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制度构成

文化简史——刘彻军事思想

历史大观园 制度构成 2020-06-17 14:03:49 0


刘彻(前156~前87),即汉武帝。十六岁登基,在位五十三年,大部时间在战争中度过。他“雄才大略”,“好大喜功”,是封建时代最有名的帝王之一。由于战争战略的实际决策,均出自他手,所以也是名副其实的最高军事统帅。他武功显赫,是中国疆域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位的半个世纪,是汉代武功的极盛时期,但由于“穷兵黩武”,战争频繁,也给人民造成很大的灾难。不过他晚年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力图纠正,避免了一场像秦始皇那样的命运。他在战略上也犯有错误,但他在军事上的成就是巨大的,在中国军事史上,应当给予适当的地位。

战略指导思想

刘彻的战略指导思想,是以进攻解除北部边患。在他的进攻思想指导和影响下,汉匈双方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浩大的战争:正面近万里,纵深数千里,双方总共投入了近百万的以骑兵为主体的大军,战争持续了近百年之久(从武帝元光二年到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133刘彻年到公元前34年)。最后以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降汉内附,北匈奴郅支单于西奔康居,汉西域都护府副校尉陈汤越葱岭攻破郅支城,郅支单于战死而宣告结束。“汉之号令班西域矣。”

刘彻的进攻思想有下述特征:

1.扩建骑兵兵团以骑兵对骑兵

当时战争的主要对象是以骑兵为主的匈奴,要想以攻势战略在沙漠草原地带战胜它,就必须建设一支数量多,质量好的骑兵,以骑兵对骑兵。为此,刘彻把官养苑马扩充到四十五万匹,京师和郡国的骑兵都建立起来了。他还在南军中增设期门千人,羽林左骑八百,右骑九百,选召精于骑射的六郡良家子充任,担任皇帝的侍卫。平时通过狩猎,发现人才。卫青、霍去病皆出身于此。刘彻又在北军中创设八校尉,一半为骑兵。马邑诱击时还是步、骑、车都有,到卫青第一次出击时,已主要为骑兵。刘彻就依靠这支骑兵,在沙漠草原的广正面上,进行大纵深的机动作战。

2.实施连续进攻

有计划的五次战略反攻战役,间隔时间都很短。最长的三年,最短的只有两三个月,刘彻这样做的目的,是不给匈奴以喘息和恢复战斗力的时间,以实现其既定的战略目标。以进攻、进攻、再进攻,来摧毁匈奴的一切抵抗。

3.集中优势兵力

每次战役,刘彻都是集中可以集中的一切力量,以造成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绝对优势,以压倒敌人,求得每战必胜。河南战役,兵力不详。袭击右贤王和单于本部时都集中了十余万人。河西战役,虽然只是击其一翼,也出动了最精锐的霍去病所率精骑数万人。最后漠北决战,更是倾全国之力,使用了十万精骑和数十万步兵,以求得保持持续的战斗力,在远渡沙漠之后,仍能保持优势与单于主力决战。

4.开动全部国家机器为军事进攻服务

——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势力,以保证刘彻的战略企图,在全国范围内不折不扣地顺利推行。

——实行严刑峻法,规定“行留”、“后期”都要问斩,但对立功者也不惜重赏。

——加强外交活动,孤立匈奴。派彭吴通涉貊,以阻止匈奴向东发展;派张骞通西域,与西域诸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以切断匈奴右臂。“丝绸之路”从此开通。后至宣帝时还设立了西域都护,统辖乌孙、康居等三十六国,正式在西域建立行政机构。

——发展生产,增加税收,以储备雄厚的资财支持战争。如增加口赋、盐铁官营、酿酒专卖、舟车收捐、出卖爵位、以及纳钱赎罪等。虽有力地支持了战争,但也大大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提拔青年将领,适应新的形势。在汉初长期消极防御指导下,一批老的将领如韩安国等,始终不赞成和不适应攻势作战。李广是一代名将,历任边郡太守,战功卓著,但在大规模攻势作战中,很少建功,甚至在沙漠中因迷路而误期。刘彻为贯彻自己的攻势战略思想,打破传统框框,不拘一格地提拔人才,特别是青年将领。如卫青、霍去病出身都很卑贱,虽然他们以后都以姊或母贵而成为外戚,但汉武帝不断提拔他们,并非仅因其为外戚,更主要的是看中他们“善骑射”,英武骁勇,胆气过人,能够适合攻势作战的需要。事实证明,刘彻的作法是正确的,卫青、霍去病等在战争中都建立了殊勋。刘彻对骑兵集团的战略运用自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中原地区的骑兵已逐渐成为独立的兵种,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增大。但在此之前,还是执行战役、战术任务。刘彻以骑兵集团作为战争的主力兵团,遂行战略任务,就中原地区来说,在中国军事史上还是第一次。

骑兵具有机动性大和突击力强的特点,刘彻在使用骑兵集团时,充分发挥了它的长处。对于它的短处,即战斗持续力稍差,则多方设法加以弥补。如寻找熟悉水草和道路的人充当向导,因粮于敌,以及携带预备马匹等。但这些措施只能在深入距离不大、战役时间不长的情况下解决一些问题。对于以十万骑兵组成的大集团,进行两千多里的远征作战,是解决不了补给问题的。为此,刘彻创造了新的办法,即以数十万步兵组成步兵兵团,掩护辎重纵列在骑兵集团之后逐次跟进,使之成为移动式的前进基地。不仅解决了补给问题,而且还使骑兵集团得到强有力的支援。有些受到损失的骑兵部队,还可以在步兵兵团的掩护下进行休整补充,以恢复战斗力。刘彻的漠北决战计划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制订的。

刘彻对骑兵集团的战略运用,在五大战役中都有所论及,这里再集中起来突出几个要点:

1.各个击破

匈奴是当时的军事强国,区域辽阔,企图一口吃掉,是不现实的。只有各个击破,才能逐次肢解它。匈奴三大部中,右贤王对长安的威胁最大。刘彻于是选择他为各个击破的第一个打击对象,但右贤王人马多、辖地广,也只能一口一口的吃。所以刘彻由近及远先击突出部的河南,再击右贤王庭,然后歼灭河西部分。这不仅重创了匈奴主力,而且使匈奴的东西两部越来越远,更有利于继续各个击破。

通过各个击破,在给予右贤王及单于本部沉重打击之后,集中最大优势的兵力,向远走漠北、势单力孤的匈奴主力寻求决战,终于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各个击破在战争史上是常见的,但如刘彻这样在数千里广阔的战场上进行的战例则是罕见的。

2.远程奔袭

匈奴地域辽阔,都是骑兵,机动性强,且无固定居处,更不采用专守防御,通常分散在纵深内,狩猎放牧,待机而动。要捕捉这样的敌人,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准确查明敌情的条件下,发挥高度的突然性,对所选定的目标,实施高速度的进攻。刘彻正是这样运用骑兵集团的。战略反攻的五次大战役,基本上都是远程奔袭。

3.迂回包围

迂回包围是捕捉机动性强的敌人的有效手段。刘彻在五次战役中采取了不同样式的迂回包围。河南战役是一侧大圈转包围,利用黄河地障聚歼敌人。河西战役的夏季行动,是深入二千里,绕过居延泽的主力迂回,达到了出其不意,攻其后背,将敌人压迫在祁连山麓而聚歼之的目的。袭右贤王庭和漠北决战,也都是以迅速的战场包围,歼灭敌人的。

4.将计就计

将计就计是“出敌意外”的一种特殊形式,能够更加“出敌意外”,从心理上使敌方丧失信心。

漠北决战,单于陈兵漠北,企图待汉兵度漠后士马饥疲不堪时一举歼灭汉军。这个计划在一般情况下,是理由充分,无可指责。刘彻一面顺着单于的思路度漠深入,使他满以为胜券在握;一方面用前人所没有过的,在通常情况下也是难以办到的办法,即以数十万人组成的步兵兵团掩护庞大的辎重纵列,在骑兵集团之后跟进,以保持战斗持续力,来粉碎单于关于击其饥疲的设想,从而获得了更大的突然性,使单于看到“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意志顿丧,弃军遁走。

另外,刘彻经常将精骑集中使用在一个方向上,如把“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歼灭了匈奴左部兵七万余人。这是对吴起“聚卒”、“练锐”思想的发展,对后世李世民的“选锋”思想,也有一定影响。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zdgc/851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