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人臣政客

历史名臣——杨业

历史大观园 人臣政客 2020-06-27 19:32:56 0


历史名臣——杨业

杨业

杨业(?~986),北宋著名抗辽名将。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出身将门。父杨信,为后汉麟州(今陕西神木)刺史。杨业弱冠时即投戎事北汉主刘崇,累功至建雄军节度使。北汉被宋所灭后,杨业归宋。官至郑州刺史、代州兵马都部署、云州观察使。杨业素以骁勇能战闻名,出入行阵,所向无敌,屡立战功。他颇有气节,被俘后坚决不降,绝食而死,令人痛惜不已。

一、投宋太原 救驾涿州

杨业一家祖居太原(今属山西)。太原乃五代北汉的都城,所以从杨业的父亲杨信起,就投效北汉,为北汉政权的将领。杨业年轻时,倜傥任侠,性情豪爽,善骑射,爱打猎,每次出猎,所获均比别人多数倍。杨业曾对人说:“我将来有一天为将用兵,也就像我现在打猎一样,飞鹰驱犬追逐雉兔!”其志于此可见。

杨业刚弱冠时就投戎军旅,效命汉主刘崇。刘崇因其骁勇,又是将门之子,便让他担任保卫指挥使一职,并赐其名为刘继业。杨业作战勇敢,骁勇无比,战时所向克捷,为后汉多建军功,被升为建雄军节度使。国人号之为“杨无敌”。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5),宋军出师太原,欲灭北汉。出师前太宗曾询问大将曹彬的意见,曹彬正确总结了周世宗柴荣、宋太祖赵匡胤兵败太原的原因,指出当时宋军的优势,宋太宗便决意出兵北征灭北汉。当时北汉都城太原,城高垒坚,易守难攻。加之北汉外有辽兵之援,内有骁将杨业,太宗颇虑之。于是太宗确定了正确的消灭北汉政权的战略方针,即“围城打援”。对骁将杨业,则悬重金求其归附。

宋太宗亲率大军自镇州出发,屡败汉兵,进逼太原城下,筑起长围,四面合攻。辽兵救援,又被宋兵击退。北汉主刘继元寝食不安,多亏杨业入城助守,昼夜不懈,太原城一时未破。宋太宗亲自督战,从春到夏,几个月中,宋军连续攻城不息。汉兵外援不至,粮道被断,城中百姓人心惶惶。于是太宗作书箭射城中,敦促刘继元投降。杨业为使城中百姓少受些苦难,主动去见汉主刘继元说,如今援兵不至,粮道断绝,孤城难守。劝刘继元以民生为念,出城降宋。刘继元看大势已去,守城所依靠之人即为杨业,现在杨业持如此态度,眼见孤城难守,于是只好出城降宋。

太原既下,刘继元降宋,太宗命中使召见杨业。杨业遂见太宗,太宗大喜,嘉奖一番后,便授以右领军卫大将军之职。

灭北汉收复太原后,宋太宗欲乘胜征辽,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以建盖世之功。于是率兵北上,在收复涿州(今河北涿县)后,兵临幽州(今北京)城下。辽将耶律奚底带兵与宋军交战,没有打胜,败退而走。太宗又亲自督战,昼夜猛攻幽州城。这时,辽将耶律沙带兵援救幽州,先锋已至高梁河。宋太宗得报,便亲率一部分宋军前来迎战。不料,宋军正与辽兵生死拼杀时,辽将耶律斜轸、耶律休哥又率两支辽军从斜刺里杀出,宋军不支,于是败溃南退,至涿州,时已日暮。

辽大将耶律休哥知太宗在军中,便带兵紧追不舍,又追至涿州。宋军尚未喘息,辽兵又至,更是大乱而逃。慌乱中,太宗的护卫亲兵也纷纷失散。太宗只身逃奔,不料马陷泥潭,人马均不能动弹。后面辽兵远远追来,太宗正自后悔不该北伐,杨业从太原带兵搬运粮草而来,见状急救太宗出泥潭。太宗御马已疲累卧地不能行,杨业将自己的坐骑让于太宗,太宗对杨业说:“你马上就要与辽兵作战,不能无马。”于是指着运粮驴车,让杨业牵一头驴权作自己的坐骑。杨业只好将运粮的驴车腾出一辆,让众兵护卫,太宗先骑驴而走,杨业带儿子杨延昭抵御追来的辽兵。辽兵前队至,辽二将兀环奴、兀里奚来战,杨业策马抡刀而上,杨延昭也挺枪而出,几个回合后,杨业父子双双将辽将杀死,辽兵方败退不敢再追。杨业这才带兵至定州(今河北定州),与太宗相会。

二、代州败辽 出师朔云

宋军北征契丹辽失利后,太宗担心辽人必乘其军胜之机攻夺宋北境重地。其中代州(今山西代县)最为紧要,必须派遣良将戍守,才可御敌无患。太宗想到杨业,杨业久在边陲,熟悉边事,又骁勇无敌,于是诏命杨业为代州刺史,兼三交(地名)驻泊兵马都部署。当时杨业为郑州刺史。杨业领命后,就带着儿子延玉、延昭共赴代州。临行,太宗将一密封的口袋赠给杨业,赏赐甚厚。

历史名臣——杨业

雁门关

杨业父子至代州,时值寒冬,杨业亲自率兵士修复城池,虽有风雪,毫不懈怠。冬去春来,塞草渐茁,辽兵由耶律沙和耶律斜轸率领,号称十万,兵至雁门。雁门在代州北面,乃宋边陲重地,雁门有失,代州就很危险。杨业闻辽兵大至,对其子延玉、延昭说:“辽兵号称十万,我军不过一二万人马。即使以一当十,也未必定操胜局,看来,只能舍力用智为好。”杨延昭说:“依儿看我军应从间道绕出,袭击辽兵背后,出其不意,方可制敌。”杨业赞同其计。于是带数千骑兵由雁门西口西径关出击,绕至雁门北口,正值夜色深沉,星斗暗淡。遥见雁门关下,辽兵营黑压压一片。杨业令延玉带三千人,从左杀入。延昭带三千人,从右杀入,自带其余健卒,直捣辽军中坚。于是三支人马又衔枚急走数里路,到了辽营前,齐声呐喊,冲杀进去。耶律沙和辽兵,只防关内宋军袭击,未料宋军却从背后杀来。黑夜之中,正不知宋兵有多少,只听得喊声震天。辽兵遂乱,宋兵奋勇杀敌,辽兵只得四处躲逃。辽将驸马侍中肖咄李,自恃骁勇,挥大斧迎战,迎着杨业,与杨业战十余合后,杨业大叱一声,刀至头落,肖咄李遂死。辽军更乱,于是溃逃。耶律沙制止不住,也随辽军逃走。

此战,宋军大胜,朝廷以杨业之功迁升云州(今山西大同)观察使,仍判领代州和郑州事宜。自此战后,辽军知道了杨业的厉害,以后辽兵只要望见写有“杨”字的军旗,便引兵退去,不敢与杨业交锋。而这时宋朝的戍边主将颇为嫉妒杨业,有人悄悄上谤书于朝廷,指斥杨业的短处,太宗看后未予理睬。

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发三路大兵北征攻辽,西路军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帅,杨业为副帅,以蔚州刺史王侁,顺州团练使刘文裕为护军,出师云州(今山西大同)、应州(今山西应县)、朔州(今山西朔县)等四州,攻夺山后诸地。西路军连战皆克,先与辽兵大战于寰州(今甘肃环县)城下,辽兵战败,寰州刺史赵彦章出城投降。再进攻朔州,命杨延昭为先锋。杨延昭也智勇善战,有杨业之风。他身先士卒,率军攻城,不料城上敌军箭射其臂,流血不止,杨延昭拔出箭,继续率众攻城,敌军抵挡不住,朔州城遂破,守将赵希赞投降。

三、迁民起妒 壮死谷口

在攻下寰、朔二州城之后,西路军又连拔云、应二州,捷报频传,朝廷欢慰,西路军于是率师至桑干河。

不久,宋东路军不利,损失惨重,诏令诸路军班师,潘美所率西路军返回代州。太宗又诏令潘美、杨业将寰、云、朔、应四州之民迁于内地,令潘美带军护送。此时,辽兵十万又南下,并夺回寰州。潘美意欲再战,出兵保护云、朔诸州。杨业说:“如今辽兵气势正盛,不宜与他们交战。朝廷只令带领数州之民南迁,我军只宜取道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州守将,等大军离代州时,云州吏民即可先出。我师进军应州,辽兵必来挑战,那时朔州吏民,也可趁机出城。我军再入师石竭谷,派遣强弩千人,列阵谷口,再用骑兵作后援,那时三州吏民,可保万全,辽兵将无可杀掠。”这是一个完整的迁民保军计划。潘美闻言正在考虑之时,护军王侁却已提出反对杨业之议,说:“我军领精兵数万,却畏敌如此。应当领兵出雁门北川中,与辽兵交战。”刘文裕也赞成王侁的意见。杨业又说:“雁门应战之说万不可行,果真如此,必败无疑。”王侁又说:“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兵前来,却退缩不战,是不是另有他想?”杨业回答说:“我并非怕死,现在与辽兵交战,是时机不利我军。只不过白白杀伤士卒而无功。但护军如果说我畏死,我应当为诸公先锋。”于是,杨业请求先出兵拒敌。

历史名臣——杨业

宋太宗时“神卫左第四军第二指挥第五都记”铜印,用来控制军队、处理公务

临行,杨业流着泪对潘美说:“我原本太原降将,理当早死。蒙圣上不杀,宠之以连帅,授之以兵柄。如今我并非纵敌不击,而是想等待时机再战,以立功报国。如今诸位指责我避敌,我不敢自爱,应当先与敌作战,即使战死也无怨!”又指陈家谷口(今山西宁武东北)说:“我与辽兵作战,希望诸位能在此埋伏,步兵强弩,为左右翼援。等我转战到此,即以步兵夹击辽兵,如果不这样,将会没有人生还。”

杨业于是率宋军进兵石跌口,与辽军交战,辽兵边战边走,杨业领兵追击,沿途多是平原。中途,辽伏兵突然四面齐至,杨业不敢恋战,只得带兵杀出重围,边战边退,退往陈家谷方向。

潘美与王侁先领所部兵马在陈家谷口列阵,自寅时(天未明时)伏兵一直等到巳时(上午九、十点钟),还不见杨业兵到。王侁派人登托罗台远望,似见辽兵败退。于是想趁机抢功,就带兵离开谷口,潘美不能制止。于是也带兵沿灰河向西南走了二十里。不一会儿,听说杨业兵败,潘美就命令所部军士撤退。因此,陈家谷口没有宋一兵一卒的援军。

历史名臣——杨业

杨业杨令公祠

杨业率兵退至陈家谷口,四望没有一个伏兵,悲痛万分,这时他已与辽兵持续战斗了近一天,兵将损失惨重。他急忙吩咐杨延昭,快找潘美求援,留杨延玉在身边随战。杨延昭刚离开去搬救兵,辽兵已追上来,杨业只得再率帐下亲兵卫士力战,这时他身上已负伤十余处。身边所剩士卒无几。这时,杨业所骑之马也中箭倒地,杨业步行作战,又亲手杀死敌兵数十百人。终因寡不敌众,负伤被俘。其时,其子杨延玉已战死。杨业长叹一口气说:“圣上待我不薄,期待我能捍边卫国。不料今日却被奸臣所迫,导致宋军败溃,我还有何面目求生!”于是绝食三日而死。

太宗得知杨业死讯,痛惜万分,不久下诏悼念杨业:

“执干戈而卫社稷,闻彭鼙而思将帅。尽力死敌,立节迈伦,不有追崇,曷彰义烈!故云州观察使杨业诚坚金石,气激风云。挺陇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自委戎乘,式资战功,方提貔虎之师,以效边陲之用。而群帅败约,援兵不前,独以孤军,陷于沙漠;劲果猋厉,有死不回,求之古人,何以加此!是用特举徽典,以旌遗忠,魂而有灵,知我深意。可赠太尉,大同军节度,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大将军潘美降三官;监军王侁除名,隶金州;刘文裕除名,隶登州。”

杨业如果有在天之灵,闻此也许会得到一些安慰,瞑目九泉吧。

杨业读书并不多,但忠烈武勇,很有智谋。每次他在军中练习攻战,都与士卒同甘共苦。代州一带冬季苦寒,人多穿氈服,而杨业却露坐于野处理军事,旁边不燃火堆取暖,侍立旁边的士兵都要冻僵了,而杨业却怡然无寒色。他为政简易,对待属下有恩,所以士卒都乐意为他效劳。朔州陈家谷口之败,杨业部下尚余百余人,杨业对他们说:“你们都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一块死没有多少益处,可以赶快逃走,生还之人归报天子!”而众人都感动得落泪,不肯离他而去。当时淄州刺史王贵也是太原人,年近七十三岁还随军作战,射杀敌军数十人后,箭尽而死。其余的军士,也都战死,无一人生还。听说这件事的人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杨业死后,朝廷命令其子供奉官杨延昭为崇仪副使,杨业的其他儿子也各授以官职。

杨延昭智勇善战,有其父风范。治军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身先士卒,论功推于部下,所以将为所用,士听其命,在边防二十余年,名满河朔,契丹人惧怕他,呼为“杨六郎”。年五十七岁而死。等到皇上派中使护送杨延昭灵柩而归,河朔之人大多望其灵柩而哭。杨延昭有子杨文广。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rczk/1522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