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人臣政客

名臣全传——荣禄

历史大观园 人臣政客 2020-06-27 11:21:38 0


名臣全传——荣禄

荣禄

荣禄(1836~1903),字仲华,姓瓜尔佳氏,清光绪帝时荣禄曾被授内务府大臣兼管军统领,晋工部尚书。后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旋充军机大臣。他是满族正白旗人,与慈禧太后有姻亲关系。父亲为总兵长寿。荣禄与慈禧太后狼狈为奸,在“戊戌变法”中使用两面派手段,将变法扼杀。他的手上沾满了维新派志士的鲜血。

一、护卫西宫 智擒肃顺

咸丰二年(1852),十六岁的荣禄由荫生补兵部主事,但此后仕途并不怎么得意。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皇帝仓皇出逃热河,荣禄作为侍从跟随护驾,得以接近慈禧。在热河,他充任神机营翼长,受到慈禧的信任。第二年七月,咸丰帝病死在热河,惟一的儿子,五岁的载淳继位,是为同治皇帝。咸丰临终前,曾召户部尚书肃顺、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等八人接受顾命,嘱他们尽心竭力,辅佐幼君。肃顺是几人中最有权谋的,他素来对慈禧干预朝政,居心叵测不满,自受顾命以来,越发不把慈禧放在眼中,往往独断专行。当御史董元醇上奏请两宫垂帘训政时,肃顺大加斥责,并追查系何人指使。这些顾命大臣们的言行计议,使荣禄深为慈禧的地位忧虑,他不时向慈禧打小报告,要她先下手为强。慈禧听了荣禄的话,更加惊恐不安。荣禄因素与咸丰帝的胞弟恭亲王奕名臣全传——荣禄有交情,便建议慈禧召奕名臣全传——荣禄自京来热河商议对策,慈禧采纳了荣禄的计议,不料,奕名臣全传——荣禄来热河后,以叔嫂避嫌为理由,受到肃顺、端华等人的阻挡,被拒之于宫外,无法与慈禧见面。后经荣禄策划,男扮女装混入宫中,遂得以与两宫太后密议,决定早日奉咸丰梓宫回京,由奕名臣全传——荣禄在京城准备兵力,发动政变,拿下肃顺等人。

名臣全传——荣禄

南京金陵制造局制造的线膛铜炮

由于两宫太后一再催促回京,加上关外已经天凉,肃顺等人最后无法阻止,便打算派亲信兵丁于奉送梓宫回京途中,刺杀慈禧。荣禄对此早已有所警惕,一路上,精心保护,竟使肃顺、端华无从下手。等到走到古北口,风沙骤起,大雨滂沱,正是极好时机,偏偏荣禄机警非常,他不仅指挥军队更加悉心照料两宫太后,自己也跑前跑后,自晨至夕,片刻不敢离开两位皇太后的左右,而且凡从外面送来的一切食物用具等供奉,都必须一一经过他亲自检视才能送达太后手中。由于荣禄的精明、老练和忠诚,两宫皇太后得以安全回到京城。

荣禄奉两宫太后及同治帝銮驾先行抵达北京后,便立即行使权力,在京城要道布下军队,只等随后护送咸丰帝梓宫的肃顺等人到来。当时,端华、载垣先行入城,二人见城内无异常迹象,遂放心入自己官府安歇。其实恭亲王奕名臣全传——荣禄自到热河与慈禧密谋回京后,早做好了布置,第二天一早,怡亲王载垣刚刚起床,正准备入朝办事,忽见恭亲王奕名臣全传——荣禄带领侍卫数十名大步趋入府中,载垣惊讶不已,忙问何事,奕名臣全传——荣禄正色道:“圣旨下,请怡王立即解任!”载恒心知大事不好,仍然壮起胆子反问道:“我奉大行皇帝遗命,襄赞皇上,哪个能令我解任?”奕名臣全传——荣禄道:“此乃皇太后及皇上圣谕!”正在此时,端华也来府中约载垣一同上朝,奕名臣全传——荣禄道:“郑王来得正好,省得我去你家一趟,现奉皇上谕旨,着怡、郑二王立即解任!”端华仗着皇帝的顾命,根本不把奕名臣全传——荣禄放在眼里,冷笑道:“你这是什么上谕?须知上谕需我们拟定的才算数。我等尚未上朝,你这谕旨,从何而来,系何人拟定?”奕名臣全传——荣禄便取出谕旨,二人一看,那上面果真盖着皇帝的御印,不禁大惊失色,忙问此印从何处来?奕名臣全传——荣禄道:“这是大行皇帝弥留之际,亲手交给两宫皇太后的。”二人犹自不服,奕名臣全传——荣禄即命随从卫士将他们拿下,交宗人府看管。

慈禧得知端华、载垣已束手就擒,即命将他二人及肃顺革去官职、爵位,一面又下令逮捕肃顺。此时肃顺正护送咸丰梓宫回京,尚在途中,奉命逮捕的仁寿、荣禄等人出城后,在离京百余里的密云与肃顺相遇,此时的肃顺正高枕无忧地与两个爱妾睡觉,荣禄等人冲入其寝室后。便喝道有圣旨着令将其逮捕。肃顺猝不及防,匆忙奋起挣扎,说:“我乃先帝顾命大臣,你们这些那拉氏的走狗,有什么资格捉我!”荣禄不顾他的反抗,喝令卫士一拥而上,将其捆绑严实,迅速解押送京,投入刑部大牢。数日后,圣谕下达,着肃顺立即斩首,端华、载垣二人赐死,其余五位顾命大臣,一律革去职务,或流放或充军。至此,咸丰心腹老臣被一网打尽。慈禧在奕名臣全传——荣禄、荣禄的帮助下,不但保住了自己的名位、性命,而且为掌握清廷实权扫清了障碍。

名臣全传——荣禄

慈安

慈禧虽已掌握实际权力,但仍考虑到名分不合,由于六岁的幼主不能临朝独立处事,按祖宗制度,摄政王是不可少的。当时,只有恭亲王奕名臣全传——荣禄是最合适的人选,他系咸丰之弟,是同治帝的亲叔叔,由他来担任摄政王本是理所当然的,过去慈禧的一切主张、命令,都是由荣禄从中传达给恭亲王,再由恭亲王出面去办的,这不仅有诸多不便,而且久而久之,也极容易造成大权旁落,使慈禧多年的苦心经营化为竹篮打水一场空。于是,慈禧便与荣禄商议由荣禄在京四处活动,给那些京官们吹风,示意他们奏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一时间,那些不顾礼义廉耻的大小官吏们都认为是升官发财的极好机会,纷纷上书请求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慈禧得了这些奏折,征得慈安太后的同意,遂批道:该大臣等体国公忠,见识超卓,所有一切政务,当由皇上奉两宫裁决。同治元年(1862)十一月朔日,两宫太后正式于养心殿垂帘听政,就这样,大清政权名正言顺地归入慈禧掌握了。在这场生死搏斗之中,慈禧确实得荣禄之力不少,她听取了荣禄的计谋,并由荣禄出面活动,荣禄也不遗余力尽忠报效于她。可以说,慈禧能取得这场斗争的胜利,坐稳清廷江山,荣禄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二、能屈能伸 机关算尽

同治七年(1868),三十二岁的荣禄擢升为左翼总兵,授内务府大臣,赏赐头品顶戴,他更加尽心竭力地报效慈禧。后来,恭亲王奕名臣全传——荣禄因杀了慈禧最宠信的太监安得海等事得罪了慈禧,与慈禧渐生嫌隙,再加上奕名臣全传——荣禄本来与慈安太后关系甚好,这对慈禧的统治无疑是个威胁,而荣禄这时也正受到奕名臣全传——荣禄的重用,因此他对此也很忧虑,于是便施展手段,一方面拉拢奕名臣全传——荣禄,另一方面又在慈禧面前替奕名臣全传——荣禄说好话,由于荣禄从中斡旋,恭亲王与慈禧的矛盾逐渐缓和下来,但奕名臣全传——荣禄看到宦海波涛,变幻莫测,不免灰心丧气,常思急流勇退。

同治十三年(1874),同治帝载淳病死,他虽然没有子嗣,却留下了身怀有孕的孝哲皇后,慈禧看见儿子死了,并不十分伤心,倒是非常担心自己的地位会不会因此而动摇起来,因为只要孝哲皇后生下一个男儿。那自己的太后地位就保不住了,得让孝哲皇后来做太后,一切权力都得转让给她。于是慈禧便决定迅速立一个与同治辈分相同的载字辈子侄来继承帝位,这样,她就可以依旧做自己的皇太后,继续垂帘听政。主意拿定,便马上宣召恭亲王、醇亲王以及荣禄、魁龄、崇纶等人入见,慈禧宣布皇帝晏驾的消息以后,立即命令诸王公大臣议定立嗣之事。奕名臣全传——荣禄道:“今皇后有孕,不如等到她分了娩以后。”慈禧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岂能等到皇子诞生?”恭亲王又道:“按承袭次序,可立溥伦为嗣。”慈禧最忌的就是立溥字辈的人,便说:“溥伦族系太远,不应嗣立。”她怕诸大臣另议别人,再生枝节,不等他们再开口便说:“据我的意思,醇王之子载湉最为合适,此事就这样决定了,不必再议。”

名臣全传——荣禄

同治帝陵寝——惠陵

这位载湉,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他不仅是同治的兄弟辈,而且是慈禧的姨侄,其母便是慈禧的亲妹妹。再加上他年仅四岁,不能亲政,于是慈禧又可以重演垂帘听政的把戏,再度掌握朝政。为了保证这场慈禧一手导演的“立嗣戏”顺利演下去,荣禄率领禁兵,层层布防,严加守卫,以防变生不测。众亲王大臣见宫廷内外侍卫森严,兵戈耀眼,哪个还敢仗义执言?只得依了慈禧之命。孝哲皇后听到了消息,又受到慈禧的羞辱,又气又急,便含恨自杀了。在慈禧确立光绪帝、再次垂帘听政、重掌大权的阴谋中,荣禄无疑又立下了汗马功劳,从而更为慈禧所信任,荣升步军统领,并代表太后亲到醇王府迎出四岁的载湉,入继大统。

步军统领,又称九门提督,负责统管京城军队,城内一切军民人等,都得归其指挥辖制,权力极大,向来由朝廷最亲信的人物担任。荣禄担任此职,在感恩戴德的同时,也更加洋洋得意,趾高气扬。

光绪四年(1879),荣禄由步军统领又升工部尚书。可就在这时,荣禄因事触怒慈禧,被着令革职降级,调出京城。关于革职原因,公开的说法是因为贪污受贿被人告发;但据野史记载,则是与宫闱丑闻有关。荣禄因慈禧每有要事,便召他入宫商议,久之得以自由出入宫禁,接触宫中人物。同治帝遗下的慧妃娘娘生得妩媚多情,荣禄见后尽力逢迎。他常常从宫外带些精巧玩物奉送给她,以讨得她的欢心。久之二人眉来眼去,目逗心挑,渐渐勾搭上了。被人发觉后,传到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那里,翁同龢便密告太后,弹劾荣禄有秽乱宫闱之罪。

名臣全传——荣禄

光绪帝像

慈禧开初是不相信,后来派人在暗中侦查,果然有此胆大妄为之事,不禁大怒,立即将荣禄革去官职,逐出京城。而慧妃看到丑事败露,也觉无脸见人,便自经而死。此事是否确实,虽未可知,但荣禄为人一贯奸劣狡猾,偷鸡摸狗的勾当想必也是干得出来的。再则荣禄历来是慈禧最亲信的得力助手,又为她多次立下大功,不是使慈禧极为恼怒的事情,决不会作出如此处理的。荣禄出京后,又通过几年运动打点,至光绪十七年(1891),又做到西安将军。

光绪二十年(1894),慈禧太后适逢六十大寿,当时内务府因库款不够,便授意朝廷内外大员,各捐俸银,作为祝寿的礼仪。荣禄得知消息后,想这是个能使自己时来运转的好机会,切不能随便放过。他便火速来京,除奉上银两之外,又送上许多金银珍宝。贪图财货的慈禧一见,大为欢喜,再加上恭亲王为其说情,便又起用了他,仍为步军统领。荣禄好不容易回到慈禧身边,自然格外殷勤谨慎,更加老谋深算。他自己不便深入宫闱运动、打点,遂让其妻子经常入宫陪伴慈禧聊天取乐,又竭力巴结慈禧最亲信的总管太监李莲英,送了不少金银财货。由于这两个人的作用,慈禧对荣禄的印象又渐渐好起来了。第二年,便交给他一件复查慈禧陵寝雨损情况的差使。这个工程先前已经由一个大臣检查过,报称修缮费需银三十万两。据说这位大臣因考虑此工程由醇亲王监工督办,不便低估原工程质量,所以对损毁程度报得并不严重。但荣禄摸透太后对别人督办陵寝工程并不放心的心理,他把毁损程度大大夸张了一番,报修缮费为银一百五十万两。结果太后奖赏荣禄办事认真细致,而把那位大臣骂了一通。这件事,不仅使慈禧对已经去世的醇亲王的忠心发生怀疑,也对荣禄更加信任了。

三、充当走狗 镇压维新

荣禄复出后,为了建功固宠,更加费尽心机揣摩慈禧心理。他的妻子和他一样,为人也很机警乖巧。她因经常出入宫中,不仅摸透了慈禧的脾气,而且对慈禧与光绪帝母子不和的事情渐有觉察。老谋深算的荣禄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当然更倾向于慈禧这一方。他意识到这又是一次为慈禧立功的好机会,他更愿意在这场内讧中给慈禧出主意,定计谋,取得慈禧的更大信任。这时,光绪帝已经开始亲政,他见中日甲午战争后,国家越来越积贫积弱,就决定听取维新派的意见,实行维新变法。面对光绪帝所发布的各种改革祖制的变法维新上谕,大部分顽固坚持封建统治的王公大臣都只知伤心哭泣和向慈禧告状诉苦,而头脑清醒的荣禄却遇事不惊,他早已给慈禧安排好了计策。他先是打算联合六部九卿大臣上表,请慈禧太后废掉光绪帝,再度出来垂帘听政。但由于当时正是甲午战争败后,故附议者不多,荣禄只好作罢。

名臣全传——荣禄

慈禧

光绪二十一年(1895),荣禄升任兵部尚书。二十四年(1898)六月十一日,光绪帝正式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下令全国开始正式实行“维新变法”,这引起了荣禄等人的极大惊恐与嫉恨。当时人们把朝中跟随慈禧和光绪的两派人物分别称为“后党”和“帝党”。荣禄是为“后党”出谋划策的首脑人物,而光绪的老师、户部尚书翁同龢则是“帝党”的首脑人物。维新派之所以能够和光绪帝接触联系,完全是由于翁同龢的推荐介绍。因此,荣禄反对维新一则可以排除异己,二则可以报复翁同龢曾弹劾过自己的旧仇,遂向慈禧建议,迅速赶走翁同龢,以剪除光绪帝“变法维新”的羽翼。在慈禧的一再逼迫之下,光绪不得不下旨将翁同龢免官回籍,同时按慈禧旨意,授予荣禄文渊阁大学士,令其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样,京城附近兵权就全部落入荣禄手中。

就在这时,口蜜腹剑、城府深沉的荣禄,按捺下满心的喜悦,又煞有介事地演出了一场悲悲切切的离别戏。他送给削职回乡的翁同龢许多银两,并拉着翁同龢的手失声痛哭,假惺惺地问他究竟是什么原因得罪了皇上,以致落到这步田地。其悲伤同情溢于言表,连翁同龢本人也受到感动,更不用说那些不明真相的人们了。他们看了这些表演,都以为荣禄是“变法维新”人物的同情者。其实,荣禄这场离别戏只不过是猫哭耗子式的假慈悲,洒下的也是几滴麻痹维新派、遮掩世人耳目的鳄鱼眼泪而已。

荣禄上任后,即抓紧操练新兵,培养爪牙党羽,建立自己的军事武装力量。他邀请当时顽固派大臣怀塔布、杨崇伊等来天津,密谋策划,对付势力已越来越大的维新派。这时,有人曾问荣禄:“皇上听信新党之言,尽变祖宗法制,如何是好?”荣禄阴险地说:“大家不必担心,暂时让这帮新党猖狂几个月,等到恶贯满盈、罪状成立了,那时再下手不迟。”他又亲往颐和园谒见慈禧,试探慈禧对光绪帝的态度。荣禄说:“康有为尽变祖宗的制度,皇上又一味偏信他们,国家越搞越乱,这样闹下去,必生大事,眼睁睁看着祖宗的江山保不住了,怎么办?”慈禧心中已经十分恼恨光绪,但毕竟碍着母子情面,听荣禄一说,也乐得趁机行借刀杀人之事,就长叹数声说:“皇上虽是我一手抚养大的,但如今儿子大了,羽翼丰满,哪里还认得做娘的?似这般偏信他人之言,一意孤行,我也无法管。再说,我还是不管的好,你荣禄为人素来忠心耿耿,我很信得过,你又身为总督,有职有权,诸事你自己相机看着办吧。”

名臣全传——荣禄

袁世凯

荣禄得了慈禧旨意,心中有数,更加抓紧部署镇压维新党人的步骤。他一边磨刀霍霍,一边窥测时机,为了向光绪帝和维新派下毒手,他终于想出了一引蛇出洞的阴谋。他先调聂士成五千兵驻扎天津,又调董福祥部队驻扎在距北京彰德门外四十里处的长辛店,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呈上奏折,请光绪帝和慈禧来天津检阅新军。他企图等慈禧进入军营后,立即宣布废黜光绪帝,另立新君,然后下令捕杀维新派,将他们一网打尽。慈禧看到奏折,心领神会,非常高兴,就准备去天津。光绪深知荣禄系慈禧忠实走狗,此番上奏请自己离开京城,其用意实难以预料。便赶紧来到勤政殿与维新派诸谋士商量,大家都说其中必有阴谋,极力阻止光绪帝去天津。但由于慈禧一再催促,光绪帝也不好公开表示不去。

此时形势岌岌可危,顽固派势力掌握了军权,反扑迫在眉睫,光绪心急如焚,他连下两次密诏,命康有为等人为其设法救驾。当时维新派考虑到正在天津小站操练新兵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曾经参加过维新人士组成的团体“强学会”,翁同龢革职还乡路过天津时,袁世凯不仅向他表示同情,而且还申述了自己对光绪皇帝的无限忠诚。袁世凯手中又掌握了军队,如若他肯起兵反对荣禄,助行新政,那事情就可转危为安。于是决定由光绪帝亲自召见袁世凯,奖掖他的忠心,破格提升他为兵部侍郎。然后由谭嗣同连夜走访他的寓所,说出维新派的计划:命袁世凯速回天津,杀掉荣禄,然后带兵入京,包围颐和园,软禁慈禧,拥戴光绪,事成之后,由袁世凯接任荣禄一切职务。袁世凯听了,慷慨激昂,当即一口承担,说“请转告皇上尽可放心,我杀掉荣禄就像杀一条狗似的那么容易!”谭嗣同怕他不可靠,就故意试探说:“你要不想干也可以,如果向西太后那边告发了,照样有你的荣华富贵。”袁世凯听了,气愤地瞪大眼睛说:“难道你们还不相信我袁世凯吗?瞧你把我看成了什么人!”谭嗣同见他态度这样坚决,便放心地走了。等谭嗣同一走,袁世凯心中便踌躇起来,心想此事非同小可,万一事机不密,不仅自己生命难保,而且还有灭族的危险。他思前想后,盘算再三,觉得“帝党”的势力,到底还是斗不过“后党”。如果投靠“帝党”肯定会要吃亏的。何况自己系荣禄一手栽培,此人足智多谋,跟着他走是会有出人头地之日的。看来今日之事,倒是自己立功取信的极好机会,想到这他决定火速去天津向荣禄告密,这是九月二十日的事情。

名臣全传——荣禄

荣禄

荣禄接到袁世凯的密报后,大吃一惊,连声喊道“冤枉!冤枉!我荣禄若有半点侵犯皇上之心,天必诛我!”他命令袁世凯为其暂守天津,然后,马上乘火车赶往北京来见慈禧。此时天色已晚,太监通报进去,回说慈禧已经休息,有旨明日见驾。荣禄急得叫了起来,说:“这样紧急的事,还能等到明天吗?”执意硬要进去,正在争吵不休时,恰好有个慈禧面前的亲信太监出宫办事,一见是荣禄,就让他进去了。荣禄的脚本来有点跛:此时性急,一路上跌跌撞撞,摔了好几跤,才来到后宫。一到后宫,他就捶门打户喊起太监,太监们睡得正香,听见这样急切的呼喊,猛然坐起,大家都以为是宫中起了火。等到出来,只见荣禄没穿官服,一身普通百姓打扮,深更半夜地站在门外,更加惊诧莫名,忙问何事,荣禄答道:“我欲速见太后,有急事相告,刻不容缓。”当时太后也已经睡下,听见事情紧迫,也着了急,就宣布即时传见,荣禄踉踉跄跄跑了进去,一见慈禧,便伏地放声痛哭。慈禧见状大惊,忙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般紧急呢?”荣禄一面哭,一面将袁世凯告密的内容一一讲来。慈禧气得浑身发抖,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咬牙切齿地说:“这小家伙竟做得出这样忘恩负义的事来,看来我们不得不提前下手。”即命荣禄赶紧召集自己亲信的大臣们速来颐和园商议。

荣禄进宫时,行动虽然鬼鬼祟祟,但神态实在慌张,这时光绪帝的一位贴身心腹太监也正好在慈禧这边,他瞧见这一切,心想:这荣禄乃是直隶总督,责任极为重大。为何轻易离开职守,深夜进宫呢?神态又这样慌张着急,想必一定有什么重大变故。就悄悄跟在荣禄后面,只见荣禄见了太后,放声大哭,心里便明白了几分,这事很可能与皇上有关。于是便躲在窗外窃听,此时荣禄与太后的谈话内容,他虽听不十分明白,但太后大怒不已的情形,却是看得清清楚楚的。等荣禄一出来,这太监就连忙跑到光绪那里报告。光绪帝一听,心知大事不好,一定是袁世凯告密,事情被发觉了。他想,自己的性命问题倒还不大,只是那些维新党人物恐怕是难以保全了。当下便派人火速通知康有为,叫他赶快逃走。康有为得知消息后,连行李也来不及收拾,只身逃出京城,乘轮船到天津,然后转往上海,亡命海外去了。

这里荣禄奉了慈禧之命,召集了刚毅、塔怀布、许应揆等一批顽固派大臣来到慈禧殿前。这些大臣们听到消息,无不大惊失色,面面相觑。大家痛骂维新党人之后,便请速诛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并请慈禧再度出来训政,以挽救颓局。慈禧准议后,即命荣禄带兵保卫宫廷,荣禄答道:“奴才恐事生不测,此次来京前已命数千亲兵随后,想必此时已经到达京城。”慈禧连忙称赞荣禄做事老练,想得周到。随即命令将宫中原有侍卫调出,一律换上荣禄的亲兵。第二天,慈禧就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命荣禄派兵把守,自己则宣布再度训政。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捕杀维新党人。四天之后,就将谭嗣同、杨深秀、康广仁等六君子斩于菜市口,将一大群与“变法维新”有关的大臣们充军的充军,革职的革职,降级的降级,一场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运动就在慈禧与荣禄的阴谋策划下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了。

在这场挫败“戊戌变法”的阴谋活动中,荣禄再次为慈禧立下了特大功劳,得到慈禧更大的宠幸。她将荣禄升任为军机大臣,同时执掌兵部大权,节制北洋海、陆各军。这时的荣禄,正如梁启超所说的:“是身兼将相,权倾朝野”,以致“得太后信仗眷顾之隆,一时无比,事无细巨,常待一言决焉”。可以说,荣禄的发迹再起,升迁直至爬上高位,无不是靠他的权谋狡诈、心狠手辣的一系列勾当取得的。

四、死前卖国 历史罪人

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兴起,慈禧先是利用义和团杀洋人,后又利用洋人杀义和团。在这场斗争中,荣禄又再一次地表现出他超乎常人的老谋深算。本来,慈禧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就着手确立皇储,以便俟机取代光绪皇帝。她选中了端王的儿子。但荣禄告诉她,此事不能太急,首先要取得洋人的同意才可以。于是,根据荣禄的主意,慈禧在元旦那天,邀请各国公使前来道贺,以求得对立储这件事的支持。可是,公使们纷纷拒绝参加宴会,原因很清楚,他们反对废掉光绪皇帝。正当慈禧不能忍受外国人对她政治进行干预的时候,荣禄又再三劝告她,这事万万不可惹怒洋人,只能慢慢商量,小心谨慎,见机行事。关于皇储溥伦的名分,不要弄得太明显。慈禧听从了荣禄的意见,便改称溥伦为大阿哥。这样一来,溥伦的父亲可不满意了,他把根源归结到洋人身上,认为是洋人作梗,才使得他的儿子当不上皇帝。他联合刚毅、徐桐等一批大臣,奏请慈禧利用“法力无比”的义和团反对洋人,以收两败俱伤之效。在此同时,以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为代表的大臣则坚决反对这种做法,认为惹怒了洋人必将大祸临门,不可收拾。慈禧为出心中的恶气同意了端王、刚毅等人的主张,下诏“宣抚”义和团,命其进攻东交民巷各国使馆。并将一再进谏劝阻的徐用仪、立山等三大臣杀了头。结果导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很快就失陷了,慈禧只得仓皇逃往西安。在逃跑的路上,慈禧为了表示和洋人作对的是别人不是她本人,又下令将刚毅、徐桐等人杀头。

名臣全传——荣禄

刘公岛上清朝北洋水师提督署遗址

在这一场翻云覆雨的矛盾斗争中,老奸巨猾的荣禄尽量不使自己卷入漩涡。但他心里是始终明白这些利害关系的。但在不忤逆慈禧意思的情况下,他也给慈禧准备了后路,他奉旨意调遣董福祥的部队进攻东交民巷外国兵营,却又不给他们发炮弹,而且暗地里还派人给洋人送去水果、食物,以示友好和慰问。当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慈禧急得呜呜直哭,荣禄道:“事已至此,太后不必悲伤,速图善后事宜为要。”慈禧狼狈出走陕西,荣禄先留京,后又赶赴西安,临走时,他授计负责议和的李鸿章和奕劻,在与洋人谈判过程中必须掌握一条原则,即只要不追究慈禧的责任,不让慈禧归政于光绪,无论什么苛刻条件都可答应,就这样,李鸿章、奕劻和八国联军签订了赔款连本带利息近十亿两银子、允许外国军队在京城驻兵的《辛丑条约》。可见荣禄的阴谋只是要保全慈禧一个人,从而也保全自己的荣华富贵,对于国家的利益,他是全然不顾的。

对于荣禄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保全自己的做法,慈禧当然非常感激,对他也格外“宠礼有加”,不但赏赐他黄马褂,而且以“保护使馆,力主剿匪”有功,赏戴双眼花翎及紫貂皮袍。而且还加封荣禄太子太保转文华殿大学士头衔。除了这些以外,为了奖赏奴才的一片忠诚,慈禧还将荣禄的女儿指婚给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沣。载沣是光绪帝的弟弟,慈禧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表示对荣禄的特殊恩典,同时也是稳定光绪家人的心,使他们不致对自己心怀不满。荣禄的女儿与载沣结婚后,即生下儿子溥仪,后来溥仪继承光绪帝做了清朝最后一个皇帝,这就是宣统。他所获得的这种殊遇恐怕也与他是荣禄这个慈禧最宠幸的有功之臣的嫡亲外孙有关。

名臣全传——荣禄

李鸿章

光绪二十九年(1903),荣禄病死家中,终年六十七岁。慈禧听到消息,禁不住老泪纵横,悲叹不已,说:“荣禄死了,今后还有谁能像他那样忠心耿耿、足智多变呢?”旁人见慈禧过于伤感连忙劝她。慈禧说:“你们哪里知道,荣禄是我一生中最可靠的大臣,数十年来一直同我患难与共,好几次难关都全赖他的胆识谋略渡过的,如今他这一死,令我想起无限往事,历历如在目前,怎不叫我格外伤心呢?”

为了褒奖荣禄的忠诚,也为了鼓励别的奴才也效法荣禄忠于自己,慈禧诏谕对已死的荣禄格外优恤。除晋封一等男爵,赐予陀罗经被外,还特赏三千两银子治丧。又旌表其功绩,入贤良祠,还将其平生功绩,付与国史馆立传。复赐祭席一桌,派恭亲王溥伟前往祭奠,以示恩宠殊荣。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rczk/1446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