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清案探秘——陈圆圆与吴三桂之谜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2 16:14:42 0


提起吴三桂与陈圆圆,人们一定会想到这两位传奇人物的凄美爱情。一个是盖世英雄,一个是绝代佳人。吴三桂为了她,不惜“冲冠一怒”,引清兵入关,开启了明清鼎革、改朝换代的新时代,也改写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被扣上了汉族士大夫眼中的“叛徒”帽子。那么,历史真相究竟是什么?陈圆圆算不算绝代佳人?吴三桂投降清朝,是不是只为了陈圆圆?吴三桂跟陈圆圆之间的情缘,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对英雄美人能否终成眷属?如何来看待和评价他们的这段人生经历呢?

请跟随我一道揭开“陈圆圆与吴三桂之谜”。

一、陈圆圆是谁

很多人都听说过陈圆圆,知道她是明末清初的绝色佳人。可是,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个人呢?

答案是肯定的。从历史记载上看,陈圆圆(1623—1695年)真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芬(一说“畹芳”)。老家江苏武进(今常州)。古人一般把姓氏和字连在一起称呼,避免直呼名讳,比如“关云长”“张翼德”,一方面是对人尊重,另一方面也显得更亲切。所以,“陈圆圆”这样的称呼就流传下来,以至于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她的本名。

那么,陈圆圆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陈圆圆自幼父母双亡,被寄养在叔父家。因天生丽质,凝脂如玉,五官端正,身材娇巧,且伶俐可人,深得叔父怜爱。

八岁那年,江南水灾,庄稼绝收。陈圆圆跟着叔父一家逃荒到昆山,投奔姑姑。姑父邢阿山在油坊当厨师,日子殷实,苦于膝下无后,见陈圆圆漂亮可爱,便收为养女。于是,陈圆圆一度跟了姑父姓邢,很快学会了缝纫、刺绣等女红。

恰巧,县衙招募年轻女子缝补衣服。陈圆圆前去应招,很快就被知县夫人看中,留下来给女儿当伴读。知县老爷附庸风雅,常把艺人叫到县衙唱昆曲。陈圆圆耳濡目染,既会作诗填词,更能唱曲跳舞,嗓音圆润,唱腔纯正,备受知县青睐。16岁那年,她到苏州的昆班学艺,成了梨园中人,就算跻身演艺圈了。陈圆圆天赋不凡,色艺双全,很快就惊艳四座,技压群芳,成为江南演艺圈的名角儿。

是明星就少不了拥趸。陈圆圆的“粉丝”众多,外戚田弘遇就算一个。

田弘遇是当朝崇祯皇帝的老丈人,田贵妃的亲爹。这年,他到苏州游玩,听说陈圆圆大名,立刻召见,上下一打量,果然不同凡响。他当即花重金把陈圆圆强买下来,不是给自己纳妾,而是献给皇上。

他不是皇上的老丈人吗?为什么要给自己女儿找个年轻漂亮的争宠对手呢?其实,田弘遇有自己的苦衷。他的富贵日子,都得益于女儿田贵妃的得宠。可是,最近,田贵妃一病不起,田弘遇担心女儿如有不测,自己的荣华富贵就会到头了。他要预先准备,把跟皇上的裙带关系延续下去。

可惜,田岳丈的良苦用心,用的不是时候。朝廷内外交困,皇上焦头烂额,哪顾得上跟美人缠绵。陈圆圆在宫里苦等数月,也没盼来皇上的宠幸,只好回到田府,充当歌伎,干起梨园的老本行。田岳丈的这笔投资,算是砸手里了。

二、陈圆圆是美女吗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陈圆圆是美女。清代学者陆云士在《圆圆传》里,说陈圆圆“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可谓天下第一,声色双冠。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清案探秘——陈圆圆与吴三桂之谜

中年陈圆圆画像:一代佳人,容颜已老,气质犹存????

清代学者柴萼在《梵天庐丛录》中说,自己见过画家吴镜如所作的《圆圆像》。这是吴镜如当着陈圆圆的面画的写生作品,应该是写实的。

画中的陈圆圆,“髻挽倭坠,长袖轻裙,颧甚高,上唇左有一黑子,鼻梁中陷”。就是说,陈圆圆颧骨很高,上嘴唇左边有一颗黑痣,鼻梁塌陷。很显然,这幅画里的陈圆圆,面部缺陷明显。

民国学者何秉智在《滇南拾遗·天风阁随笔》里提到:“或又谓圆圆貌实非美,鲒埼亭主人全谢山尝亲见其最真确之小影,乃恒述以告人,其言固宜若可信也。”就是说,清代学者全祖望(全谢山)曾见过真正的圆圆画像,确认其长得并不好看。

既然长得不好看,为何陈圆圆还能给后人留下国色天香的印象呢?

冒辟疆(名襄,字辟疆)是明代末年的文学家、大才子,曾跟圆圆有过短暂交往,但有缘没分,俩人劳燕分飞。后来,冒辟疆娶了“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仍对陈圆圆念念不忘。他在一篇题为《影梅庵忆语》的文章里,对陈圆圆有过这样的描述:

清案探秘——陈圆圆与吴三桂之谜

冒辟疆画像

其人澹而韵,盈盈冉冉,衣椒茧,时背顾湘裙,真如孤鸾之在云雾。是日演弋阳腔《红梅》,以燕俗之剧,咿呀啁折之调乃出自陈姬身口,如云出岫,如玉在盘,令人欲仙欲死。

细细读来,不难发现,冒辟疆对陈圆圆的迷恋,不是容貌和体型,而是舞姿和歌声。清初学者陈维崧在《妇人集》里说:

如皋冒先生尝言,妇人以姿致为主,色次之。碌碌双鬓,难其选也。蕙心纨质,澹秀天然,生平所见,则独有圆圆耳。

陈维崧说,冒辟疆对陈圆圆的评价标准首先是“姿致”,其次才是“色”。评价的内容是“蕙心纨质,澹秀天然”,都是形容气质而非容貌的。

清代学者邹枢在《十美词纪》里,对陈圆圆的描述是:

少聪慧,色娟秀,好梳倭坠髻。纤柔婉转,就之如啼……演西厢,扮贴旦红娘脚色。体态倾靡,说白便巧,曲尽萧寺当年情绪。常在予家演剧,留连不去。

很显然,邹枢欣赏的也是陈圆圆的歌舞演技,而非相貌。

显然,陈圆圆是靠出色的演技和扎实的文学功底,加上精妙的化妆,来弥补容貌上的缺陷,从而塑造了过人的艺术形象。这与今天一些相貌平平,却在舞台上无比靓丽的娱乐明星,情况如出一辙。

崇祯皇帝对陈圆圆没有产生兴趣,除了由于政务繁忙外,是不是跟她相貌缺陷有关呢?既然陈圆圆的相貌有缺陷,那她又是怎样跟吴三桂结成连理的呢?

三、偶遇吴三桂

崇祯末年,李自成起义军席卷北方,直逼京城;关外的皇太极包围宁远、锦州,准备进取中原。吴三桂(1612—1678年)在辽东跟清军打了十几年仗,跟过袁崇焕、孙承宗、祖大寿等辽东大帅,经验充足,人脉颇广。因此,朝廷下诏派他以宁远总兵身份率军出征,镇守山海关,阻挡清军南下。其父吴襄以京营提督身份组织队伍抵抗李自成。

一时间,父子同掌兵权,成了京城里的热门人物。达官贵人们纷纷设宴,为吴襄接风,为吴三桂饯行。这么做,就是想找个靠山,求个安稳。田弘遇当然不甘落后,便以同为江苏高邮老乡为由,把吴三桂请到府上,饮宴一番。

吴三桂出身武将世家,舅舅祖大寿和父亲吴襄都是辽东名将。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吴三桂自幼善于骑射。他麾下的军队能征善战,号称“关宁铁骑”,成为明军抗击关外清军的重要力量。小伙子长得很帅,智勇过人,堪称那个时代“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精英人才。

清案探秘——陈圆圆与吴三桂之谜

吴三桂朝服画像

酒过三巡,身着白纱的陈圆圆,和着清新的丝竹声,从纱帘后缓步飘出,超凡脱俗,韵味悠长。只见她轻舒长袖,明眸含笑,一段轻舞,一段小调,舞姿无比轻盈,歌声沁人心脾。吴三桂欲仙欲醉,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有些呆住了。

歌舞完毕,陈圆圆飘到席前斟酒。只见吴三桂心神不宁,一饮而尽。陈圆圆飘然离去,吴三桂的目光也随之而去,似乎忘记了他正在别人家做客。

而陈圆圆呢,早就听说吴三桂的大名。今日得见,果然是英雄豪杰,不由得心生爱慕,甚至有种找到归宿的感觉。

这一切,田弘遇看在眼里,暗自得意。

宴席将散,田弘遇问吴三桂:“倘若外敌入寇,将军您将作何打算?”

吴三桂当然听出了弦外之音,马上答道:“如果先生肯以圆圆相赠,当此国难关头,我会先保全先生全家安然无恙。”

这正是田弘遇梦寐以求的答案。二话不说,陈圆圆归你了。

次日一早,吴三桂便备下聘礼,派人求婚。田家置办了丰盛嫁妆,吹吹打打地把陈圆圆送进了吴家。虽说吴三桂已有妻室,陈圆圆只能屈就当个小妾,但当晚的洞房花烛,俩人一定感到很幸福。

春宵苦短,这话不假。前方军情紧急,朝廷连番催促。吴三桂只能以国事为重,把陈圆圆留在京城家中,托父亲吴襄照顾,自己率军赶赴山海关。

清案探秘——陈圆圆与吴三桂之谜

明军火炮

清案探秘——陈圆圆与吴三桂之谜

山海关

四、冲冠一怒为哪般

就在吴三桂离开京城之后不久,明王朝发生了惊天巨变。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明王朝土崩瓦解。京城一片混乱,吴襄等大臣见大势已去,向李自成投降。

李自成进京后粮饷短缺。为了解决军队的吃饭问题,他干了件缺德事:打劫。

先是把户部国库和皇宫内府的金银财宝搜刮一空,然后挨个拷打大臣,逼他们交出金银,搞得他们倾家荡产,人人自危。李自成部将刘宗敏,带人闯进吴襄宅院攫取金银,还把陈圆圆抢走据为己有,也有人说是献给了李自成。

清案探秘——陈圆圆与吴三桂之谜

崇祯帝像????

大家知道,这种杀鸡取卵式的“打劫”,绝不是长久之计,让起义军原本赢得的民心丢失殆尽。许多人泄气、痛恨,甚至开始怀念起明朝了。

李自成虽然缺少政治头脑,但在军事谋略上还算清醒。他意识到,要想阻挡咄咄逼人的关外清军,必须控制山海关。他决定先礼后兵,将吴襄一家软禁,逼迫吴襄写信招降吴三桂,并许下诺言,只要吴三桂肯投降,不仅家人性命无忧,而且加官进爵,名利双收。

明朝已经灭亡,继续效忠已经没有意义。夹在李自成和清王朝中间,吴三桂只有投靠其一。面对皇太极和李自成的劝降信,吴三桂思索再三,决定投降李自成。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有五个原因:

第一,保全家人。这是最直接的原因。

第二,顺应潮流。吴三桂看到昔日同僚纷纷投靠李自成,说明李自成政权似乎众望所归,有可能统一天下。

第三,同是汉族。李自成政权跟明王朝一样,都是汉族政权。投靠李自成,顶多就是改朝换代,部属军民容易接受。

第四,往日无怨。吴三桂跟李自成没有直接交战过,跟清朝却是长期为敌。投降李自成,相对来说没有历史包袱和心理负担。

第五,个人前途。看到曾经比自己官小的同僚,投靠李自成后都加官进爵,吴三桂不得不为前途考虑。为了保全这批人马以及个人利益,他最终选择了李自成。

根据招降安排,起义军派兵接管山海关,吴三桂率军进京,接受册封。刚走到滦州,他突然传令停止前进,全军回师山海关。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他遇到了从京城逃出来的吴府家人吴元,听说父亲被拘、小妾被抢,火冒三丈,头发竖起,似乎要把帽子顶起来了。这就是后人形容的“怒发冲冠”。

吴三桂自诩英雄男儿,一个英雄,连自己心爱的妻妾都不能保全,还有何脸面活在天地之间!于是,他发下毒誓:“闯贼,我与你誓不两立,不把圆圆夺回,何以为人!”

吴三桂下令全军回师,攻打山海关,赶走李自成派来的守将。就这样,吴三桂跟李自成正式翻脸。

李自成贪图吴襄家的钱财,刘宗敏贪图陈圆圆的姿色,惹下了大祸。真可谓因小失大。

难道吴三桂回师山海关,真的只是为陈圆圆这个女人吗?

五、战火中重逢

别忘了,吴三桂既是英雄,更是统帅。他要为个人利益负责,更要为麾下将士负责。李自成如此对待自己家人,说明他们的劝降毫无诚意,甚至是一场骗局。为了自保,他只能跟李自成决裂,转而投靠曾经的敌人—清王朝。

李自成听说吴三桂回师山海关,深感事态严重,一面继续逼吴襄写信劝降,一面率军向山海关进发。吴襄也被挟持同往。

山海关之战,吴三桂和清军联手,击败了李自成。战斗结束后,吴三桂来到清军大营,剃发归降,并作为前锋引导清军入关,杀向北京。李自成恼羞成怒,处死了吴襄全家三十八口,还把吴襄的头颅割下来示众。

李自成很清楚,自己的起义军根本不是清军的对手。北京是守不住了,他必须赶紧逃跑。不过,在逃离京城之前,他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在武英殿匆匆举行了登基大典,过了一把皇帝瘾。

第二件,放火烧掉紫禁城。今天我们看到的北京故宫,基本上是清代重建的。

第三件,把陈圆圆带走。

前两件,李自成都做到了。第三件却有点为难。此时,陈圆圆听市井传言,说吴三桂借清兵恢复明朝,即将带兵杀回,心中窃喜,期待着英雄救美的那一刻。她当然不愿被李自成挟持走,于是急中生智,编了一套瞎话。

她对李自成说:

妾既事大王矣,岂不欲从大王行?恐吴将军故,而穷追不已也!王请度之:王能敌吴将军,妾即蹇裳,跨征骑为王前驱。

那意思是说:“我既然已经服侍大王了,怎会不愿跟大王一起走呢?不过,我当过吴三桂将军的小妾。如果大王您带着我走,吴将军肯定要穷追不舍,非得把我夺回来不可。如果大王打得过他,臣妾我愿意替大王冲锋陷阵。”

见李自成沉默不语,陈圆圆又说:

吴将军卷甲归来矣,徒以妾故,又复兴兵,杀妾何足惜,恐其为王死敌,不利也。

意思是说:“吴将军杀回京城,就是为了臣妾我。如果把我杀了,那就跟他结成死敌了,对大王您不利啊!”

李自成听罢,反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办?”

陈圆圆的回答非常巧妙:

妾为大王计,不姑留妾缓敌,当说彼不追,以报王之恩遇也。

意思是说:“臣妾为大王考虑,不如把我留在京城,既可以当作缓兵之计,我也会劝说吴将军不再穷追,以此报答大王您的知遇之恩。”

陈圆圆的话,听起来非常在理,而且一往情深,完全是在设身处地为李自成考虑。此时此刻,李闯王已经心乱如麻,巴不得赶紧逃走。既然这建议似乎有道理,他也顾不得多想,没带走陈圆圆。

吴三桂不知陈圆圆留在了京城,而是奉命继续追击,一直追到山西绛州。就在这天,忽然有人捎来口信,说在京城找到了陈圆圆。吴三桂闻讯,喜不自禁,连忙派人回京,把陈圆圆接到绛州相会。

陈圆圆来到绛州之日,吴三桂的营帐前搭起五彩楼牌,旌旗招展,气势如虹。吴三桂全身戎装,骑马出迎。这场面,这阵势,不亚于迎接皇帝驾临。

出现在陈圆圆面前的这位大英雄,依旧英姿飒爽。然而,他发型变了,脑后拖着长长的辫子。陈圆圆明白了:吴三桂不是借清兵恢复明朝,而是投降了清朝。不过,这些已经无法改变。她能做的,就是喜极而泣,紧紧相拥。

那一晚,对于陈圆圆来说,多少奔波和劫难,都淹没在恩爱的甜蜜中。那一晚,对于吴三桂来说,家人惨死的悲痛,正在西逃的李自成,都被暂时抛到了九霄云外。那一晚,胜似洞房花烛夜。

六、烟花散尽,结局怎样

清案探秘——陈圆圆与吴三桂之谜

南明最后一个君王永历帝朱由榔殉国处,位于昆明????

清兵入关后,一些朱姓王爷跑到南方,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建立了几个小朝廷,历史上称为“南明”。其中,福王朱由崧政权曾向吴三桂送礼犒劳,希望他回心转意,效忠大明。然而,吴三桂已被清廷封为平西王,不愿搭理南明朝廷的拉拢。陈圆圆曾劝他放弃清朝,效忠南明,可吴三桂置之不理,执意追随清朝。

其后十几年间,吴三桂率军东征西讨,消灭了李自成起义军,绞杀了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为清王朝统一中国立下大功。清廷投桃报李,让吴三桂镇守云南。

在昆明五华山,吴三桂大兴土木,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平西王府。陈圆圆虽然陪伴吴三桂左右,锦衣玉食,生活富足,但看到大江南北滚滚硝烟,想到丈夫不听劝告,忘却自己曾是大明臣子,执意毁掉大明江山,不免黯然神伤、心灰意冷。

事业辉煌,宅子雄伟,吴三桂准备封陈圆圆为平西王妃,好好过日子了。如果换作别人,高兴还来不及呢。可陈圆圆却说:“臣妾出身卑贱,才疏学浅,能得到将军怜爱,已属三生有幸,实在不配当王妃,只愿当个侍妾追随将军左右。”

在男权社会里,能够当上王妃,是多少女性梦寐以求的理想。可陈圆圆主动放弃,着实令吴三桂想不通。其实,陈圆圆觉得,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对大明王朝犯下滔天罪行,这事因她而起,所以她也罪孽深重,根本没脸当这个王妃。

清案探秘——陈圆圆与吴三桂之谜

昆明太和宫金殿,位于昆明东郊鸣凤山,为吴三桂于康熙十年(1671年)所建

既然陈圆圆对王妃没有兴趣,妻妾成群的吴三桂也就渐渐地失去了对陈圆圆的兴趣。不久,陈圆圆又做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出家为尼。吴三桂怎么劝都没用,只好为她专门修了一座寺庙,赐名“金禅寺”。陈圆圆由玉林国师赐名“寂静”,号“玉庵”,在这座寺庙里带发修行。

清案探秘——陈圆圆与吴三桂之谜

“利用通宝”铜钱,吴三桂起兵反清后在云南发行的 铜钱,用以筹集军饷????

吴三桂拥兵数万,雄踞云南,不仅耗费朝廷大量军费,给清廷的财政带来沉重负担,而且大有“世镇云南”、割据一方之势,与北京貌合神离,逐渐成为朝廷的心腹之患。 [1]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皇帝决定“削藩”,剪除广东的平南王尚之信、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与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及其麾下的军队。吴三桂拒绝退隐,而是联合这两个王爷,重新穿上明朝将军的盔甲,起兵反清。这就是历史上的“三藩之乱”。

虽然吴三桂打着恢复明朝的旗号,但此时中原地区已经恢复和平,人们接受了清朝的统治,不愿重开战端,因而“三藩之乱”不得人心。虽说一开始吴三桂抢占先机,一度控制了云南、贵州、广东、福建、湖南等省,但他没能乘胜疾进,反而进入相持阶段,错失战机。几年后战场形势逆转,吴三桂连战连败,陷入困境。为了振奋士气,他决定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过一把皇帝瘾。

据说,吴三桂称帝之前,本打算建造95间宫殿,寓意“九五之尊”,却一时找不到足够的明黄色琉璃瓦,只好用涂了黄色颜料的普通瓦片凑数。没想到,登基大典那天突降暴雨,瓦片上的黄色颜料被冲刷得面目全非,污水溅到众人身上,染花了衣服鞋子。登基大典,变成了闹剧。

清案探秘——陈圆圆与吴三桂之谜

“昭武通宝”,吴 三桂称帝时颁行的 新铜币

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衡州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天气酷热,战事不利,令老迈的吴三桂心情不畅、焦虑过度,肝火过旺,染上了“中风噎嗝”和痢疾的病症,喝不进水,吃不进饭,百般医治,不见好转。

一天,忽然有条狗窜到他的桌案上端坐,67岁的吴三桂吓了一跳,以为狗坐在桌案上是不祥之兆,精神更加萎靡。八月十八日深夜,吴三桂在病痛折磨和心情郁闷中死去。

三年后,清军攻入昆明,吴家遭满门抄斩。陈圆圆早已遁入空门,躲过了这场浩劫。

吴三桂死了,陈圆圆的结局究竟如何呢?学术界有三种说法:

清案探秘——陈圆圆与吴三桂之谜

吴三桂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四月提拔士兵 刘奇福升官的信票????

(一)投湖自尽。印鸾章的《清鉴》曾有记载:吴三桂起兵造反后,陈圆圆曾追随左右,仍受宠爱。吴三桂病逝后,陈圆圆扶灵柩回到昆明,而后离开王府,遁入空门,吃斋念佛。清军攻入昆明后,陈圆圆担心受到株连,便投湖自尽。

(二)佛门圆寂。根据《奔牛镇志》记载,“三藩之乱”失败后,陈圆圆以尼姑身份回到家乡常州,在自己修行的尼姑庵圆寂,享年74岁。

(三)终老贵州。贵州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有个“陈老太婆墓”,石碑上刻有“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字样,落款是“孝男吴启华等”。当地村民说,“三藩之乱”后期,吴三桂败局已定,大臣马宝为保留吴家香火,秘密将陈圆圆和吴三桂庶子吴启华护送到这里,隐居下来。为感念马宝救护之恩,这里得名“马家寨”。陈圆圆在此终老,“陈老太婆墓”就是陈圆圆墓。碑刻上的“吴门”是指墓主生在江南;“聂”字拆开来就是“双耳”,陈圆圆曾用过陈、邢两个姓氏,都是双耳旁,“聂”字其实就是指代陈圆圆。

七、《圆圆曲》释疑

吴三桂和陈圆圆的爱情故事,曾被一首脍炙人口的《圆圆曲》记录下来,流传至今。其中的“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不朽诗句,令人印象深刻。那么,《圆圆曲》究竟是何人所作?他写这首曲究竟有什么用意呢?

明末清初的大诗人吴伟业(吴梅村)是江苏太仓人,科举考试中了榜眼,即将进京赴任,途经昆山,特地拜会知县老爷。就在知县府里,他见到了陈圆圆,心生爱慕,打算纳为小妾。陈圆圆虽然不乐意,但也不好意思严词拒绝人家的好意。毕竟吴伟业既是才子,又是官员,惹不起。于是,她采取了“雅拒”的方式。

陈圆圆出了个上联,内容为“酒坊通河无不利”,是把昆山城里的酒坊桥、通河桥和无不利桥,名字连了起来,组合成新的内涵。她说,如果吴诗人能照着这个模式对出下联,她甘愿当小妾,把自己嫁出去。吴伟业毕竟是异乡人,虽然熟悉昆山的景物,但情急之下竟对不出工整的下联。读书人脸皮薄,当然无颜再提纳妾的要求,只好作罢。

几年后,吴伟业重返昆山,见城中有果老弄、管家弄、东太平弄,恍然大悟,对出了下联:“果老管家东太平。”可惜,这个下联来得太迟了,陈圆圆已经嫁给了吴三桂,吴伟业没机会了。

虽然有缘没分,但吴伟业对陈圆圆依旧思念。他把这番情感倾注到了这首《圆圆曲》里,用自己高超的文学天赋和刻骨铭心的真情,洋洋洒洒地记述了陈圆圆的人生悲喜。

八、两点澄清

吴三桂和陈圆圆的爱情故事,发生在明清鼎革的特定历史时期。我想澄清其中的两个问题:

(一)陈圆圆是悲剧人物,不是“红颜祸水”

清兵入关后,强迫汉人剃发,制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案,大兴文字狱,给关内百姓造成了深重灾难。一些汉族士大夫把这些都归罪于陈圆圆:就是因为她,才导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吴伟业在《圆圆曲》里写的那句“冲冠一怒为红颜”,就体现了这层意思。可以说,陈圆圆背上了“红颜祸水”的罪名。

其实,在那个男权社会里,陈圆圆始终处在弱势地位,只是强势男人玩弄的工具,没有能力左右政局。说她是“祸水”,显然夸张了点。

如果没有陈圆圆这档子事,以吴三桂的实力,根本守不住山海关,他要么投靠李自成,要么投靠清王朝。历史证明,李自成缺乏经营天下的见识和能力,军队战斗力又不如清军。吴三桂选择清王朝,从维护个人利益的角度,无疑是明智的。

陈圆圆生于乱世,出身贫寒,几经劫难,死里逃生,还要为丈夫的“引狼入室”背负几百年的黑锅。她才是悲剧人物。

(二)陈圆圆和吴三桂之间有真感情,不是逢场作戏

如果说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一见钟情,以及洞房花烛夜,还有点男欢女爱、逢场作戏的感觉,那么其后二三十年间发生的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

刘宗敏抢走陈圆圆,纵然不是促使吴三桂投降清朝的决定性因素,但起码也是直接诱因,从另一侧面说明李自成招降缺乏诚意,实属骗局。说吴三桂为陈圆圆而起兵和降清,有点夸大,但也并非毫无道理。

陈圆圆虽然委身李自成大营,但一直在寻找机会回到吴三桂身边。她跟李自成的那番对话充满了智慧,不是什么人都能讲得如此有条有理。最终,她的冷静和智慧,战胜了焦躁的李自成,最终使自己留在了京城。

清案探秘——陈圆圆与吴三桂之谜

《平吴三桂善后诏谕》(局部),这是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平 定三藩之乱后朝廷颁发的上谕。陈圆圆和吴三桂的凄美故事,也随着 吴三桂的灰飞烟灭而渐渐成为历史

吴三桂在绛州和陈圆圆重逢,举行了盛大仪式,那架势好似欢迎皇帝视察一般隆重。陈圆圆只是小妾,本来无福消受这些。动用军队欢迎一个小妾,本来也不符合军队规矩。吴三桂这么做,只能说明他对陈圆圆的宠爱非比一般。

功成名就之际,有些人会“喜新厌旧”。吴三桂没有这么做,而是把平西王妃的位子留给了陈圆圆。即便陈圆圆非要出家为尼,吴三桂也专门修建了一座寺院。如果没有真感情,他能下得了这样的血本吗?

可以说,为了心爱的女人,吴三桂不惜个人名节、身外钱财和军队规矩。为了心中的英雄,陈圆圆千方百计,开动脑筋,生死追随。他们俩人之间确实是真感情。他们的爱情故事,充满争议,但绝对经典和传奇。

【知识链接】

“秦淮八艳”的前世今生

明朝末年,十里秦淮是南京城最繁华的地区。秦淮河畔,一边是江南贡院,许多文人墨客入闱乡试,仕途由此起步,成为那个时代的风流才子;另一边是勾栏瓦肆,笙歌彻夜,青楼林立,一派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许多青楼都收留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的少女,教其琴棋书画、诗词歌舞,培养其逐步成为风尘女子中的招牌。

明末清初,秦淮河畔有八位妓女,无论是相貌身材还是诗词歌舞的才艺,都堪称一流。他们被时人称为“秦淮八艳”。

“秦淮八艳”具体都包括哪些佳丽呢?历史上有不同说法。

明朝遗老余怀在《板桥杂记》里写过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人。后人把柳如是、陈圆圆加了进去,合称“秦淮八艳”。

台湾郑经生在《董小宛之谜》一文里,把马湘兰换成了郑妥娘。王德恒、陈予一在《顺治与董鄂妃》一书里,去掉了马湘兰、寇白门、卞玉京,加入了李十娘、龚之路、黄艳秋。

相比之下,余怀与“秦淮八艳”是同时代人,又久居南京,经常造访秦淮河畔的青楼,其收纳的“秦淮八艳”可信度更高。

“秦淮八艳”并非普通妓女,具有鲜明个性和时代特色:

第一,勤奋创作,文采斐然。“秦淮八艳”在诗词绘画方面都有深厚造诣。她们虽然困居青楼,但都能用文学艺术的方式努力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留下了许多精湛的艺术珍品,比如柳如是的诗词、马湘兰的兰花长卷、董小宛的蝴蝶图等。

第二,忠于爱情,恪守友情。“秦淮八艳”虽然是青楼女子,但更愿找到情投意合的白马王子,早日从良,厮守一生。她们当中的很多人,与当时的风云人物都有交集,令英雄人物神魂颠倒,李香君与侯方域、卞玉京与方以智、董小宛与冒襄、柳如是与钱谦益、陈圆圆与吴三桂、寇白门与朱国弼、顾横波与龚鼎孳等的风流韵事,被传为美谈。

第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秦淮八艳”不仅色艺双全,而且关心天下大事。复社是继东林党之后比较活跃的文学和政治团体。“秦淮八艳”与复社成员过从甚密,甚至将激情、友情和爱情倾注其间。同时,他们也把自己的人生命运与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结合在一起,甚至以一己之力,改写了历史。比如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陈圆圆确实起了一定的作用。

第四,经历动乱,气节崇高。除马湘兰外,其他七位女子都经历了明清鼎革的乱世。在国家危难关头,许多官员腐化堕落、见风使舵、卖主求荣的恶劣环境下,即便是心上人纷纷降清,她们也不为所动,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桃花扇》,就鲜明地刻画了李香君明辨是非、誓不屈节的独立人格和高尚情操。

“秦淮八艳”,是那个特殊年代的著名人物和传奇经历的生动写照。她们出身卑贱,却并不庸俗,被人视为“声色之奉”,却都有自己的信仰和节操。在她们的身上,有着那个年代独特的“士大夫风骨”,在“忠君爱国”和“忠于爱情”这两个方面,甚至超越了所谓“大英雄”和“风流才子”,应当得到历史的公正评价。

悠悠秦淮,听不尽纤纤细手拨弄的丝竹小调,阅不尽窈窕身段舞动的灯影摇红。长袖善舞、红颜惆怅,说不尽一个朝代的婉转与缠绵;十里香艳、六朝金粉,换来一出被称为“秦淮八艳”的凄美传说。

参考文献

南亭:《吴三桂轶闻》,上海:上海六艺书局,1911年。

许鸿磐:《记吴逆始末》,济宁许氏,1924年。

佚名:《吴三桂纪略》,吴县王氏,1941年。

李治亭:《吴三桂大传》,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刘凤云:《一代枭雄吴三桂》,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年。

陈彤:《吴三桂与陈圆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97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