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李世民传奇——驻哔山之战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7-20 23:30:52 0 李世民


(4)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六月十一日,唐太宗胸有成竹地率唐军从白岩城出发,向安市城挺进。之前的几场胜利让唐太宗有些轻敌,也有些急于求成,马不停蹄地率唐军赶路。

高丽王盖苏文连失几座城,如果再让安市城也这么容易就被攻破,那高丽便如突厥一般毁灭就成了现实。盖苏文自然不愿意有这样的悲剧发生,于是派北部绝奴部褥萨高延寿和南部灌奴部褥萨高惠贞统高丽、靺鞨共计15万高丽军援安市。

于是,唐军和高丽军的兵力悬殊在继续拉大。

唐军这边,之前的几座城,唐军攻下都没费多少周折,人员伤亡也不大,但却也不是没有伤亡。同时,每攻下一座城都需要留兵防守,不多的人员加上接连攻城的疲惫,唐军的劣势在增加。

更要命的是,计划到达安市的唐军总共只有十万(六万陆军、四万水军)。而最先靠近安市的却只有唐太宗亲自率领的五万陆军,李世绩率领的一万骑兵还在支援其他唐军攻城,张亮率领的四万水军还在路途中,更不要说,到达安市的五万陆军还并不能全部上战场,还需要留下一部分做后勤。

攻打安市城,唐太宗计划的是先包围,然后四面夹击,这么算下来,唐军的兵力部署太分散,根本无法打合围。

唐军的兵力不到高丽军兵力的五分之一,还要面对在敌人的地盘上作战,情况危急而凶险。好在接连打的几场胜仗,让唐军把兵力悬殊以及各种凶险都抛在了脑后。

“之前那几座城,攻打前不是都是劣势尽显吗?最后还不都拿下了?”唐军从将领到士兵,都有这种想法。

然而,这次没等他们到达安市城,便遇到了高延寿率领的高丽军。

高延寿率领的高丽军,就是来截唐太宗率领的唐军的。

原来,为了不让安市城也落入唐军手里,盖苏文令高延寿和高惠贞阻挡唐军前行的步伐,让他们成为唐军进入安市城的两道屏障。也就是说,唐军若想去安市城呢?那就先过了他们这两关再说吧!

虽然如此,唐太宗还是很自信,他对身边将领说:“朕觉得高延寿无非有三种策略:要么以安市城为堡垒,率兵到最前沿,依靠险恶地形阻止我们,再加上有城内的粮食做后盾,甚至看准时机让骑兵抢夺我们的兵马,在我们无法破除他这道屏障时,我们被逼无奈就会退兵,可退兵又有泥沼地等着我们……总之,就是困死我们。当然,这是上策;要么,他们会和城中的军民一起连夜逃跑,这是中策;要么就自不量力,与我们硬拼,自然这是下策。”

唐太宗分析得头头是道,似乎高延寿的作战计划,全在他的预料之中,最后还冷笑着说了一句:“看着吧,他们一定会出下策,然后在我们眼皮底下做我们的俘虏。”

众将士一听,全都哈哈大笑,他们觉得,有皇上坐镇,他们此次进攻安市城,简直就是手到擒来。因而,虽然是在高丽地盘上作战,也将面临打野战,可唐军依然充满信心。

高延寿率领的高丽军呢,也是信心满满。对于高丽几座城池的轻易失守,高延寿和他的高丽军都觉得只是唐军没遇到他们。因而,对于不管从兵力上,抑或地势上都占绝对优势的他们,认为活捉唐朝皇上,把失去的城池夺回来并不难。

然而,在高丽将士们纷纷要求主动攻打唐军,活捉唐朝皇上时,高丽军中一位难得的明白人高正义却对此持不同意见,他对高延寿说:“唐朝皇上在还是秦王的时候便率军铲平各路豪杰;坐上皇位后,他又使四方臣服,这样的人是天降天人,如今他率领唐军来攻打我们,我们千万不能硬来,臣以为不妨按兵不动,然后派奇兵截断他们的粮道,到时候他们的粮草用尽了,想打我们又打不了,想回去也无路可走,我们就可以不战而胜了。”

这位高正义的策略倒真像唐太宗所说的高丽军的上策,只可惜自信的高延寿根本不听高正义的。

“你怎么能长别人志气灭自家威风?”高延寿不满道,“如今不管他们从兵力上还是地势上都处于劣势,此时不出击又等待何时?”

高延寿的决定,正是唐太宗想看到的,也就是唐太宗所猜测的,高丽军的下策。

在李世绩率领的一万骑兵和唐太宗汇合后,唐太宗决定不等高延寿主动出击,逼他出击了。因此,他开始实施他的第一步:诱敌深入。他要让高丽军率先出击。于是,唐太宗令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率领千余突厥兵前去迎战,然后故作不敌往后撤。

高丽军果然上当,他们不停追击,追到了离安市城8里远的六山(今辽宁海城东南)列阵。

那里有唐太宗和唐军大部队等着。

唐太宗和长孙无忌率领数百唐军将士站在高岗上,看着绵延40余里布阵的高丽军,脸上露出了笑容。

“陛下,此时高丽军的全都兵力都投入到了安市,都城平壤防守空虚,不如让末将率精兵5000直取平壤如何?”江夏王李道宗说。

唐太宗想了想却摇了摇头。他觉得在兵力上,唐军本就与高丽军相差很大,如果又分出5000精兵强去平壤,安市这边的唐军面对高丽军可就没有丝毫回击之力了,风险太大。他觉得还是倾尽全力,拿下安市再说。

既然高丽军已被他诱出,那他就要按他的步骤来,他开始实施第二步:诱高丽军出击。这个诱敌出击的任务就交给了李世绩率领的一万五千步兵,让他们在西岭布阵。

第三步,打突击战。长孙无忌率精兵一万,埋伏在北峡谷处,在敌人出击时,从敌后进攻;第四步则是唐太宗亲率4000步兵和骑兵上北山,堵高丽军的退路。

部署完后,唐太宗显得胸有成竹:“以鼓角为号,同时行动,明日午后结束战争!”

然而,战场上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

刚开始的时候,唐太宗的兵力部署确实让高延寿大吃一惊,急忙分兵抵御,无奈本已布好的阵,想要分流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很快就陷入到了混乱中。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唐太宗预想的场面发展,然而,天色的突变让唐军不知所措起来。因为阴云密布,电闪雷鸣,让听鼓角进攻的唐军傻眼了。由于听不到鼓角声,他们全都站在那里,不知道该如何进攻。

唐太宗暗叫不好。可怎么办呢?现在改变策略,显然已经来不及了。就在这时,一位身穿白袍的唐军将士在雷电中突然飞奔出去,他手持长戟,腰鞬张弓,骑着马,向高丽军冲去。

对于从雷电中突然闪出的白衣勇士,正准备分流的高丽军也没反应过来,一时之间,还击的还击,逃跑的逃跑。

白袍青年的举动,似乎是唐军吹响的进攻号角,李世绩也手持长矛,用手势指挥着唐军向前推进,而长孙无忌率领的唐军虽然听不到鼓角,但看到那边厮杀已开始,也率军从后面突袭。

原本实施不下去的部署,全部走向正规,原本发愣的唐军,也在雷雨中更英勇。

唐太宗在北山上看到那策马扬鞭,英勇杀敌的白袍青年时,先惊后喜,随即心潮澎湃,瞬间忘记了自己的皇帝身份,率4000唐军从北山疾驰而下,突击高丽军的侧翼。

一时之间,唐军三面合围,高丽军大败,被斩两万。

高延寿此时才后悔没有听高正义的,可惜为时已晚,只能带着一众残兵败将退到了山上,依山自守。而那些落在后面的高丽军则被唐军团团围住。

“既然他们要在山上,那我们就断其后路!”唐太宗说,“将他们困死在山上。”

于是,长孙无忌率唐军堵住了高延寿的退路。

被困几日后,走投无路的高延寿,只得率三万多高丽军投降。此山最后也被唐太宗命名驻哔山,而那在雷电中突然跃出的白袍青年就是骁勇善战的薛仁贵。

过了高延寿这道进攻安市城的第一道屏障,面对高惠贞率领的靺鞨军这第二屏障,也就容易多了,没打多久,高惠贞就投了降。

驻哔山之战中,扭转唐军不利局势的白袍青年薛仁贵,由于在此战中的优异表现被唐太宗重赏:赐马两匹、绢四十匹、擢授游击将军、去泉府果毅、赐奴婢十人……

当然,唐太宗之所以如此重赏薛仁贵,还有个原因就是,唐太宗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一位头戴青巾,身穿白袍的青年端坐马上,直视前方。

那时候,唐太宗18岁,还被人称之为二郎……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2696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