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生活在魏晋——呼卢喝雉,掷出来的天意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8 22:48:57 0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即便是在竞技类的游戏中,也不乏博戏的成分,而真正意义上的博戏,在此时的种类自然是很不少的,一场场豪赌下来,趣事、囧事、伤心事都不少见。

最具特色的博戏,应该算是樗蒲了。

在六博戏产生之后,从汉末起又开始流行起来一种从外国传入的棋类游戏,名叫“樗蒲”。樗蒲得名,是因其所用的骰子最初是以樗木制成。樗蒲还有别名叫作“五木之戏”“五木”,这是因为这套两头尖圆、形如杏核的掷具,以五枚为一组。

掷具有正反两面,一黑一白,各自绘着牛犊和野鸡。按照排列组合的规律,在玩的时候,掷具可以组成卢、雉、枭、犊、塞这五种(有争议)不同的组合。从这一点来说,倒是和后世掷骰子的玩法有些相似。我们都知道,一组骰子每个都要摇出6点才算是最大,那么,樗蒱的掷具要掷到什么程度,才算赢呢?

刚刚说到了五种组合,其中,“卢”说的是掷出全黑的组合,这可是最高彩,最难掷出;稍次一点儿的,就是四黑一白的“雉”了;再次一些,便是杂彩了,枭、犊、塞,都是它们的名称。凡是能掷到贵彩的人,接下来可以连掷、打马,或是过关,杂彩则不能再继续了。

东汉马融在《樗蒲赋》中提到,“枰则素旃紫羁”。“旃”“羁”,都是指的毡。也就是说,在玩樗蒲时,棋盘里要用白色或紫色的毡。

在赌博场上,不少人都精神亢奋,忍不住大声呼喊“大大大”或是“小小小”,这种情形在古代也是有的。比如,双方对博时在掷掷具时,往往攥拳大声喊:“卢!卢!卢!”由此,“呼卢”这种称谓就诞生了。

不过,依我看哪,呼卢呼卢,倒可能是越呼它越不来劲,真正要掷出卢来,还得看天赋和后天努力。

说到樗蒲高手,王思政应该可以上榜。王思政是西魏名将,他早年曾是北魏孝武帝元修的幕僚。要知道,孝武帝可是死在权臣宇文泰的手中,所以王思政虽没受到对方的薄待,但心里却总是不放心。为个人前程考虑,在战场上他不得不舍生忘死,在私人场合上他也不得不顺应时俗。凭一己之实力来赢得前程,这其实也是无可厚非的。

宇文泰好赌,更好以赌的方式来笼络群臣。某次,他在同州宴请大伙儿,便将自己的金带解了下来作为赌资,说谁能先掷出卢来,我就把金带赏给他。关键时刻,考的就是技术含量了。遗憾的是,在王思政之前,没有一个人能掷出五个黑色。

很可能,别人都是抱着玩儿的心态,而王思政却格外认真,当即一脸严肃地发誓:“王思政羁旅归朝,蒙宰相国士之遇,方愿尽心效命,上报知己。若此诚有实,令宰相赐知者,愿掷即为卢;若内怀不尽,神灵亦当明之,使不作也,便当杀身以谢所奉。”

此言一出,满座大惊。毕竟,他们几乎没听说过,有人拿命来赌忠心的。本来五点全黑的卢就很难掷出,就算他心诚,技术能有那么好吗?大家明白王思政博取信任的意图,但用性命作为代价,又值得吗?一时间,每个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但见他将佩刀横在膝上,抓过掷具便掷。

宇文泰瞪眼一看,卢!不禁惊喜过望,将赌资——闪亮的金带送给王思政。王思政当然清楚,他这一番自誓掷卢的冒险举动,最后得到的是对方的真心信任。

我倒以为,王思政不是碰巧擅长樗蒲,而是他早知道宇文泰有这爱好,自己才刻意加以训练的。宇文泰曾收藏过一座玛瑙钟,可谓是稀贵之物,而这件宝贝,他也没吝惜,曾将它作为赌资,送给了掷出卢的薛端。

不过,王思政能想到自誓掷卢这一出,估计也与一般人认为樗蒲内蕴着神性有关。这个神性怎么说呢?原来,在十六国时的后燕,惠愍帝慕容宝曾与臣子韩黄、李根等人在一起玩樗蒲。他的表情大概比王思政还严肃,他说:“樗蒲能表现神的意志,所以朕今日在此起誓,若是神可佑我大燕,我就能连掷三卢。”结果是,慕容宝连掷三次,次次得卢。

这消息一传出,四方都炸了锅,一时间被传为神迹,令亲者啧啧称叹,仇者骤生畏心。其实,天意这种东西玄之又玄,与其说是掷卢可体现天意,还不如说是掷卢的人在制造天意。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樗蒲比汉朝时更为流行,可以说是一项全民游戏了。不仅是成年人,就包括小孩子都热衷于此道,并且一个赛一个的强。直到五代十国时,宫廷中都还流行过樗蒲,花蕊夫人在《宫词》中就写道:“摴蒱冷澹学投壶,箭倚腰身约画图。尽对君王称妙手,一人来射一人输。”

除了樗蒲以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博戏,主要还有握槊和双陆这两种。

根据《魏书》的记载,握槊是经由西域传至我国的,时间大概在南北朝时期。因为,在史书中所能找到的最早记录,是在北魏孝文帝时。

《魏书·蒋少游传》中提到,赵国人李幼序、洛阳人丘何奴都工于握槊,而这些胡人的游戏都是由外传来的。听说,某胡国王的弟弟被关了监狱,即将被处死,临死前,弟弟在监狱里发明了这种游戏,并把它献给哥哥,说:“一人独处容易死去,让它陪你吧。”记载到此为止,也不知弟弟发明这游戏,单纯是为了哥哥,还是“曲线救国”求免于一死。

北魏末期,尔朱世隆和吏部尚书元世雋曾有一次握槊比赛,“忽闻局上歘然有声,一局之子尽皆倒立”,“欻然”是忽然之意。想想看,尔朱世隆正是玩兴盎然,哪知棋盘会忽然震荡起来,搞得棋子都乱了,无法恢复旧局呢?于是,“世隆甚恶之”,干脆不玩了。

后来,北齐胡皇后的男宠和士开也是一个握槊行家。说他是行家,有个原因在于他趁武成帝高湛不理朝政、贪玩成性之时,借由与皇后玩握槊的机会,勾搭成奸。关于琅琊王高俨杀死和士开一事,史家李百药便认为,和士开淫乱多年,一朝被剿除,朝野上下都觉得大快人心。

有一种说法,是说握槊可以算是双陆的前身,但双陆的形制和玩法,与象棋及后来的飞行棋更为类似,在《大般涅槃经》中,它还有过“波罗塞戏”的别名。

北宋晏殊在《类要》中考证说,双陆起源于天竺,约莫在曹魏初年传入中国,经曹植与原有的六博加以糅合后,才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及隋唐,至宋时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为晏殊所不知的是,双陆还将继续流行,唐代的韦后与武三思打双陆不算什么,元代人还将之升格为“才子型”的游戏,著名散曲家周德清、戏剧家关汉卿等人都谙于此道。

在《红楼梦》中,贾母与李纨打双陆的情形是这样的,“李纨的骰子好,掷下去把老太太的锤打下了好几个去”。游戏的玩法,几乎不可能全部继承前代,那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双陆是怎么玩的呢?

此时,双陆的器具主要是棋局、马和骰子。它的棋局是长方形的,两侧左右各有六梁(路)。梁处在弓形的门边上,分别叫前一梁、前二梁、后一梁、后二梁,并以此类推。

最初,骰子只有两枚,双方投掷骰子后,便各自执马形的黑棋或是白棋,按点行棋,这样的棋共有三十枚。能将棋子越过对方,并能移出棋盘,便可计分。到了晚唐时,骰子就增多到了六枚之多。

由于棋子能移离多远,一是由骰子的点数主宰,二是由下棋的策略决定,所以在下棋时,如果没能掷出多的点数,那就应该多加考虑,选出最佳的走法才好。所以,这种博戏很显然不只是靠运气,还要靠智计。

由此看来,不管哪种游戏,只要不是以赌为唯一目的,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到了明清两代时,流行了一千余年的双陆已渐趋式微,等到清末民初便慢慢地绝迹了。有一种说法,是有关乾隆皇帝为刹赌风而禁绝双陆。此说有一定道理,但更可能的是,一代有一代的玩法,娱乐也是需要赶时髦的,当象棋等棋类风靡起来后,双陆要想不退居二线,只怕也难了。

小 贴 士

【陶侃禁赌】全民健身是好事,全民好赌则不然。不少有识之士早就看出这点来了,东晋名将陶侃便是其中的一个。《晋书·陶侃传》中记载了陶侃销毁手下赌具的故事。“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蒱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自谓宏达邪。’”就是说,陶侃不但销毁赌具,还会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博弈论》】东吴的韦曜,本名“昭”,因避讳于“司马昭”,所以在《三国志》中,被改了名。当时,东吴流行博弈下棋,太子孙和对此很有意见,便命韦曜写一篇针砭时风的文章。《博弈论》就此问世,这是史上反对玩物丧志的名篇,《昭明文选》中有所收录。在文中,韦曜通过宁越、董仲舒、西伯和姬公“勉精厉操”的论据,来论证“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论点,极具说服力。这样一来,当今文武百官“不务经术,好玩博弈,废事弃业”的坏风气,便在此对比之下,有了最鲜明的参照。韦曜还特别强调了,如今东吴正逢“千载之嘉会,百世之良遇”。说到底,这篇正能量的文章,主旨还是在勉励大家“爱功惜力,以佐明时。使名书史籍,勋在盟府”。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57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