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春秋原来是这样——千古一相说管仲(上)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15:06:04 0

说到千古一帝,我们在第一时间会想到谁?肯定是秦始皇嬴政。历代数百个皇帝,无论功业如何,都无法超越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因为嬴政是开天辟地第一帝,仅此足矣。

那么,千古一相呢?

有人会提名诸葛亮,因为诸葛亮的知名度最高,三岁小儿都知道诸葛亮。有人会提名王安石,因为王安石那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影响后世一千年。有人会提名张居正,因为张居正的铁腕改革几乎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当然,也会有人提名管仲。

管仲何人?集政治家、改革家、经济学家、军事家、战略家、阴谋家于一身的一代铁血枭雄!从某种意义上讲,管仲堪称春秋第一人,伟大如孔子,对管仲也是俯首膜拜。说春秋,道春秋,是不可能绕过管仲的。

自古英雄出乱世,曹操之所以垂名青史,建立不朽功业,和他所处的大分裂时代是分不开的。如果生在承平时代,曹操即使能位列三公,也不会像今天这么名声震破天。

管仲同样如此,正如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名著《双城记》开篇所讲的:“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

一个风从虎、云从龙的伟大时代,风云际会之时,必有英雄横空出世,书写着属于他们、也属于历史的热血传奇。春秋初期,诸侯征伐,天下未定,霸主不知何在。强横如郑庄公姬寤生者,也不过是春秋一小霸,还不足以镇服天下。正是管仲的出现,才算拉开了春秋五霸轰轰烈烈的舞台大幕。

曹操的成功,有一部分功劳可以归于荀彧、郭嘉等超级谋士,但曹操本人就智计双绝,而且性格霸道,曹操要成不了大事,天理也不容。而管仲在本集团中所处的政治地位,更接近诸葛亮之于刘备。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刘备的乘龙上天;没有管仲,就没有齐桓公姜小白的不世霸业。

姜小白能力是有的,但他的性格过于随意好动,如果没有一个性格强硬的管家看着他,别说成霸业了,能活到哪天都不知道。历史上“君强相更强”的例子,除了姜小白与管仲,还有一对著名的君臣组合,就是五胡时前秦名相王猛和天王苻坚。

不比这两对君臣的功业,只说性格。王猛与苻坚的性格对比,简直就是管仲和姜小白的翻版,相似度高达99%。

管仲、王猛:性格霸道,做事果断,心思缜密,遇事稳重,绝不动摇地推行自己制定的政策,具有浓烈的枭雄气质,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铁血宰相。最不可思议的巧合是,他们在出任宰相之前都曾经做过小买卖糊口。

姜小白、苻坚:天生贵族,性格活泼好动,待人接物过于感性,自己主要负责对外战略,内政基本交由管仲、王猛处理。二人的自控能力较差,耳根子软,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进攻,容易犯战略性错误。

结局:管仲、王猛都死在君主之前,他们死后,姜小白、苻坚无人看管,任性胡为,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历史惨剧,姜小白破家,苻坚亡国。

从年龄上看,管仲应该比姜小白年长二十多岁,王猛比苻坚年长十三岁,可以算是父辈人物。实际上,姜小白一直尊称管仲为“仲父”,苻坚对王猛也几乎以父礼相待。从这个角度讲,管仲和王猛承担着政权的内政外交重任,同时也是自己君主的监护人。

如果说王猛是十六国时期最耀眼的政坛巨星,那么春秋早期最耀眼的政坛巨星,也只能是管仲。对后人来说应该值得庆幸的是,历史在不经意间选择了这个之前并不起眼的中年人,他却还给历史一段不可磨灭的江湖传说。

先讲一讲管仲的家世。

根据《史记》记载,管仲是颍上人。颍上就是今天的安徽省颍上县,颍上县在安徽中部的淮河北岸,与历史名城寿阳(今安徽淮南)一水之隔。对于这个改变春秋历史的伟大人物,史书上称为管仲,其实他的名字叫管夷吾,因为他死后的谥号是“敬仲”,所以后人就称他为管仲。

关于管仲的生年,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一般来说有两种说法,一是生于周平王四十八年(前723),一是生于周桓王四年(前716)。此时西周早已经滚进历史坟墓了,由郑庄公姬寤生开始,各路诸侯夹杂着周天子,红头涨脸地大打扯皮战,江湖上鸡毛乱飞。

三国人韦昭说管仲本姓姬,又出自管地,所以管仲极有可能是西周初年发动叛乱的管叔后裔。不过就算管仲是周天子的后人,也无法遮掩他的寒酸出身,汉末那位刘皇叔成天扛着“大汉孝景皇帝阁下玄孙、中山靖王之后”的铝合金招牌四处跑马拉赞助,也没见他搂到几文铜钱。

社会底层出身的人物,对权力的渴求度,远远高过出身高贵、有良好施政平台的官二代或官N代。但没有官场中的关系,想进入官场呼风唤雨,难度可想而知。

在春秋及以前的时代,社会阶级是固化的,奴隶主天生是奴隶主,奴隶天生是奴隶,只有中间的平民阶层,偶尔会打破这种权力垄断,挤进统治核心层。

管仲没有关系,没有背景,他现在最需要做的,不是要出将入相,笑傲凌烟阁上,而是先活下来。和历史上那些草根英雄未发迹前做小生意糊口一样,管仲也做起了小买卖,刘备卖过草鞋、王猛卖过畚箕、刘裕卖过草席、柴荣卖过伞,而朱元璋干脆就是个叫花子。

管仲家贫如洗,身无分文,没本钱还做哪门子生意?好在朋友鲍叔牙很支持管仲,出资帮助管仲经商。不过在春秋时代,经商做买卖的多是出身平民阶层的人物,贵族是不屑于经商的。

管仲曾经给商人的社会地位定调,就是著名的“士农工商”,商人排在士农工之后,说明当时商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君子耻于言利,出身士人家庭的,甚至都有权利折辱商人,地位也只比奴隶高一些,属于社会下层人士。

春秋时代的商人,就相当于现在在市场上流动经营的小商贩,受欺负是免不了的。管仲在南阳(当是齐地,非今河南之南阳)做生意,就至少三次被当地的泼皮恶霸砸过摊子,同行的还有鲍叔牙。

汉人刘向所著的《说苑·尊贤》说管仲在南阳经商时,曾经做过“狗盗”,就是高级扒手,“身手”也应该十分了得,可见管仲当时的落魄。

管仲沦落到这种地步,足以让后人欷歔,刘备混不下去的时候都没这么惨。好在管仲并没有因此丧失生活的勇气,就像韩信一样,胯下之辱,天下笑骂,韩信依然豪情满怀。

管仲做生意赚到多少钱,史料上没有明确记载,但管仲经商对他后来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经商,管仲熟悉并掌握了经济原理,为日后管仲伟大的经济改革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再用王猛与管仲对比一下,二人都曾经在落魄时经过商,天南海北地跑,对各地的风土人情有了很深的了解。王猛执政后,对如一潭死水般的官场进行雷厉风行的大变法,特别是轰轰烈烈的经济变革,直接奠定了前秦统一北方的经济基础。

在历史上,再也找不出除王猛之外,人生轨迹、性格特质与管仲如此相似的铁腕人物。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二人不仅性格优点相似,他们的性格缺点也几乎如出一辙,就是贪婪权与钱。具体地说,王猛贪权,管仲贪钱。

前燕吴王慕容垂在国内受猜忌,西奔投奔苻坚,受到苻坚的重用,这引发了王猛强烈的嫉妒。王猛为了打倒慕容垂,玩了一把金刀计,虽然没有害死慕容垂,却直接断送了慕容家族日后复兴的希望——英明神武的慕容令。

管仲情况稍好一些,他没有因为贪权而害人,但他贪财的行为让人摇头。鲍叔牙每次外出经商都带着管仲,赚到钱后,兄弟二人准备分钱。也许是管仲穷怕了,见着钱就眼红,根本不顾鲍叔牙出的力比他大,独贪了大头。好在鲍叔牙大度,从来不以此事责怪管仲。

对于一个出身社会底层的人来说,一下子拥有这么多金钱,很容易迷失人生方向。不过管仲虽然贪钱,但他并没有丧失自己的人生理想,他知道他想要得到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管仲积累这么多财富,应该是准备用在官场疏通关系上。官场从来就是菜市场,按斤称金银,买卖公平,童叟无欺。管仲暗中存钱用在官场上,是可以说得通的。也许是鲍叔牙理解管仲这一点,所以他在金钱上不和管仲做这些计较。

春秋时代的官员仕进之途和魏晋非常相似,基本上靠血缘传承,阶层基本固化。像管仲这样没有关系的底层人物,仅凭金钱也未必能爬到多高的位置,毕竟商人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管仲所能选择的职务范围非常狭窄。

管仲在官场上谋得的第一个职务,史学界一般认为是管仲做公子姜纠的傅(相当于后来的诸王师傅),梁启超说这是“管子初入政界之始”。不过也有一种说法,认为管仲在跟着姜纠做事之前,曾经在官府中做过“弼马温”,应该是个养马的官,地位低下,为人所轻视。

不清楚管仲是通过什么门路和公子姜纠搭上关系的,不排除管仲为此花费了大把银子,有钱能使磨推鬼,历代都是如此。姜纠是齐僖公姜禄甫的次子,长子是上面讲到的齐襄公姜诸儿,幼子便是日后威震天下的齐桓公姜小白。姜禄甫应该只有这三个儿子,否则在姜诸儿死后,齐国大臣没必要等待身在异国的姜纠和姜小白回国即位。

虽然姜禄甫确定姜诸儿的继承人身份,即使姜无知有夺嫡的希望,但能傍上公子纠,说明管仲已经进入了齐国权力最高层的外围,一旦姜纠有机会乘龙上天,管仲就是现成的齐国宰相。另外说一点,给公子(王子)当先生,首先不可能是胸无点墨。这说明管仲在之前经商时肯定恶补过诗书,为日后进入官场做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管仲是和他的两位好友携风卷云杀进来的,一位就是鲍叔牙,另一位是召忽。“管鲍之交”感动千古,实际上确切地称呼是“管鲍召之交”,刘关张誓死不分,管鲍召同样如此,《吕氏春秋·不广》就说管鲍召“三人相善”,罗贯中写“桃园三结义”时,很可能就是受管鲍召之交的灵感。

姜禄甫似乎对管鲍召三人都非常欣赏,从现有史料上来看,管仲、召忽相姜纠,应该在鲍叔牙相公子姜小白之前。也就是说,管仲进入官场后,鲍叔牙可能还在做生意,但应该在官场有一定的知名度。

前文讲过,姜禄甫最喜欢的是侄子姜无知,三个儿子皆无宠。除了姜诸儿有惊无险地保住了太子位置,对于另外两个儿子,姜禄甫也没有特别安排,只是找来管仲等人给小哥俩当管家,别让这俩小子堕落成野孩子就行。

应该是得到了管仲、召忽的推荐,或是其他人力荐,姜禄甫准备请鲍叔牙出山,给姜小白当管家,没想到鲍叔牙却推辞了。这不仅让姜禄甫感到意外,管仲同样意外,不过召忽却支持鲍叔牙的决定。

召忽为人非常重情义,他不希望鲍叔牙辅佐姜小白,而是想把鲍叔牙拉到姜纠的旗下,兄弟三人一起谋富贵。召忽之所以如此看中姜纠,可能是因为姜纠在兄弟中排位仅次于姜诸儿,一旦姜诸儿有个三长两短,姜纠是最有希望继位的。至于姜小白,在召忽看来并没有特别之处,所以召忽把宝都压在了姜纠身上。

鲍叔牙不想给小白做傅的原因居然是和齐僖公怄气,鲍叔牙同样轻视姜小白,在他看来,姜小白只是一具政治僵尸。国君让他辅佐姜小白,分明是瞧不起他。

但召忽和鲍叔牙的决定遭到了管仲的强烈反对。管仲出任姜纠的师傅,看来并非他的本意,如果能自主选择,管仲宁可放弃姜纠,投身姜小白旗下。

在几乎所有人都轻视姜小白的情况下,管仲却慧眼识珠,一眼就看出姜小白虽然落魄,但绝非池中之物。理由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自姜诸儿以下,诸公子中最有希望继位的,除了姜纠,就是姜小白。即使姜小白劣势非常明显,谁又敢说姜小白一定不能继位?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应该多点投资,确保我们的利益。

二、姜纠虽然比姜小白在政治上更具优势,但姜纠的母亲是鲁国人。齐人和鲁人恩怨甚深,所以恨屋及乌,并不喜欢姜纠,姜纠在国内没有民意基础。而姜小白的母亲是卫国人,曾经得到国君(齐僖公)的宠爱,小白之母早亡,齐人普遍同情这个孤儿。

三、姜纠能力一般,即使他获得齐侯之位,也未必守得住。如果姜纠守不住,上台的必然是姜小白。

综合以上考虑,管仲劝鲍叔牙去辅佐姜小白,也算是给我们兄弟三人留条后路。管仲已经把话点得非常明了:万一姜纠不成气候,姜小白上台,势必对姜纠的势力,比如管仲和召忽进行政治清洗,但如果有鲍叔牙在身边,管仲和召忽的人身安全就有了最起码的保障。反过来讲,如果姜小白倒台,则管仲、召忽也会尽全力保护鲍叔牙。

这就是管仲的过人之处,知道两边下注,旱涝保收。狡兔三窟,做事时一定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不要把自己置之死地,马谡就是这么完蛋的。从后来姜小白要杀管仲泄愤,但被鲍叔牙死命相救来看,管仲布下这招闲棋冷子是何等的英明!

但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管仲如此看中姜小白的政治能力,却劝说鲍叔牙一定要忠于姜小白,对姜纠不惜往死里整。而管仲对他所欣赏的姜小白同样是往死里打,半点情面和后路也不留。最经典的一幕,就是后来姜小白在路上与管仲狭路相逢,管仲恶狠狠的那一箭,差点射死姜小白。

至于管鲍召讨论鲍叔牙是否辅佐小白的时间,应该在齐襄公姜诸儿继位之后,《韩非子·说林下》对此事的时间有明确记载,“君(姜诸儿)乱甚矣,必失国。”而管仲、召忽奉姜纠,鲍叔牙奉姜小白为避齐国内乱,狼狈出逃国外,具体的时间,从《左传》记载来看,应该是在姜诸儿即位之初。也就是说,管仲在姜诸儿即位之后,劝鲍叔牙辅佐姜小白,就是在为出逃避难做长远打算。

按照管仲“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理论,姜纠和姜小白是分开逃的,姜纠带着管仲、召忽逃到鲁国,这是姜纠的姥姥家,姜小白则去了莒国。二国距离齐国都不远,一旦姜诸儿出事,国内无主,也方便他们回国争位。

姜纠和姜小白残酷争位的“龟兔赛跑”故事,会在后文中详细解读,这里只说姜小白即位后,鲁国在姜小白的压力之下杀死姜纠,召忽绝望自杀后,管仲被押解回临淄见姜小白的事情。

从表面上看,管仲辅佐的姜纠彻底失败,管仲的政治生命也几告终结,但管仲并没有恐慌。原因其实很简单,管仲安排的“卧底”鲍叔牙是姜小白最信任的人,有鲍叔牙在,管仲虽置身虎口,却安如泰山。本质上,姜小白非常情绪化,容易记仇,如果不是鲍叔牙从中打圆场,愤怒的姜小白早就把仇人管仲撕得粉碎。

姜小白虽然自控能力差一些,但他是爱贤的。在鲍叔牙的反复劝导下,他已经接受了鲍叔牙的大度让贤,先把管仲从鲁国捞回来,然后出将入相,共图大业。当然管仲很聪明,姜小白对自己还是有些怨恨的,心里憋着一股无名火。不如因势利导,把小白的无名火引出来,年轻人心里有气会憋坏身子的。

管仲的演技很好,在见姜小白的时候,管仲让人拎着把大斧头站在自己身后,语态谦卑的请姜小白处死他。姜小白知道管仲在演戏,大家都是跑堂会的演员,在做作一番后,姜小白正式赦免了管仲的射君之罪,与管仲同乘一辆车,回到宫里。“礼之于庙,三酌而问为政”。正式拉开了历史上这一段热血传奇的序幕,历经漫漫严冬的刀侵霜逼,管仲的春天终于来了。

这一切其实皆在管仲的预想与掌控之中,先让鲍叔牙辅佐姜小白,等姜纠失败后,由鲍叔牙出面劝说姜小白重用自己。算盘打得如此精明,分毫无差,已经让人对管仲的战略水平无语凝噎了。算计人到了这种程度,在佩服的同时,也会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历史上能在自己不得志时就把自己的未来算得如此精细的,除了管仲,也就是王猛了。王猛的过人之处,就是在苻生还在位的时候,就一眼看出苻坚是池中潜龙,通过各种关系慢慢接近苻坚,最终取得苻坚的信任,一飞冲天,立下不世功业。

像管仲、王猛这样的铁血人物,决定了他们的帝王级合作者在性格上不能和他们相同,否则性格上的矛盾是很难让这样的强强君臣组合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的。要说历史上君主与宰相皆是铁血人物的组合,只有五代周世宗柴荣和他那位性格刚硬的宰相王朴了。

姜小白为人孩子气,却有主见,骨子里是非常阴狠的,像这种性格,鲍叔牙就很难控制得了。鲍叔牙为人过于谦和,手腕不狠,他可以得到姜小白发自内心的尊重,但姜小白不怕他。而管仲不同,管仲阴狠霸道,做事刚硬,发起火来,天不怕地不怕,正好能在性格上压制住姜小白,这也为管仲日后施展才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性格平台。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39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