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武则天是个怎样的人?如何评价武则天?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1-05-20 15:26:59 0 武则天

信息是博弈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按照信息掌握的情况不同,博弈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在博弈中,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有伪装信息、假信息、迷惑信息,为要实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目标,必须找到更多的真实信息,同时要防止对方占据信息战中的制高点。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从永徽六年被立为皇后开始参与政事,光宅元年先后废掉自己的两个儿子,改唐为周,亲登大宝,南面称孤,一直到神龙元年被迫退位,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参与并执掌了最高统治权力。

她是一位空前绝后、雄才大略的皇帝,在封建思想统治下的中国,作为一个女人,她成为了一代帝王,是非常了不起的。虽然她也做错过一些事情,性情暴戾,一些行为可能是不合常理的,但把她放在整个中国的发展史中来看,她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应该说,武则天是一位开明的君主。唐朝的繁盛中,有她很大的功劳,人们把她的政绩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既是延续了唐太宗“贞观之治”的政治制度、政治风貌,又为唐玄宗的“开元之治”做了基础。她很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开辟了首次殿试,设下了武举选拔。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人才有一定的影响。

然而,她在临去世前却有些犹豫了——若传位于李氏男子,则代表她这个革了李家王朝命的女人恢复了李唐王朝,死后只能以皇后身份与李治合葬;若传位于武氏男子,则代表她这个女人作为姑姑,死后不能进入武家祠堂。最终,她决定传位于李氏,这段历史说明她虽是女皇,但毕竟是个封建时代的女人,思想跳不出男尊女卑的圈子。

这是一个不惜任何代价、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女人。千古以来,她是最伟大的一个女人!为了这伟大,她不惜欺君、不顾人伦;为了这伟大,她可以将亲生子嗣视为政治棋子。千古以来,这是最不幸、最悲哀的一个女人!

武则天,并州文水人。父亲原是大木材商人,后随李渊起兵,到唐朝官至工部尚书,兼检校并越将军,先后赐田300顷、奴婢300人,食邑25O0户。九岁时,父亲去世。十四岁时,因相貌出众,被唐太宗召入宫,命为才人,赐号武媚,人称媚娘。才人是皇帝的妻子之一,在皇后、四妃、九嫔之下,地位较低。

校场里,一群男人在驯着一匹烈马。校场边,围在太宗身边的女眷中不时传出高分贝的尖叫。武媚娘则认真地说:“给臣妾一根马鞭和一把匕首,我就能制伏这匹烈马。先用马鞭,不行就用匕首刺入它的胸膛!”

在当时重视门阀的社会里,出身大木材商的武则天仍然被看做出身寒微。在宫中,皇妃和九嫔们依仗着门第的高贵和皇帝的宠爱,一个个盛气凌人,横行霸道。她们常常取笑她、欺辱她。严酷的生活养成了武则天刚烈的性格。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按照唐制,媚娘和其他宫女一起被迫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时年二十六岁。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有一天到感业寺拜佛,与武则天再次相见。武则天一面跪接,一面禁不住哭泣起来。高宗很感动,就想找机会把她接入宫中。高宗的皇后王氏性情高傲,对上不肯奉承皇帝,对下人也不知体贴,再加上没有生育皇子,已被冷落多年。高宗的淑妃萧氏生有一子,封雍王,深受皇帝宠爱。当时后妃之间的争斗越演越激烈。王皇后知道高宗思念武氏,就想利用武则天来打击萧淑妃。她派人让武则天留起头发,后来又把武则天接进宫中。高宗见了正合心意,就将武则天封为昭仪,越来越宠爱她。

武则天从小就聪明,有智谋。当年她被征召入宫时,母亲为她送别,哭得很伤心。武则天却神色自若地说:“我去见皇帝怎知不是福分呢,何必像小儿女那样悲伤。”她母亲倒不好意思再哭了。武则天还有很好的文史知识修养,爱好文学和书法。她出众的才华,使得只知道为争宠而争斗的皇后和淑妃,在她面前相形见绌,高宗便产生了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的心思。

围绕皇后的废立问题,在宫中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太尉长孙无忌、宰相褚遂良等元老们认为,武昭仪出身低微,又曾服侍过先帝太宗,现立为皇后,不成体统,将会以恶名留世。支持武则天的朝臣李义府、许敬宗等人,想借此机会邀功,则积极支持武则天为皇后,他们说:“田舍翁多收了十几石麦子,还想换个婆娘,何况天子呢?”在这关键时刻,起重大作用的还是拥有军事实力的开国元勋李责力。他明知更换皇后是高宗的主意,却推说这是皇帝家中事,不必征求臣下的意见。他助了武则天一臂之力。由于李的支持,高宗终于不顾贵族的反对而决定废立。武则天三十二岁那年,终于以皇后的显贵身份进入最高统治集团。

武则天一当上皇后就参决朝政,立即对占据中央要职的元老贵族的代表人物进行彻底的清洗。首先把宰相褚遂良、耒济、侍中韩瑗等贬了官,不久又逼迫长孙无忌自杀,罢黜二十多位反对她的官员,并开始擢用许敬宗等人。660年,高宗因病,委托武则天“决百司奏事”,自此武则天实际上掌握了大唐政权。武则天权力一天天的加强,唐高宗也感到不快,他曾于664年与贵族大臣上官仪一起密谋,决定废黜她。但武则天迅速采取了对策,处死了上官仪。从此,高宗每次临朝理政,武则天垂帘于后,参决政事。朝廷内外,称高宗、武后为“二圣”。

高宗的病越来越重,为确保李氏皇统,想传位给太子李弘,武则天竟用药酒毒死了李弘。同年,高宗立次子李贤为皇太子,并令李贤监国,武则天为了保持已到手的皇位,又废李贤为平民。高宗被迫又立第三子李显为太子。683年,高宗病死,太子继位,是为中宗。但好景又不长,只过了55天,又被武后废为庐陵王,幽禁于深宫。684年,武后立第四子李旦为帝,是为睿宗。

中宗被废,使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684年,被武则天贬黜的徐敬业等人以中宗被废为借口,从扬州起兵,旬日间聚众达十余万人。著名文人骆宾王配合徐敬业写了言辞激烈的讨武氏《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的檄文。檄文中大骂武则天“性非和顺,地实寒微,秽乱春宫,狐媚惑主,虺蝎为心,豺狼成性”。大臣们看后个个变颜失色,以为她必定震怒,诛灭骆宾王的九族。武则天看后问是谁写的檄文,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料武则天接着说:“这人有这样好的文采,竟得不到重用,让他长时间流落在外,这实在是宰相的过错。”后来骆宾王在徐敬业兵败后失踪,虽然无法重用了,但他的家族并未曾受到株连,足见武则天想起用他也是真心的。

在中央政权内部,宰相裴炎乘机要挟武则天让位中宗,他说:“若太后返政,则不讨自平矣。”在这场决定成败的大搏斗中,六十岁的武则天当即派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三十万大军前往讨伐。前后不到50天,迅速讨平了徐敬业的十万大军,并处死了裴炎等人。

四年后,唐宗室越王李贞、琅王牙王李冲父子又以“匡复”为名,分别起兵,企图联合四方宗室诸王“共趣神都”洛阳,夺取政权。但不到20天这次叛乱也被击败。围绕皇位问题,武后在同自己的丈夫、儿子的角逐中,再次取得了胜利。690年,六十七岁的武则天登位称帝,建立了武周政权,自己立号为圣神皇帝。从655年武则天当皇后参决政事起,直到705年退位止,前后参与和掌握最高权力达半个世纪之久。

公元700年,武则天选了一些年少而又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养在宫内。补阙朱敬则当面批评说:“陛下内宠薜怀义、张易之、张昌宗,已经足够了。近来听说左监门卫长史侯祥,明目张胆地到处散布他的阳物壮伟,要求当面首,弄得满城风雨。这是我的职责,不敢不告诉陛下。”武则天对于这样毫不顾及自己尊严的批评,不但没有发怒,反而奖赏了朱敬则,还说:“不是你直说,我还不知道这事。”其气量之大,亘古未见。

还有一例,有一个女孩子上官婉儿,祖父和父亲都因为反对武则天称帝而被武则天杀死,上官婉儿也被黥面罚做宫里的奴婢。一次偶然的机会,武则天发现上官婉儿写的一首七言诗,文辞优美,情真意切,便十分欣赏。虽然诗里透着对武则天的愤恨,但武则天还是决定把上官婉儿收到身边。有人劝武则天,上官婉儿和她有两代杀亲之仇,放在身边太危险了,不如除掉。但武则天不仅没有杀掉上官婉儿,反而甚为信任重用,甚至起草诏书和批阅奏章都交给上官婉儿办理,实际上成了贴身秘书。

武则天重用人才,更为史家肯定。史家评论说,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当时英贤竟为之用”。一大批有才能且正直的人被提拔重用,如郝处俊、杜景俭、徐有功、魏玄同、魏元忠、姚崇、裴行俭、娄师德、王孝杰、狄仁杰、王及善、朱敬则、张柬之等。尤其是对狄仁杰的信任上,更看出武则天的胸怀。狄仁杰好面折廷争,常常违背武则天的旨意。武则天也曾动过怒,甚至贬了狄仁杰的官,但后来不仅起用了,而且更加重用。大臣来俊臣和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联合诬陷狄仁杰谋反,甚至伪造了狄仁杰的请死表,请求杀掉他,但武则天不相信狄仁杰谋反,亲自召见狄仁杰澄清真相。武则天还将亲绣“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字的袍子赐给狄仁杰。皇帝亲手为大臣的袍上绣字,恐怕也只有武则天这样的女皇帝才做得到。狄仁杰死后,武则天为失去栋梁之才放声大哭,悲伤万分,这恐怕又只能是她这样的女皇帝才做得到。

武则天是一个充满野心的人,致使她在一生的奋斗中付出了代价,做出了常人不可理解和痛愤的行为。但这也是她为人的果断个性,从古至今,都是男人称帝,只有武则天,这个女人也在皇位上控制过万马河山,除了她有过人的胆识与智慧之外,支撑她的就是这种机智、果断、没有丝毫犹豫的个性与做事风格,她在位期间,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疆域的辽阔、国家的强盛,如果不计较她个人的一些行为,她的执政成绩是十分卓越的。然而她的残暴也不能不被人指责,曾经为了自己的帝位,杀了很多无辜官吏,成了一名让人望而生畏的暴君。但一个女人,想要当上皇帝,除了这种做法,她还能怎样呢?一提起武则天,马上就能想到“凶狠”、“无情”、“杀人不眨眼”等一些不好的词语,说起评价,也只能谩骂与不解,武则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对武则天这一唐初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褒贬并至,毁誉不一。毛泽东认为:“武则天不仅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帝,人们连想也不敢想。”毛泽东还谈武则天立碑的事:武则天有自知之明,她不让在她的墓碑上刻字。有人分析其本意是功德无量、书不胜书。其实,那是武则天认识到,一个人的功过是非,不应自吹自擂,还是由后人去评论。至今中国有两块著名的无字碑,一块是汉武帝在泰山立的,他到泰山封禅,登上山顶,认为泰山太伟大了,置于齐鲁平原中,是“蔑矣!尽矣!无以加矣!”是无法形容的,于是立一块无字碑。另一块就是武则天在自己的陵前立的,是一块完整的高达七米的大石头,关于她立这碑的目的她自己没有说明,后人猜测,一者认为是她觉得自己功劳太大,难以表达;一种认为是她知道自己死后一定会引起沸沸扬扬的议论,她任由你们评说。毛泽东表达了他对武则天基本肯定的态度,他欣赏武则天是个有作为、敢作敢为的女皇帝,他赞扬武则天的智慧和自知之明。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然作为女人,也有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一面,于此诗可见。《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其《如意娘》诗云: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武则天还有《腊日宣诏幸上苑》诗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后来流传为一个故事,说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贬之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此诗写于691年,是武则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诗》于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说较为可信,所谓令花神催开百花,乃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实先有所布置。

因而那种认为武则天重用酷吏、外戚、男宠,政治上一片黑暗的观点,是值得商榷。但在她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制,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姓自举。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唐中期就有人赞扬武则天善于用人,赏罚分明。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亦认为,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她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并以境内农田好坏作为奖惩地方官吏的标准。此外,继续推行均田制,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营田,成效显著。她还非常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在独掌政权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水利工程有19项。武则天的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其一,国家仓库里储满了粮食;其二,地方储粮亦很丰富;其三,户口显著增加。

武则天时代的手工业也在发展,主要表现在采矿业、铸造业和纺织业上。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市”的增加或城市贸易的发达。武周时期的交通事业,亦相应发达。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因此,衡量和评价任何一个帝王的好坏、是非功过,都要看其如何处理各民族的关系,能否维护国家的版图和主权。武则天执政的时代,继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怀柔政策和“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策略,对吐蕃、契丹、突厥等族贵族的侵扰和叛乱,采取了坚决抵抗、讨伐的态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长寿元年,武则天批准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复“安西四镇”的请求,并慧眼识英雄,在众多的将领中擢拔王孝杰为全军主帅、武威军总管,率军大破吐蕃,一举收复“安西四镇”,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派兵镇守,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长安二年十二月,武则天又在庭州设置北庭大都护府,与安西大都护府分别管辖天山南北两路,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版图完整,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与中亚人民的友谊。

武则天在位期间,文史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她非常重视古建筑的修建,较著名的有长安大雁塔、嵩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等。她本人遵儒、宠道、信佛,派人把三教之精华汇为一本《三教诸英》。此外,她还大力发展科举,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开放殿试,增加制举次数和常举难度。

当然,在武则天掌权近半个世纪的时期内,也有很多过失。执政后多疑臣民不忠于己,遂任用索元礼、周兴及来俊臣等酷吏,广事罗织,严酷逼供,奖励告密,虽然消灭了一些政敌,但也滥杀无辜,使不少污吏横行一时。他们刑讯逼供,诬陷于人,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到武周政权正式建立以后,斗争趋向缓和,此风才有所收敛。虽然对武周政权的巩固起过一些作用,但是,搞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响国家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她放手选官,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官僚机构膨胀,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负担。她不惜杀害一代忠臣长孙无忌,用毒酒杀死自己的长子李弘;贬黜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以及自己的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等。她对于胆敢违抗自己的朝中重臣来济、韩瑗、柳弼等,一概严惩不贷;对于王皇后、萧淑妃这样的“姐妹”辈,先是诬告上许多罪名,再让她们受尽非人的折磨,最后置之于死地,连她们的女儿也不放过。因此,要说武则天是个暴君,也有一定的根据。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武则天重用了各种各样人才。刚开始时,她提倡告密,擢用酷吏,滥杀了许多无辜,招致群情激愤。武则天便反过来杀酷吏“以雪苍生之愤”,实际上酷吏们都是秉承她的命令行事的。表面上看来,这是耍弄权术的把戏,不值得赞赏。但是要承认,当时所杀的多是李唐宗室贵戚、旧朝元勋大臣,这在客观上削弱了已经腐朽的士族势力。

她崇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为满足个人喜好,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劳民伤财。她曾拥有几个男宠,这便成为她千古难泯的丑闻,成为文人墨客颠来倒去的话题,以至于连同她创造的卓著政治业绩也随之湮没了。武则天宠幸的人主要有薛怀义、沈南蓼及张易之、张昌宗等。男妾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倚仗她的宠信,在朝中狐假虎威、作威作福。并且,她还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武攸绪及武攸宁等人,大封武氏宗人为王。大臣吉顼等人深以嗣君之选为虑,武则天也感到作为女子,死后只能入李家宗庙享子孙祭祀,所以接受臣下建议,于圣历元年迎还庐陵王李显,复立为太子。

不过,这些错误和过失,毕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与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难以同日而语。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她的历史功过,恰如她给自己立下的那块“无字碑”一样,只能由历史去作出评论和判断。

总的来说,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军事战略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当然,武则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经济上也有过财政困难时期等。但比起她的历史功绩,这些毕竟是第二位的。还应该指出当时经济有发展、国力很强盛,都不是武则天个人的功劳。由于均田制的推选和科举制的勃兴,使世袭贵族势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阶层急剧崛起,大批文人学士昂然跻身政坛,这种历史趋势把武则天推上了女皇宝座。武则天顺应了历史时代,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武则天统治也就是四五十年,总体评价,应当说,她这个皇帝做得相当成功,相当合格,以三味的评判标准,给她个三七开,似乎也不为过。她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在她这儿前进了、发展了,单凭这一点,她就相当了不起。至于小人和君子、酷吏和能臣并用,亦做到了“因事择人、因材使用”,这就更为不易。武则天之所以高明,就高明在这儿。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2844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