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五代十国原来是这样——狠手辣才能成大事 ——偷驴贼王建的发迹史(上)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20:00:49 0

梁太祖朱温小时候历经灰暗,长大后偷鸡摸狗,人多厌之,但因为为人雄强,在乱世纷扰之际终能一飞冲天,建立一方霸业,堪称五代第一“无赖枭雄”。

那么十国的第一“无赖枭雄”是谁?答案基本没有争议——前蜀高祖王建,一个几乎是十国版朱温的一代枭雄。

要说出身,王建和朱温略相似。朱温是乡村清贫知识分子的儿子,王建则是一个地道的乡间土棍。但有一点朱温要比王建好,就是朱温偷东西。众所周知,朱温偷锅,但那是因为钱都赌光了,为了筹集赌资才不得不当回扒手,还犯罪未遂。而王建则是职业扒窃分子,他完全就是靠偷靠摸维持生计,一天不偷,就得饿死。朱温也不是所有人都讨厌,至少刘崇母亲非常疼爱朱温;而王建则遭到了乡邻所有人的痛恨,因为王建是在绝别人家的活口。农村生产力低下,老百姓种地全靠牛和驴,牛耕地,驴拉货,可王建专砸百姓饭碗,“少无赖,以屠牛、盗驴为事”,还经常贩卖私盐,家境自然要远比连口锅都没偷成的朱温殷实。这样的缺德钱,王建赚得越多,挨骂越狠,老百姓恨恨地给王建送了一个名震古今的雅号——贼王八。

因为偷牛偷驴得罪了乡里乡亲,王建在家乡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混不下去了,干脆放弃了这行好买卖,就地参加了忠武军的武装编制,当起了大头兵,吃起了军饷。因为王建身强体壮,“隆眉广颡,状貌伟然”,形象比猥琐的朱温惹人顺眼,再加上稍有功绩,很快就做了队将,成为一名小头目。

王建为什么要参军,史无明载,但其本意应该与朱温差不多。朱温虽然“无赖”,但善骑射,身壮如牛,又逢乱世,最适合参军,然而杀人如麻,官至诸道节度使。这是最适合朱温走的道路,王建同样如此。王建虽然有点钱,但毕竟名声不好,再加上老百姓看管牛驴较严,王建“生意”做不下去,不如参军杀人,捞军功至富贵,还有尊贵的社会身份,何乐而不为?

因为朱温出道后跟着“反贼”黄巢大杀江湖,所以朱温后来洗白了身份,依然逃不掉“黄巢余孽”的骂名。而王建则一开始就是官军身份,从来没做过“反贼”,这一点要比朱温“干净”。虽然当时的忠武军老大秦宗权后来也当了“反贼”,但那时王建早就脱离秦宗权了。

朱温发迹是因为后来反叛黄巢,王建发迹则是一开始就与黄巢作对,虽然王建只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881年,黄巢攻陷长安,唐僖宗李儇逃窜到成都避难,时任忠武军节度使的秦宗权在忠义老太监杨复光的劝说下,发兵三千,派大将王淑助杨复光讨伐黄巢。杨复光在杀了“逗留不进”的王淑后,把前后所得的八千名忠武兵分成八部,又从忠武军中选拔八名牙将每人各领一部,号称忠武八都,其中一都就是王建,另外还有鹿晏弘、晋晖、韩建等著名人物。

说来非常有意思,王建和朱温的相似度极高,但二人其实是见过面的,甚至交过手。中和元年(881年)四月,杨复光带着八都与黄巢手下的头牌大将朱温在邓州大战,把朱温暴打一顿。也许彼时的朱温和王建都没有想到,二十多年后,他们会成为各霸一方的雄主。

不过王建的起点远高于朱温,朱温本是“反贼”,幸亏认了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当干娘舅才飞黄腾达;而王建的贵人则是当时行政级别最高的那个人——唐僖宗李儇。

在八都中,势力最大的是鹿晏弘,鹿某野心太大,后来扯旗单干,在河南一带烧杀抢掠。王建等人根本不服鹿晏弘,你自己玩去吧。八都中的五都——王建、韩建、晋晖、张造、李师泰各率本部人马“西奔于蜀”,投奔了李儇。李儇“得之大喜”,封五人为随驾五都,恩宠有加,甚至让大太监田令孜收下五人为养子。等到李儇返回长安时,王建恰巧跟随在李儇身边,因为汉中山路难走,半夜在荒郊野外,王建眼头非常活泛,他见皇帝没有睡的地方,直接献出自己的大腿,让小皇帝枕在自己的腿上入睡。等到李儇醒后,见王建如此忠君,备受感动,把自己平时穿的御衣穿在王建身上。

这是何等的荣耀!

后来大太监杨复恭主掌内政,而杨复恭又与田令孜不和,而王建又是田令孜的干儿子,但考虑到僖宗皇帝非常欣赏王建,不得不卖给皇帝一个面子,让王建去利州(今四川广元)当刺史。

当时的刺史权力非常大,而且手握重兵,仅次于节度使。如果不是王建巴结上了唐僖宗,是不可能得到这个肥差的。

因为西川只有两大藩镇,即剑南西川和剑南东川,所以王建得到的利州,其实就相当于朱温得到的宣武军之于中原一样。如果把蜀中等同于天下的话,利州的地位和宣武军相差无几。这个时候,王建才算真正混出头来,成为蜀中有较强实力的地方大员。利州北近汉中,南近成都,南可攻成都,北可攻汉中,是蜀中著名的战略重镇,王建得利州,对于他日后得蜀中天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当时对王建来说,面临着两大选择:一是北上汉中进取关中,而且守汉中的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邀请王建去汉中,王建不敢去。二是南下成都进取两川。关中是唐王朝所在地,加上多年战乱,地瘠民贫,没有多少油水。而两川天府之资,地丰民富,是天然的割据之地。王建手下谋士周痒劝王建“唐祚将终,藩镇互相吞噬,皆无雄才远略,不能戡济多难。公勇而有谋,得士卒心,立大功者非公而谁!然葭萌四战之地,难以久安。阆州地僻人富,杨茂实,陈(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田(田令孜,陈敬瑄之兄)之腹心,不修职贡,若表其罪,兴兵讨之,可一战而擒也”。

王建善之,这是唐光启三年(887年)三月。

其实王建已做出入蜀争天下的选择,去抢烫手山芋一样的关中,只有傻子才会去做。

王建争夺蜀中的最关键一步是南下袭取阆州。阆州进可取成都,退可守利州,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王建凑了八千人马,甚至还有当地的“溪洞酋豪”,沿嘉陵江南下,没费什么力气就拿下了要塞阆州。

王建是有政治野心的,部将张虔裕认为“宜遣使奉表天子,仗大义以行师,蔑不济矣”。欲成大事,必须有政治上的合法名分,否则事必不成。虽然史料并无记载王建接受张虔裕建议后的效果如何,但从王建日后的成功来看,政治上的收益是非常大的。王建同时还接受了部将綦毋谏“养士爱民”的建议,为王建争取蜀中人心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王建在战略上的能力非同寻常。蜀中分为西川和东川,东川为王建曾经的战友顾彦朗占据。顾彦朗善抚将士,王建如果与顾彦朗苦争,一则实力较弱未必能拿下;二则即使拿下东川也大伤元气,白白便宜了其他人。西川陈敬瑄是个草包,百无一用,类似于刘璋。所以王建舍东川不攻,直接去取西川。等到拿下西川,有了固定的根据地后,再与顾彦朗争蜀中天下。

利、阆二州皆在山南西道,王建欲得西川,必须借路东川。王建先与东川搞好关系,甚至还经常给东川送钱粮,稳住了顾彦朗,算是得到了顾彦朗的借路许可。当然,王建自然不会对顾彦朗说我先取西川再来取你项上人头,而是说我要回趟成都,去看望我“年迈多病”的“父亲”田太监,然后给陈敬瑄打长工,打消了顾彦朗的顾虑。

当得知已在蜀中打出名号的王建欲图西川,陈敬瑄吓得快尿了裤子,而陈敬瑄的亲兄长、大太监田令孜则信心满满地告诉弟弟:“王八,吾子也,彼无他肠,作贼山南,实进退无归故也。吾驰咫尺之书,可以坐置麾下。”但现实很快就嘲弄了这位曾经威赫喧天的十军阿父兼王建的干爹。

陈敬瑄拒绝王建来成都“省亲”后,王建失去了在成都通过政变夺权的机会,那就武力强占西川。王建率三千精锐穿过了东川辖境,攻克了西川境内的汉州(今四川绵竹),而绵竹正是成都的北面门户。

成都是西南名城重镇,城高粮多,易守难攻,当年刘璋如果死守成都一年,刘备进退失据,后果难以预料。王建的实力还不足以立刻拿下成都,“设梯冲攻成都”,攻了三天,大牙崩掉几颗,成都纹丝不动。王建并没有死咬住成都,而是极富战略性地先扫清西川其他州郡,让陈敬瑄在成都城中消耗粮食和士气,等拿下西川,再攻成都孤城,一战可下。但王建有一点和朱温不同,朱温用兵,多少还顾及百姓利益,而王建简直就是土匪再世,“(建)纵兵大掠(蜀中),十一州皆被其毒,民不聊生”。

王建是个乱世军阀,乱中取胜其实本没有多少值得称道之处,但王建的战略头脑在唐末五代确实值得大书特书。王建攻占西川的企图蜀人皆知,东川的顾彦朗会怎么想?他会坐视能力远强于陈敬瑄的王建据西川再攻东川?虽然顾彦朗与陈敬瑄久有积怨,但面对共同利益,顾、陈联手,西川东川共同用力,在两川之间来回折腾的游军王建立时就能挤成压缩饼干。王建早就考虑到这一点,早在他借路东川时,就向顾彦朗提出来顾王两家合伙攻成都然后中分西川,《新唐书·陈敬瑄传》记载:“(王建)因请兵于彦朗。”顾彦朗自然愿意,“以其弟顾彦晖为汉州刺史,发兵助建,急攻成都”,甚至还暗中向王建提供大量军资钱财。如果王建不做出这样的承诺,以他现在的实力,绝对承担不起顾、陈两家合兵的后果。

顾彦朗得到了王建给他画的半分西川的诱人大饼,自然要为王建做点什么。王建非常有政治头脑,在军事上暂时占不到陈敬瑄便宜的情况下,那就在政治上抹黑陈敬瑄。王建上表长安,“请讨敬瑄以赎(王建抄掠蜀中之)罪”;而顾彦朗也跟着起哄,“顾彦朗亦表请赦(王建)罪”,同时又请求朝廷将陈敬瑄调离西川,另择大臣主政西川,但并没有提名王建。新即位的唐昭宗李晔派宰相韦昭度入蜀取代陈敬瑄,同时又“诏东川顾彦朗与王建合势讨之(陈敬瑄)”,等于给了王建取成都的合法理由,这为王建未来的爆炸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晔和陈敬瑄没有私怨,但却恨透了陈敬瑄的兄长田令孜,李晔宁可让王建主政西川,也要借王建之手除掉田令孜。

不过王建也知道顾彦朗是靠不住的,他一方面要攻下成都;另一方面还要提防顾彦朗下黑手。不过王建为人强枭,是蜀中人人愿意押宝的潜力股,王建驻新都时,当地大富豪何义阳等人不但把自己的私家武装交给王建,还“给其资粮”,此时已有些狼狈不堪的王建“军复振”。

王建对陈敬瑄的威胁,主要还是在政治上,王建在政治上几乎搞掉了陈敬瑄。文德元年(888年)十二月,李晔设置了永平节度使,王建任刺史,同时“削陈敬瑄官爵”,王建再次在政治上取得完胜。至于在军事上,王建几乎将陈敬瑄玩得团团转,几乎是没有什么浪费笔墨的。

王建的目标非常清楚,就是先占据西川再取东川,但顾彦朗急切不可下,新来的韦昭度又有皇帝支持。王建偷惯了牛,也当惯了孙子,在实力较弱的情况下,装孙子是唯一的选择。有些人失败,就是放不下所谓的面子,强充英雄好汉,结果吃了鬼头刀。王建“事昭度甚谨”,就差在韦昭度面前跳脱衣舞了。

但因为陈敬瑄善守,韦昭度打了三年,依然没有拿下成都。李晔有些沉不住气,下诏“复陈敬瑄官爵”,意欲与陈敬瑄和好,并要求王建罢兵。王建距离统治西川一步之遥,皇帝的圣旨他也可以不听!

王建当着韦昭度的面,活剐了韦昭度的亲信骆保,韦昭度知道王建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吓得立刻把军权交给王建,并让王建署理西川节度使,自己称病回朝。

当然,黑锅是由顾彦朗来背的,“建阴令东川将唐友通等擒昭度亲吏骆保于行府门,脔食之”。王建应该是暗中用重金收买了唐友通,顾彦朗并不知情。王建的戏还没有演完,韦昭度逃跑之前,王建“跪觞马前,泣拜而别”。

恶人你来做,好人我来当。

韦昭度指挥的数万大军转眼之间就成了王建的私人武装,但依然打着代天子讨伐“反贼”的旗号,政治名分最正。为了防止朝廷变脸,王建派兵扼守剑门雄关,割据朝廷方面与陈敬瑄的联系,王建就可以轻松地收拾陈敬瑄了。

王建势力在蜀中坐大,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无论陈敬瑄,还是杨守亮,以及东川的顾彦晖都不是王建的对手,想升官发财的都倒戈归降了王建。成都的陈敬瑄虽然还在死撑,但成都城内虚实已尽为王建所侦知,所有人都知道,王建进成都只是时间问题。

大顺二年(891年)四月,王建下达了对成都的总攻令。

陈敬瑄还在死守,而王建的干爹田令孜此时也放低了身段,不叫王建“王八吾儿”了,改称“八哥”。只是王建暂时还可以利用老太监,还以父子相称,把田令孜骗到自己营中。应该是田令孜让人捎信给城中的陈敬瑄,次日,陈敬瑄非常干脆地出城投降王建。

王建此时已对陈氏兄弟动了杀机,但为了稳定成都,王建指天画地地发誓:“太师(陈敬瑄)初心太过,致有今日相戾。即此推心,一切如旧。”王建当然不会自己动手杀人,但皇帝可以啊!

在王建彻底控制住了西川之后,二陈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景福二年(893年)二月,王建多次上表请李晔下诏杀陈敬瑄和田令孜。还是恶人你来做,好人我来当。

李晔没上当,他希望能留下二陈牵制王建。李晔不配合,王建也有办法杀二陈。王建再上表指责陈敬瑄谋反,还没等李晔回信,王建已经杀掉了被软禁在新津的陈敬瑄。至于田太监,“(王建)又告令孜通凤翔(割据凤翔的李茂贞)书”,把老干爹锁在牢里,孝敬三尺白绫,给老干爹送了终。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田令孜不是自尽,而是被扔在牢里活活饿死的。

而此时王建的政治身份是检校太傅、成都尹、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云南八国招抚使等。

此时蜀中还有东川顾彦晖割据,不过王建从来也没把顾彦晖当盘菜。顾彦朗已经病死,王建心里很清楚,吃掉顾彦晖必然会费一些力气,但也不过是早上吃掉或者是晚上吃掉的区别。唐乾宁四年(897年)十月,被王建用了近五年时间折磨得精疲力竭的顾彦晖再也撑不下去了。东川治所梓州城内,绝望的顾彦晖在醉酒后杀掉一桌子酒友,悲愤自杀,东川自然是王建的战利品。

蜀中尽为王建所得,但王建有时还是睡不踏实,因为蜀中的北面门户汉中要塞还在李茂贞手上。王建现在应该能体会到刘备无法容忍曹操控制汉中的心情,一旦有兵从汉中涉险进入两川平地,后果将不堪设想,看看刘阿斗的结局就知道了。

李茂贞实力很强,硬吃未必能啃得动,唯一的办法就是智取。唐天复二年(902年)五月,控制中原的梁王朱温与控制唐昭宗李晔的李茂贞大打出手,而李茂贞实力弱于朱温,鉴于他与王建良好的合作关系,便请王建出兵帮他打退梁兵的进攻。

王建爽快地答应了。

可还没等李茂贞夸王建够哥儿们的时候,他发现蜀军的目标根本不是梁军,而是他的汉中。等李茂贞明白过来,五万蜀军在王宗涤的率领下已攻下汉中,生擒李茂贞的山南节度使李继密。同年九月,见王建势大,李茂贞的武定节度使拓跋思恭献洋州(陕西洋县),做了王建的马仔。

几乎是转眼之间,李茂贞赖以生存的南面要塞变成了王建的北面门户。因为凤翔就在汉中北面,只要王建一捅刀子,李茂贞如坐针毡。

李茂贞大骂王建无耻下作,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出卖朋友。可李茂贞所不明白的是,利益场上哪有朋友?王建这么做,确实缺德带冒烟,但王建为人天下皆知,李茂贞并非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他还主动引狼入室,又能怪谁呢?

王建是靠出卖朋友获得利益的,固然让人不齿,但在乱世中生存,但凡讲仁义礼智信的,往往都没有好下场。像王建这样缺德带冒烟的,往往能成就大事。

心狠手辣,王建觉得理所应当。

薛居正评价王建“雄猜多机略、意常难测”。想在乱世中谋生存,就得有点手段。你不吃人,人必吃你。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61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