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五代十国原来是这样——英雄敌不过天意 ——漫谈周世宗柴荣之战寿州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20:03:01 0

众所周知,975年,北宋太祖赵匡胤在篡位后的第十六个年头,终于一鼓作气,消灭了割据江南近百年的(杨吴)南唐政权,天下大势已定。其实要说对宋灭南唐贡献最大的,并不是赵匡胤本人,而是赵匡胤的旧主周世宗柴荣。不是柴荣几乎倾全国之力,用了三年时间,拼掉了南唐最精锐主力,赵匡胤是不会轻松拿下李煜的。

不过柴荣三打南唐并不是一场战役,而是历时三年多,战线长达一千多公里的漫长战争,周朝与南唐的攻守战和,刀兵与外交,情况非常复杂。因为篇幅有限,所以只节选柴荣在三打淮南过程最为精彩的一幕——战寿州,两个伟大的男人之间的一场震撼历史的对决,柴荣决战刘仁赡。

周朝攻南唐,起源于时任周朝比部郎中王朴那篇著名的《平边策》,而这篇《平边策》也是柴荣给大臣们布置的作业中最精彩的一篇。王朴的《平边策》很长,但取其精华,大意是“先易后难”,先啃硬骨头吴蜀,再捏软柿子(除了最硬的那根骨头北汉和契丹)。不过柴荣并没有完全按照王朴的计划走,后期改成“先难后易”,王朴的“先易后难”则被赵匡胤和赵普全文抄袭过去。

当时除了周朝之外,无论是从疆域、人口还是经济实力、兵力,天下第一强国非南唐莫属。“其地东暨衢、婺,南及五岭,西至湖湘,北据长淮,凡三十余州,广袤数千里,尽为其所有,近代僣窃之地,最为强盛。”南唐是唯一可以与周朝争雄天下的大国。

周显德二年(955年)十一月初一,大周皇帝柴荣正式颁诏天下,讨伐不庭,诏书写得洋洋洒洒,气势雄大。柴荣作战,向来喜欢亲征,这次征南唐也不例外。这次南征,几乎派去了帝国最精锐的部队和战将,先锋是宰相李榖,忠武军节度使王彦超为副,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以下十二将,各率本部兵随李榖出征。

周朝与南唐有着长达一千多公里的边界线,基本以淮河分界,而南唐淮河防线的头号重镇就是寿州(今安徽寿县)。只要拿下寿州,周军就能占据淮南之战的主动权,虽然柴荣也知道坐镇寿州的是南唐头号名将刘仁赡。

此时是冬季,淮河水浅,再加上南唐皇帝李璟突然撤掉守卫淮河的“把浅军”,周军先锋部队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迅速在淮河上搭建浮桥,从正阳(今寿县西南)方向在无敌军防守的情况下顺利渡过淮河,进入淮南腹地,并在寿州城下两次打败南唐偏军。

而显德三年(956年)正月初八,柴荣率周军主力部队离开汴梁浩荡南下,迈出了征服天下的第一步。

而周军大举南下,震动了整个文恬武嬉已久的南唐官场。李璟虽然昏庸疏狂,但也知道寿州的战略地位,李璟很快派神武统军刘彦贞率三万人北上救援寿州。刘彦贞是个大贪官,赚钱本事一流,根本不会打仗。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刘彦贞下令打造了数百条大船,准备冲击周军浮桥,对李榖造成了很大的震慑。李榖连夜带周军先头部队扔下浮桥,撤回淮河北岸,俟机再南渡作战。柴荣本人非常反对北撤,因为等到淮河水位暴涨,到时周军就很难再过淮河。柴荣让李重进火速前往正阳,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住淮河浮桥。

李重进南下,刘彦贞北上,两军在正阳附近相遇。本来刘彦贞率军抵达寿阳时,刘仁赡曾劝刘彦贞先休整部队,毕竟“强弩之末不能穿于鲁缟”,但刘彦贞立功心切,不听劝阻,率饿得两眼直冒金星的南唐军北上。

刘彦贞的作战方式非常奇特,南唐的一万多匹战马都用铁链拴住马腿,组成一个同进同退的大阵,号称“揵马脾”。同时派人在阵前放置很多皮袋子,里面装满铁蒺藜。更让李重进看不懂的是,刘彦贞用木块刻成老虎狮子,在阵前晃来晃去。李重进没兴趣陪刘彦贞耍宝,一声令下,吃饱喝足的周军将饿得找不着北的周军打得找不着北。是役,周军“斩首万余级,追奔二十余里,杀大将刘彦贞,擒裨将盛师朗数十人,降三千人,获戈甲三十万”,只有少数残兵逃回寿州。

这场正阳之战在整个周唐淮南作战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刘彦贞的败死,直接敲响了南唐政权的丧钟,严重打击了南唐人抵抗周军的决心,所以陆游评价说:“唐丧地千里,国几亡,其败自彦贞始。”但更严重的问题是,刘彦贞所部被歼,导致孤城寿州直接暴露在周军强大的攻击面前,而刘仁赡似乎也隐隐感觉到了一丝不祥。

下面来介绍一下另一位主角刘仁赡。

刘仁赡,字守惠,欧阳修认为他是徐州人,陆游则说他是淮阴人。刘仁赡父亲名叫刘金,曾任杨吴濠州团练使,他的哥哥刘仁规还是吴王杨行密的女婿。

刘仁赡“略通儒术,好兵书,有名于国中”。南唐开国烈祖李昇非常欣赏刘仁赡,封为武昌节度使。后来李璟灭楚,刘仁赡率武昌水军进取岳阳,一路秋毫无犯,大得楚人之心。《江南野史》评价刘仁赡“性淳谨,器度伟重,喜怒不形于色。总令兵士严而不残,有良将之才。出典郡符,鄟治无滞,有政绩能名,军民乐其仁信”。

有这样的名将坐镇淮南头号重镇寿州,李璟非常放心,而就在刘仁赡上任的同年,柴荣就杀了过来。

刘仁赡深知柴荣的厉害,早在周军南下之前,他就曾经劝李璟不要撤掉把浅军,但李璟不听,结果周军轻松进入淮南,终成大患。而刘彦贞不听刘仁赡的正确判断自去送死后,刘仁赡就知道刘彦贞必败,柴荣必来,所以刘仁赡加紧城防,准备与柴荣一决生死。

刘仁赡终于在寿州城头上,隔着茫茫淮河,遥遥望见了生活在传说中的柴荣,柴荣率周军主力驻于淝水北岸,这一天是周显德二年(955年)正月二十二日。

柴荣做事向来雷厉风行,四天后,周军利用之前李榖搭建的浮桥,迅速渡过淮南,在寿州城下向困守的刘仁赡炫耀着自己的肌肉。

柴荣知道刘仁赡是根硬骨头,劝降是不可能的,只有用实力解决问题。二十三日,柴荣一剑直指,各地被征调来的数十万民工,与周朝正规军一起,向寿州城发起了如潮般的进攻。

这是五代史上罕见的城防大战。

无数只战船游弋在淮河中,船上都装着一种先进的远距离投射武器——石砲。所谓石砲,简单来说就是弹弓的放大版,把大石头放在巨型弩机的发射口,然后用力射向遥远的城池。目标是砸坏寿州城墙,有利于周朝的地面部队攻克城池。

同时,柴荣又“束巨竹数十万竿,上施版屋,号为‘竹龙’,载甲士以攻之,又决其水砦入于淝河。攻之百端”。

可惜,守城的是刘仁赡,一位不世出的名将,柴荣迅速拿下寿州城的计划落空了。这场战役一直打了四个月,柴荣“驻跸于其垒北,数道齐攻,填堑陷壁,昼夜不息,如是者累月”,但寿州城依然坚如磐石,大唐王朝的旗帜迎风不倒。

数十万大军拿不下一个寿州城,大周皇帝怒了,他要亲自上阵找刘仁赡决战。

北宋人龙衮记载了这个极为传奇的男人之间决斗的故事,事在《江南野史》第五卷。

与其说柴荣是找刘仁赡决战,不如说柴荣是去送死。

其实自攻城以来,柴荣一直在城下督战,只不过刘仁赡没发现而已。但有一次,刘仁赡发现城下有一个周军大人物坐在胡床上,指挥周军进攻。刘仁赡不认识这人是谁,但从周军对此人的恭敬态度以及装束来看,此人必是伞贩子柴荣。

刘仁赡抑制心中的狂喜,柴荣近在眼前,只要一箭射死敌酋,周军必退。

刘仁赡射术极好,“猿臂善射,发无不中”,射死柴荣不成问题。在柴荣身边的侍卫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一支利箭就穿透了时空,直射柴荣。不过因为距离有些远,这支箭落在了柴荣所踞胡床的不远处。

柴荣看到了这支箭,只是冷笑。

而周朝大臣们则吓出了一身冷汗,劝柴荣立刻后撤,不要成为刘仁赡的箭靶子。柴荣望了一眼风云无恙的寿州城,冷笑道:“一箭射杀一天子,天下宁复有天子乎!”

这就是柴荣对刘仁赡的回答。也只有柴荣,才能做出这样霸气的回答。柴荣平生最不信邪,你越逞强,我越不怕你!刘仁赡我也不鸟你!

柴荣让侍卫把胡床往前搬,理由是近些,刘仁赡的箭可以够得着。弟兄们都吓坏了,但柴荣不再理睬他们,只是微笑着遥望着城头上的刘仁赡。

刘仁赡不客气,你自己寻死,我自然要成全你。刘仁赡再次搭箭,满月流星,一箭直射柴荣,但箭依然在胡床前几米落下尘埃。

柴荣笑了,刘仁赡则仰天长叹:此天意,吾不胜天。一把把弓扔在地上。

龙衮这样称赞柴荣这次不可思议的霸气:“以周世宗之神武确断,当矢石而不惧。予观自古帝王之达者一人而已。”

而龙衮是北宋人。

柴荣无恙,而刘仁赡也知道自己失去了最后一次自救的机会。其实只要刘仁赡向柴荣屈膝,以柴荣对刘仁赡的欣赏,刘仁赡可以得到任何他想得到的东西。但刘仁赡食李氏之禄,是绝不可能投降的。刘仁赡告诉部下,我今日有死而已,断不做屈膝将军。因为刘仁赡待部下如兄弟,所以刘仁赡选择杀身成仁,弟兄们也没二话,所以守城意志更加坚定,周军无论如何进攻,始终拿寿州城毫无办法。

数十万周军被阻于寿州城下,实际上是对南唐非常有利的,至少淮南其他州郡可保无恙,柴荣岂能容此!既然刘仁赡这颗硬核桃暂时啃不动,那就先去捏软柿子。围点打援,在机动战中消灭南唐精锐部队,最后再攻寿州。周军在异国作战,没有守土之责,机动性非常强,可以在部分作战区域形成多数对少数,若稍有不力,便进行战略收缩,但南唐军需要守土,灵活性远不如周军。

柴荣盯上了南唐国都金陵的江北门户——滁州。替柴荣攻取滁州的,是柴荣非常欣赏和喜爱的大将赵匡胤。赵匡胤虽然篡位备受历史争议,但赵匡胤的作战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赵匡胤在涡口(今安徽怀远附近)大破南唐兵马都监何延锡,杀万余人,同时活捉了刘仁赡的侄子、天忠指挥使刘崇浦。本来要北上救援寿州的南唐军皇甫晖部与姚凤部被赵匡胤打怕了,退守清流关不敢北上。

赵匡胤急需打出名气,作战欲望非常强烈。他随后在滁州北的清流河前生擒皇甫晖和姚凤,轻松拿下滁州。

滁州的丢失,导致金陵在江北无险可守,迫使李璟把重兵布置在金陵附近,这样就减轻了围困寿州的周军所面临的军事压力。而李璟迫于湖南战事的压力,以及东南邻居吴越又在柴荣的调令下出兵,李璟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派人来找柴荣求和。条件是奉柴荣为兄,向周朝献岁币。

这样的条件不可能打动柴荣,柴荣不是奔着这点银子来的,他要的是整个天下,所以断然拒绝了李璟的求和。周军弟兄也确实给柴荣挣面子,随后不久,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就攻克南唐江北头号重镇扬州,随后又克泰州,给金陵城制造了空前的生存压力。周军其他各部也都没有闲着,光州(今河南潢川)、舒州(今安徽潜山)、蕲州(今湖北蕲春)先后被周军拿下。

此时的李璟还在幻想求和,提高了和谈条件,愿做周朝外藩,每年岁贡百万,割寿、濠、泗、楚、光、海六州。柴荣相信不久后就可以拿下整个淮南,他根本没兴趣和李璟和谈,我能打得过你,为什么要和你和谈?打不过的才会和谈。

既然柴荣不给面子,李璟也怒了,血性上来,这位天才的艺术家决定和柴荣死战到底。李璟在打退了吴越兵之后,派四弟、齐王李景达率重兵北上救援寿州。李景达是个饭桶,根本不懂军事,而奉命监视李景达的监军陈觉更是南唐著名奸臣,有这样的组合,岂能是柴荣的对手!甚至柴荣都没有亲自出手,替他出面的还是赵匡胤。

“居数日,唐出兵趣六合,太祖皇帝奋击,大破之,杀获近五千人,余众尚万,走渡江,争舟溺死者甚众,于是唐之精卒尽矣。”六合之战,几乎吓破了李璟的胆,但却依旧没有动摇寿州城中孤臣刘仁赡杀身成仁的决心,柴荣对此极为不解,却又无比敬重这位让自己难堪的南唐孤臣。

刘仁赡已成城中困兽,却依然有能力出城袭击周军,更让柴荣非常难堪。“寿州贼军犯我南洞子,王师死得数百人。先是,帝(柴荣)命继勋领兵于寿州之南构洞屋,以攻其城。至是,继勋以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我之洞屋悉为贼所焚。”再加上连旬天降大雨,粮草运输跟不上,周军士气被消磨殆尽,军事管理一片混乱,逃亡事件不断发生。因为柴荣的大符皇后得病,柴荣必须回汴梁一趟,但李重进等人继续守在寿州城下,陪刘仁赡折腾到底。

寿州城始终拿不下来,周军在沿江招讨使向训的安排下,所有在淮南的主力悉数撤出所在城池,全部集中于寿州。只要拿下寿州,一则能沉重打击南唐士气,二则再战淮南无后顾之忧,这也是柴荣同意的。

这招对刘仁赡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由是周兵皆聚于正阳,而寿州之围,遂不可解。终失淮南”。而李璟则在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又调集五万大军,再次援救刘仁赡。

这支南唐部队行军迅速,很快就抵达了寿州城外的紫金山下。李璟与刘仁赡都知道,这将是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救赎,一旦再败,一切都无再挽回之机。

很遗憾,虽然柴荣不在现场,但周军主将个个都是虎狼之辈,向训、张永德、李重进都是人中龙凤,显然不是南唐那伙饭桶可以相比的,虽然南唐军中也有林仁肇这样的名将。

此时柴荣已经返回前线,并带来了数千人的水军部队,极大地丰富了周军的作战选择。显德四年(957年)三月初二,柴荣率大军渡过淮河,与向训等人会合,准备与南唐军决战。

南唐军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保障寿州城的吃饭问题。南唐军修建了甬道,准备通过甬道向城中送粮。但就在甬道即将挖到城中时,被周军发现,李重进自然不能让他们得逞,大刀阔斧之后,南唐甬道被彻底破坏,还战死了五千人。

即使如此,南唐军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柴荣未必有把握一战胜之。但没想到南唐大监军陈觉的奸臣病又犯了,猜忌大将朱元,暗中上书诋毁朱元,李璟决定拿掉朱元。朱元见李璟如此昏庸,一怒之下,率队投降了柴荣。朱元是南唐名将,他的倒戈,极大地挫伤了南唐军的斗气。柴荣趁热打铁,于三月初五的清晨,在紫金山下对南唐军发起了总攻。

南唐军已经斗志涣散,周军则士气高昂,结果不问可知。南唐军惨败,死伤万余,剩下的四万人沿着淮河南岸向东疯跑。周柴荣亲自率军狂追二百里,除了把一部分唐军挤进河里淹死,其他唐军悉数投降。

紫金山之战的结果,已经病入膏肓的刘仁赡看在眼里,他没有任何表情,他知道有陈觉带队,早晚会有这一天。

柴荣收拾了南唐援军,接下来就可以直接与刘仁赡对话了。柴荣再派人入城告诉刘仁赡,劝刘仁赡“自择祸福”,但刘仁赡态度明确——宁死不降。谁敢议降,斩!

刘仁赡的儿子刘崇谏不想陪老爹殉国,暗中出降周军,结果被巡逻部队抓到,送回刘仁赡面前。刘仁赡恼羞成怒,不顾将士们的哭劝,毅然将儿子斩首示众,再敢降者,就是刘崇谏的下场!

刘仁赡大义灭亲,深深感染了已经饿到虚脱的南唐将士,都是男人,横竖是个死!

而柴荣此时又来劝刘仁赡投降。其实劝不劝,寿州城都已经指日可下。苦苦撑了一年多,饥饿、作战以及斩子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刘仁赡再也站不起来了,卧床昏迷不醒。

城中唐军知道打不下去了,在寿州监军周廷构和营田副使孙羽的倡议下,城中高层以刘仁赡的名义给柴荣写了降表,这一天是三月十九日。两天后,柴荣以胜利者的身份,在寿州城下接受南唐军的投降。

柴荣终于近距离见到了让他为之心折的那位南唐名将。奄奄一息的刘仁赡是被周廷构派人放在床上,抬到柴荣面前的。柴荣对刘仁赡尽臣节非常感动,下诏褒奖刘仁赡:“刘仁赡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可比!予之南伐,得尔为多。”而就在当天,刘仁赡溘然长逝于他苦守一年多的寿州城。

满城尽哀。李璟得到消息后,再也忍不住,号啕痛哭,可这又有什么用呢?寿州的丢失,导致淮南无险可守,即使唐军依然可以与周军大打出手,但在战略上,唐军是非常被动的。柴荣带着周朝军界的精英们,几乎是沿着淮河一路扫荡,克濠州,攻楚州,歼灭南唐主力无数。而等到了显德五年(958年)的时候,李璟实在撑不下去了。为了保住江南半壁,李璟只能向柴荣屈膝服软。

李璟求和的条件不可谓不重:一、自去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向周朝称臣。二、割让淮南十四州入周。李璟为了讨好柴荣,甚至不惜男人的尊严,称比自己还小五岁的柴荣为“父”。

苦战三年,柴荣终于得到了他想得到的:州十四、县六十、户口二十二万六千五百七十四、人口百余万。

周朝拿下寿州,南唐事,已不可为矣!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623.html

  • 猜你喜欢
  • 热门推荐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