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春秋原来是这样——西周之末,春秋之始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15:06:42 0

公元前781年,周宣王驾崩,继位的是太子姬宫湦,就是著名的昏君周幽王。

不知道周宣王有多少个儿子,不过周朝是嫡子继承制,讲的是“子以母贵”,姬宫湦不仅有一个好老爹,更有一个好老妈,所以姬宫湦没有任何悬念地当上了至尊无上的周天子。

由于西周距离现在时间过于久远,当时留下的史料极少,姬宫湦早期的活动于史无载,只知道他生于周宣王三十三年(前795),生母不详。

按照中国传统史家书史的惯例,开国帝王出生时,都会出现祥瑞,比如冲天的火光,乌龟兔子大麻雀们蜂拥上街庆贺。如果是末代帝王,他们出生前后总会莫名其妙地跳出几个怪兽,向人们预告剧情。

周幽王作为末代昏君,自然少不了这样的“待遇”。根据东晋人干宝《搜神记》的记载,周幽王出生的那一年,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突然有一匹马做了“变性手术”,一抹马脸,就变成了一头风骚妩媚的狐狸。

物种变异不太可能,但周幽王即位初期,周朝统治区域内却发生了一场著名的自然灾害,就是周幽王二年(前780),在今陕西关中一带发生的那场大地震。这场大地震给关中地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关中三大河流——泾河、渭河、洛河的水位直线下降,几乎都能看到河床。

就在关中大地震的同年,周朝的发源地岐山突然无故自崩,一连串的自然灾害给周朝统治高层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撼。周朝大夫伯阳父精通阴阳八卦,他从这个角度对地震及山崩在政治上大做文章,伯阳父神神秘秘地告诉身边人说:“天地阴阳皆有序,失其序则天下乱,民陷水火。现在三川枯竭,岐山崩摧,此阳气失序而阴气上升之故。三川无水,则民无以饮用,地无以浇灌,民必由此乏财,民生艰,必有乱作。昔日夏亡时,伊洛之水枯竭;商亡时,黄河之水枯竭。如今三川无水,不出十年,周朝必亡。”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伯阳父真有通晓古今的本事,果然在地震之后的第十年,周幽王很“配合”地把一座锦绣如画的大周朝搞得分崩离析。

伯阳父的这通感慨,后半段确实是实情。在任何时代,农业生产都不可能离开优质水源,西周的统治核心地区就在关中,现在关中几大河流都见了底,鱼虾们都躺在河床上晒太阳,西周的农业经济必然会遭受重创,百姓无粮,天下必乱。

伯阳父预言天下将乱时,姬宫湦只是当了两年的周天子,他的劣迹还没有来得及全面铺开,伯阳父怎么就知道姬宫湦将祸乱天下?当然,常言道:“三岁看老”,作为统治核心层的大臣,伯阳父在姬宫湦继位前就有机会接触他,所以从某些方面看透姬宫湦的恶劣人品完全是有可能的。

伯阳父的预感很准确,或者说伯阳父很幸运地猜对了骰子的大小,姬宫湦果然是个无道昏君,后世的秦二世嬴胡亥、北齐后主高纬、宋徽宗赵佶都是姬宫湦的徒子徒孙。

不过在这些亡国帝王中,有人是因为糊涂而亡,比如胡亥;有人因为残暴而亡,比如高纬;有人因为不务正业而亡,比如赵佶。但姬宫湦亡国和他们都不一样,按传统史家的观点说,西周亡于“红颜祸水”。一个名叫褒姒的绝世美女,是西周亡国的头号罪人。

旧式史观有个很不好的传统,总是把一个政权的灭亡归罪于女人,动辄曰红颜亡国。这是典型的大男人主义,对女人是非常不公平的,没有帝王宠爱女人,又怎么会有亡国惨祸?《国语·郑语》就指责周幽王“周法不昭,而妇言是行”。但姬宫湦给褒姒当孝子贤孙,可不是褒姒逼他做的。

英明帝王之好色者亦非少见,魏武帝曹操、北齐神武帝高欢、唐太宗李世民都是有名的好色馋猫,可在他们治下的帝国如日中天,又当何解?

真正导致西周亡国的罪魁祸首,正是周幽王姬宫湦本人。不过从八卦的角度讲,谈到西周亡国,就不可能不讲远古时代的三大“红颜祸水”之一的褒姒,另外两个“红颜祸水”是著名的妺喜(夏桀宠之亡国)、妲己(商纣宠之亡国)。

褒姒是褒国人,褒国是西周时期罕见的与夏朝同姓的部落国家,位于现在陕西汉中附近。褒国和夏朝的关系,类似于另一个诸侯国——宋国与商朝的关系,属于遗民政权。在西周国势最强大的时期,褒国已经完全臣服于周朝的统治,就像南宋初建时,著名的“逃跑专家”赵构低眉顺眼地给女真人当侄子一样。

在姬宫湦即位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779年,褒国向周天子进献了一名绝世美女,算是褒国向周朝交的“保护费”。因为这个美女是褒国人,而褒国又姓姒,所以后世称其为褒姒。男人几乎没有不好女色的,面对如此绝色,姬宫湦的口水直流,当即就笑纳了如此厚礼。

此时周王朝的国势很像一千二百多年后的南朝陈,明显出现衰落的迹象,但整体实力还在,属于“百足之虫,死而未僵”。自姬宫湦和陈叔宝继位,两朝的国势开始不可逆转地向悬崖边滑去,与此同时,在这两个昏君身边,各自出现了一位绝代美女,心甘情愿地替昏君丈夫背上了亡国的政治黑锅。

周幽王姬宫湦亡国和陈后主陈叔宝亡国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一、姬宫湦的父亲姬静和陈叔宝的父亲在军事上闹过很大的动静,东伐西讨、南征北战。

二、二人都是嫡出太子,最合法的王朝继承人。

三、二人是昏君,但都不是暴君。

四、姬宫湦和陈叔宝都有一个正妻,但都甩掉正妻,偏爱小老婆及她们的儿子。

五、姬宫湦和陈叔宝都废掉正妻所生之子的储君之位,改立小老婆生的儿子为太子。

六、他们的正妻娘家背景都非常显赫,都是当时的一流豪门。

陈叔宝废正妻黜嫡子,估计就是从姬宫湦那里取的歪经。姬宫湦自从得到了褒姒之后,不仅爱得魂飞魄散,连骨头都酥掉了,至于原来的正妻,姬宫湦已经不记得长什么样了。

姬大王的王后姓申,是申国国君申侯的女儿。申国是西周王室的姻亲关系户,专门批发女儿嫁给周天子,周文王姬昌的祖母就是申国人。远的不说,周幽王的祖父,那位著名的昏君周厉王姬胡的王后也是申国人。

西周封建五等:公、侯、伯、子、男,春秋的楚国实力强大,但终归只是个子爵,而小小的申国却是侯爵,略低于鲁国,与齐国相等,可见申国在当时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姬宫湦和申后的婚事,是周宣王姬静出于拉拢地方诸侯的政治考虑给安排的,从一开始,姬宫湦就和申后不来电,只不过履行了夫妻间该有的一切手续,申后给薄情寡义的姬宫湦生下了一个王子,就是后来的周平王姬宜臼。

姬宜臼出生的那一年,他的父亲姬宫湦继位为周天子,在姬宜臼三岁之前,姬宫湦还给予他一定的父爱,但自从姬宫湦得到了沉渔落雁气死牛的褒姒后,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不知道是在哪一年,姬宫湦最宠爱的小老婆褒姒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儿子,取名姬伯服(《左传》记为“伯盘”)。男人多是喜新厌旧的负心汉,疼爱小老婆生的儿子,姬宫湦也没有免这个俗。姬宫湦越看伯服越顺眼,再加上他对褒姒的爱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姬宫湦打算废掉申后和姬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姬伯服为太子。

陈叔宝敢想不敢做,以当时陈朝皇室的势力,根本无法撼动吴兴沈氏这棵大树。所以终陈叔宝的皇帝生涯,都没敢废掉皇后沈婺华,虽然张丽华所生的儿子陈琛当上了皇太子,但张丽华到死也只是个小老婆的名分。陈叔宝的段位远逊于姬宫湦,姬宫湦自恃国力强大,敢想敢做,根本没把老婆的娘家申国当盘菜。

在某年某月某日,薄情寡义的姬宫湦将发妻申后废黜出宫,姬宜臼也自然失去了太子位,跟着老妈回到了娘家申国,找申侯哭诉去了。申侯是个性烈如火的老头,看到女儿和外孙无端被废,申侯的老脸顿时挂不住了,因为这将影响到申国在诸侯国中的实际地位。只是周朝实力强大,申侯暂时还不便发作,但在心里记下了前女婿姬宫湦的这笔烂账。

老丈人报仇,十年不晚!

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姬宫湦如愿以偿地将褒姒和伯服扶正,成为名正言顺的女一号和未来的男一号。

虽然姬宫湦是货真价实的昏君,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褒姒的感情非常真挚,不掺一丝杂质,陈叔宝也是如此。为了讨褒姒的欢心,姬宫湦不惜和发妻嫡子决裂,冒着得罪申国等地方实力派的危险,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了褒姒他所能给予的一切。

褒姒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自己侍奉的是天下身份最尊贵的男人,“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跟着这个大金主,褒姒不仅确保了自己一生的荣华富贵,还使用各种盘外招,替儿子姬伯服争来了太子位,将来周朝的天下就是伯服的,褒姒本人就是双料国母,褒姒的人生不可谓不成功。

但不知道为什么,褒姒已经挣来了她所能得到的一切,她却有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怪癖,成为姬宫湦心中最大的一块心病。原因很简单:自从褒姒来到宫里之后,无论姬宫湦用什么手段逗她,褒姒居然从来没有笑过!

姬宫湦无法理解,他几乎是把褒姒当老娘一样供着,享受人间最尊贵的生活,这小娘们为什么连个笑脸都不肯给他。这个问题纠结了姬宫湦很长时间,用什么办法才能让褒姒开口一笑?姬宫湦每天茶饭不思,成天琢磨。

看到姬宫湦被褒姒不笑折磨得快不成人样了,西周史上著名的末代奸臣虢石父知道拍马屁上竿子的机会来了,精明过人的虢石父给幽王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虢石父的这个妙计,就是周朝史上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的由来。

烽火戏诸侯,严格来说,其实是“烽火戏诸‘猴’”。虢石父为了讨幽王的欢心,把在台下看热闹的地方诸侯们无端扯进来,诸侯们变成了一群猴子,在台上被姬宫湦当成猴子戏耍。

所谓“烽火”,实际上是指散建在周王朝与各诸侯国之间要道上的烽火台。自周宣王以来,周朝和关中附近的犬戎族经常大打出手,鸡毛乱飞,关中地区岁无宁日。为了抵抗犬戎族对周王朝核心统治地区的军事进犯,周朝在各地兴建了许多烽火台,一旦发现犬戎武装进攻,就点燃烽火台上的柴木。冲天的大火迎风飘散,诸侯闻警,白日见烟,黑夜见火,知道周王有难,立刻率兵救驾勤王。

只要看到烽火台烟尘大起,诸侯就出兵勤王,这本是诸侯的分内事,并没有诸侯抱怨过。不过君子贵在诚信,只有受到犬戎军事侵犯时,周王才敢点燃烽火,平时谁敢拿自己的诚信开玩笑?

“狼来了”这个故事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讲的是一个道理:千万不要浪费自己的诚信储量!

人的诚信储量是有限的,做人一定要守诚信,以欺骗别人为生的,最终必将被命运所欺骗,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是铁律。不报及己身,必报及子孙!但是那个放羊的小孩子和周幽王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为了一个极小的目标,而以牺牲整体利益为代价,见过愚蠢的,没见过这么愚蠢的。

虽然《史记·周本纪》上并没有说“烽火戏诸侯”这个馊主意是虢石父出的,而说是姬宫湦本人想出的绝世妙计,虢石父只有建议权,没有拍板权。如果姬宫湦能分得清轻重缓急,也不会让虢石父之流的佞臣得逞。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先有昏君(有缝的蛋),后有佞臣(苍蝇),就是这个道理。

姬宫湦立刻让人蹿到各处烽火台上,嬉皮笑脸地点燃了柴火堆,然后他带着褒姒来到城墙上,等着耍“诸猴”的好戏。因为之前的周王在“燃烽”的问题上从来不弄虚作假,诚信度非常高,所以地方诸侯看到冲天的火光,不敢怠慢,立刻点齐兵马去镐京救驾。

远处烟尘大起,车马喧嚣,诸侯的军队以最快的速度冲刺,姬宫湦和褒姒在城墙上已经看到了他们的到来。在离镐京不远处的时候,诸侯就已经发现有些不太对劲,往常犬戎来犯,镐京附近都是鸡飞狗跳猫上吊,现在却异常安静,不符合常理啊。

诸侯揣着一肚子的疑问来到城下,拍拍身上的尘土,抖抖疲惫的精神,瞪着牛一般的大眼四处观察,犬戎在哪?

秋风吹过,一地鸡毛,诸侯变成了“诸猴”。

一阵阵粗鲁的骂娘声响彻镐京城外……

看到“诸猴”气急败坏,在城下吹胡子瞪眼,被姬宫湦强行拉到城头上的褒姒终于忍不住,仰天大笑,眼泪都流出来了,这个游戏太有趣了。褒姒花一样的身躯不停地颤抖着,孝子贤孙姬宫湦见虢石父的妙计果然奏效,脸上顿时堆满了桃花状的笑容。难得有机会拍褒姒的马屁,姬大王跟着褒姒放肆地大笑。

看到天子和王后笑得前仰后合,城下的诸侯似乎察觉出他们被耍了,一个个怒气冲天。在城下等了大半天,也不见周天子出来给他们一个说法,这些倒霉的诸侯只好强忍着一肚皮的不快,打马回国。

虽然按礼数君尊臣卑,诸侯不敢强行找姬宫湦讨说法,但经过这么一折腾,周天子的威信在诸侯心中已经大打折扣。权力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统治者被统治者心中的威信指数,何况周朝中央朝廷和地方诸侯的权力从属关系是松散型的,诸侯只是把周天子当成实力最强的江湖老大,而不是可以主宰他们生死的主人。诸侯的实力如果单独和周朝相比,自然不成比例,如果这些被戏耍的诸侯联合起来,就是一股强大的足以对抗周朝的力量。

作为一国之君,最忌讳的就是拿国家社稷的前途命运开玩笑,权力和威信是官场中人的吃饭家伙,没有人敢在这上面玩火。偏偏姬宫湦不知此中利害,他只管褒姒是否开心,并不在乎他这块周天子的金字招牌已经严重退色,更没有察觉到危险已经一步步向他逼来。

褒姒笑完之后没多久,姬宫湦又故伎重施,再次点燃了烽火台的柴火堆。在姬宫湦的想象中,那些彪乎乎的诸侯会马不停蹄地赶到镐京城下,接受周天子和周王后的再次戏耍。

结果秋风再次掠过,地上没有一根鸡毛,城下连个鬼影也没有。

《史记·周本纪》:“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姬宫湦本就不多的诚信储量终于消耗完了,这也意味着西周王朝在诸侯那里已经完全没有了市场,威信处在濒临破产的边缘。诸侯已经达成默契,无论周天子发出什么指令,他们都集体拒绝。

周天子姬宫湦还在为诸侯不听他的号令而生气,但他忘记了在镐京不远的申国还有三个恨他入骨的人。申侯作为被废黜的申后的父亲,他无法容忍姬宫湦对女儿的背叛。

申侯对前女婿有了杀心,不仅是因为女儿被废,更重要的原因是姬宫湦昏庸无道,让申侯看到了除掉姬宫湦,立自己的外孙姬宜臼为王的希望。如果姬宜臼即周王位,申侯便可以以外戚身份执政。

凭申侯自己的力量还难以推翻姬宫湦,申侯一个人摘不了果子,那就叫来几个同样对果子垂涎三尺的围观者,比如缯国和犬戎人。虽然这场战争的发起者是申国,但实际上申国和缯国都是打酱油的。无论是《史记·周本纪》,还是《史记·郑世家》,都明确记载犬戎人才是真正的主力部队。

犬戎和西周久有过节,当年周穆王差点把犬戎一锅端掉,现在周朝危在旦夕,犬戎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周幽王十一年,即公元前771年,强悍的犬戎人怒吼着冲进了镐京。在得知犬戎人进攻的消息后,还在为褒姒不笑而愁眉苦脸的姬宫湦被逼得走投无路,幻想周边诸侯能勤王救驾。烽火台再次熊熊燃烧,但姬宫湦始终没有盼来一个救兵。

二百五十七年前,鹿台的冲天大火宣告一个时代的伟大终结。二百五十七年后,镐京附近的冲天大火再次宣告一个时代的伟大终结。唯一不同的是,商朝之亡,取而代之的是周朝更为稳固的统治,而西周之亡,则拉开了轰轰烈烈的春秋时代的大幕。

《史记·郑世家》:“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并杀桓公。”桓公就是周幽王的叔父郑桓公姬友,这位倒霉的国姓爷本来在郑国过得有滋有味,因为治政非常出色,被侄子姬宫湦调到京城做司徒。结果没做两年,姬友就遇到了犬戎之乱,命丧镐京。

至于“红颜祸水”褒姒,她的命运比张丽华略好一些,张丽华被隋朝重臣高颎斩于青溪桥,而褒姒则是被犬戎人当成战利品带回国,下落不明。但相信以褒姒的美色,足以打动犬戎的大首领,也许褒姒会开启新的美丽人生,并在不久后,忘记被犬戎人杀掉的前夫姬宫湦和儿子姬伯服。

申侯的目的基本达到了,姬伯服的死,造成了周朝天子继承的真空。唯一能填补这个真空的,只有申侯的外孙姬宜臼。但问题是镐京已经被犬戎人严重破坏,而且距离犬戎的势力范围太近,不再适宜做国都,只有向东迁徙。周朝的东都雒邑有幸被选中成为新的国都,在申侯、鲁公和许文公等诸侯的拥戴下,年轻的姬宜臼在雒邑即周天子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平王东迁”。

申侯的算盘打错了,他应该没有料到犬戎人对镐京的破坏会如此严重,周朝国都会东迁雒邑。问题恰恰出在这里,西周名义上统一天下,实际上不过是天下诸侯的领导者,对东方诸侯并没有予夺生死的权力。

东方诸侯敬畏周室,是因为周室实力强大,政治稳定。当西周灭亡,王室衰微之际,周室之于东方诸侯的实力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号令不出雒邑,还会有哪个诸侯继续把周王室当盘菜?

类似君弱臣强的局面在后世不断上演,比如汉末藩镇割据和唐末藩镇割据,都是趁中央权威衰落之际逞强自立。更极端的事例,是控制中央政权的原地方诸侯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而废立帝王,有些实力强大的地方诸侯甚至也可以自己过把皇帝瘾,中央帝室的权威丧失殆尽。

东周新都雒邑并非周朝传统意义上的直系领地,数百年来,周室的根据地一直在以岐山为中心的关中。平王东迁,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三居室,跑到别人的二居室当免费房客,难怪房东不给好脸色看。有些野心勃勃的“房东”开始盘算能从落难的王室身上多拔下几根漂亮的羽毛……

我们都知道申侯等诸侯拥立姬宜臼做周天子,实际上还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熟知的历史事件,就在周平王即位的同时,虢国的君主姬翰在携(地名,实址未详,当在洛阳附近)另立周幽王姬宫湦的庶子姬余臣为周天子,史称周携王。

在至少十年的时间里,东周是二王并立,不过正史只承认申侯所立的周平王。这段历史很容易让人们想到了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另一段历史: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被杀,唐公李渊占领长安后,立杨广之孙杨侑为过渡性的隋天子,史称隋恭帝。同时在洛阳,军阀王世充也立杨广的另一个孙子杨侗为隋天子,史称“皇泰主”。

其实不论是周平王,还是周携王,他们都不过是诸侯手上的提线木偶,后世的杨侑、杨侗兄弟几乎就是东周二王的翻版。帝王之所以尊贵,是因为他们手上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失去了权力,他们将一无所有。

姬宜臼运气还算不错,至少他还继承了祖先留下来的政权法统。虽然这在野心勃勃的诸侯看来,不过是一块铝合金招牌,但在无形中保护了东周王室长达五百多年的存在。即使后来争霸如齐桓公者,依然高举着“尊王”的大旗,不过这一切,并不是姬宜臼想要得到的。

中央政权的崩溃,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诸侯割据、军阀混战,东周如此,汉末如此,唐末如此,乃至清末都是如此。《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汉灵帝刘宏祸乱天下,结果身后不久,东汉朝廷便土崩瓦解,各路军阀粉墨登场,最终演变成曹操、刘备、孙权的三足鼎立,其精彩程度让后世叹为观止,历史原来可以如此精彩!

周幽王姬宫湦的“历史贡献”也在于把本来铁桶一般的西周江山搞得支离破碎,各路英雄好汉蜂拥而出,骄傲地站在灯光闪耀的舞台上。甚至可以这么说,西周之后春秋时代的出现,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按现在的行话说,东周的建立,掀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盛世的终结,传统社会秩序被彻底打乱,往往意味着新的时代在孕育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必定涌现出代表新时代历史发展方向的杰出人物,也许后人会庆幸周幽王姬宫湦的昏庸无道。非如此,艳绝千古的春秋时代也许就胎死腹中,后人就无法领略到春秋风流人物的无限精彩。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40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