟,这一策略对部队的战术纪律和执行能力还是有相当高的要求的,尤其是在那个通信基本靠吼的时代!

显然,苻氏兄弟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更糟糕的是,急于求胜的苻坚更是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居然就仓促地下令部队后撤了——真不明白苻坚是怎么想的,又不是在微信群里抢红包,手快有,手慢无,要这么猴急干什么呢?

这一决定,很快就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

除了原来在最前沿的极少数部队知道晋军并没有攻击、自己是主动撤退外,后面的绝大多数士兵甚至军官都完全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既不知道为什么要后退,也不知道要退到哪里,更不知道前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一时间,人人都惶恐不安,个个都心神不宁。

东晋地下党朱序看到这一幕,立即意识到自己浑水摸鱼的机会来了。

他趁机四处大呼:不好了!秦兵败了!快跑!

现代传播学认为,谣言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跟事件的重要性与事实的模糊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事件越重要、事实越不清楚,谣言就传播得越快也越广。

而在此刻的前秦军中,“到底为什么要后撤”显然极其重要——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而事实也极其不清楚——几乎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毫无疑问,在这样的背景下,谣言传播的速度自然比光传播的速度还要快!

一传十,十传百,经过大家的不断转发,不到一泡尿的工夫,朱序说的话就传遍了前秦全军!

士兵们纷纷恍然大悟:怪不得大家都在往回跑,真相原来是这样!前面打了败仗!

那些为数众多的新兵更是惊慌失措:神勇的晋军北府兵就要杀过来了!再不跑,洛涧惨败尸横遍野的那一幕就要重现了!

还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就这样,他们全都争先恐后地四处奔逃。

在新兵们的冲击下,即使是训练有素的老兵们也根本难以保持阵形,只能身不由己地被裹挟着往后退。

前秦军顿时乱作一团。

本来在阵后观战的前秦军前敌总指挥苻融一看急了:预想中的有序撤退,怎么会变成了不战自溃?

来不及多想,他就骑马冲进了乱军中,想要制止骚乱。

但我们知道,逆着人流跑动往往容易发生踩踏事件。

苻融也没能幸免。

在数十万汹涌的人潮面前,曾经高高在上的阳平公比海啸时的独木舟还要脆弱——很快,苻融连同他的战马就被掀翻了,倒在了地上。

乱兵们纷纷从他的身上踩过。

此时谢玄和谢琰、桓伊等人率8000名北府兵精锐也已经渡过了淝水。

见前秦军已经乱作一团,战斗经验极其丰富的他们当然不可能放弃这样的大好机会,立即对前秦军发起猛攻,很快就斩杀了无数落在后面的前秦军士兵。

已经躺倒在地、奄奄一息的苻融自然也在劫难逃,成了晋军的刀下之鬼。

随后他们会同随后赶到的晋军主力一起对败逃的前秦军继续穷追猛打,一直追到青冈(今安徽凤台西北)才返回。

前秦军全军崩溃,除了被晋军所杀的,自相踩踏而死的也不计其数,而侥幸逃脱的士兵则全都惶惶不可终日,听到风声和鹤叫(风声鹤唳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就以为是追兵来了,完全不敢停下来休息。

在极度的疲劳和饥寒下,大批溃兵冻饿而死,能活着回去的还不到30%。

晋军则顺势夺回了寿阳,缴获了苻坚所乘的云母车和无数军资器械,朱序、张天锡(前凉末代君主)等人也乘乱回归了东晋。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

在战前,即使是最有想象力的人,恐怕也绝不会想到战事竟会以如此的方式结束——本来占绝对优势的前秦军,居然在和敌军接战前,就自行崩溃了。

这实在是太荒唐太离奇太不可思议了。

试想,如果一个电影的剧情是两个武林人士决斗,其中一个的水平明显比另一位高出不止一个等级,看起来似乎已经胜券在握,但在刺出决定性的最后一剑前,他却突然心脏病发作死了。

这样的编剧,即使套一百个救生圈也一定会被观众的口水淹死。

太假了吧!

但淝水边发生的这一幕,却偏偏是真的!

关于这一战前秦之所以会惨败,后世的人们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原则下做出了各种马后炮的分析。

有人说是因为苻坚骄傲轻敌,司马光就说他失败的原因是“由骤胜而骄故也”;

有人认为是因为前秦虽表面强大,但内部各民族之间矛盾重重,各怀异志,难以调和,凝聚力不强;

有人将其归罪于苻坚本人犯的各种错误,如不该扩军、不该亲征、不该让苻融这样没有战争经验的人当主帅、不该重用朱序这样怀有异心的降人;

还有人认为这完全是出于偶然,东晋的胜利纯属侥幸,是狗屎运好,天上掉馅儿饼,白捡了个便宜。

但无论哪种说法是对的,还是另有原因,抑或是各种因素兼而有之,都改变不了前秦惨败这个事实。

当淝水大捷的战报送到谢安手里时,谢安正在和朋友下棋。

看过战报后,他依然不动声色,继续下棋。

朋友问他是什么事。

他用那种“刚去菜场买了半斤鸡蛋”的口气淡淡地说道:小儿辈已破贼。

但他表面的平静显然都是装出来的,他的内心早已激动得都快爆炸了——就像我当初在上课时第一次偷看黄色小说的时候一样。

因为,在下完棋回去经过门槛的时候,他甚至连木屐的屐齿折断了都没发觉!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126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