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五代十国原来是这样——者 ——三十二年太平天子话孟昶(下)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19:59:46 0

一个富足的时代,必然会成就一代文学,这是历史文学的客观规律,孟蜀也不例外。

提及五代十国文学的巅峰,世人多论及南唐。诚然南唐的文化成就非常高,但在五代十国时期只能称为双峰并峙,而五代十国另一座文学高峰,就是孟昶治下的后蜀。

孟昶在文学上的成就并不逊于南唐李后主,只不过李后主名气更大而已。因为孟昶名气较小,所以李煜亡于宋后,大周后被赵匡义霸占并毒死李煜,千年来李煜赢得了无数同情。可同样是亡于宋,花蕊夫人被赵匡胤霸占后毒死孟昶,千年来,孟昶却几乎默默无闻。赵匡义霸占人妻并杀人夫成了千古丑闻,赵匡胤霸占人妻并杀人夫倒成了千古佳话。

历史很残酷,但这并不能改变孟昶堪称一代词史的成就。

说到孟昶的词作,最有名的应该就是那首《玉楼春》(也称《洞仙歌》),原词如下: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帘间明月独窥人,攲枕钗横云鬓乱。三更庭院悄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关于这首词的作者,词评家们打了近一千年的笔墨官司,词作者,除了孟昶,还有苏东坡。

不过苏轼本人在《洞仙歌》自序中承认这首词的开头两句,即“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是孟昶的原词,苏轼在七岁时遇到一个自称在孟昶宫中待过的眉山朱姓老尼。九十多岁的老尼告诉苏轼,这首词是孟昶与花蕊夫人在夏夜避暑于摩诃池上所作。可惜苏轼已经忘记孟昶原词,只记得开头两句,便“暇日寻味(孟昶原词),岂《洞仙歌》乎!乃为足之(续写)”。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此词是孟昶的最爱花蕊夫人所作,明朝人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说:“‘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旧传蜀花蕊夫人之句。”清人吴任臣所著《十国春秋》也记载此二句为花蕊夫人所作。

虽然后人已无从知晓这首名词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创作历程,但“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作为千古名句,则出自孟昶无疑。而苏轼能记得前两句,在续作时应该也有可能模糊记起孟昶原词。种种考虑,把这首词的作者定为孟昶,并不为过。清朝词评家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称赞苏轼“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两句“口吻俱香”,实际上这是对孟昶的赞美。而清同、光时人谭莹对苏轼续写孟词不满,作诗讥云:“摩诃避暑有全词,花蕊风流恐愿师。伺俟洞仙歌隐括,点金成铁使人疑。”

除了这首有孟昶一半著作权的《玉楼春》,孟昶还有另外一首词,而这首词同样和另一位名人打起了笔墨官司,这一次,孟昶的“对手”变成了李煜。这首词就是名气远在《玉楼春》之上的《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乌夜啼》,有些词书也称为《相见欢》,如《词林纪事》。

南宋人杨湜在《古今词话》中认为此词是孟后主所作,而非李后主。近代词评家赵万里在重新校理《词话》时认为:“南词本《南唐二主词》无之(此词),杨湜谓为孟昶作,殆必有据。”吴任臣在《十国春秋》称赞孟昶“昶亦工声曲,有《相见欢》词”。学术界普遍认为这首词是李煜所作,但也没有完全排除作者是孟昶的可能性。

如果要论才情,孟昶稍不如李煜心思灵透,但也是一代“可人”,明人杨慎认为孟昶“小词尤工”。李煜词作千古流芳,孟昶自不能及,但有一点,李煜是比不上孟昶的,就是南唐词的整体创作不如孟昶治下的后蜀。

南唐词能称雄者,只有冯延巳与李璟、李煜父子三人,而后蜀除了冒出欧阳炯、毛文锡、毛熙震、鹿虔扆、阎选、顾琼等优秀词人,还编撰了中国词史上的开山集作——大名鼎鼎的《花间集》。

花间词派是一个文学史的空间概念,并非一地一时所作。因为这一派词作多婉雅可爱,多述及爱恨离愁,故称为“花间派”。花间词最早可上溯到多由社会下层创作的敦煌曲子词,传至花间派大鼻祖温庭筠始发扬光大,而到了韦庄后,花间词派则相对成了一个地域概念,即多集中在西蜀。而《花间集》中不属蜀地词人的,只有五代和凝与荆南孙光宪。

《花间集》是后蜀赵崇祚编撰,共十卷,收录了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至晋高祖天福五年(940年)一百年间,以温庭筠为首的十八位词作家的共五百首倚声之作。《花间集》的问世,意味着词这一新颖的艺术形式正式走向宏大的历史文学舞台,后人尊《花间集》为“长短句(词)之宗”。

词,往往被称为宋词,其实这只是因为词在宋朝达到极盛,但词的源头却是在晚唐,在五代十国快速发展,这才有了宋朝的极盛。而溯其本源,孟昶在中国词史上的重要性是不能抹杀的,因为《花间集》的编撰,是在孟昶支持下完成的。而赵崇祚,则是孟昶“恩叔”赵廷隐的长子。

作为词祖的《花间集》永远无法摆脱明显的后蜀印迹,甚至《花间集》序,也是后蜀大臣欧阳炯所写,时间是后蜀广政三年(940年)四月。作为回报,赵崇祚在《花间集》中也收录了欧阳炯的十三首词。完全可以说,没有孟昶,《花间集》的问世并流广千年是不可想象的。不仅《花间集》有孟昶的开拓之功,甚至中国人传统的春联,其实也是孟昶首创。张唐英在《蜀梼杌》中记载了这副春联,即著名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除了诗词对联,孟昶还曾在广政四年(941年),下诏编《古今韵会》五百卷,只可惜这部书在清朝时就已散佚无存了。

后蜀定都成都,而成都别称锦城,以盛产蜀锦而闻名天下,但成都还有一个别称——蓉城,则完全是孟昶之功。

孟昶喜爱芙蓉花,广政十三年(950年)九月,孟昶下令在成都城墙中尽栽芙蓉花,然后用锦帛搭成棚,护住芙蓉花。等到芙蓉花灿烂盛开时,“望之皆如锦绣”。孟昶骄傲地告诉群臣:“自古以蜀为锦城,今日观之,真锦城也。”

孟昶拥着他心爱的花蕊夫人,站在成都城头上的芙蓉丛中,含笑看着城下欢呼的百姓。其实也是从这一刻起,孟昶的人生开始发生逆转。

早期的孟昶完全是一副明君做派,治国有功,百姓爱戴。但到了中年后,因为天下太平无事,蜀中安居富贵,孟昶也慢慢失去了早年的励精图治,学会了享受人生,孟昶甚至用金银珠宝来装饰自己的尿盆。皇帝成了臭鸡蛋,小人立刻像绿头苍蝇一样死死叮,孟昶身边多了一些马屁精,最有名的就是那个自称诸葛亮再世的王昭远。

其实不仅是王昭远自比诸葛亮,连孟昶也认为王昭远是诸葛亮再世,甚至还打算让王昭远北伐中原,完成诸葛亮未竟的北伐事业。

正在孟昶天花乱坠胡闹的时候,中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代圣主柴荣横空出世,志在平定八荒,雄纳四海。柴荣决定亲征淮南,向同样糊涂混日子的李璟发起挑战,但柴荣的第一刀却砍向了孟昶。

柴荣之所以进攻后蜀,主要是因为后蜀控制着汉中、秦凤等战略要地,一旦孟昶在柴荣南征之际突然越秦岭而入关中,后果不堪设想。再加上孟昶晚年昏庸,汉中及秦凤百姓“怨蜀之苛政,相次诣阙(请求柴荣出兵伐蜀)”,所以柴荣需要先打掉后蜀的进攻能力。周显德二年(955年),周朝大将向训与王景奉柴荣之命,向后蜀发起了猛烈进攻。

因为蜀中太平多年,蜀军战斗力早不复当年孟知祥时代之盛景,面对“近代无比”的周军,几乎一触即溃。黄花谷一战,蜀军遭到惨败,蜀梁院使王峦准备在黄花谷断掉周军粮道,结果被周军一通暴打,三千多蜀军被俘,“马岭、白涧(蜀)兵皆溃”孟昶的发小儿、雄武节度使韩继勋连夜逃回成都。周军几乎没费多少周章就拿下秦、凤、阶、成四州,完成了对后蜀的战略“监控”。

至于张唐英所谓“周世宗先欲平蜀而不果,至太祖(赵匡胤)始克之”,其实柴荣统一天下的顺序是先东南,次北,最后才是西南。只不过赵匡胤篡位建北宋后,忙于扑灭各地起义及巩固内政,所以也没有拿孟昶开刀。如果柴荣当时以主力攻蜀的话,以孟昶之兵,根本不可能是周军的对手,早在十年前孟昶就玩完了。

世人皆知后蜀亡于北宋。北宋乾德三年(后蜀广政二十八年),赵匡胤命大将王全斌率兵入川,仅用了六十六天便击溃蜀军主力,迫使三十二年的太平天子孟昶狼狈出降。实际上,早在黄花谷之战,周军就已消灭蜀军主力,赵匡胤能顺利灭蜀,主要功劳应该与柴荣平分。《宋史·赵玭传》记载,后蜀秦州观察判官赵玭投降周朝时就说:“今中朝兵甲无敌于天下,自用师西征,战无不胜。蜀中所遣,将皆武勇者,卒皆骁锐者,然杀戮遁逃之外,几无孑遗。”

与其说孟昶亡于赵匡胤,不如说孟昶亡于柴荣。赵匡胤所做的,只是替柴荣摘掉由柴荣种下的果子而已。换成张永德或李重进做皇帝伐蜀,孟昶同样难逃亡国之运。

当初柴荣英年早逝时,也许孟昶幸灾乐祸过,也庆幸自己可以免遭亡国。可等到赵匡胤把孟昶强行押解到汴梁城,以俘虏的身份接受赵匡胤的羞辱时,孟昶才知道自己已身处险境,他看到赵匡胤死死盯着陪同他的那个女人——花蕊夫人。

孟昶来到汴梁的第七天后,突然暴病身亡,而花蕊夫人随后就被赵匡胤接进宫里,成就了一段能气死赵匡义的千古“佳话”。

孟昶的亡国,对孟昶本人是场天大的灾难,因为赵匡胤看中花蕊夫人,下毒把孟昶毒死。如果是柴荣俘虏孟昶,以柴荣的为人,他断不会如此。司马光说柴荣“王道荡荡”,诚哉其言。而后蜀的灭亡,对蜀中百姓来说同样是场塌天灾难。

宋军灭蜀后,在主帅王全斌的纵容下,宋军开始对百姓进行疯狂的洗劫和屠杀,堪称蜀中“浩劫”。宋军的残暴引爆了蜀人愤怒,爆发了著名的全师雄之乱,将在蜀宋军打得狼狈不堪,如果不是全师雄病死,蜀中乱局根本不可收拾。

而宋灭蜀后,因为实行了残酷的经济压迫政策,蜀人生活困苦。

赵匡胤灭蜀后,下令把蜀中所有财富全部运往汴梁,“及王师平蜀,孟氏所储,悉归内府”。蜀中百姓财富被席卷一空,但还要承担沉重的税赋,一文钱都不能少。更有甚者,北宋不允许蜀中百姓进行民间贸易布帛,必须在官市上购买,而价格又是私市的数倍,“由是小民贫困”。

蜀中百姓在北宋治下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远不如孟昶治下的后蜀。南宋人洪迈义正词严地说:“国朝削并僭伪(北宋灭蜀),救民水火之中。”真亏得洪景庐先生好意思说出这句话来,一点都不脸红吗?

经过近三十年的残酷压迫,蜀人再也忍受不住北宋暴政,最终爆发了轰轰烈烈的王小波、李顺大起义。王小波流着泪向蜀人宣称:今贫富不均,我为尔等均之!

对于李顺,蜀人皆谓是仁君孟昶的遗腹子,所以蜀人感孟昶之仁,纷纷投李顺麾下,反抗北宋暴政。

由此可见孟昶之得人心。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60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