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宋徽宗 行为轻佻的艺术天才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26 11:18:51 0


他是一位有着多重身份的帝王:书法家、画家、道君、诗人、蹴鞠爱好者等,而这些与他的帝王身份是十分不匹配的,甚至有些喧宾夺主。这些身份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主宰了这位帝王的人生命运,最终导致了国破家亡的悲惨结局,他成为一名被后世批判的昏君,这位帝王就是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让我们走进这位极具艺术家气质的帝王,探寻其走向“另类”的人生历程,感受其在政治上的昏庸无能与在艺术上的登峰造极。

花石情趣

宋徽宗赵佶是宋神宗赵顼的第十—子,是宋哲宗赵煦的弟弟。宋哲宗幼年即位,正当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之时,便溘然长逝,年仅24岁。因哲宗并无子嗣,只能从他的兄弟或者他们的子嗣中挑选。当时,宋神宗的皇后向氏掌握大权,她组织满朝文武就皇位继承人问题进行讨论,其实她的心中已有了人选,那就是当时的端王赵佶。为什么太后会在众多皇子中选择赵佶呢?

原来,赵佶自幼就与众不同。当时的皇子们生活优越,只知道纵情享受声色犬马的贵族生活,全然不知进取。而赵佶却是一心向学,涉猎史籍、研习书法、绘画,与驸马都尉王诜、宗室赵大年交往,此二人皆是书画高手,是赵佶的启蒙老师,赵佶从小就表现出了对艺术的热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政治不感兴趣,相反,赵佶却有着强烈权力欲望。哲宗末年,赵佶见哥哥病体沉重、奄奄一息,就开始为自己的政治前途筹划起来。他不断进宫侍奉向太后,让太后觉得他很仁孝、有才能。同时,赵佶还利用各种方法结交太后身边的人,让他们在向太后面前说自己的好话,这让太后对这位年轻的亲王更加满意。所以,在哲宗去世后,与大臣讨论皇帝继承人时,太后自然就想到了端王赵佶。在经过一场论战后,端王赵佶在哲宗灵前即位,是为徽宗,他是大宋王朝的第八任皇帝。

即位初年,出于建功立业和巩固地位的考虑,赵佶贬斥奸臣、整肃朝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好景不长,即位不久,向太后去世,徽宗仅有的忌惮和压力消失了。徽宗感到自己真正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主宰,在欣喜之余,他改变了初年的政策,开始以艺术家的人生态度去理政和生活,享受生活,绘制自己的艺术人生。大兴花石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宋徽宗在做亲王时,就非常喜欢将奇花异石摆放在自己的王府中作为装饰、观赏之用。即位后,赵佶就决定对宫廷进行大量艺术化的修缮与点缀。于是,他下令从苏州、湖州等地向都城运送花石,当时把批量运送的东西称为“纲”,因此就有了“花石纲”的名称。崇宁元年(1102年),徽宗命宦官童贯在苏、杭二州置局,专门负责为宫廷捜罗花石。最初,花石纲的规模还是很小的,没有造成特别大的影响。可是这时贬官在杭州的大奸臣蔡京得知消息后,形势就发生了巨变。他认为这是一个可以使自己重新回到朝廷的好机会。他想尽办法与童贯结交,并向童贯推荐了一个叫朱励的人。童贯在苏州设立了一个应奉局,命朱励专门负责采办花石。朱励为了捜集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就利用朝廷权势,狐假虎威,欺压百姓,为了一块石头、一棵树,不惜毁掉百姓的房屋与河上的大桥。各种精美的花石纲就源源不断地运往都城开封。徽宗见到这么多的奇花异草、奇峰怪石,兴奋不已,对童贯、蔡京、朱励等人加官晋爵,大加赏赐。

上之所好,下必甚焉,各地官员得知后,纷纷仿效。官府派出大量的官吏到民间捜访花石,简直是无处不至。这下可苦了天下的百姓了。百姓之家,凡是有一花一木,都要用黄手帕盖住,代表是皇家征用之物,百姓不得申辩,申辩就要受到严惩,更不能藏匿,藏匿就会引来杀身之祸,甚至对于坟地这种地方都不放过。假如官吏们觉得哪座坟的材质好,就立刻将该坟掘了,把死者抛尸荒野,将石料运走,死者家属不能阻拦。朱励在华亭发现一株唐代的桧树,由于树体过于高大、枝叶过于繁茂,不能通过桥洞,因此就用一只大船载着这棵树从海路运往开封。正赶上海上飓风骤起,大船被掀翻,一船人全部遇难,无一幸存。这只是众多花石纲运送事故中的一起。越来越多的石头、花草呈现在了徽宗面前。开始时,他一件一件地端详,可是后来他发现这样太麻烦了,怎样才能把这些花石集中一处,而且能随时欣赏呢?

有一天,颇有艺术创想的徽宗想到了一位道士的话。还是在赵佶初登大宝之时,道士刘混康来到徽宗面前,颇为神秘地讲道:“不知陛下可曾留意过汴梁城(开封)的地形?”赵佶一头雾水,连忙摇头。道士道:“京城东北地势偏低,不利于后代的繁衍,若能使其增高,则陛下必能龙子龙孙无穷尽也!”想到这里,赵佶立刻决定营建一座大型的人造山林,把从南方捜集而来的大量花石都装点在上面。这样,一则可以使家业繁盛,二则又可以使花石物尽其用。于是,徽宗于政和七年(1117年)下令,修筑假山。宣和四年(1122年),工程竣工。徽宗将此山命名为万岁山,又叫艮岳(据八卦得名)。赵佶在都城中修筑如此大规模的假山石,在中国古代帝王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徽宗非常喜欢这座人造景观,经常前去游玩,乐而忘返,并作《艮岳记》以示喜爱。可是就在徽宗纵情山水、忘乎所以的时候,饱受欺压、不堪忍受的广大百姓揭竿而起了。由于前朝已经积累了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没有结果,如今修建艮岳,需要更多的花石,地方官员对于百姓的压榨与迫害,到了极端的程度。官府的苛捐杂税也因修筑艮岳而大大增加,人民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就是方腊领导的江南农民起义与宋江领导的河北农民起义。虽然,这些起义最终都被官军镇压,但这说明了宋徽宗的统治已经不得人心,亡国的征兆已经出现。

因花石纲而起的一批奸臣掌握了朝中大权。童贯、蔡京、朱励等人,借助花石纲成为徽宗宠爱的佞臣,成为左右朝廷大局的关键人物。他们结党营私,迷惑徽宗,使得北宋末年的政治日趋黑暗。可悲的是,宋徽宗却惘然不觉,在诸位“忠臣”的协助下,继续其艺术家式的统治。

蹴鞠祸国

蹴鞠是一项起源很早的体育项目,是当代足球运动的雏形,该运动到了唐代得到了较大发展,当时分为足球和马球两种形式。唐时,玄宗非常喜欢蹴鞠,唐僖宗时酷爱尤加,竟然以节度使的职衔作为蹴鞠比赛的筹码和赏赐。到宋代,蹴鞠更趋流行,上自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都对蹴鞠有浓厚的兴趣。宋徽宗也是蹴鞠爱好者,他继续着前代帝王的荒唐,宋徽宗爱屋及乌,以蹴鞠引奸臣入厅堂,徒给后人留下笑柄。

这个被徽宗爱屋及乌的奸臣就是《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太尉高俅。高俅原是大文豪苏东坡家的小吏。苏东坡觉得此人圆滑世故、居心不良,便想办法打发他到别处去,以免毁了自己的名誉。高俅的字比较好,苏东坡就把他推荐给了亦喜好书画的驸马都尉王诜。王诜与当时的端王、后来的徽宗关系甚笃。一次,王诜遣高俅到端王府办事,他看到端王蹴鞠,心里也非常想玩,而且觉得自己比别人玩得都好。他站在远处观看。突然,一个球落到了高俅脚下,高俅将球拾起,向球场跑来,端王见此人面生,便问他是谁?高俅善于察言观色,他已猜出面前这个人可能就是端王。他毕恭毕敬作了回答,兴致正盛的端王,便问他会不会蹴鞠,高俅连忙点头,于是端王就命高俅参与到蹴鞠的队伍中来。高俅高超的球艺,让端王非常欣赏,于是就将其留在了府上。估计高俅也万万没有料到,这个端王后来却成了皇帝,自己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徽宗即位后,高俅不断加官晋爵,他的兄弟子侄也都得以做官。高俅本身就是一个市井小人,酒囊饭袋而已,毫无政治才能可言,专以趋炎附势、逢迎拍马为能事。这种人作为徽宗信任的大臣,自然不大可能劝诫徽宗励精图治、勤政爱民。相反,他专劝徽宗不要做尧舜那样的人,因为他们为了百姓,刻薄自己,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得到,他说,人生苦短,应当及时行乐,做皇帝就做个隋炀帝、南唐后主那样充分享受生活的人。面对高俅的言辞,徽宗不但没有斥责他,相反更加的宠信他。有如此的帝王与臣子,宋朝岂能不衰,焉能不亡?

在高俅等佞臣的教唆与鼓动下,宋徽宗每天只会琢磨如何去享受,怎样去玩耍?徽宗自幼长在王府、宫中,外面的市井生活一直深深地吸引着他。但贵为天子,不能擅自出宫,所以徽宗便下令在皇宫的一块空地上,按照民间的样子,建房屋,设店铺,开酒馆,让几百名宫女、宦官装扮成店主、路人等诸色人等,自己也换上不同身份的衣服,徜徉于这条模拟街道中,宋徽宗对于这种游戏,热情极大,有时能够一天都消磨在人物扮演之中。这种娱乐形式,充分体现了宋徽宗的艺术家气质,他在戏剧人生,亦在游戏人生。

宋徽宗 行为轻佻的艺术天才

北宋张择端绘《清明上河图》(局部)

渐渐地,徽宗已经不再满足于宫中的模拟状态,他要亲自走出皇宫,到向往的市井田园里去走走、看看。高俅一再在徽宗面前讲外面有多么的繁华、热闹,也搞得徽宗心神不宁。一天,宋徽宗再也按捺不住了,于是换了便服,带领着高俅等几个亲信,便出宫去了。一出宫,宋徽宗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开封城太繁华了!正如我们今天看到的《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那样,市面上店铺林立、车水马龙,酒馆、妓院比比皆是,闹市区各种杂耍表演,好不热闹。这让宋徽宗既兴奋又自豪。他兴奋的是民间生活如此美妙,自豪的是在自己的统治下,国家如此地繁华。其实,他错了。他并没有见到百姓生活的全景,不知道眼前的繁华背后,付出了多少人的血与泪。

宋徽宗微服出宫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巡幸京城的青楼妓馆。虽然皇帝身边有许多女人,但自古帝王多风流,原因在于专制皇权赋予了他们为所欲为的权力。就在这种背景下,宋徽宗遇到了京城名妓李师师。而徽宗与李师师的第一次见面,却与高俅有着密切关系。一天,高俅随徽宗微服出宫,照例还是去了京城著名的花街柳巷。不知为什么,徽宗那天兴致不是很高,走了一阵,就坐在一个亭子里休息。高俅与内侍杨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不远处的楼上传来了悠扬悦耳的歌声,徽宗顺着歌声一望,看见楼上坐着一位美丽的女子正在边吟唱,边朝自己微笑。徽宗起身便向那楼走去,女子下楼迎接,这女子便是李师师。徽宗一见,便喜欢上了她,李师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两人兴趣相投,互生爱慕之情。宋徽宗与李师师的这段情感,一直持续到北宋灭亡。对于宋徽宗宠爱李师师,自然不必多言。而高俅在二人见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值得注意。宋徽宗身居内宫,自然不清楚市内青楼妓馆的位置,每次出宫都是由宠臣带路。而高俅经常充当带路的角色。这一次,高俅主动将徽宗引向李师师的住所,因为高俅在此之前就与大名鼎鼎李师师有过接触,他认为徽宗一定会喜欢李师师,通过李师师在皇帝面前的美言,自己就能优宠不衰,还能不断高升。在此次徽宗出宫前,高俅就来找过李师师,向她讲出了自己的计划,李师师是绝顶聪明之人,一点就透,这是对自己和高俅都有好处的事,因此就答应了下来,才有了徽宗与李师师邂逅那一幕的上演。

宋徽宗对高俅始终非常信赖,恩宠不衰,原因主要在于高俅能够投其所好,让他开心、满意。除了高俅以外,宋徽宗宠信的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朱励等人,也尽是些毫无治国才能、唯有误国欺主之心的奸佞之臣,人称“六贼”。他们欺上瞒下、结党营私、混乱视听、打击异己、骄奢淫逸、指鹿为马,不断将宋徽宗引向歧途,将大宋江山引向灭亡的深渊。只可惜此时的宋徽宗,已经毫无当初谋求帝位时的心计与智慧,也没有了初政时的意气风发和明察善断,任凭几个小丑在政坛上尽情表演。近墨者黑,宋徽宗与他的佞臣们已成了一丘之貉!

书画巨匠

宋徽宗是个不称职的统治者,被后世诟骂。但他所具有的艺术气质和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却是值得称道的,为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赵佶自幼就对书法、绘画具有浓厚的兴趣,结交黄庭坚、王诜、赵大年、吴元瑜等当时非常著名的书画名家。赵佶虽然是出名的怠政皇帝,但他在书画钻研上,确是一丝不苟、毫无懈怠。他临摹历代名家的字帖,仔细研究各家书法的长处,吸收各家所长,开创了自己的风格,赵佶的书法,文字飘逸洒脱,挥洒自如,刚柔相济,结构合理,被称为“痩金体”,同时,赵佶所写的楷书、草书,也具有相当高的水平。赵佶留下的书法虽然作品不多,但《牡丹帖》、《秸芳依翠萼诗帖》、《草书千字文》等都是价值连城的传世佳作,被历代书法家及爱好者所喜爱与摹写。

宋徽宗 行为轻佻的艺术天才

宋徽宗的书法作品

宋徽宗与许多书法家都有良好的关系,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宋徽宗与米芾的交往。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此人不拘小节,常常语出惊人,还经常做出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被时人称为“米癫”。而宋徽宗赵佶却没有因此而疏远米芾,相反还更加亲近他。一次,宋徽宗有两幅名画,请米芾为其题字,米芾面对摆在自己跟前上等的笔、墨、纸、砚,心情异常兴奋,只见他摇头摆尾,大笔一挥,上下纷飞,笔走龙蛇,字写得又快又好,在旁的大臣们,都被他癫狂的样子逗得大笑,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皇帝的不敬。而徽宗却毫不介意,当他看到米芾所写的字后,赞叹不已,将刚才米芾写字所用上等的文房四宝,全部赏赐给他。其实,宋徽宗对像米芾这样的艺术天才的兴趣品格是非常了解的。又一次,米芾为徽宗作画,作为赏赐,徽宗派人给米芾送去了18笏白银,每笏50两,计900两。宋人都认为900是傻的意思。米芾见到宋徽宗送来的900两银子,哈哈大笑道:“知我者,陛下也。”可见,宋徽宗与米芾之间良好的关系。

宋徽宗深通绘画技艺,博采众长,他的丹青技艺堪称一绝,以花鸟画为主,现存的《祥龙石图》、《芙蓉锦鸡图》、《翠竹双雀图》、《瑞鹤图》等作品,惟妙惟肖、笔法娴熟,都是绘画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画,因此,宋徽宗跻身于中国古代最优秀的画家行列是当之无愧的。宋徽宗赵佶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以帝王的名义,将对绘画的重视,提高到空前绝后的高度。他下令收集汉代以来17位著名画家的作品,为了这项工作,赵佶不惜斥巨资。画作收齐后,他便潜心研究每一幅画,并且亲自临摹,每幅画都要临摹到能够以假乱真,方才罢休。为了进一步推进绘画的发展,崇宁三年(1104年),徽宗下令设立专门培养绘画人才的画学,后并入翰林书画院,设立官署机构,任命专员管理,画学专业分道佛、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等科目。每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选拔考试,网罗书画人才。这个选拔考试,规格至高,由宋徽宗亲自命题,题目如“万绿丛中一点红”、“踏花归去马蹄香”等等。这些考题,既考察应试者的绘画技艺,也考察他们的理解力与创新意识。对于选拔上来的人才,宋徽宗都给予了优厚的待遇,毫不逊色于对待文武科举入仕的官员。徽宗经常驾临书画院,就专门的绘画技法与画家们切磋、讨论,还现场为他们命题作画,培养画家们的观察力与理解力。一次,皇宫中鲜花盛开,引来了孔雀栖息其中。徽宗得知后,立刻命画院的画家们现场作画。很快,诸位画家作品完成,进呈皇帝御览。徽宗遍览诸画,不住地摇头,众画家不知是何原因,怕自己画得不好而惹祸,一个个都低头不语。赵佶看后,对诸位画家说道:“诸位都是作画的高手,画面上的孔雀栩栩如生,但你们没有观察仔细。孔雀起飞的时候,是左脚先离地升空,而你们画的都是右脚先升空。观察不仔细是作画的大忌啊!”众画家听后,无不对徽宗敬佩不已。有了宋徽宗的严格要求和训练,一批著名画家成长起来,使得宋代成为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时期。

??? 宋徽宗 行为轻佻的艺术天才

宋徽宗的花鸟画

作为一名书画家,赵佶是一流的,是令时人与后人敬佩的大师。而作为一名皇帝,却是极其不称职的昏君。他热衷于自己心爱的事业不能自拔,置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于不顾,是造成北宋末年政治混乱、民变不断的重要原因。如此向往自由、爱好广泛的赵佶,为什么还如此渴望权力呢?他如果只做一名吃穿不愁、养尊处优的亲王,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能会做得更好,又不至于落下千古骂名。而他偏偏又贪求权力,错位的角色下注定了不幸的结局。就赵佶而言,也许他内心也是非常矛盾的。北宋长期受制于北边诸政权,他想治理好国家,与辽、西夏的作战可以反映出他渴望国家强大、不受制于人的愿望。可自幼养成的各种兴趣爱好,又让赵佶放不下、舍不去。说到底,还是封建专制皇权思想在作祟,权力被无限地提高与夸大,让赵佶不能放弃它。虽说个人力量不能主宰历史,但它可以为历史的发展提供一些选择,尤其是作为一国之主的帝王。赵佶轻佻的行为,换来的是历史不再眷顾赵宋政权,北方新兴的政治力量成为时代的新宠。“艺术家”赵佶在北宋政权灭亡的悲剧中,担当了导演与主角。

北狩蒙辱

宋徽宗时期的基本外交策略是:交恶西夏,攻打吐蕃,东抗契丹。很难想象这样的政策是由不理朝政、纵情享受的宋徽宗制定的,如此国策也属无奈之举。宋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口众多,早已让周边政权垂涎三尺。更何况,当时的周边民族政权又都具有相当强大的攻击力。在众多敌国中,东北部的辽朝对北宋威胁最大。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契丹人大量学习汉族的政治文化,掠夺财富人口,实力大增。自宋真宗年间宋辽两国签订“澶渊之盟”后,宋朝每年要向辽国交纳大量的岁币,以维持相对的和平。到了宋徽宗时期,辽朝已成强弩之末,执政的天祚帝穷兵黩武,人民困苦不堪,怨声载道。东北地区的女真人由于不满契丹族的压迫,亦起兵反辽。宋和金(女真人所建政权)这对难兄难弟在反抗辽朝方面,结成了“兄弟”,两国遂决意联兵灭辽。在宋金的夹击下,辽朝于1125年灭亡。宋徽宗和朝中的一些大臣天真地认为终于可以过太平日子了。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昔日的盟友金国在灭辽后,立刻调转兵锋向宋朝而来。一时间,大兵压境,势如破竹,宋朝君臣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熟读史书的宋徽宗已经有了不祥的预感,他已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茶饭不思、日夜难安,下罪己诏,罢花石纲,但这些都不能挽救宋朝的倾颓,更不能阻止金兵的南下。“文化人”宋徽宗害怕自己成为亡国之君,害怕成为阶下囚。于是,他想出了退位出逃的计划,完全置江山社稷与黎民百姓于不顾。可是,亡国之君的恶名谁愿意承担啊?宋徽宗为了退位,精心策划并上演了一出闹剧。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朝的大军已逼近开封,宋朝君臣面临灭顶之灾。一天,宋徽宗紧急召见群臣商讨退金兵之策。突然,他身子一偏,栽倒在地,不省人事。众大臣连忙将徽宗扶起,忙乱了好一阵,徽宗才慢慢睁开了眼睛,并示意要写字。宦官们立刻拿来纸笔。徽宗几次想抬起右手去拿笔,却都失败了,他的右半身好像已经不能动了。无奈之下,他只得用左手在纸上写了几个歪歪扭扭的字,意思就是:“皇太子桓择吉日继承皇位,我以教主道君的身份退位。”写完后,几位亲信大臣立刻说:“今天就是吉日,速请太子即位。”太子赵桓根本不知道宫中发生的事情,听到徽宗命其立刻入宫即位,不敢相信是真的,害怕有人趁乱图谋不轨。但君命难违,他马上进宫面见徽宗,看见父亲已经“病体沉重”,才相信了刚才的诏书。赵桓即位,是为宋钦宗。年轻的小皇帝以为父亲真的得了重病,恸哭不止。宋徽宗虽然面露痛苦,其实他的心中还是相当高兴、满意的。因为,这场退位的苦肉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自己可以逃离这个是非之地颐养天年了。更重要的是,自己不会背上亡国之君的骂名。为了逃脱干系,他竟然不准大臣称自己为太上皇,只称教主道君,可见他对亡国的恐惧。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又过了不久,金兵渡过黄河,宋徽宗再也坐不住了,于是他急忙以去亳州(今属安徽)烧香为借口,仓皇出逃。他先逃到了扬州,后来又渡过长江,跑到了镇江。宋徽宗的出逃让刚刚即位的钦宗顿觉上当了。面对金军的进攻,他也只得硬着头皮匆匆应战。钦宗任命主战的大臣李纲负责京城防务。在军民的努力下,金军的这次进攻受挫,只好暂时撤离,开封之急稍稍缓解。也就在这时,徽宗与钦宗又发生了矛盾。徽宗跑到江南后,觉得有了安全感,就开始以太上皇的名义发号施令,宋朝出现了如唐朝玄宗和肃宗时代的二元政体,这让钦宗觉得自己又一次上了父亲的当。于是,钦宗把徽宗时朝中的佞幸之臣悉数清除,并派军队“迎接”徽宗回京。宋徽宗复辟没有了可能。靖康元年(1126年)四月宋徽宗回到了开封,开始真正地过上了太上皇的生活。不久,金军卷土重来,再次进攻开封,并最终灭亡了北宋,徽宗、钦宗成为金军的俘虏,这就是著名的“靖康之耻”。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金军将宋徽宗、钦宗及其皇后、嫔妃、皇子、公主、宗室、宫女等几千人押往金国首都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以示胜利。宋徽宗等人,开始了屈辱的北上之行。金人命令这些昔日不可一世的权贵之人,乘坐奴隶的牛车,供应给他们极少的粮食、衣服。这些享受惯了荣华富贵的皇室宗族,哪里能受得了如此的饥寒交迫。大批人死在了路上。徽宗的弟弟燕王被活活饿死,尸体被放在马槽中,徽宗请求金人能将其归葬中原,未获批准,只得将其在野外草草火葬。看到兄弟的惨死,徽宗不禁放声大哭:“兄弟慢走,我很快就去见你啦!”金人知道徽宗好蹴鞠,就故意让他去看蹴鞠比赛来羞辱徽宗,赵佶无可奈何只能去看。更让徽宗难以接受的,金人还让他做一首诗来赞美这场比赛。处在矮檐下的徽宗,虽然极不情愿,但还是做了一首,并被要求大声诵读了几遍。在旁的皇族们,无一不痛哭流涕、泪湿衣襟。在北上的途中,徽宗不断见到大批被抓到金国的中原人,他们做奴隶、妓女,备受凌辱。他的随从人员中,许多宫女也被金兵抓去,强娶为妻。就连他的妃子、女儿,也难逃厄运,被金人强行许配给皇室、大将为妻为妾。建炎二年(1128年),宋徽宗、钦宗一行终于达到了金国首都上京。金太宗召见了宋徽宗一行人。为了显示国力的强大,羞辱宋朝君臣。金太宗决定行献俘礼。行礼当天,宋朝君臣一律换上金人的衣服,跪在地上听金人宣读诏书。不久,金太宗封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

建炎四年(1130年),宋徽宗等人被迁到五国城(黑龙江省伊兰县),金人分给他们一小块土地,要求宋徽宗等人自种自食。宋徽宗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阶段。一路北上,宋徽宗受到了强烈的刺激,让他懂得了许多为人、理政的道理,但为时已晚,他只能望中原而兴叹。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宋徽宗客死异国他乡,走完了他的一生,含恨含悲含耻地撒手西去,时年54岁。据说,宋徽宗死后,金人将其尸体纵火焚烧,烧到一半就将其扔进土坑,宋钦宗见到父亲死后还受到如此虐待,悲愤不已,但别无办法,只能将徽宗的尸体草草掩埋。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宋徽宗的灵柩才回到了中原,落叶归根。

宋徽宗赵佶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天资聪慧、造诣非凡的艺术家,他兴趣广泛,爱玩花石、乐于蹴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他忘记了自己首先是一位千万人民的君主。角色的错位,导致徽宗治理下的宋朝日益衰落。赵佶本身,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滥用民力。朝中,腐败黑暗、奸臣当道、结党营私。广大老百姓,生活极端困苦,不堪重负,民变不断、起义蜂起。恰在此时,北方兴起了一批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他们挥师南下,灭掉了北宋王朝,实在情理之中。

我们知道,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北宋的灭亡在于统治集团的腐败与无能,外族入侵只是在客观上加速了北宋的灭亡。北宋的亡国,宋徽宗赵佶难辞其咎,他应当是真正的亡国之君。宋徽宗极力避免自己成为亡国之君而传位于钦宗,真是欲盖弥彰、自欺欺人。在北国受辱后,赵佶明白了许多道理,他渴望能够再回中原、二登帝位,洗心革面、重新为君。但历史的车轮只会向前转动,不会给赵佶机会,让他永远成为“昏君”的代名词而成为后世的。

宋徽宗的一生,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引以为戒的教训,那就是:作为领导者,要摆对自己的位置,不能错位,个人的兴趣爱好,不能带到工作中来,更不能影响正常的工作。要有公心,不能存在“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错误逻辑,有了大家的支持,自己才能更好地掌握权力、运用权力。要有民本思想,这一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传统社会适用,现代社会同样适用。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1369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