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五代十国原来是这样——被逼着做皇帝的郭威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20:04:09 0

接下来讲的是郭威。

简单说一下郭威的发迹史:

郭威,字文仲,唐天祐元年(904年)七月二十八日,生于邢州尧山(河北隆尧)。至于《旧五代史》所载郭威出生时,“赤光照室,星火四迸”,全是一毛钱都不值的无聊马屁。郭威姓郭,不过也有一种说法,郭威本姓常,因为父亲常简早年在晋燕大战中战死,郭母改嫁郭氏,冒姓郭。

郭威三岁丧父,五岁丧母,是姨妈韩氏含辛茹苦把郭威拉扯成人。特殊的家庭背景,养成了郭威“负气用刚,好斗多力”的处事方式。年仅十八岁时,郭威就跟着昭义节度使李继韬闯荡江湖,手脚不太干净。而提及郭威的少年时代,就不得不提到《水浒传》中一个再经典不过的角色——花和尚鲁智深。没错,那段家喻户晓的《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原型就是郭威。那一年,郭威年仅十八岁,正是青春闪亮的年纪。

郭威当时正在潞州当兵,一个阳光刺眼的午后,醉酒的郭威来到一家肉铺买肉。实际上,郭威听说肉铺老板是个街霸王,郭威不服,专门来砸场子的。郭威让屠户割肉,然后借口屠户割的肉不满他的意,对屠夫劈头盖脸一通骂。屠夫被骂急了,挑衅郭威:“你有种,刺我一刀!别光放嘴炮。”郭威冷笑着,操起杀猪刀,直接就捅进了屠夫的胸膛……

光天化日之下杀人,市场管理立刻拿住郭威去官府报案。好在李继韬怜郭威是条汉子,没舍得杀他,继续留在军中效力。三年后,李继韬谋反失败被杀,李存勖将潞州牙兵分配到自己的骑兵卫队,而郭威也在其中。进入中央军,郭威人生的道路开始变得宽阔,在这里,郭威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个贵人——石敬瑭。

有人经常哀叹遇不到贵人所以命运不济,但贵人帮扶的前提是你肚子里得有真材实料。郭威从军后开始读书,因为他悟性好,又“长于书计”,被石敬瑭相中,留在身边听用,“令掌军籍”,但也仅此而已,郭威并没有挤进石敬瑭的核心圈子。而真正让郭威平步青云的是刘知远。郭威和刘知远性格相近,刘知远又非常器重郭威的才干,很快就“尤深待遇,出入帷幄,受腹心之寄”,成为刘知远集团中仅次于杨邠、史弘肇、苏逢吉之后的第四位要员。

在刘知远主政河东期间,郭威没少在军事上替刘知远谋划,比如刘知远招降了朝三暮四、视叛变如家常便饭的吐谷浑大酋长白承福,其实就是郭威的杰作。而在契丹大举进攻后晋时,刘知远担心自己的前程,还是郭威坚定了刘知远的信心,“河东山川险固,风俗尚武,士多战马,静则勤稼穑,动则习军旅,此霸王之资也”。而如果不是郭威这几句话,刘知远一时动摇,可能就投降了契丹。

当然,以上这两件事对郭威来说只是小菜,真正让郭威在历史上大出风头的是,契丹人撤出中原后,天下无主,刘知远决定下山摘桃,郭威为刘知远制定最有效的南下路线。

当时有两条可以选择的路线:一、以史弘肇为首的武将提议,河东兵东向出井陉关,攻取河北重镇真定、邺都,先定河北,河南不战自降。二、刘知远本人提议,从太原南下,过石会关直接插潞州,渡河之前就是汴梁。

针对这两条路线,郭威提出了让人大开眼界的第三条线,即大军出太原后,沿汾河谷地走西南方向。汴梁在太原东南,舍东南而取西南,众人不解。郭威的理由则非常充分:虽然方向不对,但汾河两岸没有军事重镇,而且地势平坦,有利于大部队快速挺进,我们几乎不会遇到强有力的抵抗,兵法“以迂为直”,我们会以最快的速度来到洛阳。拿下洛阳,不出二十天,汴梁底定。

而郭威否定出河北的计划,理由是契丹残余部队在河北实力还很强,如果我们遇到契丹人的抵抗,则必然会拖慢我们进入汴梁的速度。一旦南唐军队渡淮河北上,肯定会比我们先到达汴梁,如此,则大势去矣。而刘知远的上党线计划,同样被郭威否定,理由是石会至上党一线山路难走,而且粮草供应困难,也会拖慢进入汴梁的速度。

最终刘知远同意了郭威几乎天才般的战略谋划,果然不出两旬底定中原。如果没有郭威这段精彩至极的战略规划,刘知远入主中原的梦想很可能会被其他势力实现。换言之,郭威是后汉政权建立的头号功臣,刘知远只能排第二。

在政权建立后,郭威得到了枢密副使的官位。虽然序列依然排在杨邠、史弘肇、苏逢吉之后,但却掌握了帝国至高无上的军权,而杨邠只是文官枢密使。等到刘知远驾崩时,郭威很自然地就成了托孤大臣之一。

前面讲过,在顾命五大臣中,真正率兵打仗的只有郭威。郭威一人成败,事关汉帝国的安危存亡。当李守贞、王景崇、赵思绾作乱关西时,朝议认为除了郭威外,也没有合适人选去平乱。

郭威本人对后汉政权忠贞不贰,面对帝国的存亡大事自然也不会推三阻四。在老油条冯道的点拨下,郭威率军西征时带足了公款,一路走一路发,等到河中时,郭威已把弟兄们喂饱了。虽然李守贞曾经是官军弟兄们的老大,但李守贞是只铁公鸡,向来一毛不拔,弟兄们自然愿意替郭威卖命。三军用命,李守贞逃无可逃,一把火了断了秦王荒谬的帝王梦想。

平定三叛,并不是郭威戎马生涯的终点。在契丹人大举压境,河北形势危急时,郭威很自然地继续替老刘家卖命,主政河北军政事务,成为名副其实的河北王。

这是一个影响历史的决定。如果郭威留在汴梁当官,当乾祐之变时,郭威铁定要陪同杨邠、史弘肇等人下地狱。郭威如果死了,之后的赵匡胤也不知道会在哪里玩泥巴了。

人之常情,当郭威得知乾祐之变中杨、史、王满门以及自己的家小悉数被杀时,直接哭倒在地,而站在郭威旁边的那个郭荣,三个儿子也没了,同样泪流满面。

但还没等郭威痛苦地回忆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刘承祐已经率先向郭威发起了攻击。刘承祐派供奉官孟业密出汴梁城,北上邺都,联系河北武将,让他们秘密处死郭威及王峻。不过孟业在赴邺都之前,先去了澶州,找到镇宁节度使李洪义(李太后弟),要求李洪义先处死郭威的死党、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李洪义并没有接受外甥皇帝的指令,而是非常意外地把消息传给了王殷,王殷立刻把消息转发给郭威。

史料记载,郭威面临着两难的抉择:要么把自己和养子郭荣的脑袋交给刘承祐,郭家灭门;要么听从枢密吏魏仁浦的建议,发兵南下,找皇帝讨说法。实际上郭威根本不可能选择前者,除了梁武帝萧衍兄长萧懿那样的傻子,谁甘心送死?

刘承祐幻想河北军将乱刀砍死郭威,可这些大将都是郭威一手调教出来的,对郭威感情极深,比如邺都行营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威(后来避讳改称郭崇,以下皆称郭崇)、步军都指挥使曹威等人。而且郭威治军宽严相济,整个河北军界都极为同情郭威,所以郭威决定南下清君侧自保,弟兄们没有说二话的。

乾祐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郭威终于开始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冒险之旅,此时的郭威可以幻想他坐在汴梁城宫殿的场面了。

当然,托孤大臣之一的郭威向自己的小主子开刀,和同样是托孤大臣之一的赵匡胤向自己的小主子开刀,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宋朝文人极力宣传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当夜醉酒,对士兵们的计划毫不知情。这种纸糊的“历史”早就被各种资料和符合逻辑的推理戳得千疮百孔,赵匡胤根本不是被迫当皇帝,而是主动策划,发动了这场陈桥兵变。郭威才是真正被逼着当皇帝的,不是刘承祐杀郭威家眷,郭威断然不会如此。而如果刘承祐聪明些,把郭威家眷扣作人质,郭威更不敢刀兵相向。换言之,是刘承祐逼反了郭威,柴宗训可从来没有逼反赵匡胤。

郭威南下为自己武装申冤,但还是考虑到要保障河北根据地万无一失,郭威留下了能力超强的养子柴荣坐守邺都。

郭威申冤心切,从邺城出发仅仅两天后,他的部队就杀到了澶州,李洪义根本没和外甥皇帝站在一条船上,郭威一到,李洪义立刻投降。澶州是保障汴梁安全的河北重要门户,澶州没了,刘承祐这才知道自己闯了多么大的一场祸事。为了侦察郭威,刘承祐派小太监鸗脱到前线偷窃,结果被郭威当场捉住。

郭威在政治上无疑是成熟的。他起兵的旗号就是清君侧,比如杀害杨、史、王的李业、聂文进、郭允明等人,此时的郭威还没有公开推翻刘承祐的政治条件,所以郭威对刘承祐是极为客气的。郭威写了一封自辩信,让鸗脱带回汴梁交给刘承祐。但臣子无端起兵总是难圆其说的,郭威早就找到替罪羊:这是郭崇、曹威等人逼臣干的。

刘承祐看没看这封信,对郭威来说根本不重要,这只是郭威耍的一个政治花招。又过了两天,十一月十七日,郭军兵临黄河南岸的滑州,义成节度使宋延渥开门接客。宋延渥在历史上不出名,但他有个著名的皇后女儿,就是赵匡胤的小宋后。

滑州以南,就是汴梁城,再无遮拦。刘承祐是真急了,他对禁军能否战胜河北军毫无胜算,但泰宁节度使慕容彦超却认为郭威郓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刘承祐相信了叔父,让慕容彦超出城迎战郭威,慕容彦超是后汉高祖刘知远同母异父的弟弟。

慕容彦超自信满满,但没想到在汴梁城外刘子陂一战,还没等慕容彦超出战,他的坐骑就一个马啃屎栽倒地上,慕容彦超狼狈逃回。不过慕容彦超的泰宁军却不看好慕容彦超,他们更愿意把赌注押在郭威身上。当天夜里,泰宁军就夺营而出,认郭威做了老大。牛皮吹破天的慕容彦超光棍一般逃回郓州,而督战的刘承祐发现自己也成了光棍。

刘承祐带着惊慌失措的苏逢吉、苏禹珪、窦贞固三大宰相和几十个乱七八糟的鸟人准备回汴梁城避难,结果却吃了开封府尹刘铢的闭门羹。进不了城,刘承祐等人只能在汴梁城外的赵村如孤魂野鬼般游荡。郭威的军队发现了刘承祐的动向,立刻包抄过来,虽然郭威下令不许伤害皇帝,但在一场混乱的踩踏事故中,刘承祐不知道被谁一刀砍死。而知道彻底得罪郭威的苏逢吉知道一旦落入郭威之手,断没有活路,一剑抹了脖子。

刘承祐的死,意味着刚建立仅有四年的后汉帝国行将走进历史的坟墓,知情人是绝对不会相信郭威会再忠于刘家的,毕竟这场血海深仇,疙瘩是根本解不开的。公平一些说,郭威对刘承祐还是有感情的,当得知刘承祐被杀的消息时,郭威痛哭流涕,哭道:“老夫之罪也!”有些作秀成分,但也是郭威感情的真实流露。欧阳修指责郭威“久有异图”,其实这句评语送给欧阳修的本朝主子赵匡胤最合适,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的表演是非常拙劣可笑的。而赵匡胤之所以能顺利篡位,是因为他控制着由柴荣亲手调教出来的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禁军。而郭威之所以没有在刘承祐死后立刻即位,主要顾虑到河东皇叔刘崇控制着番汉精卒,在稳住刘崇之前不能轻动。

宋人经常吹嘘陈桥兵变后回汴梁兵不血刃、市不易肆,而攻击郭威军入汴梁则四处抢掠,还唯恐世人不知这是郭威主动下的抢劫令。实际上,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很大不同,宋人强行将二者进行比较,是有失公允的。

郭威是在进入滑州后就承诺只要进入汴梁,公私财物一任弟兄们哄抢。但当时郭威并没有完全控制这支他刚带不久的来自五湖四海人心各异的军队,所以不能轻举妄动。而赵匡胤虽然下了禁劫令,那是因为这支禁军是赵匡胤多年带领的,都是小团伙,自然不必担心有人不听话。其实赵匡胤也是下过抢劫令的,就是在灭后蜀的时候,赵匡胤就告诉王全斌:“凡克城寨,止籍其器甲、刍粮,悉以钱帛分给战士,吾所欲得者,其土地耳。”

郭威在稳定汴梁局势时,立刻下令禁止抢劫,违者斩,弟兄们都非常听话。而宋军入蜀后,大肆烧杀抢掠,动辄屠城,蜀人民愤极大,这一切,其实根源就是那句“悉以钱帛分给战士”。

此时的郭威确实想到了做皇帝,只是当时时机不成熟,但并不是像欧阳修所谓的“汉大臣不即拥立(郭威)”,如果郭威没有受到来自刘崇的压力,又怎么会在乎那些手无寸铁的后汉大臣?赵匡胤篡周,虽有孤臣李筠、李重进反宋,但因为柴荣收天下精兵入禁军,二李的军队如同纸糊的一般,赵匡胤自然不必在乎。

而郭威为了稳住刘崇,使出了一招缓兵计,在他的主张下,朝议决定迎立镇守徐州的武宁军节度使、湘阴公刘赟,而刘赟正是刘崇的长子。郭威这招极为精妙,本来刘崇还在犹豫是否发兵南下,震慑郭威,但听说自己的儿子将要即位,那自己就是太上皇,刘崇也就按兵不动,白白给了郭威难得的战略缓冲期。等到郭威利用这段时间完全控制局势时,刘赟这块抹布也很自然地就被丢进历史的角落里。等到刘崇发现被郭威给耍了之后,再有所反应已经来不及了,甚至连刘赟的小命都没有保住。

不得不承认的是,郭威是对不起刘赟的。刘赟和郭威无冤无仇,只是因为刘赟被朝议定为嗣皇帝,所以中了郭威的计,甚至刘崇哭天抢地给郭威写信,请求把刘赟放回河东,郭威都没答应,直接把刘赟弄死在宋州。但从另一个角度讲,郭威万不能放刘赟,毕竟刘赟有嗣皇帝的身份,一旦刘崇拿这个身份大做文章,在政治上对郭威来说几乎是致命的。宋人司马光义愤填膺地在《资治通鉴》记载“(郭威)杀湘阴公于宋州”,但他绝对不会写赵匡胤入宫时,要杀掉柴荣交给他托孤的三个幼子,甚至潘美苦劝时,赵匡胤大骂潘美:“汝以为不可耶!(不能杀掉这几个小兔崽子吗?)”而且周恭帝柴宗训之死疑点重重,不能完全排除赵匡胤毒杀的可能性。

历史从来都是血腥肮脏的,谁也不比谁高尚多少。

刘赟死了,权杖上的最后一根棘刺被拔掉,至于刘崇哭天抢地地要找郭威血债血还,郭威已经不在乎了。但郭威还是没有立刻称帝,而是以汉朝执政的身份把持朝政,因为郭威急需做一件有天大功劳的事,来覆盖这次武装申冤留给舆论炒作的空间,毕竟这件事情并不怎么光彩。就在这个时候,契丹皇帝耶律阮突然率数万骑兵大举南下,抄掠河北,形势异常危急。而现在朝野还具备大帅资质的,除了郭威,没有第二个人。

郭威率兵过黄河北上抵抗契丹,其后赵匡胤也曾率兵过黄河北上抵抗契丹,历史又一次惊人得巧合。可郭威这次北上是货真价实地抗辽,《辽史》中对此次南下有明确记载:赵匡胤只不过打着契丹南下的幌子,把军队调到陈桥,然后再杀回汴梁篡位。

历史又在重合。在澶州,又是凌晨,郭威正在睡觉,突然有数千将士围住郭威,要求郭威继位当皇帝。他们的理由是:“将士已与刘氏为仇,不可立也!”有人迫不及待地撕下了军中的黄旗,强行裹在了郭威身上,“呼万岁震地,因拥威南行”。而这些人中,就有赵匡胤的身影,他目睹了这震撼人心的一幕,并把郭威的剧本完全抄默心中。十年后,他照葫芦画瓢,上演了一出漏洞百出的蹩脚闹剧。

天下,不可逆转地属于郭威。其实这也是郭威应该得到的,毕竟后汉能建立,郭威功居十之七八,何况郭威家眷惨死,也为郭威赢得了太多的舆论同情。

郭威的速度也比较快。十二月二十七日,郭威出任大汉监国,江湖上的老油条们纷纷上表劝郭威称帝。八天后,也就是汉乾祐四年(951年)正月初五,四十八岁的郭威历经艰辛磨难,终于龙飞九五,登上了天子的宝座。

时人已经看惯了“梁唐晋汉周,朱李石刘郭”走马灯般换老大的历史闹剧,觉得郭威不过是个石敬瑭、刘知远之类的乱世枭雄。但当时人很少有人能想到的,正是这个脖子上雕着一只青雀的郭雀儿,气势恢宏地拉开了中原政权统一天下的雄壮大幕。

世人都知道北宋赵氏兄弟用了十九年时间削平诸国,统一中原,实际上按顺序来说,中原的统一大业始于郭威,盛于柴荣,成于赵匡胤,终于赵匡义。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627.html

  • 猜你喜欢
  • 热门推荐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