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五代十国原来是这样——者 ——三十二年太平天子话孟昶(上)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19:59:58 0

蜀汉后主刘禅亡于西晋,前蜀后主王衍亡于后唐,后蜀后主孟昶亡于北宋。自古便被认为三大亡蜀昏君,实际上三人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刘禅昏昏呆呆,自不必说。论艺术天分,王衍最高,音乐诗词样样拿手。孟昶艺术上并不逊色于王衍,但孟昶在政治上的能力却远胜王衍,能做三十二年太平天子,足以说明孟昶的能力。只不过执政晚年稍显昏庸,再加上遇到了如日中天的周宋王朝,灭亡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把孟昶和北宋仁宗赵桢互换一下,孟昶的成就当在赵桢之上。赵桢一味仁柔,而孟昶柔中带刚,该杀人时毫不手软。甚至还存在一种可能,如果中原不出现柴荣这样的绝世天才,孟昶的天下传上百年也不是问题。

梁贞明五年(919年)十一月,孟昶生于河东首府太原,而其父孟知祥时任河东中门使(相当于枢密使)。孟氏父子都没有想到,他们的人生之花会在数千里之外的天府蜀中盛开。

关于孟昶生母李氏的身份,历史上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李氏本是唐庄宗李存勖的低等嫔妃,后来被孟知祥得到。第二种说法出自宋人张唐英《蜀梼杌》,李氏本是孟知祥原配福庆大长公主的使唤丫头,福庆公主对孟知祥说:“此婢有福相,当生贵子。”命令孟知祥和李氏发生关系,遂生孟昶。

其实孟昶是孟知祥第三个儿子,但因为面相大师周元豹一句“此儿骨法非常,宜爱之。……将来可为四十年偏安主”,迷信的孟知祥便深信不疑,孟昶的继承人身份很早就被确定。孟知祥病重后,正式立本名孟仁赞的孟昶为太子,监国事。蜀明德元年(934年)七月二十九日,十六岁的孟昶在父亲灵前继皇帝位,拉开了繁华似锦的蜀中太平盛世的大幕。

自孟知祥据蜀至孟昶亡蜀,蜀中近四十年得享太平,但百姓太平并不意味着官场同样太平。自古官场便是杀人场,从来就没有太平过。孟昶在位初期所面临的险恶局面,是后人无法想象的。换言之,孟昶稍有不慎,便有可能人头落地。

孟昶的威胁来自他的父辈,即跟随高祖孟知祥百战打天下的老臣宿将。孟知祥强枭雄武,这伙强人在孟知祥面前服服帖帖,但这不意味着他们会瞧得上孟昶这个半大毛孩子。其中有人认为蜀国是兄弟们打下来的,孟知祥死了,皇位应该让他们兄弟轮流做,凭什么私传给孟昶。

孟蜀的重臣,计有宰相赵季良、保宁节度使赵廷隐、枢密使王处回、武信节度使李仁罕、控鹤指挥使张公铎、奉銮指挥副使侯弘实,这些人也是孟知祥钦定的辅政大臣。此外,还有侍中李肇,以及李仁罕的外甥、武信节度使张业。

赵季良是文臣,与孟知祥有备、亮之交,他对孟昶还是非常礼敬的。赵廷隐是蜀中武将之首,但赵廷隐是孟知祥的铁杆心腹,对孟家忠贞不贰。真正的刺头,是李仁罕。

李仁罕自认是开国功臣,但政治地位却在二赵之下,自然不满。他以“宿将有功,复受顾托”,要求孟昶把六军兵权交给他掌管。李仁罕让自己的马仔们四处制造舆论,孟昶此时羽翼未丰,和官场大佬普遍不太熟悉,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先让李仁罕过过瘾。不过孟昶在“不得已”加李仁罕为中书令,判六军事之后,又给李仁罕掺了沙子,让地位更高,而且与李仁罕积怨极深的赵廷隐做六军副使,就中监视钳制李仁罕。李仁罕吃独食,也得罪了孟昶身边的玩伴,如医官使韩继勋、丰德库使韩保贞、茶酒使安思谦。这些人经常在孟昶耳边煽风点火,说李仁罕“有异志”,孟昶更是恨透了李仁罕。

不过北宋人路振《九国志》却认为李仁罕忠恪为国,“(仁罕)奉幼主无隐情”,只是因为说话太直,“自以先朝旧老,遇事必谏”,这才得罪了韩继勋等人。但综合来看,李仁罕没有异志,但太过飞扬跋扈,官场上没人喜欢这样的人。鳌拜没有废康熙之意,但专权太横,康熙也要拿掉鳌拜,道理与孟昶拿掉李仁罕是一样的。

如果按《资治通鉴》的说法,李仁罕有异志,蜀中二赵自然不可能让李仁罕得逞,你要当皇帝,我们给你磕头?凭什么!孟昶暗中联系二赵,制订了秘密的诛杀计划。

动手则非常简单,等李仁罕上朝时,高坐殿上的孟皇帝一声令下,从两边拥出数十名武士,“执(李仁罕)而杀之”,随后杀掉李仁罕的亲属数人。

李仁罕是本朝开国重臣,孟昶竟然有本事一朝诛杀,官场中人这才明白孟昶并不是庸弱之主,耍起狠来那也是一狠主。孟昶杀李仁罕,极大地震撼了蜀中官场,此后,再没有老臣敢在孟昶面前充大爷了。孟昶装孙子时,李肇觉得此子可欺,上朝时竟然不对孟昶行君臣大礼,理由是臣腿疼,拄杖跪不了,孟昶“怒”。李仁罕被杀后,李肇知道该自己装孙子了,上朝后,李肇把拐杖扔在地上,老老实实地给孟昶行大礼。

可以讲,明德二年(935年)九月的这场杀李仁罕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蜀中的政治生态,孟昶树立了绝对权威。从935年到965年这三十年,蜀中政坛除了广政九年(946年)张业跋扈被杀,再无官场风波。

康熙废鳌拜亲政,才开始轰轰烈烈的帝王生涯,孟昶也是如此。孟昶亲政时还不到二十岁,喜欢玩,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球跑马,还在国内采选美女入宫享受,但韩保贞一纸上书劝谏,孟昶立刻改正错误,放美女回家,并赏赐韩保贞黄金,以奖他直言之功。如果换成赵匡胤,他会拿大斧头把韩保贞打得满脸是血,御史雷德骧是领教过赵匡胤厉害的。

对孟昶成为明君有利的是,他眼前就有一个活生生的反面例子,就是他的“前任”——前蜀后主王衍。虽然孟昶和王衍没有交集,王衍亡蜀时,孟昶还是太原城中玩泥巴的六岁娃娃。但后蜀和前蜀在同一地区建国,王衍亡国的教训自然会成为孟昶的前车之鉴。

孟昶是非常讨厌王衍的,毕竟王衍是亡国之君,如果有人把赵匡胤比作石重贵,赵匡胤的大斧头是会杀人的。广政元年(938年)的上巳节,孟昶游成都大慈寺,然后与大臣们饮宴赋诗,有个戏子不知道发什么神经,竟然在孟昶面前扮演王衍。孟昶大怒,“命斩之”。孟昶告诉宰相李昊等人:“王衍浮薄而好轻艳之辞,朕不为也。”

孟昶在执政前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孟昶同样是诗词高手,北宋词豪苏轼那首著名的《玉楼春》“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孟昶所作。不过孟昶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改善蜀中的政治生态上,而且成就非常突出。

后世形容官员俸禄与百姓财产的关系,有一个著名的八字成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一般认为这个成语出自北宋太宗赵匡义作的《戒石铭》,实际上这是赵匡义全盘抄袭孟昶的《官箴》,时间是蜀广政四年(942年)五月。原文如下: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可移。无令侵削,毋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

毛泽东说过:治国就是治吏,吏治清明,百姓必然安居乐业,吏治腐败也必然导致百姓困苦,贪官们会肆无忌惮地从百姓兜里抢钱,扒房牵牛,无恶不作。

孟昶建立了严格的百姓财产保护制度,不让官员们把贪婪之手伸向百姓,自然刺激了蜀中的经济发展。虽然十国中最著名的朝代是南唐,但南唐百姓在李璟、李煜父子治下困苦不堪,其他诸侯国更是百姓的地狱,唯独后蜀百姓,幸福指数是十国百姓中最高的,堪称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有关后蜀孟昶实行仁善之政的成就,宋人虽不承认后蜀政权的合法性,斥之为“伪蜀”,但还是有客观记载。张唐英在《蜀梼杌》中记载:“蜀中久安,赋役俱省,斗米三钱。……屯落闾巷之间,弦管歌诵,合筵社会,昼夜相接。府库之积,无一丝一粒入于中原,所以财币充实。”《续资治通鉴》也记载:“蜀土富饶,孟氏割据,府库益充溢。”

百姓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少数人的富裕建立在多数人的贫穷之上,精英阶层花天酒地,底层百姓穷困潦倒,这是被美化到无极限的宋朝,而后蜀则真正做到了藏富于民。虽然张唐英在书中痛斥孟昶“穷极奢侈”,但前提是后蜀国殷民富,百姓富足,统治者奢侈一些又有何罪,至少孟昶从来没要求过自己死后,身缠金腰带,口含夜明珠。

另有记载:“(后蜀)十年不见烽火,不闻干戈,五谷丰登,斗米三钱,都下仕女,不辨菽麦,士民采兰赠芬,买笑寻乐。”北宋号称盛世,其实也不过是权贵士大夫的盛世,宋朝百姓受压迫敲诈之重,史所仅见。如果宋朝百姓知道孟昶如此爱民,他们一定会希望自己身处孟昶治下。

张唐英没有必要替亡国之君孟昶吹嘘,他如实记载:“昶戒王衍荒淫骄逸之失,孜孜求治,与民休息,虽刑罚稍峻,而不至酷虐,人颇安之。”而后来北宋灭后蜀,孟昶北上,百姓听说后,“万民拥道,哭声动地”。“自二江至眉州,沿路百姓恸绝者数百人。”可见孟昶之得人心。

老百姓不是傻子,谁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对谁表达最真挚的情感,对柴荣如此,对孟昶也是如此。

不是好皇帝,老百姓根本不会把他当盘菜,只有心中有百姓,百姓才会如此爱戴。孟昶若是残暴昏君,他北上时,百姓恨不得以砖瓦投之才能泄愤。孟昶能得到蜀人的拥戴,自然是因为他对百姓仁爱。北宋仁宗赵桢死时,百姓罢市号,赵桢被谥为仁宗,其实如果后蜀不亡,孟昶死后同样可以被谥为仁宗。

孟昶之仁,远胜于那些被无聊文人美化出来的所谓仁厚之主。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60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