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大明梦华——言行举止那些事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23:48:33 0


列位看官,若不嫌在下啰唆,那么再与列位说说言行举止。所谓言行举止,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

前面说到明朝官话经太祖皇帝推广之后,已成为最具权威的主流语言,却未曾言明人与人之间如何说话。

其实也简单,明朝的官话是比较通俗的,凡中国人无有不懂者,如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等称呼,全国通行,只不过个别地区由于习惯不同,亦有不同的称谓罢了。

如祖父亦有称祖公,祖母有称婆婆,父亲有称亲爷,母亲有称奶奶,不过一般都是背面叫的,对人言我家亲爷、我家奶奶等。

《西游记》第三十四回,金角、银角大王让小妖去请母亲来吃唐僧肉,吩咐道:“既认得,你快早走动,到老奶奶处,多多拜上,说请吃唐僧肉哩。就着带幌金绳来,要拿孙行者。”

《醒世恒言》里王宰回家,被家人误认作狐妖,冲上来便是一顿好打,王宰喝道:“这些泼男女,为这等无礼!还不去报知奶奶!”这里所言的“奶奶”,指的是其母亲。

当然,身份不同,母亲的称呼亦有所变化,如皇上的母亲自是称太后的,官员的母亲则称太君。

此外,叔伯、兄弟姐妹等称谓,古今相同,在下就不多嘴了。至于夫妻间的叫唤,夫唤妻一般作夫人、娘子,与外人称道时首称浑家,如《喻世明言》,“杨八老起身梳洗,别了岳母和浑家,带了随童上路。”

如有正偏室之分,则正室首称大娘子,书面语为正室、元妻等,下人则称大奶奶等;偏室首称妾,或小妾、小妻,书面语称别房、偏房,下人则称小奶奶、二奶奶等。

妻唤丈夫以夫、丈夫为多,也有叫官人、夫君、相公、老公的,乡野之地亦唤作男人、汉子,书面语有家主、先生、夫婿等。

亲属、朋友间的称谓,古今相同,不费篇章。前文提到,与人交往,尽量贬低自个儿,则使了劲儿抬高对方,那么究是如何贬、如何抬的,此处不妨说道一番。

再以《喻世明言》为例,其第二十八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如是写道:

张二哥连忙趋出,见了李秀卿,叙礼已毕,分宾而坐。秀卿开言道:“小生是李英,特到此访张胜兄弟,不知阁下是他何人?”

张二哥笑道:“是在下至亲,只怕他今日不肯与足下相会,枉劳尊驾。”

此一段话,小生是谦称,另有某、在下等,不过这些都是正常的交往语言,若是见着大官或身份高的,就不太正常了,有仆、愚、小人、区区、鄙人、卑职等,越是往低了贬,越表示谦逊。

阁下、足下作为尊称,在言谈中十分常见,尊驾、大驾则是加重了语气,或是在见到更高级的人物时才用。

上面的两句话,乃是人与人之间当面自称,若是涉及家人,贬低起来亦是毫不嘴软。如说自己的儿子,称犬子、小儿、竖子,然叫他人之子时,则令郎、令公子;称自己的老婆作拙荆、贱内,叫他人之妻则是令阃、尊夫人。

甚至于称自个儿的家作草堂、寒舍、舍下、陋室,而别人的家则是尊府、府上。

所谓行,举止也。坐有坐姿,立有立相,举手投足,大方得体,在下以为,真正能体现礼仪之邦的,首推举止,言语谦逊、吃喝招待次之。

为了让列位看官对明朝的举止有个大体的了解,在下便简略介绍一番。

在正规的或重要的场合,立则挺胸垂臂,目视前方,仪态从容;坐则挺胸而将双手放于膝,优雅大方;行则袖手,目视不远处,步履稳定,不疾不徐。

若是行礼,须分场合,以及高低尊卑,《大明会典》曰:故官员礼,类依品级等次。凡拜揖序立、行走回避、尊卑上下,森然各有仪节……

在下便先从宫廷之礼说起。

洪武三年定制,每月初一日及十五日,即朔望日,皇帝穿皮弁服御奉天殿,百官穿朝会礼服立于丹墀东西两端,一拜再拜后,班首往前,领百官鞠躬,喊“圣躬万福”,班首归位,再拜,这才分班对立。

洪武十七年,皇帝朔望御奉天殿时,常朝官一拜三叩首,其余人则一律序立在奉天门外,行五拜三叩首礼。

不知列位看官是否注意,每月朔望日于奉天殿举行的非日常朝会,乃大典礼天,此时,皇帝的身份是天子而非君王,因此接受百官叩首朝拜。而在洪武三年,群臣更是只拜不叩。

那么日常的朝会呢,臣子见皇帝便不跪拜了吗?《明史》有言,非大仪,无须跪拜。理由为,祭天时皇帝为天子,代天行事,群臣自是要跪的,平时君臣之间可不跪。

君臣之间非大仪不跪,乃是太祖皇帝所定,是为祖制,《明太祖实录》记录,“军民行礼,尚循胡俗,饮宴行酒,多以跪拜为礼”,令中书省和礼部定官民揖拜礼,由是“一切胡礼悉禁勿用。”

祖制是不得更改的,故有明一朝,凡入午门,毋相跪拜,拱揖入朝。读书人之气节,由此彰显,跪天跪地跪父母,非此不跪。

至于官员之间,《大明会典》有详细说明,如凡同级或品级相近者,行揖手礼,或拱手两次;品级差二三等者,尊者居上,卑者居下,行揖礼;差四等者,则卑者拜下,尊者坐而受礼,除禀事要跪,其余一概不跪。

至于民间,师生之间、官民之间要行拜首礼,而内官妇人遇官轿可不下马,自然亦无须行礼,属特例。

话说在万历年,宋纁的官轿经长安街往衙署,途遇一老媪,以袖遮面,立而不避,下人以为是男子,见官不避乃是忌讳,因此上去一把扯下其袖子,这才看清是老媪。

那老媪被这般无礼,也是恼怒,上去指着宋纁的面就骂道:“我京城五十余年矣,这等仪仗见了千千万万,偏你这蚁子官稀罕吗,要来触犯老妇?”

那宋纁何许人也?时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正儿八经的四品大员。无论哪朝哪代,妇人也是不敢骂官的,且所骂者乃是在京大官。

然宋纁虽在都察院任职,有巡视百官的职权,却对那老媪无可奈何,只吩咐下人快行。及至衙署,将途中之事告与同僚,笑道:“今日端的是晦气,被那老妇一顿好骂。”

同僚闻言,亦笑道:“那老妇敢骂你是蚁子官,其眼界委实不小!”

此则故事出自明人小说《涌幢小品》,非在下杜撰,妇人眼界不小是实,有明一朝君臣、官员、官民之间,未若主仆,战战兢兢,或不曾仇视,剑拔弩张,实属难得。

至于百姓之间的礼节,《大明会典》亦有规定,士农工商平等相见,不许拜首。凡民间子孙、弟侄、甥婿见尊长,学生见老师、奴婢见家长,则要行四拜礼。寻常关系的,只行揖礼即可。

所谓繁缛礼节,礼本繁多,在下也不便细细道尽,只简述于此,下章书始,说行头打扮。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83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