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古代斗赛游艺——斗鸡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7 23:18:25 0


斗鸡,是人们利用公鸡好斗的性格,挑唆其互相争斗,借以取乐的一种游艺。斗鸡画像砖斗鸡游艺在我国古代曾盛行一时,成为上至帝王、下至平民,无不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直至今日,斗鸡之举仍在我国广大地区流行。

在古代中国,早在西周时就有了斗鸡活动。《列子》就载有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的事。到春秋战国时,斗鸡游戏开始流行。《战国策·齐策》载:齐都临淄人“无不吹竿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说明这时的斗鸡已成为民间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汉代以后,由于统治者的鼓励倡导,斗鸡之风愈烈。汉高祖刘邦之父便是其中一个。他当上“太上皇”,从乡下徙居长安后,抑郁寡欢。据他自己说,是因为他“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酿酒卖饼,斗鸡蹴鞠,以此为乐。今皆无此,故以不乐”。汉高祖为了博得他的欢心,便“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这些故人便包括斗鸡徒。汉宣帝也有斗鸡的嗜好,汉王室许多成员和一般世家子弟也都醉心于斗鸡走狗、弋猎博戏。《史记·货殖列传》说:“博戏驰逐,斗鸡走狗,作色相矜,必争胜者,重失负也。”这说明争强斗胜是刺激斗鸡成风的主要原因之一。《汉书·爰盎传》载:“汉初,盎为官,曾病免家居,与闾里浮湛相随行,斗鸡斗鸡纹肖形印走狗。”河南郑州曾出土一块《斗鸡》画像砖,画像中间,有两只雄鸡在交颈相斗,似正处难分难解之际。两边各有一戴高冠、着长服之人,在指挥各自的雄鸡向对方进攻。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汉代肖形印上,也有一对公鸡正在相斗的纹面。说明当时斗鸡之风是较为盛行的。《汉书·张汤传》说:宣帝幼时,曾受张贺教养,后宣帝继位报答张贺之恩,亲自为之“处置其里,居家西斗鸡翁舍南,上少时所尝游处也”。又日:张放“常从(宣帝)为微行出游……斗鸡走马长安中,积数年。”可见,斗鸡之戏,不仅流行于地主豪门之间和闾里巷间,且为皇帝宗室所喜好。

汉代以后,斗鸡的文字记述、诗词歌咏,不绝于书。宋人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引曹植《斗鸡篇》,前有小序云:“《邺都故事》曰:‘魏明帝大和中,筑斗鸡台。赵王石虎亦以芥羽漆砂,斗鸡于此。’故曹植诗云:‘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是也。”曹植《斗鸡篇》记贵族们“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百无聊赖中,有人再进游戏之法“长筵坐戏客,斗鸡观闲房”。尔后,梁简文帝、刘孝威、宗檩、后周的王褒等,都有斗鸡的诗文或杂记。

到了唐代,斗鸡之风较前代更盛。唐玄宗、唐文宗、唐穆宗等帝王皆酷爱斗鸡之戏。上有所好,下必从焉。一些王公贵戚甚至闹到“倾帑破产市鸡”的地步。都中民众也纷纷以斗鸡为时髦之举,贫穷者无钱买斗鸡,便玩木鸡自娱。唐玄宗曾下令建造专门饲养斗鸡的“鸡坊”,搜集长安城中的雄鸡千余只,挑选六军小儿五百人驯养。于是,一些以斗鸡为业并因此走红的人物应运而生。’据《东城老父传》所言,本是贫苦儿童的贾昌,因善于驯养斗鸡,深受唐玄宗喜爱,被封为“五百小儿长”,时人称之为“神鸡童”。故当时有“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之说。由此可见,当时斗鸡之风的盛行。

唐代朝野疯狂的斗鸡游戏,影响了一批又一批遣唐的日本僧人、留唐生及外交使官。中国的斗鸡游戏,就在这个时候随同上述日本人东渡扶桑,并很快在日本宫廷盛行起来。日本平安期(794~1192)成书的《荣华物语》有对宫中斗鸡的描绘,反映了斗鸡传人日本后在宫中游戏的状况。尔后,斗鸡游戏流入民间,在民众中大盛起来。在许多传世的日本传统浮世绘中,斗鸡是较为常见的题材。

斗鸡之风到了明代仍然很盛。《涌幢小品》中有这样的记载:“博鸡者……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明代臧懋循《咏寒食斗鸡诗》云:

寒食东郊散晓晴,笼鸡竞出斗纵横。

飘花照日冠相映,细草寒风翼共轻。

各自争能判百战,还谁顾敌定先鸣。

归来验取黄金距,应笑周家养未成。

斗鸡之风的盛行,使明代出现了专门从事斗鸡的民间组织——斗鸡社。《陶庵梦忆》卷三:“天启壬戌间好斗鸡,设斗鸡社于龙山下。”斗鸡图清代,斗鸡游艺继续盛行,人们还培育出一种叫“九斤黄”的斗鸡。这种斗鸡体壮、力足、凶猛、耐斗,在斗鸡场上冠压群雄。清代人李声振在其《百戏竹枝词·斗鸡》诗中云:

红冠空解斗千场,金距谁堪冠五坊?

怪道木鸡都不识,近人只爱九斤黄。

诗中充满了对这种优质斗鸡的赞誉与欣赏。清代民间斗鸡活动在全国许多地区皆能见到,由于各地风俗不同,举行斗鸡的时间和形式也不相同。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的斗鸡活动多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前后举行。斗鸡时间约好后,参加斗鸡的鸡主各抱自己的鸡来到斗鸡场,由主持斗鸡的权威人士根据参赛鸡的强弱,撮合协议,代为配对,商订赌注,一切皆妥后,便放鸡在场内决斗。但见鸡毛振翼,破吻磨距,紧接着一场难分难解的争斗开始了。观斗鸡的人们纷纷呐喊助威,气氛极为紧张热烈。

斗鸡之戏在我国流行了两千多年。在斗鸡过程中,人们找出了多种取胜的办法。一是选择良种鸡二是训练培养斗鸡勇猛好斗的精神与慑服对手的气质三是给鸡配上金属制作的假距(即“鸡爪”)。《左传》记载,鲁国的季氏曾“为之金距(给斗鸡装上金属制的爪子)”与郈氏之鸡决一雌雄。这种做法在唐代也颇盛行四是将芥茉子的粉末涂在鸡翅上。斗鸡时,有强辛辣味的芥粉扑撒出,使之刺激对方而借以取胜五是将狸(狐狸)膏涂在鸡头上。因鸡最怕狐狸,故涂狸膏的鸡可以借此而制服对方,大获全胜。后周庚信《斗鸡诗》中“狸膏熏外敌,芥粉漫春场”句,即反映了芥粉与狸膏合用的情况。

古代的斗鸡游艺,大体说来有两种形式:一是群斗(即多只鸡同场斗赛),二是两鸡相搏斗。群斗在我国古代多见于宫廷内的斗鸡活动,民间罕见。而两鸡相搏斗的形式,则流行于民间斗鸡活动中。

斗鸡游艺无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曾用于赌博,斗鸡场上,随着雄鸡羽飞头烂,场下早已千金易主,有为此倾家荡产的,因此中外都有禁止斗鸡的记载。我国的这类斗鸡游戏,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逐渐消失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22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