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唐肃宗 心力憔悴的乱世天子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26 11:19:17 0


他生于大唐复兴之际,长于开元盛世之时,兴于安史叛乱之秋,亡于宫廷内乱之刻。他就是唐肃宗李亨(711—762年),一位颇受非议的皇帝。李亨有着非常的经历,这些经历对他的性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他称为一名较为“另类”的帝王。作为一名君临天下的帝王,他的性格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政治运作、大政方针的制定,因此肃宗的“另类”行为颇值得我们去玩味,那段历史也颇值得后人去重新体会。

嗜好 象棋不离手

李亨可能不是历史上棋技最好的皇帝,但他却称得上历史上最喜欢下象棋的皇帝。他对象棋的喜好,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即使在安史之乱爆发,他自行称帝,北上灵武,组织平叛的关键时期,仍然象棋不离手。当时肃宗的亲信李泌见到肃宗这样的状态,心急如焚,屡次进谏,希望肃宗能以平叛大局为重,不可玩物丧志。可是,肃宗仍然不听劝告,他的帐中经常传出棋子落地与获胜欢笑的声音。一天,李泌实在按捺不住心中怒火,对肃宗讲道:“陛下若不悬崖勒马,就会重蹈马嵬坡兵变的覆辙啦!”李亨听到这里,立刻满脸堆笑,对李泌安慰了许久,李泌认为他已认识错误,便起身告退。可是谁也没有料到,李亨不仅没有放弃象棋,还想了个办法,让别人不知道自己在下棋。他命令手下人,用木头做棋子代替金属棋子,这样下棋就不会被人发现了。为了下棋,李亨可谓煞费苦心啊!看到这里,大家不禁要问:李亨怎么能如此嗜好下棋呢?竟然能把江山社稷都撇开不管呢?其实,李亨是一位经历坎坷的皇帝,他对象棋的态度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李亨生于唐景云二年(711年),当时执政的皇帝是他的爷爷唐睿宗李旦,李亨的父亲就是当时的太子、后来创造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李亨一生经历坎坷,从他出生的那一天起,好像就有所征兆。肃宗的生母杨氏是关中地区的名门大族,在注重门第的时代,唯有这种出身的女子才能与皇族结为伉俪。景云元年,在李隆基刚刚被册立为太子不久,杨氏怀孕了,这让李隆基非常为难。这是让常人难以想象的,自己很快要做爸爸了,高兴还来不及,为什么会为难呢?原因在于当时唐朝内部最高统治者上层正在进行一场极其激烈的权力斗争。斗争的双方是太子李隆基和他的姑母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女儿,自幼备受宠爱,而且她从长相、气质再到性格都非常像她的母亲则天女皇。所以,她的内心中也存在着对权力的极端向往。再加上,她帮助哥哥李旦夺得了帝位,有拥立大功,李旦赋予她极高的地位与权力,使得太平公主的野心日益膨胀,企图做第二位女皇。而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成了她最大的称帝障碍。李隆基同样具有拥立之功,而且掌握了部分军权,在朝廷拥有较大的势力,也早已瞄上了皇帝的宝座。这两个人在朝中明争暗斗,睿宗只得左右逢源,谁都得罪不得。李隆基立为太子后,两方的争夺达到了白热化,双方剑拔弩张,战局一触即发。偏偏在这个时候,杨氏怀孕了。政治斗争中一点点闪失都可能造成全盘皆输。李隆基担心太平公主以他耽于女色的名义向他发起进攻,为此他动了扼杀这个小生命的念头。他让自己的心腹张说弄了一些堕胎药带入宫中,并亲自煎药。在暗室中,他一边煎药一边深思,越想越觉得难过,后来毅然决定要让自己的儿子平安出生,几个月后,李亨伴着啼哭来到这个世界上。他的啼哭除了生理反应之外,是不是还昭示了他出生的不易,差一点就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呢?不平凡的降生预示了他的人生路也将是荆棘密布,充满坎坷。

李亨出生后度过了一段相对平和安逸的生活。先天元年(712年)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很快,太平公主的势力被铲除殆尽,大唐帝国不久进入了平稳发展的时期。李亨伴着国家的发展也在一天天长大。据说,年少的李亨非常聪明,记忆力超群,善于做文章,过目成诵。李亨对象棋的喜爱,应该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可是,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六月,李亨的命运改变了。时年28岁的李亨被立为太子。身为太子的李亨永远告别了安逸的生活,等待他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政治陷阱,一次又一次的地位危机。而从那之后,李亨越发喜欢下象棋了,主要原因就是以此躲避政治陷害,以静制动,明哲保身。

以李林甫为首的权臣集团成为李亨太子时期最主要的麻烦制造者。李林甫是唐朝皇室的远亲,其人狡诈,结交权贵,善于阿谀逢迎,长于察言观色,乐于陷害他人,很快得到玄宗的赏识。为讨好武惠妃,李林甫经常在玄宗面前,请立惠妃子寿王瑁为太子,玄宗始终没有听信他的谗言。李亨立为太子后,由于李林甫没有把宝押在他身上,所以显得非常被动。他认为太子必对自己不利,唯有废掉太子亨,立寿王瑁,才能保住自己头上的乌纱帽。为此,他四处捜集不利于太子的信息,不时出击陷害李亨,导致李亨两次婚变,大量妻族、故交受牵连,或被贬斥,或被杀戮。李亨由此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身心疲惫不堪,整个人的性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天宝五年(746年)正月,曾任忠王友(李亨曾被封为忠王,忠王友是王府中的一级官员)的陇右节度使兼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入朝,向皇帝表达了对李林甫专权的不满,请皇帝将其革职,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李林甫那里。李林甫岂能善罢甘休,他派出大量的亲信探听情报,伺机打击皇甫惟明。时机很快到来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长安城内彩灯高挂,全城百姓都出来观灯。皇甫惟明与太子妻兄韦坚也到城中观灯,后来两人又到城中的景龙道观中密谈多时,这样重大的事件,李林甫星夜就报告给了玄宗。很快,韦坚、皇甫惟明被下狱审查。得知消息的太子李亨已经坐立不安了,他觉得即将大祸临头。因为他早已知晓或者说就是他安排了两人的见面,他们谈话的内容,李亨都是清楚的。这是李亨想借助自己的势力挑战李林甫的一次尝试,可是最终失败了。没办法,他提出与韦氏离婚,将自己从这起政治事件中摆脱出来。玄宗答应了李亨的请求。但韦坚、皇甫惟明皆被贬谪,后来被赐死。同年底,太子良娣杜氏的父亲杜有邻又犯了官司。杜有邻的女婿柳唐肃宗 心力憔悴的乱世天子状告他结交东宫,图谋不轨。这又是一起重大案件,李林甫同样非常重视,想方设法想找到太子有不轨行为的证据而将其废黜.可是这次事件,完全是柳唐肃宗 心力憔悴的乱世天子对妻家不满,故意陷害。结果是太子亨与良娣离婚,杜有邻、柳唐肃宗 心力憔悴的乱世天子被杀。经历了两次婚变的李亨,变得非常沉默,少言寡语。他开始认真反思:就当时的情况看,以自己的有限力量对抗李林甫显然还是不可能的,现在要做的唯有忍,小心服侍父皇,等待自己登基掌权的那一天。

经历了多次变故的李亨,人苍老了许多,对玄宗越发变得毕恭毕敬、谨慎小心。一次,玄宗召见,在太子行礼的时候,玄宗发现未到中年的儿子头发已经有些脱落,其中还伴着几缕青丝,心中不免涌起一丝爱怜。又一次,太子侍宴宫中,玄宗让他用刀割羊腿肉。李亨割完肉,见许多油留在了刀刃上,就取了一只饼将刀刃上的油擦干净。玄宗看了,脸沉了下来,很不高兴。可是谁也没想到,李亨竟将饼放在嘴里大口吃了起来,玄宗顿时龙颜大悦,连连称赞太子节俭,将来必能成为好皇帝。

继李林甫之后,玄宗宠幸权臣杨国忠。杨国忠也同样给太子找麻烦,也想找机会废掉他。太子心里清楚,只要父皇满意,自己的地位就不会动摇。为此,李亨经常给玄宗请安、侍宴左右,尽人臣之孝,不对政治和皇权流露出一丝贪婪。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下,李亨最好的休闲方式就是下棋,因为只有下棋,他才能找到一丝安全感;在下棋时候,他可以把一切心烦的事情暂时抛在脑后,不免有些精神胜利法的意味。可见,李亨下象棋,有其喜好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长期的生活压抑,唯有下棋可以使他排遣心中的郁闷之情。与此同时,李亨在很多时候,借助下棋,也在思考自己人生的下一步该怎么走,怎样走才是安全的,怎样走才有胜算的可能。他的人生就是一盘棋。

奇招 马嵬坡兵变

李亨一生中,走得最漂亮的一招棋就是发动了著名的马嵬坡兵变。

进入天宝年间以后的唐朝,由于玄宗长期不理朝政,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当权,政治日益腐败、朝纲废弛;军队纲纪败坏、疏于操练;经济发展也大不如开元年间。相对于内地,边疆形势却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晚年玄宗信任的胡人安禄山,此人累加官爵,到天宝末年,已是身兼河东、范阳、平卢三镇节度使,掌握唐朝北方、东北广大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唐玄宗爱称他为“北方长城”,实则此人已经变成“北方豺狼”。安禄山掌握了大权后,遂起了自建政权的野心。为掩人耳目,他一面表示效忠朝廷,经常入侍讨好玄宗、杨贵妃,一面却在加紧扩军备战。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在范阳举兵叛乱。消息传到京城,玄宗很长时间不相信这一事实,没有做出积极应对,致使叛军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迅速南下,很快就占领了东都洛阳。等玄宗仓皇组织防御时,为时已晚,叛军已兵临城下。唐玄宗盛怒之下,曾要御驾亲征,但被大臣阻止。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四曰,拱卫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线——潼关失守。唐玄宗仰天长叹,无计可施。这时宰相杨国忠提出了幸蜀避难的计划。无奈之下,玄宗只得同意暂避四川。六月十三日,皇帝秘密逃离长安,随行的人员只有少数朝官,杨贵妃、高力士等后宫、内侍,太子率领2000人的部队殿后,负责保卫。

与玄宗面对叛乱时的愤怒与无奈相比,作为大唐太子的李亨却有了出人之举。起初,他当然也同玄宗一样盼望着尽快消灭叛军,当唐朝大军接连失利、自己的父亲仓皇西顾时,他觉得父皇的时代似乎应该结束了。到出逃前后,李亨已经开始考虑能否借此机会继承皇位,进而平息叛军,光复失地。经过深思熟虑,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自己的几个亲信:张良娣、李辅国及广平、建宁两位王子。张良娣是李亨两次婚变续娶的夫人,李辅国当时是太子的贴身宦官,广平、建宁二王子,则是自己较为喜欢、颇有能力的两位儿子。这个家庭秘密会议的结果,就是发动了尽为后人皆知的马嵬坡兵变。这场政变,改变了李亨的命运,也改变了唐朝的历史。

有一个人成为太子集团关注的目标,他就是龙虎大将军陈玄礼,他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全,只有将他争取过来,这次兵变才有比较大的把握。为此,太子派李辅国与陈玄礼暗中联系,虽然我们不能确定此次联系是发生在出逃前,还是在出逃的过程中,而可以确定的是陈玄礼支持并参与了马嵬坡兵变。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掌握军队。玄宗出逃的队伍大致有3000人,太子率领其中的2000人殿后负责保卫,这两千名士兵都来自中央禁军中的飞龙军,而李辅国就出自飞龙军,对这支部队非常熟悉,其中不乏其亲信,这就给兵变的胜利增加了更大的砝码。到这里,李亨觉得胜算的可能性已经很大了。以他多年的斗争经验,这位46岁的太子不动声色地等待机会的到来。

六月十四曰,玄宗一行人来到了马嵬驿(陕西兴平县西北)。由于一天多的惊恐与饥渴,每个人都显得异常疲惫。兵士们开始有了一些骚动,太子认为时机到了。就借着这个势头暗中鼓动兵士们,告诉他们造成大唐到今天这一地步的原因就是杨贵妃、杨国忠兄妹蒙蔽圣听,惑乱朝纲,骄奢淫逸,他们还企图对皇上图谋不轨。听到这里,有人大喊:“杀掉杨国忠、杨贵妃!”就在这时,杨国忠骑马从驿站中出来,被二十几名饥饿的吐蕃使节拦住,向他请求允许他们回国。突然,又有人大喊一声:“杨国忠与胡人谋反啦!”杨国忠听到喊声,厉声吼道:“你们想造反吗?谁再乱讲,我就杀了谁!”他话音未落,一名兵士一箭就把他射落马下,接着兵士们蜂拥而上,将其乱刀砍死,并把人头割下挂在驿站门上示众,闻讯出来解劝的大臣魏方进也被砍死,另一大臣韦见素也被砍伤头部,幸好有人大喊:“别伤害韦大人!”这才保住了他的性命。这时,兵士们的情绪已经不能控制,他们向玄宗休息的驿站涌来。玄宗听到嘈杂声,亲自出来安慰众人,可他发现自己的话已经失去了威力。大将军陈玄礼急匆匆跑到玄宗面前,奏道:“陛下,杨国忠谋反,已被兵士们处决,请看人头现已挂在门上。”玄宗抬头一看,只觉得背后一阵冷风,他强作镇定地用力拄着拐杖,没有做声。陈玄礼继续说:“陛下,兵士们说杨国忠已经处决,现在贵妃还在陛下身边,请陛下传旨正法。”听到这里,玄宗眼前一黑,但多年的政治经验使他立刻清醒起来,并且立刻反应过来:这一定是有人在暗中鼓动!可事到如今,也只能顺着兵士们的意思,不然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了!就在玄宗犹豫之际,高力士扑通跪倒在前,老泪纵横说道:“老奴侍奉陛下多年,与陛下朝夕相处,深知贵妃不曾谋反,但现在众怒难犯,请陛下为江山社稷着想啊!”其他几名随驾官员也跪倒请玄宗处死杨贵妃。玄宗听后,怆然地向房内走去,走了几步,回身招高力士到自己身边,让高力士传口谕:命杨贵妃自缢。之后玄宗走进屋中,面墙而立。高力士立刻来到贵妃的居所,眼见杨贵妃上吊自尽。然后,他立刻来到玄宗跟前,做了汇报,这时玄宗才转过身来,情绪慢慢平静了下来。他径直走出房门,来到兵士跟前,高力士当众宣布了杨贵妃自缢的消息。龙虎大将军陈玄礼带头跪倒在地,说道:“微臣无能,请陛下治罪!”几千名兵士也都跪在玄宗面前。玄宗安慰大家,众人皆呼万岁。马嵬坡兵变,宣告结束。

兵变发生时,作为太子的李亨在做什么呢?原来,他率领着自己的亲信一直在暗中观察局势,不断把局势引向自己希望的方向。令太子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玄宗竟能如此镇定地处理了一切,更让他意外的是陈玄礼居然在杨贵妃自缢后就率众请罪了!这完全打破了李亨的计划,没有把兵变继续推进下去。这给了李亨两点启示:一是自己的父皇真是身经百战,是个高明的政治家;二是不能轻信大臣,非亲信不能重用,陈玄礼就是典型的例子。李亨称帝后,就勒令陈玄礼退休。李亨心里清楚,父皇可能已经猜出是自己策划了这一切。如果一直伴随在他身边,很可能被置于死地,更重要的是,自己何时才能即位啊!想到这里,他又找来自己的儿子广平王俶、建宁王俊和李辅国。商议的结果就是借助兵士之势,不随玄宗西进,而由自己统帅部队收复失地,光复长安。李亨的目的达到了。玄宗同意他率众留下,自己西进四川。玄宗之所以同意,一是因为李亨所打的旗号是名正言顺的,二是他也害怕马嵬坡兵变一类的事情再度发生。他感到:李亨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温文尔雅、谦恭孝谨的太子,他开始乘乱发难了。

自此,李亨与玄宗分为两路。在建宁王的建议下,李亨一行向朔方节度使所在地平凉(今属甘肃)进发。太子的到来受到当地官员的欢迎。在地方官员杜鸿渐、裴冕等人的多次奉劝下,李亨终于决定登基。天宝十五年(756年)七月十二曰,李亨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尊唐玄宗为太上皇,李亨就是唐肃宗,正式肩负起平叛光复的历史重任。

虚招 元宵收人心

许多人在读历史时,一方面是在关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国家大势,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历史中找寻现在许多事物的历史渊源、来历。在唐肃宗时代,虽然战争是主旋律,但社会是多元的,是在变化的。这些变化,有政权主导的,也有民间自发形成的。在唐肃宗时期,就产生了吃元宵的习俗。但这一习俗的产生,与李亨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

早在汉代,就有了庆祝正月十五的习俗。这一天吃元宵,却是安史之乱(756—763年)的时候才出现的。有一年的元宵节,唐军大将、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军大败安史叛军,得胜归来,唐肃宗非常高兴。当时正值元宵佳节,李亨下令厨师们用糯米做一种特殊食品来犒赏有功将士,这可给大厨们出了一道难题。他们冥思苦想,终于在元宵夜的宴会上作出了一种食物一柔软香甜的白色圆团。唐肃宗尝后,大加赞赏,欣然赐名“唐圆”,象征大唐江山一统。由于这种糯米团是用水煮的,所以,又被称作“汤圆”。还因为,这种食品是在元宵节食用的,又被称为“元宵”。

当唐肃宗将汤圆赏给将士们食用的时候,以郭子仪为首的将士们无不群情激奋,齐声呐喊表示要早日收复失地、恢复国家的统一。其实,这正是李亨所要达到的效果,他就是想以此办法达到收买人心的目的。从李亨本意而言,他并不信任和器重郭子仪等大将。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引起唐朝君臣、朝野对于边将专横弄权的反思。李亨在平叛的过程中,更是对如何控驭握有重权的节度使进行了深入思考,他得出的结论是外示优宠,内削其权。所以,李亨元宵赏宴,只是他作出的一种姿态罢了。有两件事可以反映唐肃宗对郭子仪等大将的不信任。其一,是重用大臣房琯;其二是引回纥兵平叛。

房琯出身名门,善于察言观色,甚得肃宗赏识,在与肃宗的接触中,他发现皇上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于是房琯慷慨激昂地向肃宗表示自己愿出任兵马元帅,率军平叛。李亨被他的言语感动,遂任命房琯率5万大军东进讨逆。房琯军队很快与敌军在咸阳以东的陈涛斜相遇由于房琯盲目仿古,固执己见,排出以2000辆牛车为主力,骑兵步卒为侧翼的进攻阵势,结果被敌军利用,扬沙鼓噪,致使群牛惊恐万状,敌军又放起大火,致使群牛到处乱撞,兵士大乱,互相踩踏,死伤惨重,5万大军最后只剩下不到1万肃宗初战宣告失败,损失极大,延迟了整个平叛的进程。这次失败,对肃宗的打击很大,但他却没有处分房琯。可是,大臣贺兰进明的一番话,改变了肃宗对房琯的看法。一次单独会晤中,贺兰进明对肃宗讲道:“当初在太上皇(玄宗)不知陛下已即位的情况下,房琯起草诏书命陛下节度朔方、河东、河北等敌占之域,空名而已;而永王、丰王则镇守西川、江南等重镇。可见此人颇有投机心理,在皇上面前,曾有不忠陛下的表现。”肃宗闻听,大怒,遂疏远房琯,后借机将其贬斥。任用房琯的失败,使得李亨损失惨重,他唯有重用朔方军,这与他削夺朔方军将领权力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一旦想到安禄山拥兵而叛,肃宗就很自然地对军队中许多战功赫赫的将领产生猜忌,如郭子仪、李光弼等大将。“如何才能保证军队不发生哗变,将领能够忠实于我呢?”肃宗常常思索这个问题。后来,利用北方的回纥势力的想法逐渐成熟。回纥,是游牧于唐朝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自唐朝建国,就一直有往来,并修建了“参天可汗道”。安史之乱爆发时,回纥政权已相当强大,拥有众多军队。肃宗利用回纥兵助剿,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军队实力,而更为重要的是要抑制朔方军及其将领的军功,对其造成一定的压力。为此,肃宗遣具有胡人血统的将领仆固怀恩出塞联络回纥。回纥可汗听说后,欣然接受了唐肃宗的邀请,遣使入见肃宗,并提出和亲。肃宗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可汗,并许诺“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这一承诺让回纥可汗非常满意,随即亲率4000骑兵入援唐朝而李亨的这一承诺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他虽是出于无奈,希望国家早日统一,但置黎民百姓的性命于不顾、杀鸡取卵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的,他的做法背离了贤君圣主的道德标准与处事规范。

常言道:用人不疑。李亨作为最高统治者,猜忌多疑,不用贤才,导致平叛大业几经反复,进展缓慢。国家危难之时,君臣不能同心协力,真是一种悲哀。

昏招 亲信不贤人

李亨作为皇帝是不成功的。因为他是“亲小人,远贤臣”的代表,他的这一做法,对日后中晚唐政局的倾颓,起到了极其消极的影响,身为皇帝的李亨,可谓连出昏招。他最失败的昏招就在于重用张良娣与李辅国两人。

张良娣是肃宗的第三任妻子,她在马嵬坡兵变和日后的平叛岁月,一直是肃宗的坚定支持者,与肃宗可谓患难夫妻。出逃长安时,她已经有了8个月的身孕,但她丝毫没有拖累丈夫,也没有提出任何特殊要求,默默跟随丈夫奔波。她产后第三天,就开始为战士们缝制衣服。每天晚上睡觉时,她都要睡在靠近帐门的位置,让李亨睡在里面,肃宗曾不解地问她为什么。她答道:“臣妾的生命不重要,我睡在外面,要是敌人来还可以替殿下挡一下,殿下就可以从后门逃出去。”这让肃宗非常感动,许诺将来要立她为皇后。慢慢地,张良娣开始联合李辅国干涉政务,多数情况下肃宗都对她予以忍让。但肃宗身边的人,非常看不惯张良娣与李辅国的做法,最有代表的人物就是唐肃宗的儿子建宁王李俊。建宁王年轻气盛,经常与李泌讲要除掉张良娣与李辅国,这激怒了张、李二人。起初,唐肃宗曾有意任命建宁王作天下兵马元帅。他认为,建宁王有谋略,当初决定北上就是他提出的,而且有军事指挥才能,堪任天下兵马元帅。而谋臣李泌却认为:“建宁王虽有帅才,但广平王为长兄,将来势必入主东宫,自然应当由他出任天下兵马元帅。若建宁王为帅,将来很有可能仿效太宗和太上皇啊!”其意是怕兄弟反目,祸起萧墙的事情再度发生。肃宗听后,连连称是,遂立广平王俶为天下兵马元帅,李泌任其行军长史。张良娣抓住建宁王没有做成兵马元帅这件事大做文章。一天,她对肃宗讲道:“建宁王恨自己不能为元帅,欲谋害广平王。”李辅国也从旁煽风点火。肃宗勃然大怒,不由分说,就将建宁王赐死。回到长安后,肃宗册封张良娣为皇后。这样,这个追逐权力的女人变本加厉,对朝政横加干涉,朝臣苦不堪言,而肃宗念其忠诚于自己,一直对她十分忍让,朝廷与后宫都被张氏搅得乌烟瘴气。

宦官李辅国在马嵬坡兵变中是重要参与者,并且负责肃宗的安全,肃宗曰后的重大行动,李辅国都得以参与,可见肃宗对他的器重。但伴随权力的增长,他的欲望也在膨胀。回到长安后,他负责禁军,皇帝的制敕必须经过他盖章后方能生效,大臣奏事都要经过他禀报、承旨,他的权力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宰相所不及也。他还无耻地向肃宗提出做宰相,肃宗没有答应。可是,李辅国的掌权开唐后期宦官专权的先河。宦官专权与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并存是导致唐朝衰落、灭亡的三大毒瘤,可见肃宗任用小人的余毒之深。

在张、李的唆使下,肃宗软禁了自己的父亲玄宗皇帝,使得老皇帝抑郁而亡;在张、李的权力斗争中,病重的肃宗深受惊吓,含恨弃世。

肃宗与玄宗父子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是封建皇权的必然结果。肃宗为太子时经历的那一幕幕血雨腥风,玄宗都没有公开保护过他,使他不得不提心吊胆、恭敬卑微地生活,这造成了父子之间的隔膜,使李亨对皇权有了强烈的向往,他要改变一切。马嵬坡兵变,李亨终于找到了机会,本欲逼玄宗退位,可是陈玄礼的倒戈,使自己不得不选择北上之路,此时父子之间的怨恨又加深了一步。即位灵武,二元政体,父子成了争夺权力的对手。光复长安,玄宗回朝,应该讲,父子的关系已经开始缓和。然而,玄宗、肃宗之间的矛盾不会短时间内消除,只能靠时间去淡化,张、李二人的挑唆,肃宗的偏听偏信,终于造成父子矛盾再次激化、玄宗惨死悲剧的发生。

而肃宗弥留之际的宫闱之乱,为他的悲剧人生画上了句号。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肃宗册封皇子豫(即广平王俶,改名为豫)为皇太子,这引起了宫廷内部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殊死较量。较量的双方就是张皇后与李辅国。肃宗晚年,张皇后与李辅国的矛盾已经上升到水火不容的程度,此时的肃宗已经大病不起,为了掌握大权,两个集团开始了最后的火拼。张皇后先是找来太子,对他说:“李辅国久典禁军,权倾朝野,他所担心的就是你我二人。现在皇上弥留,辅国欲图谋不轨,不能不除掉他啊!”太子非常清楚张、李二人乃是一丘之貉,就泪流满面地讲:“现在皇帝病重,李辅国是朝廷重臣,不禀告就诛杀他,怕不利于陛下的身体啊!”皇后见太子不可用,便生除掉太子之歹心,就去找肃宗的次子越王系,许诺他事成之后令其监国,越王遂与皇后合谋,欲杀太子、李辅国。皇后等人在紧锣密鼓准备的时候,李辅国早已探听到虚实,他联合宦官程元振等准备伺机而动。四月十六日,张皇后以肃宗名义宣太子入宫服侍。李辅国派人埋伏在太子进宫的必经之路上,待太子到来,就阻止太子入宫,并派人护送太子回东宫。见太子远去,李辅国、程元振立刻命令抓捕张皇后、越王系及所有同谋。张后当时在长生殿侍候肃宗,李辅国径直闯到病榻前,从肃宗手里将张后抓走,幽禁起来。肃宗被眼前的一幕吓呆了,病情日益加重,两天以后,唐肃宗李亨驾崩,终年52岁。

唐肃宗 心力憔悴的乱世天子

??? 唐肃宗建陵石刻

唐肃宗李亨的一生,波澜起伏,历尽坎坷。在封建皇权的巨大威力下,他失去了自己的两位妻子,忍辱负重过活了十几年,终因安史之乱,因祸得福,黄袍加身。但它的皇帝生涯是失败的,他好猜忌、爱多疑,亲小人,选贤臣,没有取得平叛的胜利,又背上了不肖子孙的恶名,更开了宦官专权的局面。李亨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一名领导者,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对自己的属下有充分的了解与信任,唐肃宗不信任郭子仪、李光弼等朔方大将,使得平叛大业迟迟没有完成,他自己也没有等到国家统一那一刻的到来。亲贤远佞,乃是作为领导者必备的素质。唐太宗至今被人称道,就在于他能够从谏如流,任用贤臣良将。而肃宗的败笔就在于他任用张良娣、李辅国一类的小人,所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当比较符合肃宗时期的政局吧。后宫干政、宦官掌权,是中国历代王朝败亡的教训。所以对于领导者而言,不应任人唯亲,而应任人唯贤。肃宗一生爱下棋,可他没有把统治国家这盘大棋下好,实在令人遗憾!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1369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