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古代技艺竞技——吹箭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7 23:17:52 0


吹箭,又名吹筒,在投射游戏中是一个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品种。从历史上看,吹箭至少在唐代已成为游戏。清人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二十《吹箭》条记载说:“方干诗‘吹箭落素羽,垂丝牵锦鳞。’吹箭,即今之吹筒也。或以箭,或以弹丸,皆捷而准,但不能及远。”方于是唐代末年人,大中年间(847~860)曾举进士,因兔唇貌丑而名落孙山,险些步终南进士之后尘,成为第二位钟馗。打那以后,他隐居会稽镜湖,终身不出。该诗所咏,可能正是他在隐居会稽时亲自玩过的两种游戏:吹箭和垂钓。

唐代吹箭的形式,资料鲜见描述,不过我们可以从东邻日本的某些资料中来加以了解。在古代的日本,也有吹箭游戏,常在街头巷尾,支起一板,上画靶子,游戏者站在数米之外,瞄准靶子吹箭。只需交纳些许零钱就可一玩,中者赠以小礼物。在日本大修馆昭和五十五年(1980)出版的《浮世绘大百科事典》第五卷《风俗》中就有一幅吹箭图,名为“箭吹”,按日语语法,动词后置,实即吹箭。吹箭是我国唐代的叫法,到后来已易名为“吹筒”了。反映出吹箭游戏可能是唐代前后由日本的遣唐使、留唐生、留唐僧等携归扶桑的。而这幅图,正是对唐代吹箭形式的最好介绍。

“吹筒”之名在清代普遍叫开之后,其古称“吹箭”反被人们遗忘了。名字变了,玩法也与前代不同。所吹的不再是“箭”,而是豆子之类的弹丸。在历史上,吹箭与射箭虽然都为投射类游艺,但二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一般来讲,吹箭与射箭的根本区别在于动力的来源不同,射箭的动力来自臂部肌肉的伸缩,而吹箭的动力发自肺叶的收张。其游艺方式简单地说是以竹筒或芦苇管制成长笛,筒内打磨光滑,将小箭镞、豆子或泥丸装入筒中,再将筒放在嘴上,用力一吹,则矢、丸飞出。可以打鸟,也可伤人,因此,曾入于兵家或配作暗器。日本古代的吹箭图清代初年,即1703年,康熙皇帝南巡时,有一位叫元王景的南方和尚曾被召至御前,尔后膺命人都。他在北京期间曾创作了《京师百咏》诗,以记咏北京的事物、风俗等,其中有《吹筒》一首这样写道:“轻轻吹,悄悄走,雀在丸,鸽在口,此中之乐君知否”。作者巧用白描手法,很生动地描绘出用吹筒射鸟、打鸽者的形象以及游戏者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心理。

制作吹箭用的筒,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竹子,竹名“射筒”。射筒这种竹子,细小而通长,管内无节,是制作吹箭的良材。

清代,制做吹筒的材料,还用过芦苇秆。因为它茎部中空,适宜于做筒。以后进而用细竹竿,将竹节的里外面都打磨光滑,特别是筒里面不能有一点粗糙的地方。讲究点的,还在筒外用花梨、紫檀木包镶,再装上一个翡翠、象牙等珍贵材料制成的嘴子。发展到后来,有用黄铜或紫铜制作的。筒子的长度,有三、四、五尺不等,筒子的口径约为七毫米左右。使用前先把豌豆或红小豆在头一天用水浸泡,使之膨胀,当作子弹第二天使用时,拿一颗浸泡过的豆子含在嘴里,把筒子放在嘴上,对准高处的目标,用力一吹,把豆子吹出筒外,可吹至十丈以上的高度。也有用泥丸的,但含嘴里会弄得满嘴泥土,一般很少使用。

玩吹筒先要练好丹田之气,气足方能有力量,吹得远,然后才有准确性。据说没有三、五年的功夫,不能奏效。吹箭,作为一种传统的游艺形式,在古代曾盛极一时,如今这一游艺形式已很少见了,只是在每年一度的传统庙会上始得偶尔一见。

射粉团

射粉团是唐代出现的一种射游戏,在五代王仁裕所著的《开元天宝遗事》徐扬绘《射粉图》一书中,曾记述了那位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玄宗李隆基与众宫女射粉团的故事,其中讲到:“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于此戏。”这是古代中国射粉团游艺形式的最早记载。

射粉团游戏,曾流行于唐代的都城长安以及宫廷中。清代乾隆年间,宫廷画师徐扬曾绘端阳故事八幅献给皇上,其中有一幅题《射粉团》,画面上四名妇女正在面对粉团而射。左侧有一高脚圈足架,上置一盘,盘中有粉团,右面有五位妇女,其中一人正在张弓瞄准。

徐扬是乾隆间吴县人,号云亭,擅长山水,梅画得也苍雅。以献画称旨,入画院,供奉内廷。徐氏此画,画的应是前明故事,因为其形式已与唐代射粉团不尽相同。唐时的射粉团是以小角造弓子,弓、箭皆“纤妙可爱”,而画中所用弓却不算小。

不过,这也反映出在古代流行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射粉团游艺,迟至明清时期,还是宫中的游艺形式之一。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22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