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五代十国原来是这样——一代军事战略大师孟知祥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20:00:18 0

五代宋初的创业帝王,大致分以下几种:

一、从最底层一路血拼上来,如朱温、杨行密、王建。

二、同样是底层出身,但多少有点资源,如吴越钱镠、楚马殷、闽王审知。

三、从父辈手上传来基业,如南唐李昪(徐知诰)、南汉刘五代十国原来是这样——一代军事战略大师孟知祥

四、凭空捡个天大便宜,如赵匡胤,什么都没做,只是运气极好,就赢尽本该属于柴荣的一切。

五、江湖起点非常高,出手阔绰,如李克用。

六、手上掌握一定资源,但面临强大对手的竞争,最终干掉对手一统江湖(所在区域),如孟知祥。其实钱镠、杨行密也属此类,但这里只讲孟知祥。

在五代十国宋初的开基帝王中,出身高的不多,李克用无疑是最高的。而李克用之后出身好的,就是李克用的侄女婿孟知祥。

据《旧五代史》记载,孟知祥字保胤,邢州龙冈人。没错,孟知祥与郭威、柴荣是如假包换的老乡。孟知祥的父亲孟道只是邢州将校,无足称道,但孟知祥却有一个了不起的伯父——控制邢、洺、磁三州的保义军节度使孟方立。

孟方立能力一般,在与强大的邻居河东李克用的竞争中很快就败下阵来。唐龙纪元年(889年)五月,李克用大举进攻邢、洺州。因为孟方立为人悭吝,不得人心,“诸将多怨,至是皆不为方立用”。孟方立知道大势已去,服毒自杀。接掌兵权的弟弟孟迁根本不是李克用的对手,干脆投降了事。邢州孟氏举家迁往太原,时年十六岁的孟知祥来到了陌生的太原城,开始了他奇特的命运。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李克用把弟弟李克让的女儿许配给了孟知祥,而作为晋王的侄女婿,又是名家孟氏之子,所以孟知祥在河东的仕途异常顺利。更重要的是,孟知祥和后来的晋王李存勖、河东二掌柜郭崇韬私交都非常好,与李嗣源也能称兄道弟,人脉非常广泛。

由于孟知祥人缘好,唐同光三年(925年),郭崇韬率唐军进攻前蜀前,就向李存勖推荐了孟知祥为战后的西川节度使,主政成都善后,李存勖同意了。李存勖和孟知祥既是亲戚又是好友,自然愿意让孟知祥出任这个肥缺。临行前,李存勖还给孟知祥办了一场送行宴,二人先是聊人生故旧,随后喝得烂醉的李存勖告诉他的堂姐夫:“吾闻蜀土之富,无异于此,以卿亲贤,故以相付。”

其实,孟知祥入蜀,还有另外一项秘密任务,就是应李存勖的要求,去成都诛杀让李存勖早就怀疑有不臣之心的郭崇韬。李存勖密令孟知祥“闻郭崇韬有异志,卿到,为朕诛之”。而孟知祥与郭崇韬亲如兄弟,他并不相信这种传闻,也只是含糊答应。可李存勖是铁了心要杀郭崇韬,李存勖派人去成都杀郭崇韬,同时催促在路上软磨硬泡的孟知祥早点到成都上任。孟知祥磨蹭,是想给郭崇韬一点灵活机动的时间。而现在的情势也让孟知祥看透了时局,天下未定便要杀首功之臣。

“乱将作矣!”孟知祥感叹道。

史料没有记载,不过孟知祥现在应该有了借西川之地避开朝廷权力斗争的想法。毕竟坐镇成都的太子李继岌不会在成都迁延太久,等自己稳定蜀中局势,可以朝着世袭西川的方向发展,然后再视朝廷局势进一步打算。至于好友郭崇韬,孟知祥已经救不了他了,李继岌在收到父亲密信后,向左右使个眼色,郭崇韬人头便被大锤击得粉碎。

郭崇韬如果不死,或者坐镇成都,以郭崇韬之才,他可以把蜀中治理得条条井然。但郭崇韬的死,其实是给了孟知祥一个难得显现自己治政之才的机会。孟知祥在任太原市长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地方治政经验。

郭崇韬的死给刚平定的蜀中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定因素,蜀中人士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而作为西川行政主官的孟知祥在“人情未安”之际,“慰抚吏民,犒享将卒,去留帖然”。成都形势很快就安定下来。蜀中军民都认可孟知祥的治才,这也为孟知祥后来霸蜀打下了强力基础。

因为前蜀王建积三十年之功经营两川,蜀中军事资源丰富,在发生了灭蜀名将李绍琛(即康延孝)叛乱后,孟知祥轻松派出四万人,联合入蜀的唐军行军司马任圜与同样对蜀中虎视眈眈的东川节度使董璋,共同剿灭李绍琛。三方合力,很快就把欲据蜀称王的李绍琛送进了囚车,临行前,孟知祥还学着朱温的样子,给像极了秦宗权的李绍琛敬了一杯酒,“公已拥节旄,又有平蜀之功,何患不富贵,而求入此槛车邪!”表面上,孟知祥是在奚落李绍琛,其实是做给任圜看的,任圜是文职,早晚要回朝廷当宰相,孟知祥调戏李绍琛,无非是让任圜回去给李存勖传个话:自己绝不会做李绍琛第二。否则李存勖一纸调令让孟知祥离开西川,他接旨还是不接旨?

《资治通鉴》说孟知祥在李存勖死后“阴有据蜀之志”,李存勖花样作死,命不久矣。所以孟知祥必须提早做割据西川的准备,至少在这个时候,孟知祥已经有了据蜀之志。

要控制蜀中,必须巩固自己手中的西川基本盘,一步步向外扩张,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政权建设。所谓政权建设,无非减轻百姓经济负担,刷新吏治,让老百姓有口热饭吃。孟知祥是外来户,蜀人对他并不熟悉,所以李绍琛振臂一呼,三日内竟有五万人相从。孟知祥深知这一点,他必须利用自己手上的政治资源及早赢得蜀人的好感。史载,孟知祥“择廉吏使治州县,蠲除横赋,安集流散,下宽大之令,与民更始”。蜀中百姓最怕的是土匪强盗横行,这个好办,孟知祥派大将赵廷隐与张业“将兵分讨群众盗,悉诛之”。

这个“悉诛之”,一则讨好了蜀中百姓;二则震慑了部下官兵,敢不听话,同样“悉诛之”。孟知祥深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道理,一面给你胡萝卜吃,一面举着大棒子。百姓心服,将吏畏服,孟知祥在蜀中人气大涨,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了一大步。

而当李存勖被杀的噩耗传到成都,孟知祥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

李存勖在一天,孟知祥畏其雄武而不敢轻动。现在堂妹夫死了,再没人能管得住这位西川节度使了。

孟知祥有据蜀之志,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立即称帝,毕竟那等于政治自杀。凭自己对老友李嗣源的了解,李嗣源坐稳中原后,一定会向两川下手,绝不会让两川成为政治军事上的特区。

如果是李存勖,一纸调令就能让孟知祥离开西川,但李嗣源没有这个震慑力,他知道孟知祥根本不会听他的。李嗣源很有意思,他要掏空孟知祥的钱袋子,让老孟没钱收买人心。因为听任圜说孟知祥在成都搜刮了富户六百万贯钱,其中四百万发了军饷,孟知祥还私扣了二百万。李嗣源立刻派太仆卿赵季良去成都,让孟知祥把这二百万上缴国家财政。同时赵季良还兼任制置转军使,任务是收缴蜀中郡县的税赋上交中央。

李嗣源伸手要钱,孟知祥本来是不想给的,蜀人“欲皆不与”,但孟知祥暂时还不想与李嗣源彻底翻脸,只是同意交出府库中的钱,而各郡县的税赋一个子儿也不允许上缴。“府库他人所聚,输之可也。州县租税,以赡镇兵十万,决不可得。”

孟知祥为什么会爽快地把二百万贯巨款送给李嗣源?与其说这二百万是上缴国家财政的,不如说是让李嗣源释放人质的赎金。

孟知祥有据蜀之志,但他的家小都在洛阳,被李嗣源扣作人质。一旦李嗣源以福庆长公主和几个儿子的性命做要挟,孟知祥将会非常被动。虽然史料没有记载,但孟知祥与李嗣源暗中达成交易,二百万贯钱给你,你把家小送入蜀中,则是完全符合情理人性的。李嗣源何尝不知控制人质的重要性,但他此刻为了犒军急需用钱,所以答应了放公主与孟昶等人入蜀。

孟知祥用二百万的代价换来了老婆与孩子的一家团聚,看上去代价很大,实际上是花这笔钱买掉自己的后顾之忧,可以和李嗣源抗衡到底,不再受人质困扰。李嗣源再派曾经在唐军灭蜀中立下大功的客省使李严入蜀任西川兵马都监,监视孟知祥,孟知祥已经不再有什么顾忌了,李严一到,孟知祥就用李严人头祭了旗,间接告诉李嗣源:中原姓李,西川姓孟。

西川姓孟,东川则姓董。

东川节度使董璋是枢密使安重诲好友,而孟知祥与安重诲不和,所以孟知祥始终觉得董璋在卧榻之侧,自己睡不安稳。孟知祥要成蜀中霸业,必须除掉同样有野心的董璋。孟知祥和董璋在经济战线上乱打王八拳,董璋让东川的盐贩子到西川贩盐,换取西川的铜钱。孟知祥搞掉这些人太容易了,你想赚我的铜钱?我先把你身上的铜钱搜刮干净?孟知祥下令,对入西川的盐贩子课以难以承受的重税,自然吓跑了东川盐贩子。

后唐天成四年(929年),李嗣源听说孟知祥又搜刮一笔横财,下旨让孟知祥拿出一百万,孟知祥照例哭穷,软磨硬泡之下,只给了五十万。另一路的董璋更绝,李嗣源向他要五十万,董璋一哭二闹才给了十万。

两川之富,冠绝后唐各藩镇,所以李嗣源一直想直接控制两川,见蘑菇战术实在刮不到多少油水,那就来硬的。李嗣源决定先解决东川的董璋,进一步压缩孟知祥的生存空间,最后再总攻孟知祥。

而董璋已经嗅到了危险,立刻向他的邻居孟知祥求救。孟知祥的战略眼光有点问题,他竟然没有看透李嗣源的深意,还是赵季良提醒他:李嗣源此举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孟知祥这才回过味来,很快就与董璋结成了攻守同盟,甚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董璋的儿子。

董璋没有多少能耐,让董璋守东川,远比雄才大略的李嗣源控制东川更符合孟知祥的利益。

董璋主动向朝廷方面发起进攻,天成九月,东川兵进攻遂州、阆中,而孟知祥根据双方事先的谈判交易,派都指挥使李仁罕、汉州刺史赵廷隐、简州刺史张业等人与东川兵合攻遂州,都指挥使侯弘实等人攻阆州。

东西川联手,互为唇齿,朝廷方面则孤军深入,根本不是两川联军的对手,阆州刺史李仁矩被董璋击溃。但董璋做事毛躁,没与孟知祥商量就杀了李仁矩全家,彻底激怒了李嗣源。以牙还牙,李嗣源杀了董璋留在洛阳的全家老小,但等李嗣源想杀孟知祥的老小时,孟家老宅里连个鬼影也没有了。

孟知祥和李嗣源彻底闹翻,他只能硬着头皮联合董璋对抗朝廷。孟知祥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惜代价保住董璋在东川的统治,绝不能让东川落进李嗣源手里。只是让孟知祥没有想到的是,董璋根本没有合作的诚意,董大人一方面抗拒中央军,另一方面还提防着孟知祥。董璋军北上进攻利州,因为天降大雨,董璋退回阆州。孟知祥听说后,立刻写信告诉董璋利州的重要性,并愿意用西川兵守住剑门关,防止中央军南下。董璋不可能让西川兵控制剑门要塞,自然拒绝。

在朝廷军队的强大压力下,孟知祥现在根本不敢有趁乱拆董璋后台的想法,以孟知祥的智商,他不会这么做。虽然孟知祥也知道董璋要算计他,但他从大局考虑,还是坚持对董璋的援助。如果孟知祥见识短浅,为泄一时之愤和董璋火并,只能白白便宜了李嗣源。

但从整体实力和军事能力看,董璋之于联盟的作用,有些类似于“二战”时意大利军之于纳粹德军的作用,除了拖后腿,没起到什么作用。董璋不让西川军碰剑门,结果剑门在唐长兴元年(930年)十一月就被朝廷军队给夺了回去,朝廷军队驻守剑门,同时对东西两川造成了空前的生存压力,气得孟知祥大骂董璋是大饭桶。

不过董璋向孟知祥求救,倒给了孟知祥深入东川腹地的机会,孟知祥自然不会客气。在赵廷隐的激励下,西川将士死守剑门以南的剑州(今四川剑阁),一则能抵御朝廷军队南下,危及孟知祥在西川的统治;二则扼住了东川驻所梓州的北面门户,孟知祥等于手握悬在董璋头上的一把利剑。幸亏孟知祥下手快,如果朝廷方面的石敬瑭早一步南下,董璋根本不是石敬瑭的对手。一旦剑州落入朝廷手上,什么董璋、孟知祥,全都得完蛋。

孟知祥的战略应对能力非常强悍,他知道朝廷军队拿不下剑州,一定会另辟蹊径入蜀,而龙州则是朝廷军队最有可能的入蜀通道。孟知祥提前布置,派重兵守住龙州。朝廷军队果然要从龙州入川,结果被西川兵一通暴打,狼狈逃回剑门。换言之,孟知祥已经堵住了自己的战略漏洞,只要董璋那边不出问题,西川固若金汤。

朝廷军队没有别的路径入川,只能死攻剑州一条线,极大缓解了孟知祥所面临的军事压力。朝廷军队很快就尝到了单线进攻的苦果,西川兵在山路上布置了五百弓手,就把强行进攻的朝廷军队射成了刺猬,朝廷军队根本无法进攻,真正诠释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代名将石敬瑭知道他根本不可能占干表姑父孟知祥的半点便宜,于唐长兴二年(931年)二月狼狈撤军,回朝待罪去了。

朝廷军队被打退后,董璋前往利州犒军,赵廷隐曾密信建议孟知祥趁机会杀掉董璋,吞并东川,不过孟知祥没有同意。赵廷隐只能眼睁睁看着董璋在利州吃了几顿饱饭,拍拍肚皮回到了东川。

表面上看,孟知祥失去了一次极为难得的杀董机会,日后再除董璋必然要费心力,但孟知祥出色的大局观决定了他不会做如此浅短之举。

孟知祥选择放走董璋,有以下两点考虑:

其一,朝廷军队虽然撤退,但谁也不保证朝廷军队不会再来。在朝廷军队确定不再来蜀中之前,绝不能动董璋。

其二,如果孟知祥选择杀董,他也未必能立时占领东川。毕竟他在东川没有任何人脉,东川将吏未必服他。一旦东川投降朝廷,朝廷军队就能轻易地杀到成都城下,到时孟知祥半点活路也没有了。

“两害相权从其轻”,孟知祥可以接受董璋控制东川,但绝对承受不起李嗣源控制东川的代价。

孟知祥在五代十国史上并非著名人物,但他的全局战略布控能力却是第一流的,远在那些白捡便宜者之上。

在确定李嗣源不会再对两川用兵之后,孟知祥知道他与董璋的决战即将到来。但孟知祥并没有直接与董璋开战,而是派李仁罕率水师沿长江东下,顺江拿下忠州(今重庆忠县)、万州(今重庆万县)、夔州(今四川奉节)。孟知祥的用意再清楚不过了,一旦东川投降朝廷,朝廷军队最有可能从忠、万、夔一线沿江入川。孟知祥扼守三州要塞,彻底堵死了东川被朝廷控制的可能,他认为现在可以对董璋开刀了。

孟知祥攻董璋,类似于渔民在河里捕鱼。欲捕大鱼,必须垒起土围,把鱼困在一个想定狭小的固定范围内,等四面土围垒起时,鱼的末日也就到了。孟知祥已经把董璋有可能突围的活口全部堵死,以孟知祥之才,对付董璋这样的庸才,过程已经无足轻重了。

唐长兴三年(932年)五月,孟知祥率领下的西川兵在汉州鸡踪桥(今四川广汉北)大败董璋率领的东川兵,东川兵死伤惨重,董璋狼狈逃回梓州。不久就被部下潘稠杀死在城头上,潘稠随后把董璋的人头送到了孟知祥的脚下,东川正式成为孟知祥的地盘。

孟知祥俯身欣赏着地上那颗血淋淋的人头,笑了。他知道,两川之内,再无人敢犯其虎威,孟氏统治两川的时间即将来临。

唐长兴四年(933年)二月,对孟知祥毫无办法的李嗣源下诏封孟知祥为蜀王。

虽然孟知祥距离大蜀皇帝只有一步之遥,但孟知祥非常聪明,他不想在政治上做仁君李嗣源治下的反贼。反正李嗣源已经病入膏肓,没几天活头了。等李嗣源一死,他就可以……

同年十一月,李嗣源被宝贝儿子李从荣活活气死,即位的是庸弱的宋王李从厚。孟知祥觉得时机成熟了,次年正月,六十一岁的孟知祥在成都正式称帝,国号大蜀,改元明德。因为王建建蜀在前,所以历史上称孟知祥建立的蜀国为后蜀。

不过因为长年精力劳累,孟知祥身体不太好,仅仅做了六个月的皇帝就病倒了。在安排了儿子孟昶继位以及赵季良等为顾命大臣后,孟知祥就驾崩了。

在五代十国的开国帝王中,在位时间最短的,就是孟知祥的半年皇帝,后汉的刘知远好歹也在汴梁城中坐了八个月的龙廷。

孟知祥虽然没享受多少做皇帝的滋味就甩手走了,但毕竟他为孟家打下了一方江山,他相信自己拼杀多年积攒下来的家底,足够儿子们挥霍的。但孟知祥始终没有忘记多年以来他和一个人的对话,他心中总有一股不祥的预感,孟家治蜀不会超过两代人。

《五代史补》记载了这个著名的故事:“孟知祥之入蜀,视其险固,阴有割据之志。洎抵成都,值晚,且憩于郊外。有推小车子过者,其物皆以袋盛,知祥见,问曰:‘汝车所胜几袋?’答曰:‘尽力不过两袋。’知祥恶之,其后果两世而国灭。”

尽力不过两袋,孟知祥听成了尽力不过两代(人治蜀)。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61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