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坐龙椅——视点盲区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26 10:28:28 0

那场战争的胜负,在开打之前就已经确定。不仅仅是武器装备和排兵布阵方面的巨大差别,还在于双方战争观念和看待世界的视野完全不在一个对话平台上。

咸丰十年八月对咸丰帝来说是心惊胆战的八月。在京城东郊八里桥,八旗军和蒙古马队被英法联军打得满地找牙。这是帝国最精锐的部队,仅仅是在帝国内部而言。放眼世界,热兵器时代已是不期而至,帝国的土枪土炮在洋枪洋炮面前,不堪一击。咸丰帝绝望之下,做了弃京逃跑的打算,但有一个人却在此时站了出来,给咸丰打了一剂强心针。

这个人是詹事府詹事殷兆镛。他所谓的强心针是贡献了一个破敌之法——棉被御敌法。殷兆镛说:“夷器凶猛,当今之计,要柔能克刚。何谓柔能克刚?《皇朝经世文·兵政守诚篇》曰:‘防城之法,濡湿棉悬之,以柔克刚。’”殷兆镛接下来详解了怎样用湿棉被以柔克刚的法子。那就是将旧棉被用水浸湿,然后上下贯以粗索,两旁缚以竹竿。竹竿的末端绑上小尖刀,以便插在地上。每一床棉被用两兵各执一端,然后各带长腰刀。马队随后。遇到夷匪,棉被军先上,前蹲后立。一人守被,一人持刀砍马足。这样敌阵虽坚,也难以抵挡了。

殷兆镛的说法可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但在场的官员还是想到了一个问题——敌炮越过棉被墙,炸下阵中怎么办?这当然是一个遗漏,但殷兆镛的威猛就在于他及时补漏。殷兆镛说英夷的炮弹不是落地就即时炸开,这里面还有个时间差。我军可趁其将炸未炸之际,马上用湿棉被将它盖住,这样它就没法炸了。

这就是詹事府詹事殷兆镛的棉被御敌法。有出处、有想象、有发挥,却不符合逻辑和咸丰年代的现实。毕竟热兵器时代的炸弹不是冷兵器时代的湿棉可以盖住的,可要命的是咸丰帝相信了这一点,他马上下文要个参战部队“参酌施行”,如果奏效就广为推广。可以说,作为一国之君,咸丰帝的见识与决策力与詹事府詹事殷兆镛实在是没有什么区别,而他的一本正经和全力以赴在世界背景下显示出令人捧腹的黑色幽默。这样的黑色幽默是东西方文明的断层,也是错位,是一个帝国战争观念和看待世界的视野故步自封的必然反应。

当然,只要这样的文明断层和错位一直存在,类似的黑色幽默就会层出不穷。继殷兆镛贡献了棉被御敌法之后,山西道御史朱潮也贡献了他的破夷之策。比殷兆镛更威猛的地方在于,殷兆镛只贡献了一条计策,朱潮却一下子献出九条妙计,可谓井喷式爆发。我们来看一看他贡献的都是些什么计策。

第一条,海上破船法。选一些动作敏捷的士兵,手拿火炬,从偏僻小道绕行到夷人泊船之处然后抛掷火种。一船点着,数十百船继燃,这样夷人一定抱头鼠窜。

第二条,黄昏破敌法。听说夷人一到晚上即双目不明,秉性还像猪一样嗜睡。我军可在二三更时擂鼓呐喊,夷人必从睡梦中吓醒,睡眼难睁,目不辨物,只能自相践踏而死。

第三条,陷阱捉夷法。听说夷人两脚长而腿直,不能自如弯曲,我军可多挖陷阱,也不用挖得过深,只需接仗时引诱他们坠进陷阱就可以了,如此他们爬不上来,即为我军俘虏。

第四条,拐子马法。夷人本来不会骑马,近来才学会,但我军可仿效岳飞当年用麻扎刀破拐子马的方法,仿行破敌。

……

对于朱潮贡献出的九条妙计,咸丰帝下了如是谕旨:“将朱潮破敌九策传送胜保军营,供其采择。”

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殷兆镛的棉被御敌法和朱潮的九条妙计都成了纸上谈兵的新教材。一个月后,也就是咸丰十年九月,仓皇逃到热河避暑山庄的咸丰帝悲凉地听到了圆明园被烧的消息。他急切地需要复仇,但要复仇,首先必须找到对付英夷大炮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时候,一本叫《破夷纪闻》的书进入了他的视野。

《破夷纪闻》是山西候选教职祁元辅写的,书中对破炮之术做了专项研究。祁元辅总结,当前行之有效的破炮之术主要有五种:

一是牛皮御炮法。首先用木版制成方架,然后用生牛皮并排铺置数层,再用生漆粘合,最后将其牢固地钉在木架上。这样制成的牛皮架可以缓解敌炮的攻击。

二是木城御炮法。选用坚硬的木板,将被胎钉于上面。数十板组合为一队,排列起来,状如城墙。临近敌人时,以击鼓为号,士兵从中向敌方开炮,马队步队也从后面突然杀出。

三是鱼网御炮法。在木城左右及上方,多挂渔网。这样敌人数十斤重的炮弹打来,渔网悬空一挡,就可消解炮弹的威力,使其不至于击坏木板。

四是沙袋御炮法。在我军和敌人接仗时,每人都带一个装土的布袋。当敌人开炮时,士兵迅速将身上的袋子扔在地上,建成一临时城墙,然后我军再藏匿其中,敌炮就无可奈何了。

五是幕帐御炮法。在我军上空置大布帐数张,用以御炮。炮弹刚好在帐布之上爆炸,断不会伤及我军。如一帐烧穿,可紧急再换一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总结的军事理论,不可避免地充满了天真的想象和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尤其是“一帐烧穿,可紧急再换一帐”,很搞、很具创意,但被失败击昏了头脑的咸丰还是相信《破夷纪闻》里必有真知灼见。他在随后给胜保的一封谕令里这样交待:“所陈述各条,虽未必尽合机宜,然亦不无可取。著胜保详细体察,采择务用……”

一个王朝最高决策者的战争观念和看待世界的视野不过尔尔,这场战争大清的惨败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乱世之中,似乎每个人都可疑,似乎每个人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与担当,但最可疑、最应该担当的那个人应是咸丰,尽管他现在正一脸无辜、茫然无助地躲在热河避暑山庄为帝国的命运而焦躁,为自己来日无多的生命而惆怅。

咸丰八年四月,美国以和好通商为名,向咸丰递交了请派公使驻扎北京的国书。但是这封国书遭到了咸丰帝的嘲笑,因为他在国书中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朕选拨贤能智士,姓列,名威廉,遣往驻扎撵彀之下……”咸丰笑笑摇头,然后用朱笔在国书后批了一行小字:“该国国王竟然自称为‘朕’,实属夜郎自大,不觉可笑!”

咸丰九年八月,咸丰帝提出以茶叶、大黄离间西洋各国与英法关系的主张,并以此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咸丰帝以为,英国人吃的是牛羊肉磨成的粉,食之不化,不饮用中国的茶叶、大黄就会“大便不通而死”。所以茶叶、大黄是“制夷”的有力武器,盛产茶叶、大黄的大清国在这场战争中将掌握自己的主动权。咸丰告诫众官员,要对“茶叶、大黄制夷”的战略严格保密,以收奇效。

不用再举例了。这样的例子一个与一万个没有区别,战前与战后也没有区别。它们令人哑然失笑,却到底让人笑得辛酸,笑得潸然泪下。这是一个民族的悲情时刻,也是一个王朝的视点盲区。咸丰帝的悲哀在于,他注定走不出这个盲区,只能在自大与自卑之间,在突围与沉沦的夹缝中无可奈何地离开人间,直将那一团混乱,那一些似是而非遗留人间,任凭后来人去收拾,去感慨万千。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1356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