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隋炀帝 充满幻想的巡游天子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26 11:19:27 0


隋炀帝杨广(569-618年),是历史上暴君的典型。他给人的形象是:心狠手辣、挥霍无度、滥用民力、穷兵黩武,并亲手毁掉了大隋江山。那么,真实的杨广是什么样子呢?他真的如此毫无顾忌的自毁长城吗?对此,许多人也产生了疑问,隋炀帝成为人们关注的历史人物。让我们回到隋炀帝的时代去分析历史的细节,去体会真实的隋炀帝吧!

处心积虑 弑父登基

隋炀帝杨广生于权贵世家。爷爷杨忠是西魏的十二大将军之一,曾被赐鮮卑姓普六茹氏,北周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随国公。外公独孤信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地位更加显赫。爷爷死后,杨广的父亲——日后的大隋开国皇帝杨坚袭爵随国公。后来,杨坚的女儿、杨广的大姐嫁给了周宣帝宇文赞为皇后,周宣帝在位一年就传位给太子宇文阐,即周静帝。于是,杨坚成了太上皇的岳父、皇帝的外公,杨广也成了皇帝的舅舅。权贵家庭的背景,使得杨广很小就接触到了政治,伴随他的成长,政治对他的影响日益增大,他对政治产生了兴趣。杨广不断地向父辈们学习经验。北周大象元年(580年),掌权的太上皇驾崩,幸臣郑译、刘昉等人认为:宇文家族气数已尽,杨坚有才干、有地位,可以借机拥立,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就这样,郑译、刘昉假传遗诏,命杨坚入朝,掌握军政大权。杨坚平素沉默寡言,但却有鸿鹄之志,早已遭到北周皇帝的猜忌,甚至险些丧命,他见到北周诸帝不思进取、骄奢淫逸,想到自己的危险境遇,于是决心除旧布新,改天换地。因此杨坚掌权后,打击北周宗室,将北周皇室中能够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人全部除掉,平定了地方势力尉迟迥、司马消难、王谦等人的叛乱,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于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称帝,建大隋政权。13岁的杨广被封为晋王。

杨广亲历了父亲掌权、登基的全过程,这场巨变触动了他幼小的心灵。他看到了争权夺利的残酷与血腥,而看到父亲成为一国之君,掌握数以千万计的百姓,拥有不计其数的财富,杨广感到获得政治胜利的幸福与满足。他开始向往权力。不久,杨广被任命为河北行台尚书令,坐镇并州(今山西太原),负责抵御北方的强敌突厥。开皇九年(589年),隋朝举兵南下灭陈,杨广出任统帅。灭陈后,杨广留驻扬州10年,负责新占领区的军政。这一段人生经历,使杨广得到了许多历练,增长了不少政治经验。他开始做起了君临天下的美梦。而这时,朝廷内部、宫廷上下的政治变化,给杨广创造了机会。

原来,当时的太子杨勇已经逐渐失宠。杨广的父亲文帝与母亲独孤后开始不满意太子的行为,一时间宫廷上下已经传出了太子即将被废的声音。杨勇是在文帝即位后就被册立为太子的,相当一段时间里,父子关系融洽。开皇六年(586年),有人上书要求杨坚传位太子,但这并没有破坏父子的感情。可是后来的冬至,百官朝贺太子,太子举行气势宏大的仪式受贺,这让多疑的文帝非常恼火,并勒令停止此类活动。之后,文帝对太子的恩宠就大不如前了。而太子杨勇生性率直,不擅掩饰,依旧按部就班,做自己喜欢之事。这更引起文帝的不满。但废立太子是国家的大事,不可轻举妄动,文帝在犹豫着、思索着。

杨广已经有了谋求皇位的梦想,按照正常程序,他必须先成为太子,待皇帝死后,才能称帝。杨广见到太子已经逐渐失宠,还不采取措施补救,心中窃喜,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杨广决定求助于两个人,实现废杨勇、使自己为太子的心愿。这两个人就是当朝皇后、杨广的母亲独孤氏和文帝的宠臣、宰相杨素。独孤后与杨素都是文帝最信任的人,文帝对他们的话可谓言听计从。事实证明,杨广找对了人。

独孤后是西魏、北周重臣独孤信的女儿。她14岁嫁给了杨坚,杨坚的所有儿女都是独孤后所生。史书记载,独孤后贤惠,是杨坚的贤内助,杨坚每天上朝,都与独孤后同乘一车,文帝前殿听政,独孤氏就在后殿等候,散朝后,两人再一同回宫,内外称之为“二圣”。但晚年的独孤后性格发生了变化,她飞扬跋扈、干预朝政,在文帝面前屡进谗言,使许多忠臣良将无辜获罪。而文帝杨坚虽为一国之君,拥有海内,统驭四方,但却对独孤后言听计从,甚至说有些惧内,这更导致独孤后的肆无忌惮。

皇后与太子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原来,独孤后为太子亲自选了一位门当户对的太子妃,可太子不喜欢,偏偏喜欢年轻貌美、地位卑微的女子,太子曾经宠幸5名女子,生了10个孩子,其中有两名女子都是宫女。此后,太子妃的暴亡,更让皇后对太子产生了怀疑。独孤后最不能容忍男人用情不专、拈花惹草,她的想法大有女权主义的色彩,但这在封建社会里是行不通的。太子的婚姻和家庭问题成为母子交恶的核心。杨广深知母亲的性格,所以他表现得极为“正派”,只与妻子萧氏同处,讨母亲的欢心。开皇十九年(599年),杨广从扬州回京拜见父母。临别时,他在皇后面前上演了一出好戏。杨广临行前来向母亲告别,一阵欢笑后,杨广突然表情痛苦起来。独孤后立刻询问杨广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杨广摇头说道:“儿臣并非身体不舒服,而是想到与母亲相隔千里,下次见面不知在何年何月?自己还能不能活着见到母亲?”独孤后连忙问道:“何出此言?”杨广此时已是泪流满面,说道:“我们兄弟五个都是母亲一人所生,从小情同手足,不想大哥成为太子后,对我等兄弟情谊日薄,甚至还想加害于我。我生性驽钝,不知什么地方得罪了兄长,现在每天都担惊受怕,不知哪天就性命不保了!”听到这里,独孤后拍案而起,大骂道:“这个杨勇太让我伤心了,我给他娶个好媳妇他不要,非要一些下贱的丫头,还生了那么多孩子,真是给我们杨家丟脸!他与我作对,现在还跟你们兄弟作对,他想干什么?你父皇的江山怎么能交给这种人啊?”说完,母子俩抱头痛哭。杨广的这次亮相可谓漂亮,既明确了母亲对太子的态度,又表明了自己的忠孝。多年的政治经验,使杨广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紧接着,他开始联络戏中的另一角色——杨素。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祖辈都是西魏、北周显贵。他本人也因平齐之功,被周武帝封为县公。杨坚掌权后,杨素便投靠到他的门下。隋朝建立后,先后拜御史大夫、纳目、内史令、尚书右仆射,被封为越国公,杨素多次参加战争,屡任主帅,几乎每战必克。杨素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博览群书,擅写文章。他为人聪明,善于察言观色,办事稳妥。杨素的这些优点让他得到了文帝的宠信,成为朝廷炙手可热的人物。杨广通过自己的亲信找到了杨素的弟弟杨约,杨约将晋王的态度传达给了杨素。杨素常年侍奉在文帝与独孤后周围,早已听到废立太子的风声。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地位,杨素开始与杨广接触,在文帝面前屡进谗言,诬告太子在宫中兴符咒之术,暗藏铠甲,图谋造反。“忠臣”杨素的上奏,加上独孤后的策应,使得本已有废太子之念的文帝最终废除了杨勇的太子名位。不久,杨广如愿以偿地入主东宫,成了杨隋的储君。

杨广继续谋划着他的皇帝梦。在做太子期间,他小心谨慎,甚得信任,文帝经常在大臣面前夸奖太子仁孝,有治国之才。直到临死前,文帝才看到杨广的真面目。仁寿四年(604年),年迈的文帝病重,住在城外的仁寿宫养病。杨素、柳述、元岩等大臣与太子杨广侍驾。杨广估计文帝的时间不多了,就与杨素商量文帝的后事,不巧的是,杨素给太子的回信被错误地送到了文帝手中。这时文帝的宠妃陈夫人,哭着跑到文帝床前,说太子要非礼她。老皇帝看到眼前的一切,回想起当年的一幕幕往事,才看透杨广的不择手段与处心积虑,他虚情假意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皇帝宝座而来的,想到这里,病重的老皇帝不禁大骂道:“这个畜生,我怎么能将江山交给他啊?都是独孤(独孤后已经去世)害我呀!”并急忙对柳述、元岩说:“快叫我儿来!”二人以为是叫杨广,文帝喊道:“是杨勇!”柳述和元岩急忙出去拟诏。门外的杨素,通过柳述、元岩二人得知情况紧急,马上与杨广密谋,最后决定除掉文帝,控制局面。杨素立刻假传圣旨,将知内情的柳述、元岩逮捕入狱,将皇宫宿卫全部换为杨广的亲信,宫门也由杨广的心腹把守,将照顾文帝的宫女全部赶到别处。这时,杨素派自己的人进去“探望”文帝,不久文帝就驾崩了。权力欲的膨胀让杨广失去了理智,为实现梦想,他要清除一切阻碍,所以他不惜向自己的父亲痛下杀手。可怜的老皇帝,一生兢兢业业,克勤克俭,最终却落得个被亲生儿子害死的悲惨结局,这无疑是一场家庭悲剧。而这幕悲剧的上演,完全是文帝自己导演的,他好猜忌、听谗言,打了一辈子雁,最终反而被雁啄了眼!不久,杨广即位,隋炀帝时代到来了。

自欺欺人 炫耀国力

605年,隋炀帝杨广改年号为“大业”。这一年号,反映了杨广“振国威,创伟业”的理想,他梦想着隋朝能够成为一个万邦来朝的大国。为此,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隋文帝为杨广留下了大量的财富、众多的臣民,这为杨广的大国梦提供了人力和物力上的支持。

为了显示国家的强盛,隋炀帝在即位不久,就邀请突厥、西域诸国的首领到东都洛阳来欢度新年,借此联络各国、炫耀国威。隋炀帝的和平外交政策,自然有可取之处,但在实际操作中,未免过于铺张浪费、不切实际。

隋炀帝把接见诸国的地点选在了东都洛阳。这座都城是在隋炀帝即位不久兴建的。从大业元年(605年)三月起,每月役使200万男丁,经过10个月的紧张工作,一座崭新的都城落成了。建成后的东都,宫殿林立,道路宽敞,城外还建了供皇家休息游玩的西苑,极为壮丽。如此气势雄伟、金碧辉煌的帝都,体现了中原大国的气派,展示了华夏文化的气魄。新城刚刚落成不久,隋炀帝就迫不及待地邀请突厥启民可汗等少数民族首领到东都参观、访问。为了向外宾们展示中原的强盛与文化的繁荣,隋炀帝决定为大家奉献一场文艺表演。这场表演不是一般的歌舞,而是被称为“百戏”的大型综合性的文艺演出。表演包括杂技、魔术、杂耍、驯兽等多种形式。为了保障演出的顺利进行,隋炀帝亲自过问,负责寻找演员、筹备道具、搭建舞台等事宜。演出自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少数民族首领们纷纷赞叹隋朝国力强大、文化昌盛、能人辈出,启民可汗甚至还提出要让突厥人都穿汉人的衣服,行汉人的礼仪习俗,这让隋炀帝颇为高兴与满意,他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万国之主,自己的大国梦就要实现了。

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亲率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进行了一次西巡。这次西巡的目的主要是了解西北各少数民族部落的自然状况和政治动向,并展示国力,以图使他们归附大隋。在西巡的过程中,隋炀帝经常组织较大规模的围猎,以炫耀隋朝国力的强盛、军队战斗力的强大。西巡的最大成绩是以武力的方式迫使长期在西北地区称雄的吐谷浑归降隋朝。吐谷浑投降后,当地的政权纷纷投降隋朝。隋炀帝为了显示天朝上国的仁慈,没有对这些政权加以惩罚,还为各个头领举行了多场宴会,以示恩宠。

隋炀帝 充满幻想的巡游天子

隋唐东都洛阳平面图

为了进一步展示国力,震慑新归降的政权与部落,隋炀帝又策划了一次大活动。大业六年(610年)正月十五,隋炀帝在东都举行了盛大的庆典,邀请随他西巡入京的各国使节、商人参加。这些客人都是第一次来到东都洛阳,进入洛阳城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座城市太大了、太气派了!为了筹备这次庆典,洛阳城上上下下都动员起来。隋炀帝对官员们讲:“这次庆典一定要展示出我们中原大国的气势来!要让各国客商感受到我大隋的强大与富足!”按照隋炀帝的要求,东都皇城外的定鼎门大街被开辟成露天大戏场,5万名乐工在这里通宵达旦表演各种节目,持续了半个月。东都的市场被整饬一新,供各国商人参观。每一个店铺都重新进行了装潢,连卖菜的小商贩都要在店铺里铺上地毯。各国客商路过酒店,都会被邀请进去喝几杯,当客商们喝完要付钱的时候,店主们连忙冲他们挥手说:“我们大隋,国家富足,老百姓到酒店吃饭都不要钱,更何况你们这些客人啦!”客商们眼中都流露出不可思议的目光。炀帝还命令用丝绸将路旁的树木缠起来,使整座城市显得绚丽多彩。胡商们看到后,大为不解,问陪同的隋朝官员说:“你们这里有人连衣服都穿不上,树上包上丝绸只是好看而已,还不如将这些丝绸拿下来给他们做衣服呢?”随行的官员只能是哑口无言。外来客商的话多么具有讽刺意味!

隋炀帝心中只有他的大国梦想。为了这个梦想的早日实现,他不惜一切代价,虽然这个梦想在客观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前提应该是国家真正强大了,人民的生活真正富足了。可隋炀帝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所以才搞出了这一系列自欺欺人的闹剧,最终受损失的只有老百姓!无度的炫耀,带给大隋政权的只有一天天的衰落和人民对政权的强烈不满。隋炀帝在搞大外交时,没有搞好内政,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推翻。在隋朝灭亡前,他还曾对着镜子,自言自语地说:“这么好的头,谁能把它砍下来呢?”这充分说明了隋炀帝的自负心理,也表现了他生活在浪漫的理想主义之中不能自拔,真是太可悲啦!

大摆排场 南下北上

我们不能否认隋炀帝杨广是一位追求成功的帝王,他希望自己的帝国江山永固、恩泽四海。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隋炀帝曾经三下江南、四上北疆,是一名真正的“旅行家”。对于隋炀帝的巡游,历来被史家认为是纵情山水、不务正业之举。被人垢骂的原因还在于,为了巡游,隋炀帝下令修建大运河、修筑长城、驰道,劳民伤财、滥用民力。其实,隋炀帝的主观目的是好的,客观上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政权巩固,但他专断独行的作风、操之过急的工作态度,使得这些大工程修筑成功的同时,造成国家大量财富的流失、民力的消耗,这些方面是应当批判的。隋炀帝好心办了坏事,与他的性格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 隋炀帝 充满幻想的巡游天子

唐阎立本所绘《历代帝王图》中的隋炀帝

据史书载,杨广身材挺拔,相貌俊秀,才思敏捷,擅诗书,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这使得杨广自幼就非常有优越感。他即位后,还曾经对大臣们讲:“如果我与你们共同参加科举考试选皇帝,那也是我会金榜题名的!”可见隋炀帝的自负。他的这一性格直接反映在他的行为处事上。杨广做事,经常不与任何人商量就命令中书省草诏下令执行。杨广的性格造成他讨厌对他提意见的人,许多大臣都因为进谏而遭到贬斥。在这种背景下,杨广的命令能够轻易下达,不会遭到任何阻拦,他变得越来越一意孤行。另外,杨广生于功臣家庭,自幼衣食不愁、生活安逸,体会不到民间的疾苦,更不知道金钱财富的来之不易,导致隋炀帝养成了不惜民力、挥金如土、好摆排场的坏习惯。

杨广的摆排场是与他的巡游相结合的,因为他要做给别人看。为了便利南北交通,也便于南下扬州巡游,隋炀帝于大业元年(605年)下令河南、河北各郡百万人参加修建通济渠,这样他就可以从洛阳的西苑乘船直接南下到达扬州。在官吏严厉的督促下,隋唐大运河中效率最高的一段——通济渠,经过170多天就竣工了。同年8月,隋炀帝开始了第一次南巡。这次南巡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规模宏大的船队。隋炀帝乘坐的船叫龙舟。龙舟分为4层,有6层楼的高度,船上有众多房间,功能齐全。上层完全仿造宫城的布局,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可以举行朝会;中间两层有100余间房子,供炀帝休息、娱乐之用;下层是宦官、宫女等宫中侍从人员的住处。船上装潢考究、金碧辉煌,简直就是一座水上宫殿。皇后、嫔妃、王侯将相、文武百官、僧道术士等,各自乘坐专门的船只,每只船上都安排有大量的服侍人员。数千艘不同用途的大小船只装载着各种物资随行,在船队的最后是数千艘兵船负责安全保卫。几十万人的船队行驶在水面上,数十里连绵不绝,场面蔚为壮观。陆地上,几万名纤夫、骑兵一路相随。甚至还曾出现过几千名美貌女子身着丝绸为船队拉纤,这给船队的航行又增加了一道风景线。船队所过州县,官吏都要为船队献上美食,大量食物被浪费,倒入运河之中。这样的排场,一去一回,反复3次,充分显示了唯我独尊的皇权的至高无上。大的场面、大的排场,满足了炀帝的个人权欲,使他在自己的大国美梦中越走越远。

隋炀帝是一个“旅行家”,在南下的同时,还多次北巡边疆。杨广巡视的重点是突厥地区。突厥是北方大漠的少数民族政权,是隋朝的重要边患。隋初,突厥政权分裂,有一部分突厥降服了隋朝(前面提到的启民可汗部落即属此类)。但隋炀帝并没有掉以轻心,他曾经3次北巡突厥。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第一次北巡,他命令河北十余郡的男子开凿太行山,修筑到达山西的御道。隋炀帝的北巡,得到突厥等少数民族政权的高度重视,启民可汗亲自率众迎接。炀帝非常高兴,设宴款待了诸部首领,而宴会的场所是一座能容纳几千人的特大帐篷,这座大帐篷让少数民族首领们长了见识,隋炀帝在几千人的“万岁”声中入座,开怀畅饮。接着,隋炀帝向可汗驻地进发。在途中,他乘坐了特殊的交通工具——“观风行殿”与“行城”。它们是隋炀帝手下一个叫宇文恺的大臣设计的。“观风行殿”就是一辆巨大的车,车子的底部有许多大轮子,车廂就像一座宫殿。炀帝白天就坐在移动的宫殿里兜风,神气十足。“行城”的原理与“观风行殿”相似,只不过更大一些,装饰成一个城市的样子。这真是天子的大排场啊!突厥人见到这种庞然大物,都吓得跪倒在地,头都不敢抬,他们以为大隋一定有神灵相助,城市和宫殿才会“走”。

隋炀帝不管南下、北上,都是超级豪华旅行。他的大排场是空前绝后的。杨广天真地认为,大排场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效果,给人留下大隋强盛的深刻印象,从而达到“四海咸服”的目的。但隋炀帝没有考虑到百姓的负担与诸蕃政权的心理承受。在繁重的劳役下,百姓丧生,经济凋零,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对隋炀帝充满了仇恨。隋炀帝一次次的炫耀和摆谱,给少数民族带来了极大的逆反心理。隋炀帝第三次北巡时,曾被突厥人包围达一月之久,险些丧命。本来初衷很好的巡视四方,隋炀帝却弄成了劳民伤财、怨声载道的公费旅行,并导致隋朝的灭亡,教训深刻呀!

迷信武力 兵败辽东

隋炀帝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了理想,不惜一切。他的梦想就是大隋政权能够得到海内各国的拥戴与臣服,自己成为万国之主。炫耀国威、大摆排场,都有显示国力的动机,以期各国自愿归附。对于胆敢不顺从、甚至敌对的政权,他决不手软,三次出兵高句丽就是例证。

高句丽位于朝鲜半岛,兴起于魏晋时期。北朝末年,由于中国王朝更替、战乱频仍,高句丽借机多次侵扰辽东、河北地区,掠夺土地与劳动力。隋文帝于开皇十八年(598年)曾派兵攻打过高句丽,并没有取得胜利。不过,高句丽上表谢罪,文帝也没有再次出兵。对于怀有“万国之主”梦想的隋炀帝而言,辽东之败是奇耻大辱,发誓一定要让高句丽王跪倒在自己的脚下称臣纳贡。

炀帝认为,文帝的战败在于战略失误与轻视敌军。为征伐高句丽,隋炀帝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大业四年(608年),他开凿了由洛阳通往涿郡(今北京)的永济渠,以便于交通。六年(610年),下令全国为出征做好战马、武器的准备,对商人征收重税,用以购置作战用马,并派遣官员检查武器的配置情况。七年(611年),炀帝亲自来到涿郡视察前线,下令向全国征兵,命令幽州总管督造海船300艘。此后,又调取江淮、河南、河北等地的民夫运送粮草到辽西。各地士兵不断浦向涿郡,最后共征到兵士113万多人,而民夫则在200万以上,可谓倾全国之力!这个“力”包括了财力、民力、兵力。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令24路人马一齐出发,杀向高句丽的都城平壤。由于部队的每次行动都要先得到隋炀帝的同意,贻误了很多战机,加之敌方使用诈降之计,掉以轻心的隋军受到重创。同时,当地恶劣的气候条件、陌生的地理环境,隋军不敢久留,只好撤兵。宇文述率领30万大军,活着回来的就只有2700人了,可见战斗的惨烈和损失之惨重。

以性骄气傲的炀帝的性格,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第二年,他决定再伐高句丽。杨广自信地对大臣们讲道:“我大隋有排山倒海之力,区区的高句丽小国奈得我何?”这一战依然非常艰苦。隋军与高句丽陷入了僵持,隋军的速战速决的战术没有收效。隋朝承担着巨大的军费开支,军需供应非常紧张,对胜利怀着强烈渴望的炀帝本没有罢手的意思。就在这时,隋朝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叛乱,第二次征高句丽的战争才不得不收场。

杨玄感是权臣杨素之子,杨素曾经对杨广的即位发挥过重大作用。可是炀帝当政后,开始疏远杨素,并不断削减他的权力,因为杨广清楚杨素是一个有才无德的小人,在文帝的时他就做了不少见不得人的坏事。杨素死后,杨玄感担心炀帝会对自己下毒手,一直心存敌意。炀帝征伐高句丽损失惨重,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这为杨玄感提供了机会。第二次征高句丽时,杨玄感负责在后方督运粮草,他见百姓怨声载道、叫苦不迭,鼓动运粮民夫造反。杨玄感被拥立为首领,正式起兵反隋。后院失火,隋炀帝只好撤回部队,平息了这场叛乱。“杨玄感之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政治信号,它反映了当时百姓厌战的民情和财力衰竭的国势,同时也说明统治集团内部的裂痕在急剧扩大,隋炀帝已经失去人心了!

可是迷信武力的隋炀帝,还在执迷不悟,他仍然固执的要第三次讨伐高句丽。大业十年(614年),兵力明显不足的讨伐开始了。战争是交战双方国力的较量,隋朝虽然国势衰败,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高句丽已经支撑不住了。因此,开战不久,高句丽王就上表谢罪投降。隋炀帝心满意足地班师凯旋。可是等待他的,不是举国欢庆,而是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三次征辽战争,隋朝损失惨重,大量人口伤亡,国家财力耗尽,人民无家可归、卖儿鬻女、饿殍遍野,骨肉相食。末年的隋朝,仿佛已是一座人间地狱。大业十四年(618年)不可一世的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兄弟杀死,隋朝灭亡。几个月后,隋炀帝的姨表兄弟李渊称帝,唐朝开始。

隋炀帝是一位试图延续辉煌、维护国威的皇帝,并且一直以其理想的方式治理国家,但他的自负心理与官宦背景,严重左右了他的治国理念与方法,最终导致了统治的失败,国家的灭亡。虽然我们不能否认隋炀帝的美好初衷,但滥用民力、铺张浪费、迷信武力、炫耀国威的做法是一定要予以批判的。

隋炀帝的一生,给我们的启示是:首先,作为领导者,要有全局观念,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即使你是好心,也是不可以的,因为你违背了领导者的处事原则与行事方法。其次,作为一名领导者,要以人为本,把为人民谋福祉作为开展工作的目的,因为这是关系到社会能否长治久安,政权能否长期巩固的大事。再次,作为领导者,要实事求是,不要做官样文章,不要搞政绩工程,更不能弄虚作假,自欺欺人,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历史上留下的关于隋炀帝的材料非常少,其中还增添了许多虚假成分,使得隋炀帝千百年来一直是昏君的同义词,也许有更多的材料说明隋炀帝的确是一个骄奢淫逸、声色犬马、贪婪成性、残暴不仁的暴君,但从现有的材料,我们不能简单地得出隋炀帝是昏君、暴君的结论。而与此相反,我们所知道的隋炀帝开凿了举世闻名、泽被后世的京杭大运河,他执政时期的一系列改革,为唐朝盛世的到来做了必要的准备。隋炀帝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人物!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1369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